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18
典当行业的前世今生对于典当,大家都不觉得陌生,毕竟典当存在了成百上千年,但典当也被人们大量地抨击、指责和压制,长期受到很不公正的待遇,这种状况必须逐步加以转变。
旧式典当的确问题很多,形象很差,给人类社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当金额度小、典当期限短、当金利率高,加之典当行恶意经营操作等,历代颇遭人反感。
其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典当立法,使典当的法定利率很高。
比如在西方国家,典当法定利率高是普遍现象。
英国早在《1872年典当商法》中就规定,典当月利率最高为2.08%左右,而目前该国实行的现代典当市场化利率,更是已经攀上月利率4%~6%的台阶。
从美国来看,,该国堪称是全球典当法定利率最高的国家。
1812年纽约市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典当的年利率为25%,只有当金数额在25美元以下的,典当年利率才为7%。
1910年,美国有17个州颁布了典当法律,分别规定了典当的法定利率,其中最高的是新墨西哥州为月利率10%、特拉华州为8%。
最低的是亚利桑那州也达到了4%。
而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所有州都相继修正了自己的典当法律,其中典当法定利率最高的州居然达到了月利率25%,即年利率300%,令人瞠目结舌。
其二,典当行在实践中恶意操作,变相提高了典当贷款的资金价格。
这一点在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例如,虚本足利就是最典型的一种恶意操作。
按照这种方法,典当行在支付当金时,先打折扣,不给实额。
如当户应得当金10元,但典当行只付9元,谓之“九扣”。
然而在当户前来赎当时,则典当行又按10元计收本息。
此例若按月息3分计算,则10元当金应付月息3 角,年息为3.6元,外加本金10元,合计13.6元,故称“九出十三归”。
因是虚本,典当行当金9元实得息4.6 元,故年利率高达51%以上。
其中有1元钱并未贷出,纯系无本生利。
可见,一些典当行正是通过这种虚额出本十足取利的方法,对当户进行巧取豪夺的。
旧社会流行的还有“以八当十”、“九八出,满钱入”之类的黑幕等,亦皆属典当行的坑人之举。
典当行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从古代到现代典当行业是一种古老而有影响力的商业行业,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典当行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揭示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古代典当行业的兴起典当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个人的财富被认为是他的荣誉和尊严的象征,即使在面临困难时也不愿意丢失。
因此,典当行业应运而生。
古代的典当行业通常由私人经营,他们提供贷款,以个人的财产作为抵押品。
在需要资金急需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将珠宝、艺术品或其他贵重物品典当给这些典当商,以获取短期的贷款。
2.典当行业在帝国时代的发展在帝国时代,典当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随着贸易的增长和商业活动的增加,人们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展业务。
典当行业为商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将商品典当给典当行商,以获取所需的资金。
此外,典当行业也向帝国统治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税收途径,因为典当行商经营的活动需要缴纳税款。
3.近代典当行业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典当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工业化过程中,人们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这些工人阶级往往在面临困难时需要临时贷款,因此典当行业再次得到了兴起。
与传统的私人典当行业不同的是,近代的典当行业往往是集中化的机构,由政府或其他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管。
4.典当行业的现代化随着科技和金融业的发展,典当行业也在不断现代化。
今天的典当行业不仅提供传统的贷款服务,还提供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典当行业可以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保险服务和珠宝鉴定等。
与此同时,典当行业也在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5.典当行业的作用与挑战典当行业在社会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渠道,帮助他们渡过经济困境。
其次,典当行业也在维护和推动商业活动的发展,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典当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典当行发展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当铺可能出现在商朝,但许多学者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当铺出现在明清时期。
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京城的王府到太行山区的农村,均衡地发展。
经营海量的典当生意,他们成为整个国家的资金流动中心,因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在当铺的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问题。
最明显的是,当铺对抵押品的估价准确性始终无法得到保证。
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借款人通常会将抵押品夸大其词,而相反,当铺则会批评抵押品的价值显著低于借款人所声称的价值。
此外,当铺还容易陷入高利贷与不诚实交易的问题,并因为借款人无法偿还的债务问题而破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铺变得更加正规、规范化。
例如,清朝时期出现了首都北京的县当,因汇聚了当铺业的巨大需求而更加精细。
这些县当依照市场价格评估抵押品的价值,并规定了固定的利率。
