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厍示范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
黄浦江的源头在哪里?黄浦江源头话题:黄浦江源头母亲河黄浦江结束了一个有关旅游方面的活动后,去接一位来上海观世博的友人,过黄浦江时,友人对外滩及陆家嘴赞美起来,并问道:“黄浦江的起始段在哪里啊?”正巧前段时间我收集过一些有关黄浦江的资料,不过说来话长,我只好向友人轻描淡写了几句,没想到友人提起了兴致,最后竟然没有去外滩,而是拉着我直接去了记载着黄浦江故事的那些地方。
黄浦江浦江烟渚——黄浦江涵养林都说上海的根在松江,松江十二景里的“浦江烟渚”和“泖田问秋”就暗暗地向我们揭示了黄浦江的起始段,所以当天我们先去“浦江烟渚”的地方。
友人急问:“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浦江烟渚呢?”这里是河流汇聚的地方,水上岔口通常会孕育出辽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因而自西向东的江水经过数年的冲刷便成就了今天的上海,所以黄浦江是承载着上海沧桑变幻的母亲河,而它也是上海的门户,伫立渚尖,荡漾激情。
我指着那三岔口告诉友人及妻,西边的那条称为“圆泄泾”,西北的称为“斜塘”,两江汇合而成便称为“潦泾”。
当时黄浦江的主要水源来自太湖和淀山湖,淀山湖经拦路港和太浦河流入泖河,泖河有长泖,圆泖和大泖,合称三泖。
那时的大江小河交织于此,便有了“浦江烟渚”的说法。
在这附近有一座江南风格的亭子,名为“望江亭”,亭上就写着“浦江烟渚”四个大字,更添江南韵味。
这里就是松江李塔汇合五库交界处。
在黄浦江水系形成之前,承担太湖之水的就是吴淞江水系,这一部分地处现在的松江区。
在历史与自然的变迁和水患的整治后,形成了今天的黄浦江。
黄浦江涵养林一景在另一边,有一座白色的石碑,是黄浦江的零界碑,这就意味着黄浦江的开始了。
关于黄浦江的得名,传说是当时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为治理水患,疏浚开通黄浦江,便有了“黄浦”“申江”、“春申江”和“歇浦”之称。
“难怪上海又叫申城!”友人妻笑道。
有些累了,我们便到黄浦江涵养林稍作休息,涵养林原本是建来固土护堤,涵养水源的,也可改善水文状况,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由于花草遍地,菜地、鱼塘、麦田等的农家风情吸引了市里的人们前来采风游玩,现在发展为了“农家乐”。
传承“耕读文化”,建设田野上的学校作者:高明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2年第06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不断得以传承的基因密码。
现代乡村教育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应与传统“耕读文化”紧密结合,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命题。
现代乡村教育只有植根于“耕读文化”,胸怀充满生活气息的广袤深厚的田野,通过放眼自然、接触土地,才能丰盈儿童生命体验,厚植浓厚乡土情怀。
上海松江区五厍学校,是一所地处黄浦江南侧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改革浪潮中逐步找准了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即基于乡村教育价值追求和学校育人需要,依托地域环境资源优势,传承“耕读文化”,脚踏实地、有根有脉地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新时代新农村学校教育新样态。
一、坚守“耕读互喻”的耕读文化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基于此,继承和发扬“耕读”优良传统,重赋“耕读”的时代内涵,开展“耕读”劳动实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耕即劳作,是人生存和发展之根本;读即读书,是明理和成人之关键。
五千年中华文化,耕读精神内涵不断升华。
“以耕喻读”的耕读教育要求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促进教育顺应自然。
耕读教育的要义中“耕”字当先,推崇劳动,让儿童在劳动实践中明耕读之精气,理耕读之本源,育耕读之情怀。
耕读是“耕”与“读”在精神上的高度结合:有“读”之“耕”,可以明心见性,强健学生体魄,历练学生意志,修炼学生品行,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有“耕”之“读”,可以增长智慧,促进个性成长,担当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二、优化“吾爱吾舍”的耕读环境五厍学校位于松江区的浦江之南,隶属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泖港镇。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起航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学习简报(一)动态报道★了解松江,建设松江——“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隆重开班★了解区情,热爱松江——组织部部长应炳华讲授走近松江第一课★实地考察看松江:山好水好发展好★讲新农村建设看新农村风貌开班感怀★上好融入松江的第一课★开班笔记★奉献松江,实现自我——党校培训之个人感言政策解读★加强学习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认知的角度转换角色★选择云间,扎根华亭,建设茸城学习心得★适应新环境奔赴新征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松江五厍农展馆:农业的“前世与今生”我看松江★细节处见真章——我眼中的松江★初之印象★解读松江★松江人的热情★松江印象★松江初体验★松江伊始编辑:赵千吕芳编委:张隽李荣闫晓刘捷动态报道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于2008年7月16日举办开班典礼了解松江建设松江——“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隆重开班7月16日下午,为期2周的“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在松江区委党校举行开班典礼。
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军做开班动员讲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应炳华以“了解区情、建设松江”为题进行了首次专题讲座。
此培训班是为我们这些松江区今年5月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三校选拔招聘的20名硕士毕业生所开设。
在区委领导高度重视与殷切关心下,为了使我们能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并融入松江、服务松江,培训课程以区情教育为主要内容,采取领导专家授课、实地考察、现身说法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学习载体。
会议上王军区长首先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在肯定了我们具有专业知识结构优势、年龄优势后,对我们这些“新松江人”在松江的工作生活进行细致的思想指导。
王区长指出,我们目前面临着两个严峻的转变:“学生—社会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和“校园—社会”的环境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认知做起,主动适应环境,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让所学知识适应岗位;要勤奋学习,增强工作的本领;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学会帮助别人;要努力实践、勇于探索,刻苦锤炼自己。
松江二十四景的名与实张珏成评景点可以起到“旅游指南”的效果。
1998年松江首次评选“十二景”,到2006年,松江再次评选“新十二景”,合计为松江二十四景。
