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李超谢雪松

(北京工业大学半导体可靠性研究室,北京朝阳 100124)

摘要介绍了一种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分别从系统架构、主要模块功能及软件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下位机的硬件是基于FPGA搭建的,上位机软件交互界面基于LabView图形编辑工具进行设计。关键词遥测FPGA LabView

中图分类号TN79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a Telemetry module Automatic Test System

Li Chao XieXuesong

(Semiconductor Reliability Research,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Abstract Introduces a design method of telemetry module automatic test system, and describes in architecture, the functions of main modulesas well as software functions, etc. The hardware of lower machine bases on FPGA,and the software interface on PC is designed by using LabViewgraphical programming tool.

Keywords Telemetry; FPGA; LabView

引言

近年来,数字式遥测系统已经取代了模拟式遥测系统[1],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被测系统越来越复杂,对遥测系统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遥测系统的可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开发一个用于检验和校准遥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主要用于对小型化、标准化、系列化遥测信号调理、编码及发射机的性能指标进行自动化综合检测,以提升遥测装置的快速研发水平。

1 系统功能分析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通过对遥测模块进行端到端的自动化测量,主要实现以下测试功能:

1)完成对遥测信号调理编码模块的动态加载测试和动态校准,检测编码模块码率;检查编码模块路序,防止64个输出通道中各通道之间的串扰;检查编码模块路际差,将模拟通道的精度校准至满量程的±0.5%,并计算出个通道的校准系数。

2)测量遥测发射机模块的射频指标,包括:载波频率、频偏、频率稳定度、调制失真度、输出功率及杂波抑制等。

3)所有被测模块的测试参数通过电脑设置,测试过程全电脑控制,测试过程中各测试信息实时分路显示,对出现的故障信息报警、测试模块自动断电;将测试结果与模块技术指标进行比对,自动绘制测试曲线,生成测试报告,并打印输出。

2 系统架构及主要模块设计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可分为自主设计和外购仪器两个部分,系统架构如图1表示,其中,激励信号源模块和通讯模块为自主设计,AC/DC电源模块、六位半数字万用表、程控电源、射频信号分析仪和任意波形发生器是外购仪器。除AC/DC电源模块以外,自主设计的模块和其他外购仪器均可通过基于LabView自主设计的软件进行控制。

图1 系统架构示意图

2.1 激励信号源模块

激励信号源模块是本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用于给被测系统的调理编码模块提供

可程控的多路模拟信号,由信号发生器[3-4]和64路继电器开关矩阵构成,可由FPGA 控制从64路中的1路或多路输出频率范围0~8kHz 、幅值小于等于70V 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或升、降锯齿波。由于DDS 直接频率合成技术频率转换速度快,频率分辨率高[5],所以非常适合用于模拟信号源的设计,而专业的DDS 芯片波形类型单一,可调节性不强,且本模块需要输出的波形幅值较高,因此本系统采用了基于FPGA 的DDS 信号发生器以及功率放大器共同实现功能。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激励信号源结构示意图

DDS 直接频率合成技术的核心是用波形存储器中有限个离散的点还原成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通过不同的频率控制字K 控制输出模拟信号的频率f o ,可表示为f o = K*f c /2N ,其中,f c 为给定的系统时钟,N 为正整数。而存入波形存储器的离散点的数值可以确定输出波形的类型。本系统中信号源模块通过读取上位机的指令,确定波形的类型、频率和幅值等信息,将相应的离散点的数据传给数模转换器,生成模拟波形。

本模块中采用共模时钟输入共模输出的AD9746数模转换器,输出的共模信号通过AD620仪表放大器合成为单路模拟信号,

接入到低通滤波器滤波,再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到复合要求的幅值。由于要求的幅值过高,所以不能采用单一的集成功率放大器芯片。在本模块中采用了集成功率放大器OP07与三极管联合使用的方案,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低通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原理示意图

放大后的信号接到64路继电器的输入端,通过FPGA的控制,信号将从64路中的1路或多路输出给被测系统。为了保证开关矩阵的单向传输特性,确保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绝缘隔离,开关矩阵模块在FPGA控制IO 端口和继电器之间采用了型号为TLP521-4的集成光耦合器,以增强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另外,由于继电器需要的电流和电压较高,而FPGA逻辑电平相对较低,所以在光耦和继电器之间还需要加入电平转换芯片,这里采用型号为ULN2803 的八路NPN达林顿连接晶体管阵列。图4是单路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4 单路继电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2.2通讯模块

通讯模块是上位机与激励信号源模块之间通讯的渠道。通讯模块与上位机的通讯通过局域网(LAN)信道实现,与激励信号源模块之间的通讯采用光耦隔离的全双工串行通讯方式,符合RS-232电平标准。同时,通讯模块具有相互隔离的2个RS-232、4个RS-422和2个CAN总线接口。另外,为了节约成本,通讯模块还集成了PCM解码模块[6]。

上位机通过LAN信道向通讯模块发出控制激励信号源模块继电器开合及波形信息的指令,再由通讯模块经由RS232串口传输给激励信号源模块。激励信号源模块的信号通过继电器开关矩阵输出给被测系统信号调理编码模块,由被测系统调制出PCM 码流并传输给通讯模块,由通讯模块中的PCM解码模块解调出相应的信息并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还原出波形,与六位半数字万用表测量出的输入波形信息对比,计算出校准系数。这是实现对遥测系统信号调理编码模块检验及校准的完整过程。

3.上位机软件设计

如图1所示,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中需要有多个仪器协同工作,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满足自动测量的要求,系统上位机采用了基于LabView图形编辑工具[7]的虚拟仪器系统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使用户只需操作上位机软件就可以控制系统中的所有仪器并读取相应数据。

