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动画(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98
《中华弟子规》(120集动画片)故事简介第001集《三色花的奥秘》:孝孝栽种了一朵三色花,作为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
在栽种的过程中,孝孝做了损人利己的事情,导致三色花凋谢。
在花孩子的引导下,孝孝懂得了“孝”的真正含义,终于栽种出了象征“孝顺”的三色花。
第002集《睡觉的耳朵》:孝孝没有及时应答家人的呼唤,耳朵被没收了。
在耳朵精灵的帮助下,孝孝懂得了“对所有的人都要有恭敬心”的道理,恭敬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耳朵终于又长了出来。
第003集《快速标记》:孝孝有了快速标记,做事的速度变得飞快,但也因此起了懈怠心,事情做得错漏百出。
当孝孝明白了“父母命,行勿懒”的道理后,端正态度,用心去做,赢得了家长的赞扬。
第004集《小木猴》:五百年前的一只小猴子,因为没有听妈妈的话,变成了一只小木猴。
孝孝发现了这只小木猴,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孝孝把小木猴送回了五百年前,让小木猴跟妈妈团聚。
第005集《吸音蝈蝈瓶》:孝孝不想听到爸爸的责备,将爸爸的责备声吸进了蝈蝈瓶里,不料蝈蝈瓶发生意外,家人说的所有的话,孝孝都听不到了。
孝孝在小宠哥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孝心和恭敬心冲破障碍,又能听到家人的说话声了。
第006集《温暖围脖》:孝孝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孝星”评选活动。
为了赢得家长的好评,孝孝亲手为奶奶织了一个围脖。
可是由于孝孝孝心不纯,围脖非但不能保暖,还变得异常寒冷。
孝孝错而能改,用爱心使“寒冷围脖”变成了“温暖围脖”。
第007集《万能机器人》:为了帮助孝孝照顾生病的姥姥,小宠哥变出了万能机器人。
可是由于机器人的介入,给姥姥和姥爷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孝孝放弃使用万能机器人,亲自照顾姥姥姥爷,姥姥和姥爷都觉得孝孝长大了。
第008集《最美味的早餐》:孝孝在后山遇见早起精灵,亲眼看见早起精灵关心照顾山林里的每一个小动物。
孝孝好奇心起,在追踪早起精灵的过程中,聆听到了树神的教诲,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爱,决心每天早起,向家人问好,以此表达对家人的爱。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弟子规》的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弟子规》公开课优秀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这一部分内容。
2、学习汉字“饮食”“拣”“择”“ 适可”“ 过”3、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活动准备:1、课件、电脑一台2、大字卡、小子卡3、幼儿听过故事《珍珍,加油》活动过程: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三、学习汉字“饮食”“拣”“择”“ 适”“可”“ 过”玩“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幼儿在《弟子规》课文中找到这个字,并做上记号。
四、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一)、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
(二)、运用故事《珍珍,加油》帮助幼儿理解(三)、幼儿学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1、幼儿轮流当老师来认读2、接龙法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3、将《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每一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并把它念出来。
五、品德教育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也就是“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弟子规》教学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猜你喜欢:1.大班泥塑活动公开课教案2.《蒹葭》公开课教案3.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4.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5.大班语言故事公开课上说的故事6.幼儿园大班故事公开课。
《弟子规》ppt优秀课件目录CATALOGUE•弟子规简介与背景•弟子规核心思想与内容•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应用•弟子规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实践•弟子规在社会道德建设中作用•当代青少年如何践行《弟子规》精神01CATALOGUE弟子规简介与背景《弟子规》概述及作者介绍《弟子规》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作者介绍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新绛县城关人,国学注选县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学者多出其门下。
著有《弟子规》三卷、《次礼》等。
创作背景与历史文化价值创作背景《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为了教育子弟养成良好品行而编写的蒙学教材。
当时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为了挽救这种局面,李毓秀以儒家经典为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部浅显易懂的儿童启蒙读物。
历史文化价值《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诵读和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行,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
同时,《弟子规》还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清朝时期的教育状况和社会风气。
传承情况《弟子规》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它不仅被用作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还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
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将其作为培养孩子良好品行的必读书目。
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弟子规》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对《弟子规》进行新的诠释和解读;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弟子规》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弟子规》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弟子规》第一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本章节主要阐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谨慎言行、博爱众人、亲近仁人等传统美德,是弟子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认识到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这些美德。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能够背诵并践行。
难点:对“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教材《弟子规》、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入,例如一个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引起学生对孝道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包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谨慎言行、博爱众人、亲近仁人等传统美德。
3. 例题:给出一些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美德相关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些关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的故事或者名言。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美德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美德的文章。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
同时,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去阅读其他关于传统美德的书籍,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教材的第一章“入则孝”,详细内容包括了弟子规的起源、孝道的意义、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孝道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师长和友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养成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弟子规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
重点:弟子规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的起源、孝道的意义以及日常行为规范。
3. 例题讲解:选取弟子规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语法和词义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子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教学2. 内容:弟子规起源孝道意义日常行为规范例句分析弟子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孝道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讲解、例题分析、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孝道的意义。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更多经典著作,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同时,建议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传承孝道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讲解1. 生僻字词的解释:对弟子规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能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