红色记忆之重庆谈判
- 格式:ppt
- 大小:9.66 MB
- 文档页数:39
重庆谈判的内容主要是什么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重庆谈判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重庆谈判虽然是一场目的不纯的会议,但是还是有着一些重要作用的,至少在这段时间之内中共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也让国民党的谣言不攻自破,对于中共是非常有利的一次活动。
但是重庆谈判却并没有解决任何的实质性的问题。
那么重庆谈判的内容是什么呢?说起重庆谈判的内容这个问题,其实国民党在整个过程中都显得没有任何诚意。
他们在重庆谈判的内容上也没有任何的意见,其实这都是源自于当初国民党判断失误,并没有想象到毛泽东等人会真的不顾安危来进行谈判,这样一来国民党没有准备,自然一切重庆谈判的内容都是由中共提出的。
虽然整个重庆谈判的内容都是中共提出的,但是依旧进行的十分困难。
毛泽东等人曾经多次想要直接与蒋介石进行交涉会谈,希望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而且在谈判总中共也一次次的做出了许多的让步,甚至在军队方面和政权上都同意做出让步,其实中共的做法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但是国民党因为并不是真心想要谈判,所以总是坚持要中共交出所有的部队和领地,但是这两点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群众在其中也有着决定权,所以中共绝不会同意这个说法,重庆谈判的内容进行到这里已经无法继续了。
本来当初邀请的时候,将重庆谈判的内容已经大致定在建国这个问题上了,但是国民党只是为了阴谋而做准备,对于这次谈判并不重视。
所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重庆谈判的内容结束的只有《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谈判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议活动,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那段时间之前国民党又散播出谣言称中共并不是真心想要和平,中共在粉碎这个谣言的时候,同时向各界人士宣传共党的思想,希望可以让众人了解并加入到支持中共的队伍中,而双方也在各种事宜上开展激烈的讨论,那么重庆谈判的结果是什么呢?重庆谈判其实本身就带有一种阴谋的感觉,蒋介石居心叵测而且十分的圆滑,这样一来从开始似乎就预示着重庆谈判的结果并不会很好,而中共有正是看出了国民党的本质,稍加猜测也就似乎可以看到重庆谈判的结果,于是这才积极奔走在群众之间,发展出更多的革命支持力量。
重庆谈判:激发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历史瞬间2017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重庆代表团审议国务院关于支持重庆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会议,参观重庆民营企业和城市社区,并与台湾工商界代表共商两岸关系发展大计。
这次重庆之行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来到重庆考察,并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成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瞬间,并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重庆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内陆经济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性,强调了重庆要把握历史机遇,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实现新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新重庆。
在重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支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重庆代表团审议国务院关于支持重庆改革发展的意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持续深化重庆的改革,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企业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加强创新和创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文化创新战略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重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构建法治型政府,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行政执法体系,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和消费者权益,为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在台湾工商界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坚持“九二共识”基础,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的历史和现实事实,在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方面的建设上,提出了“两岸共同生活区”的全新概念,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就业,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本次重庆之行,许多重要发言都强调了历史的功劳与自豪感,在提出各种改革,加强经济发展、保护人民权益、重视两岸关系等方面借以为助力,这些都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份历史自豪感。
抗日战争中的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期间重要的外交谈判之一。
这次谈判的举行地点位于重庆,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共同抗日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
本文将从谈判的背景、参与方以及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国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的威胁,国共两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抗日的胜利。
于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之后,中共中央和国民党政府达成共谋抗战的共识,决定成立联合政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二、参与方重庆谈判的参与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以及其他一些政治团体的代表。
其中,中共的代表有周恩来、朱德等,国民党的代表有蒋介石、宋美龄等。
此外,一些第三方的外交团体和个人也会参与到谈判中。
三、谈判内容1. 战略合作重庆谈判的首要目标是就国共两党的战略合作达成共识。
双方同意共同抗战,并决定成立中国的联合政府,旨在达到各党派的团结与合作,提升抗战的力量。