LabVIEW是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它整和了与满足GPIB(通用接口总线)、RS-232 和RS-485 等系统需求的硬件通讯的全部功能,还内置了便于应用TCP/IP 和ActiveX等软件标准的库函数,设计简单,调试方便,且软件的可靠性高[8]。

在本系统中,基于LabView的软件系统主要完成两项功能:控制激励信号源模块和测量遥测发射机模块的射频指标。除程控电源采用RS232电平标准的串行通信口进行控制以外,其他仪器及通讯模块与上位机之间均采用LAN连接。

图5所示为控制激励信号源模块的操作界面,用户只需要指定波形类型、幅值和频率,并同时勾选需要选通的通道编号,就可以同时控制16个激励信号源模块的64个通道的输出波形。为了避免不同模块相同通道同时选通导致的波形失真,在设计时将64路继电器的控制框设置为互斥类型,

即如果

有一个激励信号源模块选通某一通道,则其他模块的相同通道变灰,不能再次被勾选。

图5 激励信号源控制界面示意图遥测模块中发射机的测试都是由上位机通过Labview控制外购仪器完成的,其中发射机的供电是由程控电源提供的,任意波形发生器提供可编程的数字脉冲序列给发射机,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接到射频信号分析仪上去。本系统中采用的是安捷伦公司生产的N9010A射频信号分析仪,可以直接测量出信号的载波频率、输出功率和杂波抑制,并通过读取相应信息计算出频偏、频率稳定度以及调制失真度等技术指标。图6为发射机射频指标测量界面。

图6 发射机射频指标测量界面示意图

4.测试结果

遥测模块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对遥测模块的特定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和校准,所有的测试结果和校准参数都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如图7和图8所示,图6为调理编码模块测试结果,图7为发射机测试结果

图7 发射机测试结果报表示意图

5.结论

本文给出了用于测试遥测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综合应用了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串口通讯、LAN通讯、PCM解码、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等多方面技术,测试和校准过程均可以在PC机上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完成,能够自动生成报表并直接打印出来,为检测遥测模块的可靠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兵平,遥控遥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44

[2] 赖彪金,海鹰,我国遥测技术发展与展望[J],民营科技2009.8:11

[3] 汪晓光,刘方,基于FPGA和LabView的遥测信号模拟源设计[J],电子科技2011,24(1):52-54

[4] 冯煦钟,卫胡亮等,基于DDS的多调制功能正弦信号发生器[J],研究与开发2010,29(1):39-41 [5] 张凯琳,苏淑靖,刘利生等,基于FPGA 的DDS 多路信号源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1,3(12):63-65 [6] 喻金科,徐精华,邹雄,基于FPGA的可编程PCM 解调器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2),136-138

[7] 杨乐平,李海涛,赵勇等. LabView

高级程序设计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2.

[8] 连海洲,赵英俊,基于LabVIEW 技术的虚拟仪器系统[J],自动化博览2001,3:21-23

零件质量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业 题目:零件质量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 班号: 学号: 姓名: 作业三零件质量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

PS 一、零件结构图 二、自动检测项目 (1)孔是否已加工? 如图1所示,利用光电传感器来检测孔是否已加工。1PS 、2PS 、3PS 三个光电 传感器接受光信号,其中1PS 和3PS 检测从凸台两侧反射回来的光信号,2PS 检测从凸台中心线出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当孔已加工则所测得的波形如图3中2PS 所示,若孔还没有加工 则2PS 所测得的波形和1PS 、3PS 所测得的波形相同,故可以通过波形来确认孔是否已加工。 2 工件检测示意图图 3 检测波形图 )面A 和B 是否已加工? 图4为检测A,B 面是否加工的检测原理图,光电传感器发射装置发射脉冲, PG 2

若两个面均已经加工,则接收装置可以在工件经过时候接收到光电脉冲。若A,B 面没有加工,则在工件经过时检测不到光电脉冲。 图4 工件检测图 (3)孔φ15±0.01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方向设计一个类似于塞规的测定杆,在测定杆的圆周上沿半径方向放置三只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如图所示。假设由于测定杆轴安装误差,移动轴位置误差以及热位移等误差等导致测定杆中心O1与镗孔中心O存在偏心e,则可通 过镗孔内径上的三个被测点W1,W2,W3测出平均圆直径。在测定杆处相隔τ,φ 角装上三个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用该检测器可测量出间隙量y 1,y 2 ,y 3 。已知测 定杆半径r,则可求出Y1=r+y1,Y2=r+y2,Y3=r+y3。根据三点式平均直径测量原理,平均圆直径D0=2×(Y1+aY2+bY3) 1+a+b ,公式中a,b为常数,由传感器配置角决定,该测量杆最佳配置角度取τ=φ=125°,取a=b=0.8717。偏心e的影响完全被消除,具有以测定杆自身的主机算环为基准值测量孔径的功能,可消除室温变化引起的误差,确保±2μm的测量精度。 图5 孔径测定原理图

软件测试试题实例

1.什么是软件测试 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 2.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软件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从前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从前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3.软件测试的目标 软件测试以检验是否满足需求为目标。 4.什么是软件缺陷 满足下列五个规则之一才称为软件缺陷: 1)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标明的功能。 2)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 3)软件功能超出产品说明书指明的范围。 4)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虽未指出但应该达到的目标。 5)软件测试人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运行速度缓慢,或者最终用户认为不好。 5.什么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6.黑盒测试方法都包括哪些 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决策分析法、因果图分析、错误推测法等。 7.什么是等价类划分 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的子集(称为等价类),使得每个子集中的一个典型值在测试中的作用与这一子集中所有其它值的作用相同. 可从每个子集中选取一组数据来测试程序 8.什么是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 9.什么情况下使用决策分析法 在一些数据处理问题当中,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即: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决策表很适合于处理这类问题 10.你是如何利用决策分析法设计用例 (1)确定规则的个数。 有n个条件的决策表有2n个规则(每个条件取真、假值)。 (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自动化测试学习计划

