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咏史诗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647.50 KB
- 文档页数:5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词翻译及赏析《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怀古诗。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词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释】:①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②栖迟:居留。
③楚客:指贾谊,也指后来游楚的人。
④寒林:秋天的树林。
⑤汉文:指汉文帝。
⑥有道:英明有才干。
⑦思犹薄:指汉文帝始终不重用贾谊。
⑧ 湘水:湘江,流经湖南。
⑨寂寂:寂寞冷清。
⑩摇落:指秋寒叶落。
【译文】:栖息长沙贬谪三年,千秋万代,您留给了楚地游客无穷的哀怨。
野草蔓生的故宅,难寻您当年踪迹;夕晖斜照的树林,只见秋色寒烟。
汉文帝号称有道,还这么寡恩屈才;湘江水悠悠无情,怎理解凭吊情怀!草木凋零,江山寂寞,叹息您为何流落天涯?【赏析】:诗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明写贾谊,暗喻自身贬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一派黯然景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原,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
尾联抒发自己放逐天涯的哀婉叹喟。
全诗语言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运典无痕,议论有致。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创作背景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大历十二年(777)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诗中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长沙过贾谊宅①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1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1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 18.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19.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
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赏析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指贾谊被贬谪之地,也喻指作者自己被贬谪之地。
参考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作品赏析】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x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x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x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12.咏史诗三首文题解读《长沙过贾谊宅》长沙就是今湖南省长沙市。
“过”是拜访的意思。
贾谊宅:西汉贾谊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所以长沙有他的故宅。
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
《金铜仙人辞汉歌》汉武帝刘彻晚年轻信方士的胡言,在长安建章宫前造神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以铜铸之,上有仙人掌,承接空中露水,以为饮服和着玉屑的露水,就能长生不老。
魏明帝曹叡景初元年(237),将铜人从长安搬出,准备移立在洛阳宫殿前。
途中因铜人过重,留在霸城。
金铜仙人临别时的“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痛。
这其中隐含了年轻的李贺对历史兴亡之感伤。
《过陈琳墓》陈琳,汉末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墓在今江苏邳县。
据载陈琳曾为袁绍草拟讨曹檄文,文笔犀利,曹操看到此文后,不觉汗流满头,偏头痛的毛病竟不治而愈。
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
走近作者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世称“刘随州”,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今属江苏)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尉。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言长城”自负。
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李贺(789—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昌)人。
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
李贺少有诗名,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乡,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
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
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
今存《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贺歌诗编》)。
《全唐诗》编诗五卷。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才情敏捷,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
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
长卿《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长卿《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过贾谊宅①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王太傅,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的时候所做。
1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1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 18.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19.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
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赏析似是作者赴州(今市)贬所,路过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
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刘长卿(714?—790?),字文房,排行八,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州(今属安徽),洛阳(今属河南)人。
至德间进士及第,授长洲(今江苏吴江)尉,摄海盐(今属浙江)令。
乾元元年(758),贬南巴(今广东电白东)尉。
广德间,官殿中侍御史。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赃,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
后迁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晚年流寓江淮间,约贞元六年(790)前后卒。
刘长卿为中唐前期著名诗人,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
他作诗自许为“五言长城”,诗歌内容比较广泛,风格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
卢文弨谓其“含情悱恻,吐辞委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刘随州文集题辞》)。
丁仪曰:“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气劲,自然沉着。
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
近体五七言,无杜老(杜甫)之峻峭,过白傅(白居易)之高雅。
其绝句则于江宁(王昌龄)、太白(李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
”(《诗学渊源》卷八)现存诗五百余首,有《刘随州文集》行世。
【原文】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 [1] ,万古惟留楚客悲 [2] 。
秋草独寻人去后 [3] ,寒林空见日斜时 [4] 。
汉文有道恩犹薄 [5] ,湘水无情吊岂知 [6] ?寂寂江山摇落处 [7] ,怜君何事到天涯 [8] !【注释】[1]三年: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谪宦:即贬官。
此:指贾谊宅。
栖迟:居住。
[2]楚客:指贾谊。
长沙:古属楚地。
[3]人去后:贾谊在长沙,有鸟(俗名猫头鹰)飞入谊舍,止于坐隅,作鸟赋》,中有“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语,此用其字面。
[4]日斜时:用《鸟赋》“庚子日斜兮集予舍”字面。
[5]汉文:西汉文帝。
文帝为有道之君,他和景帝统治时期,史称“文景之治”,为汉代盛世。
但文帝并未重用贾谊,故云“恩犹薄”。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长沙过贾谊宅⑴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
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注释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白话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创作背景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作者简介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
