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选择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 杜甫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李商隐答案:A. 苏轼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孟浩然B. 王之涣C. 王安石D. 王昌龄答案:A. 孟浩然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部古典文学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A. 《红楼梦》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是哪条江河景色?A. 黄河B. 长江C. 漓江D. 赣江答案:B. 长江二、填空题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唐代诗人______在其作品《长恨歌》中的名句。
答案:白居易3.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天门山》中的诗句。
答案:李白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滕王阁序》。
答案:王勃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将进酒》中的诗句。
答案:李白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答案: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作品多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被誉为“诗史”。
2. 《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指的是什么?答案:“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主要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是宫廷诗歌和士大夫的作品;“颂”则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歌。
3. 请简述苏轼的文学成就。
答案: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广泛涉猎,风格豪放,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尤其擅长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诗词知识挑战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C. 李白2. 下列哪首诗是王之涣所作?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庐山瀑布》D. 《春晓》答案:A. 《登鹳雀楼》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A. 杜甫4.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所作?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庐山瀑布》D. 《春晓》答案:D. 《春晓》5.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女性?A.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B. 《悼亡诗》 - 悼亡夫 - 王之涣C. 《咏鹅》 - 骆宾王D. 《上阳台》 - 李清照答案:D. 《上阳台》 - 李清照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______。
”A. 低头思故乡B. 低头思灯火C. 高声语天际D. 高声语亲人答案:A. 低头思故乡2. “登鹳雀楼______,白日依山尽。
”A. 黄河入海流B. 白云千载空悠悠C. 烟花三月下扬州D. 晴川历历汉阳树答案:A. 黄河入海流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荷花少一人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松柏少一人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梅花少一人答案: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答案: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是中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李白的诗歌以其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而著称,而杜甫的诗作则以其深沉、凝重、关注社会现实而闻名。
他们的诗歌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被后人广泛研究和传颂。
2. 请简要分析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的主题和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主题是描绘了鹳雀楼上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
古诗词相关题目一、选择题(1 - 10题)1. 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景色的是()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析:A选项描写的是夏天的荷花景色;B选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天的雪景,这里的“梨花”指的是雪花;C选项中“枫林”“霜叶”都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描写的是秋天的枫叶景色;D选项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色。
所以答案是C。
A. 吕尚和伊尹的故事。
B. 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
C. 范蠡和西施的故事。
D.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解析:“闲来垂钓碧溪上”说的是姜太公吕尚在未遇周文王之前,曾在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钓鱼等待时机;“忽复乘舟梦日边”讲的是伊尹在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所以这里运用的是吕尚和伊尹的故事,答案为A。
A. 赋。
B. 比。
C. 兴。
D. 颂。
4.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王维作品的是()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A. 对偶。
B. 夸张。
C. 拟人。
D. 互文。
解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将花和鸟拟人化,好像花也因感伤时事而落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心。
对偶是指诗句在结构上的对仗工整;夸张是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互文是上下句互相补充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所以答案是C。
A. 月亮。
B. 姻缘。
C. 美丽的女子。
D. 故乡。
解析:“婵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月亮。
在这句词里,苏轼表达了希望亲人平安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愿望。
所以答案是A。
A. 一种花卉。
B. 后宫的歌舞。
D. 庭院后面的花朵。
A. 清晨的景色。
B. 中午的景色。
C. 傍晚的景色。
D. 夜晚的景色。
解析:从词的开头“常记溪亭日暮”可知,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日暮时分,也就是傍晚。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A. 李清照B. 薛涛C. 辛弃疾D. 李白答案:B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首诗?A. 《春晓》B. 《春夜喜雨》C. 《江南春》D. 《春望》答案:A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苏轼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B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部古典文学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A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是哪条江河?A. 黄河B. 长江C. 漓江D. 赣江答案:B二、填空题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______的诗句。
答案:王维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自______的《敕勒歌》。
答案:北朝民歌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______的《静夜思》。
答案:李白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______的《将进酒》。
答案:李白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______的诗句。
答案:苏轼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答案: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哪首诗,并简述其意境。
答案:出自王维的《相思》。
这首诗以红豆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红豆在春天生长发芽,象征着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强烈。
