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皮肾穿刺手术2003
- 格式:ppt
- 大小:7.36 MB
- 文档页数:2
肾穿刺活检术痛吗1. 引言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诊断方法,通过穿刺肾脏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然而,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担心术中疼痛是常见的疑虑。
本文将全面解答肾穿刺活检术是否痛苦的问题。
2. 肾穿刺活检术的过程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一般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肾脏专科医生完成。
以下是肾穿刺活检术的具体步骤: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掉下身的衣物,躺平在手术台上。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消毒,并进行局部麻醉。
2.穿刺操作:医生会使用专用的针头进行穿刺,通常是经皮肾穿刺法。
经过X光或超声引导,医生将针头引入肾脏组织,抽取一小块组织样本。
3.处理和标本分析:医生将组织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病理学分析。
这有助于明确诊断。
3. 麻醉和疼痛控制在肾穿刺活检术过程中,麻醉和疼痛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麻醉和疼痛控制措施:1.局部麻醉:在肾穿刺部位周围注射麻醉剂,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
一般情况下,局部麻醉会在数小时内消退,属于短暂的麻醉效果。
2.镇静剂和镇痛药: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进行肾穿刺活检术时有可能会使用轻度的镇静剂,以及口服或静脉注射的镇痛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减轻疼痛感。
3.可视化引导:现代的肾穿刺活检术通常会使用X光和超声波等可视化技术来引导操作,这样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穿刺,减少疼痛和不适。
4. 术后管理和并发症在肾穿刺活检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术后管理来预防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1.休息:术后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引起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2.观察: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血尿情况、疼痛程度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并发症:肾穿刺活检术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血尿、感染、血管损伤等。
但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且大多数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来解决。
5. 痛苦程度和个体差异肾穿刺活检术的痛苦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涟源市同泰医院经皮肾手术同意书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___住院号______床位_______患者于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入院,根据我院医师的详细检查,诊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现需施行经皮肾穿刺微创取石术(PCNL),但在麻醉、术中、术后可能导致发生以下有关情况,特向本人、家属和单位说明:术中: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停止及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
2.术中大出血视野不清而被迫终止手术,必要时改开放取石或择期行Ⅱ期手术,严重者需输血,甚至需行肾切除手术。
3.术中损伤邻近脏器(如肝、肺、肠管等)。
4.输尿管镜不能处理到的结石。
5.术中穿刺失败则不能行输尿管镜取石术,需改行开放手术或放弃手术。
6.穿刺明显肾积脓者则先造瘘引流,择期行Ⅱ期手术,。
7.其它意想不到的情况。
术后:1.术后出现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2.术后伤口感染、肾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脓尿、蛋白尿,造瘘管可能长期流脓,经久不愈。
3.术后反复出血或持续大量出血,需输血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需转上级医院行血管介入治疗(必要时行肾切除止血)。
4.术前所患合并症和其它隐性病情可能在术中、术后突发。
5.术后出现尿外渗、外漏等,可能出现腹胀、发热等,需行相应处理。
6.术后残留结石(大小、多少、部位不定)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
7.术后残石漂移,如至输尿管引起梗阻必要时需再次手术治疗。
8.远期结石复发、功能恢复欠佳等。
9.术后双“J”管可能引起血尿、尿痛、尿急、尿频、腰腹胀痛等。
10.术中、术后出血,需要输血治疗或血管介入治疗,脓肾严重感染时需要高端抗生素及止血药等产生费用需患者另行承担,按国家农保、医保政策报销。
11.对于术后出血及结石残留需要分期手术、脓肾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需相应增加。
12.其他:以上情况均可在术中、术后发生,危及生命甚至死亡。
我的经皮肾镜手术经历
我于最近接受了经皮肾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肾脏的疾病。
整个手术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我被麻醉,然后医生在我的背部进行了一个小的穿刺,将一根柔软的管子插入肾脏。
我本来很担心会感到疼痛,但幸运的是,我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在手术期间,医生使用镜头和其他仪器来查看我的肾脏,并在必要时进行治疗。
整个过程非常安全和有效。
在手术后的几天里,我需要休息,但我能够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任何不适。
