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LTE室分建设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5
LTE室内外一体化规划与优化LTE 室内外一体化规划 LTE 室内外一体化优化LTE 室内网络面临的挑战 LTE 室内外一体化的含义1 2 3 4 5系统GSM WCDMA LTE 业务话音为主数据为主,加话音高速数据为主特点›对干扰容忍度相应高›频率多›对干扰敏感›功率意味着容量›软切换›小区内干扰›对干扰敏感,尤其同频组网时›小区间干扰设计›天线间距通常较随意、间距较大›天线点的发射功率很大›大规模应用有源设备(干放和各类直放站)›多天线,小功率›降低系统内干扰›室内覆盖均匀›高效利用基站功率›降低系统内干扰›重视与室外网络互相影响›继承WCDMA的设计方法,实现均匀覆盖›重视小区间干扰›重视与室外网络互相影响话音覆盖应用覆盖不同系统室内覆盖网络的特点数据业务的性能在无线侧主要取决于SINR 。
SINR 的高低取决于网络中的干扰情况。
SINR 是LTE 网络性能的决定因素。
数据SINRLTE 网络主要承载高速数据业务。
业务SINR 直接影响LTE 室分网络性能系统业务的特点对室内覆盖的影响吞吐率与SINR ,RSRP 的关系›信号强度低,SINR 增加,吞吐率增加›信号强度高,SINR 低,吞吐率很低扩大规模试验网实测数据吞吐率与RSRP ,SINR 的关系高SINR 是LTE 网络设计优化的不懈追求LTE 小区内用户间不存在干扰。
干扰来源主要包括LTE 小区间干扰和不同无线系统间的干扰。
来自同频的LTE 小区间的干扰。
干扰小区间 干扰2G 、3G 、WLAN 和LTE 共存,产生互相干扰系统间 干扰目前室内外采用异频,所以重点是室内小区间的同频干扰同频干扰多系统合路,系统间存在杂散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杂散互调干扰解决干扰问题是LTE 室分的重点干扰特点对室内覆盖的影响MIMO 技术特点对室内覆盖的影响MIMOMIMO 和SIMO 是LTE 网络的特点,室分LTE 需加以考虑。
涉及到数据速率需求,此外要考虑建设成本、物业进入、施工难度、工程质量等,MIMO 和SIMO 的选择比较重要。
LTE室分设计及案例分析一、内容描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LTE室分设计是什么。
简单来说LTE室分设计就是针对室内环境的移动通信网络设计。
因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信号会受到建筑物、墙体、家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有专门的设计来保证我们在室内也能享受到稳定的网络服务。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LTE室分设计的过程。
从选址、布局到安装,每一步都很关键。
我们还会分享一些常见的案例分析,看看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解决问题,让网络覆盖更广泛、更稳定。
你可能会想,这些设计听起来好像很复杂。
但其实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你轻松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你会看到设计师们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步解决问题的。
1. 介绍LTE技术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大家现在上网是不是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网络了呢?那么有没有想过我们手中的手机是如何实现与世界的连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我们今天要介绍的LTE技术了。
LTE,也就是“长期演进技术”,它是现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让我们的手机与网络之间的连接更加快速和稳定。
LTE技术并非凭空出现,它是从过去的2G、3G技术逐步演变而来的。
随着人们对网络速度和数据量的需求越来越大,LTE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从最初的版本到如今的高级版本,LTE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每一次升级都带来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体验。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LTE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不仅仅是手机,越来越多的设备都开始支持LTE,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等。
而且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LTE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可以说LTE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