3.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其艺术特点包括: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形式多样,既有四言诗,也有杂言诗;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社会、情感等多个方面;风格朴实,贴近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古诗词大会题目一、选择题(1 - 10题)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哪首诗?()2. 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景色的是()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解析:A选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天西湖的景色;B 选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枫林”“霜叶”都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描绘了秋天枫叶经霜变红的美景;C选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的是春天柳树的姿态。
所以答案是B。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A. 陶渊明B. 王维C. 孟浩然。
A. 悲观失望B. 对未来充满信心C. 孤独寂寞。
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所以答案是B。
A.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B. 战火C. 灯笼。
解析:在古代,“烽火”是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
“烽火连三月”描绘了战争持续的时间之长。
所以答案是A。
A. 长江B. 黄河C. 淮河。
解析:王维当时出使塞上,“长河”指的是黄河。
这两句诗描绘了塞外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风光。
所以答案是B。
7. 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思乡之情的是()A.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A选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书带回洛阳;C选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通过日暮时分江上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B选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诗人将自己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寄托给明月,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感情,而非思乡之情。
所以答案是B。
A. 初春景象B. 暮春景象C. 盛夏景象。
解析:“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都是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景象,莺和燕都是初春活跃的动物,它们的活动表明春天刚刚开始,所以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初春景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的《静夜思》?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的《春晓》?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4.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句诗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的《登鹳雀楼》?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5.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这句诗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的《送别》?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诗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的《凉州词》?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的《赠汪伦》?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中的“床”指的是:A. 床榻B. 床铺C. 床头D. 床位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中的“春眠”指的是:A. 春天的睡眠B. 春天的觉醒C. 春天的觉醒状态D. 春天的清醒状态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诗中的“翠柳”指的是:A. 翠绿色的柳树B. 翠绿色的柳叶C. 翠绿色的柳枝D. 翠绿色的柳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静夜思》的作者是______,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2. 《春晓》的作者是______,其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3.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展现了______的壮阔。
4. 《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__,其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H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瞑”,创设岀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牛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一一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屮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Z美。
氏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Z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Z 艰苦,敌军Z强悍,边地Z荒凉,都于此七字屮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Z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古诗词大赛选择题100(训练版)古诗词大赛题库1001、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2、A. 莲叶 B. 田野 C. 鱼 D. 池塘2、写下千古名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著名诗人邵康杰属于我国哪个朝代?A. 北宋B. 南宋C. 元朝D. 清朝3、《长歌行》中表达时光如梭,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C.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讲述的是什么的力量?A. 太阳B. 月亮C. 风D. 雪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提及的玉门关在哪里?A. 漠北沙地B. 新疆戈壁C. 甘肃敦煌D. 宁夏平原6、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的?A. 对比B. 拟人C. 比喻D. 夸张7、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8、唐诗《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哪位英雄人物?A、“飞将军”李广B、“飞大帅”李毅C、大将军霍去病D、大将军卫青9、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反映的是?A、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前B、作者对未来的忧虑之情C、作者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和志向D、作者不忘师恩,负重前行10、以下诗句中能体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寂静空旷之感的是?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11、《送元二使安西》中,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词素养大赛试题一、选择题(1 - 10题)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哪首诗?()2.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描写春天的?()A.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A选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绘了春雨中杏花盛开、杨柳轻拂的春天景象;C选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莺燕活动写出了春天的生机。
而B选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天西湖荷花盛开的景象。
所以答案是B。
A. 姜太公钓鱼、伊尹梦日。
B. 严子陵钓鱼、吕尚梦日。
C. 姜子牙钓鱼、周公梦日。
解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引用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的典故;“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的典故。
所以答案是A。
4.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巴山”在现在的()A. 四川B. 湖南C. 湖北。
解析:巴山位于今四川、陕西、湖北边境一带,这里的巴山主要是指四川境内的山。
所以答案是A。
A. 长江B. 黄河C. 淮河。
解析:在古代诗词中,“长河”常指黄河。
王维这首诗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的景象,这里的“长河”就是黄河。