自动化测试学习计划 篇一:自动化测试设计规范V1 自动化测试设计规范 了解什么是自动化测试 2)自动化测试与手动测试的关系 3)自动化测试的优势 4)学习使用自动化测试软件中的功能测试工具:以及它的测试脚本语言实习时间 2016年6月13日~2016年6月17日 实习地点 实习内容简述 星期一:学习使用语言 本版). 是基于的脚本语言.。就是你写的程序不需要编译成, 而是直接给用户发送的源程序, 用户就能执行了。 星期二:学习正则表达式 借助正则表达式形成不同的值来

标示对象和文本字符串。读者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正则表达式: 1)在描述性编程中定义对象的属性值; 2)参数化步骤值; 3)创建检查点中使用不同的值。 星期三至星期五:学习自动化测试实施的综合案例以及自动化测试报告自带的飞机订票系统,在系统所有测试模块中,登录、预订机票是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因此无论是哪个版本,均需要对这两个模块展开测试。所以,将登录、预定机票操作模块作为BVT测试中的功能模块。考虑到BVT测试的重复性于频繁性,对着两个功能模块执行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测试实现功能验证。 2 测试计划 引言 编写目的 编写本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自动化测试,合理的分配资源与人力,

使自动化测试能够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 该计划阅读对象包括:自动化测试工程师、黑盒测试工程师及项目负责人。 背景 说明: 项目名称:系统 项目代号:系统 定义 : (软件配置管理) : (软件质量保证) : a :(服务质量管理) 错误级别 1级:不能完全满足系统需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 2级: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没有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对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3级:影响系统要求或小功能的实现,但存在合理的更正办法;

自动化测试平台解决方案V0

Smart Robot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

目录

1.面临的问题 1.1.智能移动设备的软件系统和硬件方案的复杂组合,导致APP 实现多机型兼容难度大,投入大。 1.2.敏捷开发、迭代开发,产品追求快速上线,导致回归测 试、可靠性测试等任务重,无法有效应对测试工作量波 峰。 1.3.A PP开发框架多、开发人员能力不足导致安全漏洞突出 1.4.软件硬件设计交叉影响,性能优化难度加大。 2.自动化测试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为解决移动应用开发商面临的以问题,结局方案设计如下。可全面解决移动应用开发面临的兼容性问题、安全性问题、测试工作量波峰、用户体验问题,并全程为移动应用的开发保驾护航。 整体解决方案 兼容性测试系统:智能源码扫描,即通过解析APK文件,将源码与问题特征库自动比对,查找兼容性问题,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SMART平台,实现被测设备管理+测试用例制作、管理、自动化执行、并生成测试报告。可实现APP的定制用例的多机自动化运行、适配性测试、功能及UI测试; 安全监控系统:监测系统文件变化、监测数据流量、耗电情况、监控非法用户行为等。

性能测试系统:通过专业的自动化测试设备(硬件工具),测量流畅度卡顿数据、量化响应时间指标,为研发人员提供毫秒级数据,助力改善用户体验。 3.解决方案的实现 3.1.兼容性测试系统 3.1.1.SMART 平台 SMART兼容性测试平台,提供自动化测试的解决方案,提供用例制作、管理、自动化运行、测试结果自动校验。无需人员干预即可实现各类APP自动化用例的运行,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3.1.1.1.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 a)自动化测试脚本开发 b)真机运行脚本 c)输出测试报告 3.1.1.2.测试框架 测试框架 通过手机usb接口实现对手机的控制,完成测试工具及app的下发,运行及测试结果的拉取和展示。测试工具采用lua脚本编写测试case,通过进程注入技术获取屏幕显示信息,结合Touch事件模拟,可以实现基于控件级别的复杂测试case,测试结果以Log、屏幕截图等形式输出。 3.1.1.3.SMART平台可实现的功能