在这种体系下,当铺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同时也使贷款者能够避免有关借款人的负面评价。
中国传统当铺面临一些问题,这促进了当铺形态的推陈出新。
在近代中国,私营企业、小商贩和农民找到了一种新的典当方法:将农田、建筑物和家具当作保证贷款。
当时,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银行贷款,但由于商业银行在中国大陆的注册受到限制,因此当铺仍然是最大的融资来源。
当时的小型商贩通常是唯一的贷款人,因为即使是农民和工匠,也很难获得融资。
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中国的国营当铺进行了重新组织,并在地域、层级和专业化方面进行了扩大。
与此同时,当铺还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日本、韩国、台湾等也出现了类似的金融机构。
现今,典当行仍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机构,为大量的金融授信活动提供了支持。
当铺或典当公司虽然日益变得规范和标准化,但仍处于一个变化中的领域。
对于许多人来说,当铺仍然是一个舒适的场所,无论是向家庭成员提供借款,还是将家族财物代代传承。
在某种程度上,当铺已经从单纯的货币交换机构,进化成了家庭遗产传承的一种平台。
典当商的发展历程
典当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3000年的古埃及。
当时,人们借用贵重物品来获取贷款或交
换现金,这种交易在整个古代世界都很常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典当业发展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行业。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大规模的典当商店出现了,它们向人们提供贷款,并接受各种贵重物品作为抵押品。
典当业也开始从宫廷、贵族阶层扩展到普通民众之间。
在中世纪欧洲,典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人们需要应对经济困难和战争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典当商以获取资金。
典当商也开始涉足到艺术品和珠宝等更昂贵的物品的交易中。
到了现代,典当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行业。
在19世
纪和20世纪,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典当商店在
大城市如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地迅速增加。
现代典当商不仅提供贷款服务,还出售从珠宝、手表到电子设备等各种物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典当业也开始转向在线形式。
许多典当商现在提供在线平台,人们可以在网上获得贷款或购买典当品。
这使得典当业更加便利和全球化,人们可以更轻松地进行交易。
总的来说,典当商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并适应了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无论是古埃及的借贷行业,
还是现代多元化的典当业,它们都在帮助人们应对经济挑战,提供资金和交易服务。
典当行业简介了解金融行业中的典当行业在金融行业中,典当行业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金融服务形式,向人们提供了短期资金周转的解决方案。
典当行业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成为了许多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需求的有效补充。
本文将全面介绍典当行业的概念、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一、典当行业的概念与起源典当行业是指通过为客户提供以抵押物品为基础的短期贷款而获得利润的行业。
典当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最早的金融业务之一。
在古代,人们常常将贵重物品典当给专门的机构,以获得急需的流动资金。
二、典当行业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典当行业逐渐发展成规范化、专业化的行业。
在中国,典当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的小贷款模式。
在这个阶段,典当行业以个体、家族方式存在,主要由个体或家族经营的小规模机构提供服务。
这些机构通常只接受当地的抵押品并提供有限的服务范围。
第二个阶段是典当行业规模化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典当行业逐渐成长为大规模企业和机构。
这些企业和机构不仅提供普通典当服务,还开始扩展到艺术品、古董等高价值物品的典当。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化的典当行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典当行业开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在线典当服务。
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典当交易。
三、典当行业的功能与特点典当行业以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首先,典当行业能够为客户提供灵活的借款方式。
相对于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贷,典当行业通常具有更快速、更便捷的放款和还款方式。
这一点在短期急需资金的场景下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典当行业的借款不需要征信审核。
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客户的征信记录是评估其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
而在典当行业中,借款人只需要提供足够的抵押品,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征信审核。
再次,典当行业的抵押物价值较高。
由于典当行业主要面向高价值物品,如珠宝、古董等,所以典当行业的抵押物价值相对较高。
这一点使得典当行业所能提供的借款额度较为可观。
郝凤琴:典当在我们业内人对外宣传有一句话,典当是既古老又新兴的行业。