松江的文人雅士脑汁绞尽,枯肠刮干,而后为这些景点起出了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的名称。
如果将景点分类,无非是天然或人工之别,古迹与今造之分。
给景点起名称,由于考虑的角度和侧重不同,一定会五彩缤纷。
但是,风景就是风景,无所谓天然或者人为。
风景不需要评等第,无须赘加美名。
如何称谓美景,无伤景色靓丽和观赏。
如果不给景点起名称,不过直接一点,朴素一点,直白一点。
譬如,说到佘山,无非说“佘山那地方风景不错”之类。
再如,说起“松江二十四景”中的“鲈乡遗韵”,谁知道在哪里呀。
给景点起了名称,就会有含义。
名字的含义和景点的实际情形能否相称,名副其实,就需要斟酌。
如果一个彪形大汉,名字叫“娉婷”“袅娜”,怕是人人都要捧腹。
名字的意思和景点情形相称,就能够相得益彰,就没有辞藻虚华之嫌。
拙文《松江二十四景的名与义》已经讨论了景点名称,这里再谈谈“松江二十四景”的实情。
1 天作美景“松江二十四景”中,天然美景有佘山修篁、浦江烟渚、鲈乡遗韵、泗水会波、泖田问秋。
有些景点,虽然不是天然而成,但有“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经历,历史沧桑。
虽出于人为,亦有天力。
所以,鲈乡遗韵、泗水会波、泖田问秋也列入在天然美景之类。
(1)佘山修篁浦江烟渚风景实际不亚于佘山修篁,但江南不乏烟渚风光。
松江诸丘,因江南之平坦,确实宝而贵之。
所以,佘山修篁排为天然美景首位。
修篁是竹子的雅称,这里竹子只是引子。
佘山为景,修篁为饰。
佘山竹子的后面是国家森林公园,当然,佘山修篁只是国家森林公园的东、西佘山园两处景点的合称。
江南不缺竹子,到处都是,竹林风光并不罕见。
为什么佘山景点以佘山的竹林景象作为代表性景观?从佘山竹子开讲,就会提到“兰花笋”和“马蹄笋”,这样就有历史底气和趣味。
也有人认为,佘山由于其文化底蕴而扬名天下。
上海市松江基本概况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长远,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
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
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
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
截止到2013年末,总共有户籍人口595378人。
常住人口173.66万人。
松江区辖4个街道、11个镇: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区政府驻园中路1号。
松江区有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市级松江工业区、松江科技园区和五厍农业园区。
备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由A 区和B 区组成。
A区位于首期规划范围内,于200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毕。
截止2003年12月底共引进外资企业55家,总投资7.3亿美元,现已形成每年50多亿美元的出口量。
在落户企业中,以广达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是A 区的主要产业,其主要产品为笔记本电脑。
由于A区开发速度快,为满足新增落户企业的需要,2003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
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位于松江区西部,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紧邻松江新城和松江大学城,沪杭高速公路和同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将重点发展为IC产业配套的出口型企业以及其他以出口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
松江工业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郊首家市级开发区。
松江工业区由最初的2.5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3.69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区一期(20.56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A区)、东部新区(6.15平方公里)、西部科技园区(16.98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B 区)等三大区域。
截至2010年,松江工业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50余家,总投资87亿美元,注册资本40亿美元,到位外资29.9亿美元,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地产出率、资源利⽤率、劳动⽣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国际竞争能⼒、可持续发展能⼒。
要明确⽬标、制定规划、加⼤投⼊,集中⼒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事。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新的阶段。
⽬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产⽅式和经营⽅式的变⾰。
现代农业的核⼼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向是集约化,⽬标是产业化。
本⽂通过改⾰开放三⼗年来松江区农业发展状况,对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状况作详细的分析,对松江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效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撑作⽤、提⾼农业组织化程度等⽅⾯作进⼀步的探索和分析。
⼀、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的⽬的1、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贯彻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2004年—2008年,中央连续5年出台了指导农村经济⼯作的“⼀号⽂件”。
其中,2007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从7个⽅⾯对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作了明确的表述。
按照地⽅实际,上海市⼈民政府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着⼒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区委⼆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松江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为松江“⼗⼀五”期间农业发展指明了⽅向。
加强对现代农业基础的研究,不仅是落实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也是着⼒推进松江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2、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作会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标要求有5句话,20个字。
其中⽣产发展、⽣活宽裕,就是要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松江地区分析报告1. 引言松江地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城市子中心。