我的医生还给了我一些指示来帮助促进愈合和康复。
在大约一个星期后,我就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虽然我还需要避免做一些重体力劳动。
总的来说,我的经皮肾镜手术经历是非常顺利和舒适的。
我很高兴我选择了这个选项来治疗我的肾脏问题,并且我感谢我的医生和他的团队为我提供了这种优秀的治疗方案。
- 1 -。
前言肾活检组织学检查(简称肾活检)的创立及其临床应用为肾脏病学成为独立学科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肾活检对各类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操作方法包括经皮肾活检、开放式肾活检、经腹腔镜下肾活检及经血管内肾活检等,其中经皮肾穿刺活检是目前最主要的肾活检方法。
近20年来,肾活检技术更加成熟,穿刺成功率接近100%,取材合格率大大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减少[1~4]。
一、经皮肾活检发展史1923年,Gwyn[5]进行了首例开放式肾活检。
1934年,Ball[6]采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肾组织成功诊断肾肿瘤,此后陆续有人用此方法进行肾肿瘤的诊断。
直到1952年,瑞典医师Alwall[7],丹麦医师Iversen和Brun[8,9]借鉴肝穿刺活检技术,使用静脉肾盂造影定位,采用坐位方式,首次以经皮肾穿刺的方法获取到足够用于诊断肾脏病的肾组织。
但采用该方法仅有40%的成功率。
随后,Kark和Muchrake[10]对穿刺方法作了改进:采用Franklin-Vim-Silverman型穿刺针,患者俯卧位接受手术,并在腹部垫硬枕固定肾脏,穿刺成功率达到96%,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后这一方法逐渐成为肾穿刺活检的主要方法。
早期的肾活检主要根据肾脏所对映体表解剖位置进行盲穿或静脉肾盂造影进行定位。
至1985年,B超肾脏实时定位[11](real time scanning)问世后,肾活检定位及引导更加准确。
自动穿刺枪的问世肾活检技术更易于掌握,肾活检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降至<0.1%,肾活检穿刺成功率达到95%以上[1, 2, 12, 13]。
国内,赵魁丹等[14]于1958年最先开展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取得成功。
20世纪60至70年代,已有少数医院尝试了肾活检,直至80年代后肾活检才广泛应用于临床[15]。
在1983年召开的“肾小球疾病肾活检诊断”专题座谈会上,全国已有多家单位进行病例报告,但肾活检例数仅1011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81例)[16]。
手术记录
姓名: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手术日期:麻醉方式:
术前诊断:1.右肾多发结石并感染2.右输尿管结石并右肾积水
术后诊断:1.右肾多发结石并感染2.右输尿管结石并右肾积水
拟施手术:经皮右肾取石+右D-J管介入术
实施手术:经皮右肾取石+右D-J管介入术
手术人员:主刀:一助:二助:
手术经过:患者术前常规在输尿管镜下于右输尿管内逆行插入一条F5外支架管备用。
术中取俯卧位,取右侧第11肋下于腋后线交叉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经外支架管注入造影剂,在C臂X光透视监视下,以G18双套管穿刺进入预定的肾盏,引出尿液不清亮,可见少量乳白色悬浮物,放置安全导丝,在导丝的引导下,依次以F8、F10、F12、F14、F16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6并保留外鞘建立工作通道。
F8/9.8输尿管镜经工作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
输尿管镜可视范围内肾集合系统粘膜完整,未见溃疡,肿块及活动性出血。
参照术前KUB、IVP等影像资料,仔细检查肾集合系统,找到结石后,以弹道气道碎石机将结石击碎,以水流将结石经工作通道冲出或以取石钳钳夹取出。
上述操作反复进行,直到肾集合系统输尿管镜可视范围内结石取尽。
经UPJ进入输尿管,仔细检查输尿管上段,输尿管镜可视范围内未见结石及其他异常。
再次检查肾集合系统和输尿管上段,输尿管镜可视范围内未见结石。
拔除外支架管,在导丝的引导下放置1条双J管,使双J管大弯盘于肾集合系统内,小湾位于膀胱内,检查双J管位置合适后,放置1条与筋膜扩张器外鞘大小相适应的肾造瘘管,并固定肾造瘘管,术毕,手术进展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50ml。
于年月日安返病房。
手术医师:
年月日。
经皮肾造口术(PCN)患者须知简介●经皮肾造口术(PCN)是一介入手术,其作用是将尿道集合系统的尿液外引,也可用来提供各种治疗设备插入的通道。
可用于结石清除术、活检取样、狭窄扩张术、输尿管支架术等。
●此手术主要由受过介入放射学专业培训的放射科医生操作,也可由泌尿外科医生操作。
●经皮肾造口术一般在放射科进行,在图像监视系统(如X射线、超声等)引导下进行操作。
如果具备一定的影像监控条件,也可在手术室进行。
流程●患者俯卧,或俯侧卧。
●穿刺点选在腰旁。
注射局部麻醉后,在X射线或超声成像的引导下,插入穿刺针。
当穿刺针头到达肾盂时,会注射造影剂进行肾盂造影。
●通过导丝换导管,扩张通道的方法将PCN导管插入,然后连接到尿袋上。
患者需注意不要拔掉导管。
●全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手术后需进行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等)监控。
如果生命体征正常,可以恢复饮食。
●导管插入的时间需由临床条件及疾病的下一步治疗方法来决定。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轻微的血尿症:很常见,但是可自愈。
●疼痛:常见●与导管相关的问题(阻塞、位置错误、移动):12%●感染:1.4-21%●需要输血的出血:2.8%●尿液溢出:<2%●需要外科手术止血或用导管进行栓塞止血的大出血:1%●气胸:1%●肾周围组织出血:罕见●手术死亡率很低●非离子性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0.7%。
非离子性造影剂引起的死亡率低于1/250,000。
声明本患者须知单张由香港介入放射科医学会编写。
本单张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病人及家属一般须知的资料,并未能全面包括这项介入手术的所有资料,亦并非向阁下提供任何建议或医疗意见。
阁下不应依赖本单张的任何资料去作出任何决定或行动。
香港介入放射科医学会不会负责任何因利用这病人须知单张而引起之后果及法律责任。
在编写单张过程中,负责人员已尽量将最新及准确之资料包括在内。
但随着新的医疗研究结果公布及技术发展,单张内的资料未必能反映最新情况。
病人及家属应向你们的主诊医生询问有关这项介入手术的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