用户界面设计实验-系统界面设计实例完整版.doc

用户界面设计实例 ● 设计的系统名称:个人日常事务管理系统 ● 针对用户群是:广大电脑用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officer 和广大学 生。 一、系统需求分析(The system requirement ) 针对officer 和学生们的需求分析,从我自身分析:对于我日常的安排我平 时会用专门的记事本记录和更改,对于日常各种事务可能会冲突或不变携带,现在针对这些需求,设计出符合此人群适合的一款系统来帮助人们更好的安排日程和完成工作。此系统是要面向个人的,同企业系统相比,此软件要力求操作简单,效率要高效,由于针对的人群是officer 和大学生,这些人都是年轻的一代人,对计算机和系统都比较了解,而且倾向于华丽的界面,但是该系统同时要解决高效,较少的操作较快地达到用户的需求。由于工作原因或计算机系统崩溃等用户在本机保存的日程安排等数据可能丢失的情况,同时,有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连接网络,此系统应支持 1.、本机数据保存。2、可以上传到服务器数据库,用户注册可获得免费的空间,用户注册后,只要登录就能在随时随地获得自己的日程安排等信息。 二、系统功能定义(The function definitions ) 个人日程管理系统主要是提供个人时间日程安排系统软件,它具有相当方便的操作接口,让用户能够对所安排的行程一目了然,除去主要功能还附带了更多功能和小工具,安排的行程可以生成通行路线,并会根据天气预报提醒当天安排是否影响。而且用户可以注册,注册后用户有更多的服务,安排的日程数据可以保存到本地同时可以更新到服务器,这样用户就算到外地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日程安排,同时其他功能有:时钟提醒、通讯录、效率评估等。 实现功能(主界面导航): 个人日常事 务管理系统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 宋军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宋军 发表时间:2019-07-05T14:49:00.2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宋军 [导读] 通过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述,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湛江仁德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伴随我国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许多智能装置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智能装置系统依现代化的远程监控手段以及数据信息的共享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在生产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的运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一体化管理。文章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首先简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趋势 引言 近年来,电力科学水平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经历了手工阶段、简单自动装备阶段、传统调度中心阶段、现代调度的初级阶段等几个阶段。现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已经存在不少种类别的智能装置自动化系统,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针对某些具体的装置开发,并没有多少可复用性。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科学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述,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开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愈来愈重视,为了适应人们对供电质量的高要求,电力系统就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准,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管理,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发电、送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环节构成,为了有效的控制经济成本,同时又能够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测控、保护以及调控,同时将控制以及保护装置、计算机系统、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智能装置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就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二、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 电力系统装置的智能化设计由继电保护装置和测量控制装置两部分构成,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是包拯店里系统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电力系统中输电系统的安全,继电保护装置则是主要扶着电力系统中开关量的控制以及电器量的测量,电力系统智能装置协调这两部分功能,最终达到完成规定任务。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会产生设备的模拟量,继电器保护出口以及信号的开入。电力系统智能装置应用于现场运行环境中叶相应的包括了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入和开出触点的检测功能,并且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还集成了时钟同步等检测功能,使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能更好的完成检测任务,对复杂的检测现场环境做出相应应对。电力系统智能装置应用集成系统,可以在较小的硬件体积中完成信息记录功能,并且由其丰富的扩转资源,与其他硬设备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一)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现阶段,仿真系统主要包括单机平台和分布式平台两大类,其中单机平台系统构成相对简单,但是功能单一,不适用于复杂的工况要求,由出现失效的危险,故本文采用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其余处于从属地位的计算机协同工作,主控计算机可以将测试任务发布给不同的计算机,进行并行运算,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指令周期,并且有效地利用了计算机资源,使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强化并有助于系统的扩展。该系统采用了两种工作模式,第一是分布式平台构架,第二是树杈模式。负责主要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模块控制着系统的主体部分还有测试脚本的操作。 (二)硬件设计 电力系统中可以应用的自动化装置种类非常的多,主要可以归为两类,自动化装置算为一类,如备自投装置、自动准同期装置、无功综合控制装置、接地选线装置、低周减载装置等等;另一类为控制与保护装置,如稳定控制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电动机保护装置、后备保护装置等等。这些装置覆盖了测量、控制、保护、通信等各个领域。自动化系统中的硬件方案设计,按照功能就是运行状态监视、设备保护、动态控制、故障信号处理等部分。系统采用分层系统结构,按照在系统中的运行等级分为执行层、通信与信号处理层、以及承载软件运行的终端。执行层为各种控制、测量、保护装置、报警装置,也就是具体的分布安装与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以及出现问题时能够发出警报的装置,这些设备的主要功能分为三类。 1、负责各种信号的测量,收集电力系统中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向上送入通信网路中。 2、各种保护装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应用可以由上端设置保护阈值的保护装置,实现更大的自动化范围。 3、作为动作机构,能够接受上端命令进行动作。 通信与信号处理层为重要的信号处理媒介,由各 BUS 总线、各信号处理器、网络服务器构成。BUS 总线连接各种终端自动化设备与信号处理器,负责在信号处理器与自动化终端之间可靠的传送信号;信号处理层则作为一个媒介层,进行各种 A/D、D/A 转化和不同协议之间的数据转换。由于各种自动化终端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厂家各行其是,所以为了以后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需要一个媒介层隔离自动化终端与上层软件之间的联系;网络服务器则承载软件运行终端与信号处理器之间的媒介,在两者之间可靠传输信号。 软件运行终端可以选用计算机,也可以选择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应用计算机作为终端则可移植性更强,操作门坎较低,操作人员可以经过较少的培训就可以上手。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话,整个系统的实时性能会更高,因为其针对性更强,但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可以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因为如果想连接计算机的话,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接入计算机网络,让计算机从总体构架上居于嵌入式系统之上,兼得两者的优点。因此,承载软件运行终端的硬件载体为嵌入式系统所需硬件。 (三)软件设计 1、数据测量模块。也就是定时采样任务,该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依据设定好的不同数据之间的传输协议方式向平台索要不同自

关于典型机械设备综合在线测试系统设计、改造、配置项目

关于“数据采集系统”项目 技术指标要求 该系统主要包含四部分组成;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测量附件系统、专业测量与分析软件系统。具体配置及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云智慧数据采集分析仪 1)通道数:11个。8个模拟输入通道,1个转速输入通道,2个模拟输出通道; 2)数据传输方式:网线,无线,支持网络式远程操作,可以扩展3G信号远程 实时在线监测。 3)每通道独立24位AD模数转换。 4)每台采集仪内置16G存储,支持离线采样。 5)所有通道同步采集时,每通道最高采样频率204.8KHz,采样频率任意设置。 DA精度:有效数据位31位,输出最高频率192KHz 6)可以进行多台级联级联,最大可定制到64 台或更多台级联,多机GPS及北 斗双模异地同步、多机1588同步。 7)输入幅值精度优于0.03mVrms@±10V量程。相位匹配:优于0.2°@10kHz。 8)内置1、10、100、1000倍放大,输入量程可选择。 9)动态范围为120dB(典型值),保证值为110dB,任意通道间干扰优于-120dB。 10)可外接DC9~36V供电,支持POE供电模式。 11)内置可充电锂电池,无外供电独立工作时间可支持8小时。 12)支持断电重启后采集状态自动恢复和自动零点校准; 13)可外输出5V、9V、12V、15V直流电压/1Ch转速输入,5VDC供电,25MHz高速