2. 领土问题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土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确保中国的领土完整。
国民党政府则表示愿意在抗战胜利之后重新处理领土问题,以保障国家的整体利益。
3. 经济合作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还就经济合作展开了磋商。
他们达成了共识,将共同发展经济、抗击通货膨胀,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谈判结果重庆谈判是一次重要的外交胜利,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谈判结束后不久,国共两党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两党的协作关系。
此外,重庆谈判还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文件,如《重庆谈判纪要》等。
这些文书对于统一国家、加强党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被广大中国人民所关注。
总结起来,重庆谈判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外交谈判。
谈判通过双方的合作,达成了在战略、领土和经济等方面的共识,为国共两党的抗日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次谈判不仅为中国的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通过重庆谈判,国共两党进一步增强了对日本侵略势力的抵抗力度,使中国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重庆谈判的内容和协议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以下是关于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和协议要点:1.1 谈判双方中国共产党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中国国民党代表:蒋介石等。
1.11 谈判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为顺应人民的愿望,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而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维持其独裁统治。
1.12 谈判过程双方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协商。
1.2 协议主要内容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确定了通过和平的方式建设国家。
1.21 确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以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等重要事项。
1.22 国民党表示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2. 双方的权利义务中国共产党方面:有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推动民主进程。
有义务为实现和平建国、推动社会进步而努力。
中国国民党方面:有权利维持其在一定范围内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有义务履行协议中关于和平建国、召开政协会议等承诺。
3. 违约责任若任何一方违反协议规定,破坏和平建国的进程,应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和后果。
4. 争议解决方式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寻求共识和妥协。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也为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国民党后来撕毁了协议,但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
重庆谈判剧本重庆谈判剧本旁白:1945年抗战刚结束 , 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延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在议事。
王炳南:抗战打了那么多年,中国的老百姓苦了累了,疲惫不堪了,人民渴望和平的呼声很高呀~都希望实现全国统一。
周恩来:主席~蒋介石给他的部队下达了三大命令,加紧调集前方士兵,连日伪军都收编到国民党的部队里,很明显已经在磨刀,想对我们下手了。
朱德 :蒋介石不消停呀,主席~你说怎么办,叶剑英(拿着电报上):主席~蒋介石又来电了,这已经是第三封电报了言辞诚恳,还是请你去重庆,共商和平建国的大事,这一回,与往日不同,是由蒋介石直接致电,发出正式邀请,而且于八月十六日将电文公诸《中央日报》。
这表明此次邀请非同小可。
蒋介石制造了很大国际舆论。
周恩来:如果我们不去国民党就会把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嫁祸给共产党,共产党将失信于天下。
朱德:蒋介石是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主席~不能去。
这是一场“鸿门宴”,此去凶多吉少呀,。
王炳南:谁都知道,蒋介石请你到重庆谈判是在拖延时间,好让他的部队充分调动布防,蒋介石急于要接收大批伪军,然后部署与中共决战,正需要时间,蒋介石这是在拖延时间,准备内战呀。
毛泽东:我必须去~我要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争取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以期实现全国统一的新局面。
我倒要看看这个蒋介石能玩出什么花样来,给普天下四万万同胞一个交代~就是虎口,我毛泽东也要去闯一闯,比起战场上为党和人民牺牲的同志们,我毛泽东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旁白:经过40多天艰苦而复杂的谈判,国共双方正式签署会谈纪要。
又叫“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重庆谈判电影观后感《重庆谈判》是一部由中国导演王全安执导的电影,该片描述了一场围绕着一宗商业谈判展开的故事。
电影以重庆这座城市作为背景,展现了现代商业谈判中的各种策略和心理战术,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权力的渴望。
首先,电影通过精心布局的剧情和精彩的对话展现了谈判中的各种技巧。
主角之间的对话既有精确的语言交锋,又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暗战。
他们不仅要争取利益最大化,还要考虑如何掌握谈判的主动权,通过各种手段探测对方底线,并最终取得胜利。
电影中的情节层层递进,紧张感和悬念感十足,让人不禁沉浸其中,紧张地期待着每一个转折和反转。
其次,电影通过角色的塑造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目的,文强这个主角既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又暗藏着私心和欲望。
他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压力和威胁,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在谈判的过程中,他时而表现出强大的才华和洞察力,时而又显露出脆弱和不自信。
通过这样的形象塑造,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性的多面性和脆弱性。