本文将对松江地区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从经济、人口、教育、交通等方面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2. 经济情况分析松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松江地区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8%。
这一增长主要源自于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制造业方面,松江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如松江电子科技园和松江工业园。
这些企业带动了当地的产业链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此外,服务业也是松江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
3. 人口状况分析松江地区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底,松江地区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100万人。
这主要得益于松江地区的良好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就业机会。
此外,松江地区还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庭选择在这里定居。
教育资源的丰富也带动了人口的增长。
4. 教育状况分析松江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
根据调查,松江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在上海市属于中上水平,其中不乏一些享有盛誉的学校。
在高等教育方面,松江地区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等知名高校。
这些高校为松江地区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
5. 交通状况分析松江地区的交通发达,便利了居民的出行。
松江地区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上海市区和周边城市相连。
此外,松江地区还有丰富的公交车线路和出租车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近年来,松江地区还加大了对自行车和步行的支持力度。
政府投资了很多资金建设了多条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6. 结论综上所述,松江地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城市子中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教育水平和交通便利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随着未来的发展,松江地区有望成为上海市的主要发展极点之一,为上海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大业领地总部基地一、项目概览一)项目概况大业领地-企业总部花园是由“总部经济领航者”—星月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超大型总部类项目,项目坐落于上海松江工业区西部科技园,规划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亿元人民币。
项目一期于2006年4月开工,2008年一期全面交付投入使用,同期松江工业区管委正式落户大业领地,高效快捷的职能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同批入驻的企业还包括:海正药业、斐讯通信、安琪酵母、艾尔琪实业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
2010年底项目1.3期做为一期收官二期的开篇之作已全面开工建设,现代与经典相结合的延续风格是1.3期的总体格局,8幢独栋企业总部楼全面打造企业“领地”概念,预计2011年12月底1.3期将正式交付使用,结合1期已交付楼宇大业领地—企业总部花园将成为集展示、研发、贸易、财务结算为一体的低密度、智能化、生态型花园总部,全力铸建总部经济产业链。
1.3低容积率· 21%建筑密度· 50%绿化率· 90%使用率· 4.5米挑高空间首层大堂· 三角组团· 矩形布阵· 三面采光· 万平方米绿化共享· 独立冠名权· 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 完善的商务商业配套二)地理位置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
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浦东国际机场68公里。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置华亭县,后改称松江县,今年是松江建县1250周年。
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松江经济快速增长,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30.8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21.0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06. 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44亿元。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松江区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计划(第一批)的批复正文:----------------------------------------------------------------------------------------------------------------------------------------------------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松江区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计划(第一批)的批复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财政局:你们报送的《关于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予以立项的请示》(松农发〔2020〕1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石湖荡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项目1.项目实施单位:石湖荡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项目建设地点:石湖荡镇新松公路600号。
3.主要建设内容:GSW8440连栋塑料薄膜温室、育苗玻璃温室、灌溉工程、道路、排水沟、室外供电设施及管线、半自动潮汐苗床等。
4.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批复总投资2610.97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566.58万元,区级财政1044.39万元。
二、松江区新浜镇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项目实施单位:上海新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2.项目建设地点:新浜镇叶新公路5495号。
3.主要建设内容:GSW8440连栋塑料薄膜温室、沥青路、干沟、灌溉管网、蔬菜废弃物处理系统等。
4.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批复总投资4348.97万元,其中市级财政2609.38万元,区级财政1739.59万元。
三、松江区浦南花卉基地种苗生产能力提升项目1.项目实施单位:上海光合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2.项目建设地点:叶榭镇叶新公路809号。