采样信号源输出通道,最大输出电压:±10VP,最大输出电流:5mA,每通道不低于24 位AD模数转换。 14)信噪比不低于110dB,输出最高频率不低于192KHz,幅值精度:优于0.2%。 信号类型:正弦、正弦扫频、随机、磁盘文件等,能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回放。 15)采集仪对外接口必须是lemo接头。 16)外形尺寸(mm)不大于:L210×W120×H50,重量:不大于2kg。保证系统便携。 2.专业级信号分析软件 1)Windows8/7/XP操作系统,支持64位操作系统,支持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 云智慧模式可利用Web浏览器登陆,支持iPad及安卓、苹果等手机系统 2)支持在3G通信方式下,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和Web对远程网络采集仪进行设 置、示波、时域统计、状态查询、数据下载等,Web方式兼容IE、safari、chrome等浏览器,支持电脑,Pad和手机操作,此方式传输距离无限制。3)软件分析频率精度10-12数量级,软件分析幅值精度10-12数量级,在适当测 试条件下,测试系统频率精度最高可达10-8数量级,测试系统幅值精度可达10-3数量级。 4)具有超低频快速测量技术,测量时间为信号周期的1/10时,频率误差为2%, 幅值误差为3%,当测试时间为信号周期的1/4时,频率误差为0.2%,幅值误差为0.6%。 5)可以进行数据浏览,各种分析结果的输出,包括图形的复制、保存、打印。 将分析结果进行各种文件格式(文本、Excel表格、ACCESS、matlab等)的输出,也可直接把图形和数据输出报告。 6)实时分析:实时显示和分析记录时域谱、FFT谱、功率谱、1/3倍频程谱、 振动量级、声压级。 7)实时报警分析:可设置振动和声源报警阈值,对超过阈值的数据在软件界面 上实时进行报警。 8)按通道设置采样率的功能:可对不同的通道设定不同的采样频率,并进行不 同的处理,每个通道可以独立设置不同的采样率。

ATE自动化测试系统是什么_ATE自动化测试系统介绍

ATE自动化测试系统是什么_ATE自动化测试系统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消费产品的品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各大OEM,ODM厂家为了提高产品品质,优化生产线,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竟争力,纷纷购进ATE自动化测试系统。 ATE自动测试系统为各个领域的自动测试提供了一个统一通用的系统解决方案,该自动测试系统具有开放通用的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ATE自动化测试系统发展线路,其次阐述了ATE自动化测试系统的作用及原理、特点、优势,最后介绍了ATE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功能、功能平台及使用领域。 ATE自动化测试系统发展线路第一阶段规划:1994~1997.9; 规划ATE开放体系结构,实现仪器可互换、提高仪器选择的灵活性 第二阶段规划:1997~1999.3; 规划ATS开放体系结构,实现TPS可移植与互操作 第三阶段规划:1996~2000; 增强UUT全寿命的支持,建立信息共享体系结构,实现ATS外部接口标准化,便于测试诊断信息、BIT信息、维护信息的共享和重用,便于产品设计信息在测试阶段的重用。 第四阶段规划:1998~2002.6; 与综合诊断支持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产品长期维护支持体系结构。 ATE自动化测试系统的作用及原理ATE自动化测试系统作用:主要是检测电子产品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ATE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原理:根据电子产品的测试要求,配置相应的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卡,通过开发测试软件,整合仪器仪表的功能,实现产品功能指标的测试,并且把测试数据荐储在电脑,上传到数据库,或者服务器,方便随时调用。 ATE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 ATE自动测试系统支持目前流行的所有仪器控制总线PXI、VXI、Serial、FPIB,用户可根

系统测试报告实例

XX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1.2 背景 1.3 用户群 主要读者:XX项目管理人员,XX项目测试经理 其他读者:XX项目相关人员。 1.4 定义 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当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时,未输入必输字段,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系统定义不能重复的字段输入重复数据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1.5 测试对象 略

1.6 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 1.7 测试工具 Bugzilla缺陷管理系统 1.8 参考资料 《XX需求和设计说明书》 《XX数据字典》 《XX后台管理系统测试计划》 《XX后台管理系统测试用例》 《XX项目计划》 2测试概要 XX后台管理系统测试从2007年7月2日开始到2007年8月10日结束,共持续39天,测试功能点174个,执行2385个测试用例,平均每个功能点执行测试用例13.7个,测试共发现427个bug,其中严重级别的bug68个,无效bug44个,平均每个测试功能点2.2个bug。 XX总共发布11个测试版本,其中B1—B5为计划内迭代开发版本(针对项目计划的基线标识),B6-B8为回归测试版本。计划内测试版本,B1—B4测试进度依照项目计划时间准时完成测试并提交报告,其中B4版本推迟一天发布版本,测试通过增加一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B5版本推迟发布2天,测试增加2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 B6-B11为计划外回归测试版本,测试增加5个工作人日的资源,准时完成测试。 XX测试通过Bugzilla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缺陷跟踪管理,B1—B4测试阶段都有详细的bug分析表和阶段测试报告。 2.1 进度回顾

功能自动化测试方案设计

功能自动化测试方案

目录 1前言 (2) 1.1文档目的 (2) 1.2名词术语 (2) 2功能自动化测试实施原则 (3) 2.1实施原则 (3) 2.2实施功能自动化测试的优缺点 (3) 3实施范围和目标 (5) 3.1实施范围 (5) 3.2实施目标 (5) 3.3总体实施策略 (5) 4技术方案实施内容 (6) 4.1S AHI 的特性和优势: (6) 4.2S AHI 的工作原理: (9) 4.2.1 第一步:录制 (10) 4.2.2 第二步:精炼脚本 (10) 4.2.3 第三步:回放 (11) 4.3S AHI 的安装部署与配置 (12) 5实施管理建议 (20) 5.1实施策略建议 (20) 5.2人员配置 (20) 5.3实施计划 (21) 5.4交付物 (21)