所以答案是B。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鸟人格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表达出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指的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连三月”说明战火持续时间长。
“家书抵万金”说明家书非常珍贵,因为战乱,家人之间的音信断绝。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白头”是指诗人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搔”这一动作表现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
1.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A. 李白B. 孟浩然C.王维2.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 王昌龄B. 贺知章C.王之涣3.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A. 盖嘉运B. 孟浩然C.高适4.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A. 杜甫B. 刘克庄C.李白5.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A. 韦应物B.孟郊C.贾岛6.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A. 孟浩然B. 杜甫C.苏东坡7. 单选题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选出诗句的作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A. 贺知章B. 王维C.高适8.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A. 王维B. 孟浩然C.崔颢9.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 杜甫B. 李白C.王维10.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A. 苏东坡B.孟郊C.李白11.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阳。
A. 范成大B. 苏东坡C.陆游12.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 李白B. 王安石C.苏东坡13. 单选题(选出诗句的作者)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苏东坡B. 王安石C.辛弃疾。
高中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孟浩然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苏轼C. 陆游D. 李清照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商隐B. 王之涣C. 李白D. 杜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7. “________,________”出自《滕王阁序》,形容人才能出众。
8. “________,________”是《将进酒》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豪放的态度。
9. “________,________”出自《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 “________,________”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静夜思》一诗的意境和情感。
12.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两句诗的意象是什么?1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句诗表达了什么主题?14.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5. 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成现代汉语。
16. 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写作题(共40分)17. 以“月夜思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古诗词中的相关诗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小学古诗词试题100题(选择题)1.在XXX的《江南》一诗中,下一句是“鱼戏莲叶东”。
2.在XXX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上一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3.在XXX的《长歌行》一诗中,下一句是“老当益壮志在高”。
4.在XXX的《凉州词》一诗中,下一句是“XXX征战几人回”。
5.在XXX的《鹿柴》一诗中,上一句是“空山不见人”。
6.“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说的是雪。
7.在唐代诗人XXX的《春晓》一诗中,作者是XXX。
8.在唐代诗人XXX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诗中,作者是XXX。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是XXX写的诗。
10.“XXX夜入吴,XXX送客XXX”的诗名是《枫桥夜泊》。
11.在XXX的《敕勒川》一诗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出现的意思。
12.XXX属于初唐四杰中的一员。
13.在XXX的《出塞》一诗中,“但使XXX将在”的下一句是“不叫胡马度阴山”。
14.在XXX的《登鹳雀楼》一诗中,“欲穷千里目”的下一句是“更上一层楼”。
15.在XXX的《回乡偶书》一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是变白的意思。
16.在唐代诗人XXX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一诗中,作者是XXX。
17.在唐代诗人XXX的《春晓》一诗中,“夜来风雨声”的下一句是“花落知多少”。
18.在唐代诗人XXX的《长歌行》一诗中,“常恐秋节至”的下一句是“焜黄华叶衰”。
19.《出塞》、《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都属于边塞诗。
20.这道题目问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写的是哪个节日,选项分别是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和春节。
22.春天播下一粒小麦,秋天就能收获一整串的麦穗。
23.XXX不解藏踪迹,何以知此处有人家。
24.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起回家过节。
25.山间小路蜿蜒曲折,已经没有人走过了。
2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
27.《忆江南》是唐代XXX所写。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选择题【附答案】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_____的诗句。
A 、王维B、王之涣C 、王勃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_____的。
A、张养浩B、马致远C、元好问3、《七步诗》的作者是_____。
A、曹操B、曹丕C、曹植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_____。
A 、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叶绍翁的_____。
A 、《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_____的诗句。
A 、王勃B、李白C、王维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
”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B、汗青C、汗清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
”是王昌龄的诗句。
A、阴山B、边关C、燕山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的意思是_____。
A 、因为B、坐下C、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_____。
A、多少楼台烟波中B、多少楼台风雨中C、多少楼台烟雨中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_____”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1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_____。
A 、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_____。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_____。
A 、春色B、梨花C、雪景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_____的《无题》。
A 、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
“出自杜甫的_____。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C、《蜀相》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是_____的诗句。
初级学生古诗必读测试题(带答案)初级学生古诗必读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静夜思》的作者是?A. 李白B. 王之涣C. 杜甫{答案:A}2. 下列哪句诗出自《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A}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答案:B}4. 《春晓》一诗的作者是?A. 孟浩然B. 王之涣C. 杜甫{答案:A}5. 下列哪句诗出自《望庐山瀑布》?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A}二、填空题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______亲。