3.主要建设内容:水泥道路、2m宽水泥明沟、雨水收集系统、金属网围栏、玻璃温室、移动苗床、灌溉系统、温室加温系统等。
4.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批复总投资830.16万元,其中市级财政331.87万元,区级财政221.24万元,自筹投入277.05万元。
前言PREFACE松江区地处上海西南,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经济富庶,素有“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沪上之巅”的美誉。
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
行政辖区面积604.6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11个镇,境内有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和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松江历来是上海重点建设的郊区新城之一,也是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6年底,松江区常住人口176.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40.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7:52.0:47.3,税收收入386.99亿元,财政收入415.59亿元,主要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郊区前列。
2015年11月27日,松江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自2006年以来,《松江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和《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年)》等规划的批准和实施,有效指导了松江区的城乡建设和城镇发展,规划确定的2020年部分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当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
规划提出上海市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规划思路、理念和方法都有了很大转变和提升,也对松江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松江区委、区政府立足于松江新的发展阶段,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确定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目标定位和奋斗纲领,并把G60科创走廊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三大举措。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启动本次松江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既是落实全市统一部署和区县规划编制计划,更是对松江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和全面探索。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2035)》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1.16•【字号】沪府〔2023〕7号•【施行日期】2023.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2035)》的批复沪府〔2023〕7号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崇明区政府:沪规划资源总〔2022〕499号文收悉。
经研究,市政府同意《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2035)》(以下简称《横沙新洲总规》)。
具体批复如下:一、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以下简称“横沙新洲园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长江入海口战略空间格局,立足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着力打造成为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高地、前沿农业科技示范高地、和谐发展生态价值高地、宜农宜游宜学品质体验高地、制度创新合作开放高地,成为世界级现代都市生态绿色农业示范区和新时代中国式上海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新标杆。
二、横沙新洲园区要严格落实底线约束要求,坚持绿色发展,严格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资源循环使用,强化总体生态空间锚固。
到2035年,横沙新洲园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5万亩,规划建设用地占比不大于10%,河湖水面率不小于15%,生态、生活岸线占比不小于90%。
要提升生态空间综合效益,实现发展和保护相统一,更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三、横沙新洲园区要优化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原点、两轴线、三组团、十方田”的空间结构。
“一原点”,即园区综合性管理服务中心;“两轴线”,即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主干道形成两条综合发展轴;“三组团”,即中部科技引领组团、西部规模生产组团和东部生态农业组团;“十方田”,即在组团内部由主要道路分隔形成十片大规模智慧农业生产空间。
上海市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厍
示范区简介
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厍示范区地处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历史古城松江的西南部,其东临同三国道、南接320国道、西连沪杭高速公路,北有黄浦江。
区域面积1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44亩,总人口5300人。
园区内公路形成网络,水陆交通便捷,据上海市中心45公里、杭州100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洁静,水乡风情浓郁,地势平旷无垠,田园风光秀丽,"水净、土净、气净",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已成为上海市郊难觅的发展绿色农业基地。
近几年来,园区抓住机遇、开拓奋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五厍示范区已成为投资者的福地、创业者的天地。
在创建绿色农业园区、构筑现代农业特色的同时,园区致力开发名、特、优、新农副产品,逐步形成"四个基地二个中心",即:35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3500亩特色瓜果种植基地、3000亩特种蔬菜种植基地、850亩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及上海松江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和上海太空育种开发研究中心。
园区内以"绿源"注册冠名的农副产品已按照上海市农产品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其中西瓜、番茄二个产品已于二○○一年一月获得国家农业部认证的"绿色食品"标志。
同时,园区最近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