1前言 1.1文档目的 功能自动化测试方案是为XXX系统功能测试使用自动化工具,实现以自动化测试为主的目标而编写的技术和实施方案。 文档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方案、实施内容、实施步骤,以及关键的技术实现手段等。本文的预期读者为测试中心相关人员。 1.2名词术语 ?Sahi:是 Tyto Software 旗下的一个基于业务的开源 Web 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 Sahi 运行为一个代理服务器,并通过注入 JavaScript 来访问 Web 页面中的元素。 Sahi 支持 HTTPS 并且独立于 Web 站点,简单小巧却功能强大。它相对于 Selenium 等自动化测试工具,在动态 ID 元素查找和隐式页面等待处理等方面具 有一定的优势。选择 Sahi 工具来实现具体 Web 项目的自动化测试是一个很不错 的选择。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又称正确性测试,它检查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规格说明。由于 正确性是软件最重要的质量因素,所以其测试也最重要。 ?自动化测试:使用商业提供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或者自己开发的工具对目标系统进行 测试。机器自动执行的测试,替代人完成重复性劳动,但不能完全取代人。自动化 测试需要用到测试工具,测试工程师的参与,自动化测试技术可应用于所有的测试 阶段 ?Web 测试背景:随着 Web 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Web 应用产品越来越丰富,基于 Web 页面测试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当前全球软件都在追求高效、敏捷的开发模式的 大背景下,Web 自动化测试成为了新一波技术探讨和研究的热潮。因为传统的手工 测试不仅效率低,并且测试质量受限于测试人员的一些情绪和心情。若当一个测试 人员带着烦躁情绪来测这些繁杂的大量重复性工作,测试的质量令人担忧。更何况, 当这项测试工作涉及到全球化方面的测试时,多语言版本的测试工作导致该测试工 作量的成倍增加,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检查点:用来验证脚本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可以在录制的过程中建立检查点, 也可以在录制完成之后再建立检查点。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分析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19T15:40:24.3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谢志高 [导读] 许多智能装置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智能装置系统依现代化的远程监控手段以及数据信息的共享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在生产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的运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一体化管理。文章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首先简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谢志高 东莞市俊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523129 摘要:伴随我国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许多智能装置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智能装置系统依现代化的远程监控手段以及数据信息的共享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在生产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的运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一体化管理。文章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首先简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趋势 引言 近年来,电力科学水平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经历了手工阶段、简单自动装备阶段、传统调度中心阶段、现代调度的初级阶段等几个阶段。现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已经存在不少种类别的智能装置自动化系统,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针对某些具体的装置开发,并没有多少可复用性。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科学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述,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开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愈来愈重视,为了适应人们对供电质量的高要求,电力系统就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准,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管理,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发电、送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环节构成,为了有效的控制经济成本,同时又能够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测控、保护以及调控,同时将控制以及保护装置、计算机系统、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智能装置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就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二、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 电力系统装置的智能化设计由继电保护装置和测量控制装置两部分构成,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是包拯店里系统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电力系统中输电系统的安全,继电保护装置则是主要扶着电力系统中开关量的控制以及电器量的测量,电力系统智能装置协调这两部分功能,最终达到完成规定任务。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会产生设备的模拟量,继电器保护出口以及信号的开入。电力系统智能装置应用于现场运行环境中叶相应的包括了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入和开出触点的检测功能,并且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还集成了时钟同步等检测功能,使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能更好的完成检测任务,对复杂的检测现场环境做出相应应对。电力系统智能装置应用集成系统,可以在较小的硬件体积中完成信息记录功能,并且由其丰富的扩转资源,与其他硬设备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一)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现阶段,仿真系统主要包括单机平台和分布式平台两大类,其中单机平台系统构成相对简单,但是功能单一,不适用于复杂的工况要求,由出现失效的危险,故本文采用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其余处于从属地位的计算机协同工作,主控计算机可以将测试任务发布给不同的计算机,进行并行运算,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指令周期,并且有效地利用了计算机资源,使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强化并有助于系统的扩展。该系统采用了两种工作模式,第一是分布式平台构架,第二是树杈模式。负责主要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模块控制着系统的主体部分还有测试脚本的操作。 (二)硬件设计 电力系统中可以应用的自动化装置种类非常的多,主要可以归为两类,自动化装置算为一类,如备自投装置、自动准同期装置、无功综合控制装置、接地选线装置、低周减载装置等等;另一类为控制与保护装置,如稳定控制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电动机保护装置、后备保护装置等等。这些装置覆盖了测量、控制、保护、通信等各个领域。自动化系统中的硬件方案设计,按照功能就是运行状态监视、设备保护、动态控制、故障信号处理等部分。系统采用分层系统结构,按照在系统中的运行等级分为执行层、通信与信号处理层、以及承载软件运行的终端。执行层为各种控制、测量、保护装置、报警装置,也就是具体的分布安装与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以及出现问题时能够发出警报的装置,这些设备的主要功能分为三类。 1、负责各种信号的测量,收集电力系统中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向上送入通信网路中。 2、各种保护装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应用可以由上端设置保护阈值的保护装置,实现更大的自动化范围。 3、作为动作机构,能够接受上端命令进行动作。 通信与信号处理层为重要的信号处理媒介,由各 BUS 总线、各信号处理器、网络服务器构成。BUS 总线连接各种终端自动化设备与信号处理器,负责在信号处理器与自动化终端之间可靠的传送信号;信号处理层则作为一个媒介层,进行各种 A/D、D/A 转化和不同协议之间的数据转换。由于各种自动化终端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厂家各行其是,所以为了以后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需要一个媒介层隔离自动化终端与上层软件之间的联系;网络服务器则承载软件运行终端与信号处理器之间的媒介,在两者之间可靠传输信号。 软件运行终端可以选用计算机,也可以选择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应用计算机作为终端则可移植性更强,操作门坎较低,操作人员可以经过较少的培训就可以上手。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话,整个系统的实时性能会更高,因为其针对性更强,但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可以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因为如果想连接计算机的话,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接入计算机网络,让计算机从总体构架上居于嵌入式系统之上,兼得两者的优点。因此,承载软件运行终端的硬件载体为嵌入式系统所