为什么说它的古老?典当的历史在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是在南北朝时期典当就开始了,来源于当时的司库,南北朝的时候印度佛教传到国内,国内非常火,司库非常地发达,他那儿有很多的资金。
寺庙是出于救济,向老百姓需要用钱的地方,用这个换取钱。
从业内人员的考证来说,典当最初的本意是济困救贫的。
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典当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当中发展了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迅猛,而且典当的发展是跟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时局好的时候,典当也发生改变,比如唐朝,清朝的时期,典当行在全国数量都比较多。
后来到了清朝末期,到了国民党的末期,时局动荡,物价飞涨,今天我给你放在这里一个物品,今天还值一百块,明天可能就值二十块,所以当时的当铺就不行了,逐渐衰败。
典当的行业是跟时局的发展有关。
典当的物品也是与时俱进,时代有什么样的产品,在典当行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过去在影视里都是所谓的破衣乱袄,现在的典当行都是汽车、古玩字画,包括数码产品。
这个时代有什么新产品的时候,我们典当行就有了,典当行是折射历史发展进程的行业。
为什么典当行在沉寂了50年以后,又重新复出,而且发展这么迅速呢?郝凤琴:概括来说,典当行业不能被其他行业所替代的行业。
北京市的典当行业是在1992年第一家复出的是北京市金保典当行。
全国第一家典当行是在成都成立注册的。
北京市也想开一家典当行,那个时候是市政府批的,当时觉得试试办,谁也没有觉得它到底能不能持续发展下去,到底它能有什么效果。
结果从1992年到现在北京市典当行已经发展到了55家独立法人,还有6家分支机构。
为什么说它是不能被其他行业替代的呢?我用三个数据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个数据在国外,金融品非常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它的典当行的数量也非常地多,在美国有两万多家,在英国有将近一千多家,在日本有五千多家典当行。
他们的金融品非常发达,它的典当行很多。
第二组数据,我们这次参展一共是10家单位,在我们集体设展的11号馆是9家企业,9家企业给我提供了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我们的老字号,就是金保典当行、阜昌典当行、华夏典当行,这是三家老字号,还包括12号,这是四家北京的老字号,都是90年代初成立的。
谈典当业的历史变迁1、萌芽于西东两汉到了汉代,作为充当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人们对货币需求越来越大,民间高利贷十分活跃。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
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
惟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
三月,吴楚平。
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因此富埒关中。
”《汉书·贡禹传》云:“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一岁有十二之利。
”又《汉书·食货志》合《王莽传》云“收息百月三”,如淳曰“出百钱与民,月收其息三钱也”。
由于两汉时期私人质贷行为已相当普遍,“以物质钱”的典当行为便在这种私人高利贷活动中正式萌芽。
“典当”一词最早连用,出现在南朝时期宋朝范晔所著《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
说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甘陵相刘虞奉命攻打幽州,与部将公孙瓒发生矛盾。
刘虞打算把受赏之财质押给外族,却被公孙劫掠。
这是历史上最早把“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加以记载。
它表明我国典当行为至迟在汉朝就已出现,距今约1800多年(前206-公元220),当时就有了典当萌芽。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秋根著《中国典当制度史》,他认为“……因春秋战国以来高利贷的发展,动产抵押借贷至汉代已相当普遍,南北朝时期虽有所进步,却并无本质变化。
因此,很可能是典当业在汉代即已萌生”。
又称“私人典当业”,从其业务形式来看,汉代时期便已产生了。
2、兴起于南北两朝河南大学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主张始于汉代,近代杨肇遇《中国典业》、民国时期区季鸾《广东之典当业》认为产生于宋,民国经济专家宓公干著《典当论》认为产生于南北朝。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正史里有明确记载的,见诸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甄法崇传》一段文字:“法崇孙彬,有行业,乡党称善,尝以一束苎,就(荆)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苎还,于苎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
典当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的演变之路典当行业是一门古老而且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行业,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至今,揭示典当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之路。
一、古代典当行业的起源典当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典当形式出现在中国古代社会。
在那个时候,人们将贵重的物品(如黄金、银器、珠宝等)寄放给专业的机构或个人进行保管,以防止被盗或遭受其他损失。
这种保管物品的机构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典当行业。
二、古代典当行业的功能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典当行业的功能逐渐丰富起来。
在古代,典当行业除了保管贵重物品外,还开始提供贷款服务。
当人们面临紧急资金需求时,他们可以将贵重物品典当给典当行,以获得借贷资金。
这种形式的借贷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还为典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典当行业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典当行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发展。