同时,电影还通过对权力的探讨,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中权力对人们行为的驱使。
在电影中,权力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毒药,它能促使人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变得疯狂,甚至不择手段。
每个角色都为了争夺权力而不断斗争,无论是轮到谁掌握了权力,他们都会变得狂热而不顾一切。
电影以商业谈判为背景,虽然是一个相对小范围的权力博弈,但它却充分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追逐。
此外,电影中的重庆城市背景也为故事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重庆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在电影中展现了其繁华和独特的风情。
电影摄影师通过大量的长镜头和特写,捕捉到了重庆市区繁忙的街道和高楼大厦,同时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山水之美。
这些画面在电影中融入得恰到好处,既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又给观众带来了观影体验的愉悦。
综上所述,《重庆谈判》作为一部商业谈判题材的影片,通过剧情、角色塑造、权力探讨和城市背景展示了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
美国:想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重庆谈判目的:1.赢得准备内战时间。
2.欺骗人民
共产党去重庆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时间:1945年8.25 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
结果: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时间:10月10日双十协定内容:在和平民主团结统
一的基础上,建设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转战陕北:
时间:1946年6月
内战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防御阶段)
全面阶段: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率领军队,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区,粉碎了
敌人的进攻
性质: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内战
挺进大别山:
时间:1947
领导: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目标: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1.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2.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战略进攻
意义:建立大别山根据地,解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一场真实的谍报战重庆谈判始末
导语:谈判前的较量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当面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中共
谈判前的较量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当面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中共中央判断,蒋介石这个电报不外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借口毛泽东不去重庆,好将内战责任嫁祸于共产党;如果毛泽东去谈判就给予共产党几个部长席位,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另一目的,就是利用谈判拖延时间,掩盖他调兵遣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
8月16日,毛泽东电复蒋介石:“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鄙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
同日,毛泽东派人见国民党派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说:“毛先生不准备去重庆,待蒋委员长答复朱德电报后,再做考虑。
”
蒋介石得电后便估计毛泽东不敢赴重庆。
因为十年内战时期他就在江西悬赏毛泽东的人头,现在毛泽东肯定不敢上门送头!8月20日,蒋介石又发一封电报,仍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定大计”。
毛泽东于8月22日回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
”当天又接见周励武、罗伯伦,告以本党决定先派周恩来同志去重庆。
周励武、罗伯伦这几天在延安四处打探毛泽东意向,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是毛泽东不可能去重庆。
于是,二人给重庆发去密报:毛泽东不会去重庆谈判。
蒋介石要的就是这个情报。
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因此,根本不作任何和谈准备,而是忙于调兵遣将,抢夺各大城市和。
重庆谈判,指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
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期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
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蒋介石与毛泽东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文中说:“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两天后,毛泽东回电:“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
”转天,蒋介石再去电邀毛泽东:“承派周恩来先生来谕洽商,至为欣慰。
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兹特备飞机迎近,特再电驰速驾。
”这时斯大林也来电,主张毛泽东应赴重庆谈判。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再不去重庆就十分被动,于是给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利去电,要求美国在谈判期间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8月27日赫尔利亲赴延安,接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
蒋介石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
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
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曾两次约见王芸生,单独交谈甚久。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电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1看了《重庆谈判》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毛主席的英明。