自动化毕业设计课题参考

序号题目技术要求学生备注 1 多功能视力保护 器设计 本设计主要由三部分电路组成:距离检测电 路、光强检测电路、定时计时电路。距离检 测电路应用超声波反射原理,由发射器发出 振荡脉冲,经反射后被接收器接收,再经放 大电路将接受到的信号放大,驱动指示灯闪 亮,实现距离检测和报警功能;光强检测电 路应用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外界光强变化, 实现对环境光的检测作用,并提醒使用者调 整光强;定时计时功能主要是应用CD4060 芯片的计时功能实现的。 2 基于单片机的热 敏电阻数字温度 计设计 1、选用适当的热敏传感器,并论证其相关 检测机理; 2、设计硬件电路,要求设计信号调理电路、 放大电路、显示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等; 3、绘制电路图,并焊接电路板,进行硬件 调试。 3 基于51单片机语 音存储与回放系 统设计 硬件上设计语音处理前向通道、A/D转换、 单片机控制兼数据处理、D/A转换、键盘 显示模块及后向处理通道、外围辅助电路及 工作电路;软件实现程序的编制控制语音的 录放。 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和元器件的焊接、系统调 试。 4 数据采集补偿控 制台的设计研究 1、根据精度要求和通道个数选择控制芯片 和A/D芯片,使传感器输入信号能够被准 确地采集和处理。设计控制芯片的时钟电 路、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 2、设计两路数码显示电路,包括译码和驱 动电路。可以对采集的2路信号进行动态数 据显示。 3、设计单路采集、双路采集以及补偿等互 锁按键,既可以对采集的信号分别处理和显 示控制,也可以利用其中一个通道的数据作 为补偿参数进行另一通道的数据补偿控制, 为实验开设提供物质保证。选择其它外围电 路芯片,并进行原理图和电路板的绘制,制 作电路板。

光模块自动化测试系统

易飞扬光模块自动化测试系统 一.自动化测试系统介绍 自动化测试系统是指在最少人工干预下,仪器设备通过计算机与各种通讯总线自动进行处理、测量、显示、存储、输出产品测试结果的系统,它集成了仪器技术、总线技术、计算机甚至数据库应用方面等技术。相对于手工作业方式,自动化测试省时、省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品质。计算机技术与仪器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自动化测试系统在测试测量行业成为趋势和潮流。在光器件行业制造环节中,产品的测试需要大量昂贵的仪器设备及相当经验人员来做支撑,外资企业出于人工成本高企及产品品质需求,产品的测试多依靠自动化测试系统完成;近几年国内企业由于人工成本逐渐攀高及各种内外部因素的需要,一些企业的产品测试也逐步转向自动化。相对于手动测试,自动化测试在以下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人力 手动测试中,各种仪器之间是孤立存在实现单一的功能,造成了光模块测试工序众多。一个操作员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操作或观察一道工序的一台仪器设备进行产品测试,完成所有测试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自动化测试系统将产品测试需求和仪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整合测试工序,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及对熟练员工的依赖。 效率 优化、整合工序就是提升效率的根源。测试系统是自动化运行,释放了操作仪器、数据记录等人工操作环节,并使得1人操作多个机台成为现实。 防呆和产品一致性 产品型号的多样性造成了不同的调试、测试规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失误往往难以避免造成不可预料的风险,就算是同一型号的产品,由于不同的操作人员及手法,产品调试、测试的结果也可能大相径庭,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得不到体现。自动化测试系统通过调用统一的配置文件,自动判定测试结果及保存测试数据,提高了工序的防呆效果和产品的一致性。 仪器设备利用率 光通信测试仪器设备往往比较昂贵,为使操作员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需要对操作员做大量的培训。手动测试需要调试仪器控制面板的旋钮、按钮,无形中增加了设备的日

902测试技术及应用

902测试技术及应用 一、考试范围说明 该门课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范围参考其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大纲,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的需要,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测试信号分析,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以及常见测量装置--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显示与记录等技术知识; 2.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计算机测试技术与典型应用系统,其他特种测试技术与典型应用系统; 3.典型工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分析:主要包括机械工程领域典型机械参数,如应力应变、温度、位移、振动和噪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它们的工程网络化和智能化设计等。 与本科生课程学习考评相比,没有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环节,但闭卷笔考的知识内容和方式方法原则上是一致的,以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为考核对象,具有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测试系统设计题等多种考题形式。 二、考试范围说明 通过讲授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以及测试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常见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设计,以及常见机械工程参数测量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a)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测试信号分析、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信号的调理等;b)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计算机测试系统、其他测试技术以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同时开设: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特性仿真、传感器及其性能标定、动态测量信号调理、测试技术虚拟仪器设计等4个基本实验,以及涵盖测试系统设计、搭建、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等4个考核环节的测试技术大综合实验。

