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兰亭集序临摹描红字帖
- 格式:docx
- 大小:48.88 KB
- 文档页数:2
兰亭序小楷描红字帖
兰亭序小楷描红字帖
绿水长流,碧云蔽日;高山连空,白雪满地。
松柏含春,梅花开处;桃李满园,菊花芳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恨绵绵无绝期,蓬莱文章廊上等,当这花前,相见时,
不知道为什么,都是朝来暮去。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耿介无心搅浊水,任尔东西
南北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慨叹桑田异花;日
暮苍山远,行舟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可望看日出时,可以把相
思表表。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A4版
共28页第 页
1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
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
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
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
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精品】王羲之兰亭序摹本—A4版10页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
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
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
兰亭序小楷描红字帖
兰亭序小楷描红字帖,其文式为“欧阳修题联、题联篇、序篇、
杨慎子诗、写真句、兰亭序”,它乃一幅寓意深刻、技法精湛、画面
优雅的中国古典书法风格书帖。
兰亭序是由欧阳修撰写的文章,这篇文章以杨慎子的诗歌作引,
起首以描绘兰亭场景为蓝本,其格言的整体安排表达了其想法,含蓄
蕴涵,语言动人,意境深邃,把禅宗思想和重视精神物质文化的统一,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承载融为一体,受到时人的赞叹。
写真句——即欧阳修本人所写,是以苍翠参天的松柏为蓝本绘制
出的自然风景,以独特平展楷体及立体的视觉技法,构筑出一幅令人
叹为观止的山水画卷,通过一笔之笔,多变的线条显出山清水秀,林荫
萝卜之美,非常逼真、神奇的表现出兰亭的精致风光。
此件帖画,采用高级朱砂纸,以及高岭土和植胶粉等多种颜料,
该件书画笔墨清新雅致,意境灵动,气韵悠远,将中国传统书法之美
继承到今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