这部电影的背景就是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人民举国欢庆,可每个人得心里都希望战争不再发生,因为它实在是太恐怖了。
可是,当时国民党的主席——蒋介石,却一心想独裁,想再次发动战争击败毛泽东带领的共产党,以此实现他的独裁目标。
可他知道毛泽东的军队代表的是老百姓们的利益,就这样发动战争的话,老百姓肯定会不答应。
不如请毛泽东来重庆和平谈判。
想必他肯定不敢来,因为他怕我摆鸿门宴,可他要不来呢,就表明他不向往和平,到时候,我就是借口发动战争,责任也是他的了。
可请帖发出去之后,毛泽东竟然来了。
连蒋介石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从而,我感受到了蒋介石野心是多么得大,竟然想要独霸整个中国,这样,即使他发动战争打败了毛泽东主席的军队,老百姓也很有可能起义,推翻他的政府,搅得他不得安宁。
而且,就算老百姓没能力起义,但都不服他,中国人民也就不团结。
也会被别的国家入侵啊那他当这个国家的主席不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吗?但是,从中我也钦佩毛主席那种勇敢的精神和英明的态度,他知道,如果他不去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于是就不顾个人安危,去了蒋介石所在的重庆。
而且,他预先也想好了,蒋介石很要面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摆鸿门宴的可能性很小。
这也体现了毛泽东主席的大智大勇。
所以我十分钦佩毛主席。
可惜的是,谈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毛主席这种精神却很值得我们学习。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2《中国1945——重庆风云》讲述了抗战胜利以后,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起要求国民党政府以和平、民主与团结为宗旨的建立新中国(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重庆谈判”)的历史进程。
作者: 许涤新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36-46页
主题词: 蒋介石;中国共产党;毛主席;重庆谈判;国民党;毛泽东同志;周恩来;解放区;中国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摘要: 一、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
十三天之后,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和叶剑英、王若飞等同志,在张治中先生的陪同下,到重庆同蒋介石国民党进行谈判。
重庆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巢穴,蒋介石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屠夫。
从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蒋介石那一天不在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进步民主人士?毛主席要到重庆谈判的消息,前一天就在重庆部份朋友中间传开来了,一方面大家都为能够瞻仰毛主席的丰采而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却为毛主席的安全而感到担忧。
许多朋友对我们说。
'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希望。
毛主席来到重庆,就是身入虎穴,这个风险可不小啊!'我所联系的许多地下党员,都为此事而寝食不安,提心吊胆。
党内外许多同志和朋友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谁能保证那个极端残忍和阴险的独夫民贼及其所掌握的'军统'、'中统'特务,不来一个突然袭击呢?谁能保证那个手段毒辣、诡计多端的大流氓,不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毛主席困在重庆呢? 那么,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之下,毛主席是不是可以不来重庆呢? 当时的政治形势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之后,中国仍然存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可能,一个是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要从人民手里夺取抗日战争胜利。
作者: 张笑天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3-25页
主题词: 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历史;国民政府;毛泽东;蒋介石;内战
摘要: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出现了反对内战,人心思安的和平氛围。
在这种形势下,深谙文武之道的蒋介石为掩世人耳目,一方面调兵遣将,一方面电请毛泽东赴重庆述判。
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毛泽东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从延安飞往重庆,在中国历史的重要关头,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签定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8⽉,蒋介⽯连续发来三封电报,邀请⽑泽东赴重庆和平谈判。
中共中央认真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决定接受蒋介⽯的邀请。
8⽉28⽇下午3时37分,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飞抵重庆。
这是⼀个万众瞩⽬的时刻,这是⼀次永载史册的旅程。
抗⽇战争胜利后,蒋介⽯利⽤民众渴望和平的普遍吁求向中国共产党伸出橄榄枝,以实施其假和谈真内战的政治伎俩,借此拖延时间,将远在西南、西北地区的主要军事⼒量,从容地调运到华东、华北及东北各地。
⽑泽东对抗战形势作了深⼊细致的分析,决定前往重庆和国民党谈判,以戳穿蒋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泽东就要在国统区的政治中⼼重庆正式亮相了,近20年来,⽑泽东和他的同志们的形象,⼀直被国民党*肆意歪曲、糟蹋。
怎样设计好⽑泽东的第⼀印象,周恩来为此苦思冥想。
他决定把⾃⼰曾经戴过的考克礼帽推荐给⽑泽东。
考克礼帽因拿破仑戴过,故⼜称拿破仑帽,孙中⼭先⽣就曾戴过考克帽。
周恩来给⽑泽东送来考克帽,并解释道,主席把考克帽拿在⼿中,稍有挥动,显⽰出来则是扭转乾坤的⼒量。
⽑泽东掂掂这顶考克礼帽,脸上露出笑容,⾼兴地对周恩来说:“你想得周到得体。
我们到重庆,展⽰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形象,显⽰出解放区万众⼀⼼,⽆所畏惧的⼒量。
挥动考克帽,显⽰我们⼒量。
这顶帽⼦,我戴了。
” 这天,延安机场上早早聚集着许许多多⼈,他们都是⾃发前来为⽑泽东送⾏的。
只见⽑泽东穿着⼀套簇新的布制中⼭装,戴着盔式考克帽,和⼈们握⼿道别。
⼤家都有⼀个共同的⼼愿,祝愿他们⼀路平安。
《解放⽇报》记者⽅纪是这样记述的: 机场上⼈群静静地⽴着,千百双眼睛随着主席⾼⼤⾝形移动,望着主席⼀步⼀步⾛近飞机,⼀步⼀步踏上飞机的梯⼦。
主席⾛到飞机舱⼝,停住,回过⾝来,向着送⾏的⼈群,⼈们⼜⼀次像疾风卷过⽔⾯,向飞机涌去。
主席摘下帽⼦,注视着送⾏的⼈群,像是安慰,⼜像是⿎励。
⼈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的⼼情,只是拼命地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