{答案:思}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______。
{答案:霜}3.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______。
{答案:川}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______。
{答案:天}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__。
{答案:鸟}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意境。
{答案:《静夜思》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家人的情感。
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句诗,传达出作者深深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2. 请简述《登鹳雀楼》的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俯瞰大地,黄河奔腾不息,引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句诗,传达出作者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哲理。
}四、翻译题请将《春晓》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春晓》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春天睡意朦胧不知不觉天亮,醒来听到处处鸟儿的鸣叫声。
夜雨过后,花朵湿润润的,天气晴朗,湿度适中。
}。
古诗常识练习题一、选择题1.《诗经》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诗歌集?A. 明代B. 唐代C. 春秋时期D. 清朝2.王之涣的诗作《登鹳雀楼》在以下哪个朝代被广泛传唱?A. 宋代B. 元代C. 唐代D. 明朝3.杜甫被尊称为什么?A. 诗圣B. 词人C. 乐师D. 文豪4.以下哪位诗人创作了《静夜思》?A. 李白B. 白居易C. 杜牧D. 杜甫5.古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杜牧C. 白居易D. 李白二、填空题1.《古诗十九首》是谁的作品?答:毛泽东2.以下哪一首诗中出现了“怒发冲冠”这句话?答:《滕王阁序》3.白居易的《琵琶行》以什么为背景?答:唐朝4.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哪首诗?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以下哪首诗是李商隐的作品?答:《夜雨寄北》三、名句配对题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a. 孟浩然的《春晓》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杜甫的《登高》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李白的《将进酒》4. "我年已老,马行无力" d.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e. 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四、判断题1. 《离骚》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T / F2. 《静夜思》是杜甫的作品。
T / F3. 宋代文学家陈维崧以其《南乡子》闻名。
T / F4.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T / F5. 李白创作了《登鹳雀楼》。
T / F五、解答题1. 简述李白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贡献。
解: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出生于陕西扶风(今陕西省渭南市),十五岁开始作诗,并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初中必背古诗词选择题含答案初中必背古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可以检验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初中必背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A. 《春晓》B.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C. 《江南逢李龟年》D. 《赠汪伦》答案:A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诗的作者是?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答案:A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王勃C. 王维D. 王昌龄答案:C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哪首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答案:A6.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哪首诗?A. 《静夜思》B. 《望庐山瀑布》C. 《早发白帝城》D. 《赠汪伦》答案:C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哪首诗?A. 《春望》B. 《登高》C. 《望岳》D. 《旅夜书怀》答案:C8.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月夜忆舍弟》C. 《月下独酌》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答案:A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哪首诗?A. 《归去来兮辞》B. 《饮酒》C. 《桃花源记》D. 《五柳先生传》答案:B1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句诗出自曹操的哪首诗?A. 《短歌行》B. 《观沧海》C. 《对海而唱》D. 《龟虽寿》答案:A这些选择题涵盖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古诗鉴赏选择题练习20则1、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2、登太白楼王世贞(明)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①济水流。
【注释】①潺湲:水缓缓流动貌。
15.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
B.颔联崇仰高士,思接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C.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
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
3、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1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4、[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元·汤式)钱塘故旧,东吴霸业,南渡京师。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苏州高新区整理资料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
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
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A.是对认识的发展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2.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据此回答6-7题。
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
3.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6.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7.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9."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A.普遍联系B.变化发展C.新事物不可战用胜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11.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1)(4)B.(2)(3) C.(1)(3) D.(2)(4)
1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B.⑴⑵⑶C.⑴⑵⑷D.⑵⑶⑷
13.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的名句。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4.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
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6."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17."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18."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B.精神满足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
C.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D.创造在先,享受在后
19."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
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真相只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假相是时事物本质的掩盖
20."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