自动化测试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自动化测试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自动化测试是提高软件测试效率的一种主要方式,开发软件自动化测试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了许多公司质量保障部门的工作重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化测试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测试服务器管理、测试工具管理、测试任务管理、测试任务执行及测试结果管理等功能,并通过测试服务便捷化、测试执行自动化和测试结果可视化为用户带来良好的软件测试体验。本文设计的自动化测试服务平台采用了PHP (Hyper Text Preprocessor)开发语言、Yii Framework系统架构以及分层与模块化设计方案,提高了该系统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分析产品特点和用户特征,提炼出系统的需求,该系统主要包括测试服务器管理、测试工具管理、测试任务管理、测试任务执行及测试结果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 作者独立设计并实现了如下五个模块:(1)测试服务器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测试服务器、编辑测试服务器、删除测试服务器、测试服务器列表展示等功能,重点实现了添加测试服务器的业务逻辑。(2)测试工具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了接入、搜索、使用、编辑以及删除测试工具的功能,重点实现了上传自动化测试脚本的业务逻辑。(3)测试任务管理模块:实现测试任务创建、复制、收藏、取消收藏、启动、暂停、编辑、查询以及删除等功能。测试任务管理模块中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数据请求、业务逻辑处理的工作。 (4)测试任务执行模块:该模块是为方便客户自动化执行测试任务而设计的。其功能是按测试任务的触发方式自动化执行测试任务,生成测试结果,并邮件通知用户测试结果。(5)测试结果管理模块:实现测试结果统计和展示功能。实现了从任务测试结果、任务历史测试结果、任务执行过程等多维度对测试结果进行展示。 系统业务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自动化测试服务平台满足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目前,该项目暂处于内部测试与试用阶段,投产上线后,将为每个用户带去更加智能、人性化的软件测试体验,极大地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成本,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压电加速度测试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压电加速度测试系统设计 课程:工程测试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李崧伟,刘嘉豪 学号: 14020111109,14020111111 指导教师:齐忠霞 2016 年 6 月15号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2016学年第 2 学期) 指导教师齐忠霞 2016 年 6 月15 日

目录 1.简介 2.测试方案设计 3.测试系统组成 3.1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3.1.1组成 3.1.2工作原理 3.1.3灵敏度 3.1.4加速度传感器的选用3.2电荷放大器 3.2.1测试电路图 3.2.2数据计算处理 3.3动态信号分析仪 4.实验测试流程 5.说明总结 6.参考文献

压电加速度测试系统设计 1.简介 现代工业和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非电物理量的测量和控制技术会涉及大量的动态测试问题。所谓动态测试是指量的瞬时值以及它随时间而变化的值的确定,即被测量为变量的连续测量过程。它以动态信号为特征,研究了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问题,而动态测试中振动和冲击的精确测量尤其重要。振动与冲击测量的核心是传感器,常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来获取冲击和振动信号。 压电式传感器是基于某些介质材料的压电效应,当材料受力作用而变形时,其表面会有电荷产生,从而实现非电量测量。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工作频带宽,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等特点,因此在各种动态力、机械冲击与振动的测量以及声学、医学、力学、宇航等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所以在此设计了一种压电式加速度测试系统,能够满足测试0—3G的低频率加速度测试。 2.测试方案设计 系统组成: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动态信号分析仪 被测对象的振动加速度信号经传感器拾振,由传感器电缆将加速度信号送入该系统电荷放大器,电荷放大器将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放大,通过数据采集测试仪采样,便实现对信号的采集。最后在PC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 如下图所示 3.测试系统组成 3.1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基于PLC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 在目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测试过程中对测控装置主要进行的是单体的测试,很少有变电站的自动化进行系统级别的测试。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基于PLC 的自动化测试系统,通过仿真系统的测试,对变电站的测控装置进行系统级别的测试,对变电站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后指出了该系统在变电站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基于PLC自动化测试系统提供用户界面的开发,使得这个测试系统具有了一定的靈活性和扩展性。 标签:PLC模块变电站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 随着电力系统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测试过程中还停留在简单的装置单体测试水平上,几乎没有电力系统检测机构在实验室大背景下对大量测控装置组成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系统级别的功能测试,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大大限制了变电站系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验基础上,构建一个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向适应的测试仿真系统对于变电站自动化测试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稳定电网运行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一、变电站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构建分析 1.测试系统的结构分析 整个测试系统主要是由测试仿真环境,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自动化系统站控制层设备、模拟调度主站、继电保护测试仪器等设备组成的。在整个系统中,测试仿真系统主要包括了测试仿真环境、模拟调度主站、继电保护测试装置。而在被测试的自动化系统中主要包括了间隔层的相关设备和站控层的设备等。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测试仿真环境能够真实的模仿现在我国电力企业经典的220kv 规模的变电站,其中共有3台主变压器,6条220kv的输电线路,10条110kv的输电线路。测试仿真环境主要是利用PLC系统来进行设计。其主要功能包括了对一次信号、位置信号和状态信号进行模拟,对保护装置的动作、警告信号进行模拟,同时还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防误逻辑闭锁,实现电网故障状态的序列等功能。系统中继电保护测试仪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测试过程中所需要的正常的电流和电压模拟量的大小。而系统中模拟调度站主要是通过基于ET-2000规格的分析仪进行构建的,其主要是通过模拟104通道和101通道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以及数据的更换和信息处理进行通信。在系统中,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都是属于被测试的设备,间隔层设备主要按照A-7的规格进行设置,从而对相关测控装置进行测试。而站控层设备主要包括了操作员站和通信以及数据处理装置。测试仿真环境和自动化系统间隔设备主要通过电缆进行通信,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主要通过以太网进行信息的交流,站控层设备通过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与模拟调度站进行联系。 2.测试系统的功能性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