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刘长卿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带拼音版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刘长卿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带拼音版(共含12篇),希望您能喜欢!篇1: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古诗带拼音版qiū cǎo dú xún rén qù hòu ,hán lín kōng jiàn rì xié shí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hàn wén yǒu dào ēn yóu bó ,xiāng shuǐ wú qíng diào qǐ zhī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jì jì jiāng shān yáo luò chù ,lián jun1 hé shì dào tiān yá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篇2:刘长卿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带拼音版刘长卿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带拼音版1、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带拼音版cháng shā guò jiǎ yì zhái长沙过贾谊宅liú cháng qīng刘长卿sān nián zhé huàn cǐ qī chí ,wàn gǔ wéi liú chǔ kè bēi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qiū cǎo dú xún rén qù hòu ,hán lín kōng jiàn rì xié shí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hàn wén yǒu dào ēn yóu báo ,xiāng shuǐ wú qíng diào qǐ zhī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jì jì jiāng shān yáo luò chǔ ,lián jūn hé shì dào tiān yá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2、古诗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1、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参考答案:1、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诗歌的颔联在句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意思是:在别人离去后我独自在荒草中寻觅,在日落之时只看到空旷冷寂的树林。
从内容不难看出是倒装句。
答案:诗歌的颔联在句式上是倒装句。
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式应表述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表现了贾谊宅的荒凉和对贾谊的凭吊之情。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前四句写贾谊宅的景象,后四句抒情。
应为借景抒情,又因为这是一首咏史诗,因此应为借古伤今。
答案:借古伤今,寓情于景,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同情,同时又从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以及对当时昏暗现实的不满情绪。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词翻译及赏析《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怀古诗。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词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释】:①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②栖迟:居留。
③楚客:指贾谊,也指后来游楚的人。
④寒林:秋天的树林。
⑤汉文:指汉文帝。
⑥有道:英明有才干。
⑦思犹薄:指汉文帝始终不重用贾谊。
⑧ 湘水:湘江,流经湖南。
⑨寂寂:寂寞冷清。
⑩摇落:指秋寒叶落。
【译文】:栖息长沙贬谪三年,千秋万代,您留给了楚地游客无穷的哀怨。
野草蔓生的故宅,难寻您当年踪迹;夕晖斜照的树林,只见秋色寒烟。
汉文帝号称有道,还这么寡恩屈才;湘江水悠悠无情,怎理解凭吊情怀!草木凋零,江山寂寞,叹息您为何流落天涯?【赏析】:诗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明写贾谊,暗喻自身贬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一派黯然景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原,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
尾联抒发自己放逐天涯的哀婉叹喟。
全诗语言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运典无痕,议论有致。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创作背景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大历十二年(777)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诗中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说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黄天骥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我国历史悠久,各朝各代,官家私家,对出现过的人和事不断记录,积累的文字资料如汗牛充栋,这为历代的诗人墨客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在唐代,诗坛中有些人甚至专门咏史,像汪遵写过咏史诗六十一首,胡曾写过一百五十二首,周昙写过八十首,但多是记录史事,押了韵,说故事,乏善可陈。
诗歌创作,是为了抒发感情。
诗人如果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只能像袁枚所说:“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
”所以,咏史诗,也可称为怀古诗,关键就在于“怀”。
换言之,如果离开借史事抒发自己的情怀,那只属当时的一批“老干体”诗歌。
纵观唐代咏史或怀古的诗作,刘长卿的七律《长沙过贾谊宅》,是很值得推许的一首。
刘长卿生于公元七一八年左右,在他青少年时期,唐王朝还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但社会矛盾日渐积累,逐步激化,乃至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
刘长卿在公元七五五年参加了科举考试,还未发榜,安禄山起兵叛变,天下大乱。
接着是唐肃宗即位,刘长卿才登上了进士第,并在唐肃宗手下当了江苏长州县的县尉,管理当地治安。
他颇有才干,但常妄议朝政,“剛而犯上”。
《唐才子传》卷二说:“长卿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干斥。
”刘长卿第一次被贬至潘州南巴,即现在广东的茂名电白一带,估计还未到任,就被放回。
第二次,则在大历八年秋天,他在湖北的鄂岳当差,又得罪了上级,被贬至浙江的睦州。
总之,他屡遭整肃,仕途蹭蹬,所以,他的诗也多写怀才不遇,宦境凄凉。
由于《长沙过贾谊宅》诗中写到“秋草”“寒林”,估计这诗,是他第二次被贬谪,由鄂经湘赴浙,在长沙时,怀着失落的心情写成的。
从诗题《长沙过贾谊宅》看,意思很明白,刘长卿无非是说他到长沙后,访问了贾谊的故居。
贾谊是汉代名臣,少年得志,二十一岁即被征召为博士,旋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很受汉文帝器重。
【导语】七⾔律诗就是指七⾔⼋句⽽⼜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
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由⼋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联,共四联,分⾸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七⾔律诗: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欢迎⼤家阅读。
长沙过贾谊宅唐代: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去后,寒林空见⽇斜时。
汉⽂有道恩犹薄,湘⽔⽆情吊岂知。
寂寂江⼭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迹不在,寒林⾥空见⼣阳缓缓斜倾。
汉⽂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注释贾谊:西汉⽂帝时政治家、⽂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作“楚国”。
独:⼀作“渐”。
汉⽂:指汉⽂帝。
摇落处:⼀作“正摇落”。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涯有关。
刘长卿“刚⽽犯上,两遭迁谪”。
诗当作于诗⼈第⼆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只⾝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律诗。
赏析 这是⼀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呼应紧凑,给⼈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像鸟⼉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份。
⼀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也暗寓了刘长卿⾃⼰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去后,寒林空见⽇斜时。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
“秋草”,“寒林”,“⼈去”,“⽇斜”,渲染出故宅⼀⽚萧条冷落的景⾊,⽽在这样的氛围中,诗⼈还要去“独寻”,⼀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情,油然⽽⽣。
第1 2课《咏史诗三首》自读辅导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曰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经过长沙之时。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主旨)3.诗句理解(1)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
比喻贾谊惊惶不安、坎坷失意的谪宦生涯。
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
写贾谊之悲,暗合诗人贬谪之悲。
(2)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曰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秋草”、“寒林”、“人去”、“曰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凄清的环境气氛。
◎“空见”,化用贾谊《鹏鸟赋》的典故,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3)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运用双关手法:以“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暗讽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巧妙含蓄。
◎联想:以屈原难知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
——感叹知音难觅,呼告无处。
(4)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面上是同情贾谊的不幸命运,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不公正对待的控诉。
3.鉴赏要点:怀古伤己,双关见意,寄寓深刻。
◎表面上写的是古人古事——贾谊的不幸命运;——汉文帝不能用才的昏聩无能。
◎实际上处处着眼于今人今事——自己怀才不遇,命运多舛;——当今统治者的昏聩无能。
二、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