在现代,典当行业不再仅仅是保管和贷款的功能,还融入了更多的商业运作和金融服务。
人们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贵重物品典当给典当行,而不仅仅局限于金银珠宝。
同时,典当行业也开始向不同区域和国家拓展,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四、典当行业的现代服务和创新现代典当行业与古代相比,不仅提供传统的典当和贷款服务,还融入了更多的金融和商业服务。
典当行业通过引入专业的估价师和鉴定师,提供准确的鉴定和估值服务,确保贵重物品的真伪和价值。
此外,一些典当行还提供物品的保险服务,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典当行业还通过与金融机构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实现在线典当和线上交易,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五、典当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典当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典当行业将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典当行业将实现更高效、便捷和透明的运营。
同时,典当行业也将面临着加强监管和保障客户权益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
新中国典当业发展历程众所周知,典当业植根于旧社会,浑身上下的污泥浊水自然是不少。
然而,它以小额短期质押贷款为主,居然在人类历史上存在和发展了上千年的时间,这不能不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社会现象。
从中国来看,新中国建立不久,典当行在中国大陆便寿终正寝、荡然无存。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现,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典当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行业却悄然复活,得以新生。
这就告诉我们,典当业的存在和发展的确有其充分的合理性;典当业的性质、特点、功能和作用,完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典当业是当前和今后都应当给予支持和促进的一个行业。
一、典当业的消亡1.旧典当的延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彻底结束。
然而解放后,典当行并没有马上被铲除。
只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逐步兴起,这才使典当行的日子开始越来越不好过。
1954年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一次反高利贷座谈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借贷方面的斗争日益尖锐化,明确了在农村应以信用社的利率作为借贷利率的合法标准,从而对坐落在一般村镇的典当行构成了一种新的限制。
2.短暂的典当空白1956年初,中国的私人典当业完全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一些城市中,它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分支行领导下的专门办理小额质押贷款的独立经营机构--小额质押贷款处。
至此,典当行才开始在中国大陆彻底绝迹。
但此时的小贷处仍有典当行的影子,基本上沿用典当模式运作,故实际上是旧式典当业的一种转型或改造,尚属于旧式典当业向典当空白期的过渡形式。
然而,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平衡,典当空白的出现亦有早晚。
二、典当业的复出1.典当业复出概况斗转星移,沧桑巨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曾被定为剥削制度残渣余孽的典当在中国大陆消亡30余年之后,竟又奇迹般地死灰复燃了。
1987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率先恢复了古老的典当业。
典当行的悠久历史渊源典当是中国古老的金融行业,隋唐时期,典当业已在城乡人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民国之后典当业由盛而衰,到建国初基本消失。
1988年秋天,上海恒源当铺开张营业,标志着典当业在中国最大城市的复出,至今全国已有数千家典当行。
当年,上海的元利当铺,有“海上第一当”之称,这里选载的内容,是其故人及后人对它的回忆。
■上海当业溯源明代上海地区商业已十分繁荣,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南汇县第一家当铺——陆家典,开设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地点在瓦屑乡北庄。
上海市区典当出现则可能稍晚。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本市旧校场一家赵姓老太处征购到一批上海清代当票,共70张,票面时间从1850年到1854年,即道光三十年到咸丰四年,共五年。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上海当票实物。
清同治十年(1871),驻沪的典商休宁人黄焕英发起组织上海典业公所。
当时即在南市侯家浜吴家弄内购地一块,以备建筑公所。
光绪十八年(1892)公所建成,并议订同业营业章程,勒石竖于公所前,以示同业遵守。
这是华界当业在上海成立行会之始。
近代上海由于工商荟萃,人烟稠密,逐渐成为远东巨埠及全国经济中心,故典当业务,亦较其他地方发达。
据《典业公所公议章程十则碑》第七条规定:“上海典铺星罗棋布,已遍城乡。
倘再有新创之典,必须同业集议,基址离老典左右前后一百间外,……”■保存完好的元利当铺元利当铺位于泰兴路北,武定路东,即上海市静安区武定路203-211号。
它始建于1922年1月,由荣昌记营造厂承建,这是一幢具有我国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和欧式装饰的三层砖木结构城堡式当铺建筑。
根据上海市规划局原总规划师赵天佐讲:元利当铺总体格局有徽派建筑特征,建筑结构属于皖南民居形式。
它于1922年1月由上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典当业巨头陆冠曾出资兴建,陈福平建筑师设计,上海荣昌记营造厂建造。
建筑南北二进深约20米,东西五开间门面宽约27米,建筑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