那么为什么LTE技术这么重要呢?除了速度快、稳定性好之外,它还能帮助我们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在线视频、高清语音等等。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TE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LTE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及建设方案探讨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LTE技术的快速进步,对于LTE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移动通信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及建设方案,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建设方案LTE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对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相关工作者应加大对LTE技术的应用力度,在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应用LTE技术,不断优化网络性能,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1 LTE技术与室内分布系统概述1.1 LTE技术及其特点LTE技术主要技术包括三方面技术,即借口物理层、正交频复用以及MIMO 等技术,其中MIMO技术为重点技术,它具有许多的优点,可以提高信道容量、数据流量以及系统速率。
对于LTE技术,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①对于通信速率与频谱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②业务目标转变为分组域,系统主要框架转变为分组交换形式。
③系统越来越灵活,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④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制定完善服务质量机制来保证其质量。
⑤对于出现的下降兼容、网络时延问题,都可以通过子帧长度变化来解决问题。
⑥对于小区边界别特速率,会得到有效提升。
1.2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1)系统结构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可以充分发挥LTE技术的作用,LTE室内分布系统可以分为信号源系统和信号分布系统两种,其中信号源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直放站、蜂窝基站以及宏基站,信号分布系统形式主要包括光线式以及无源式[2]。
在选择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各项因素,保证信号源以及信号分布系统符合相关要求,可以保证通信业务质量。
(2)双极化天线传统室内分布系统,使用的造价较低、覆盖范围较广的单极子形式天线,但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天线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LTE室内分布系统中,采用的为双极化天线。
题1:TD-LTE 室分系统中天线口功率一般设计为多大?LTE 室分天线口功率一般设置在10-15dBm(总功率)范围内,具体应该按照实际场景及站点特点来区分:1.对于地下室、商场等空旷区域或天线已经入户的等场景建议天线口功率设置在下限10dBm 左右;2.对于天线只能布放在走廊且结构较为复杂或者层高6 米左右的场景建议天线口功率设置在上限15dBm 左右;3.对于WLAN 受干扰场景可适当降低LTE 功率要求。
问题2:在LTE 室分系统合路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LTE 室分系统合路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原有天线布放密度是否满足LTE 的覆盖需求,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加天线进行覆盖;2. 原有天线、耦合器、合路器等器件是否满足LTE 的频段要求,特别需要检查站点的WLAN 合路器,重点关注合路器件的WLAN 系统与LTE 系统隔离度指标;3. 核对站点的天线口功率是否能满足LTE 的覆盖要求,特别是和GSM 合路的站点,由于二者的频段差异较大,前端和末端间相差能达到6-7dB(由于频段差异,100 米馈线900M 频段和2400M 频段的损耗相差5dB,末端天线至前端馈线长度达100-150米的话,功率损耗相差将达到6-7dB),这就需要在两个系统间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点。
问题3:什么是LTE 室分系统中的鸳鸯线,会造成什么影响?LTE 室分系统中的鸳鸯线是指在双路建设的系统中,覆盖同一区域两路分布系统接的不是同一RRU 的两个通道,可参考下图所示:鸳鸯线会造成以下影响:●鸳鸯线导致覆盖同一区域的两路系统不是同一种信号,将导致不能实现空分复用的功能,影响系统的峰值性能;●鸳鸯线导致同一区域由两种不同且强度相近的信号进行覆盖,将导致该区域无主控小区,同频干扰严重,表现为SINR 值较低,且频繁切换。
问题4:LTE 的室分单双路建设对哪些指标有影响?各种时隙配比、MIMO 模式、终端能力等级下的速率是多少?TD-LTE 采用时分双工、上下行同频,上行无线信道质量可参考下行无线信道质量。
第九章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9.1 TD-LTE室内覆盖综述随着移动通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移动用户的飞速增加,在大中城市的室外地区已经基本可以做到无缝覆盖。
为了提高网络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加话务量,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建设已成为解决网络深度覆盖的重点手段。
TD-LTE作为我国第四代移动通信的自有技术,对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在网络建设初期就给予足够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形成立体化的网络建设模式。
9.1.1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基本原则目前TD-LTE网络正处于试验商用阶段,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时应综合考虑网络性能、改造难度、资源情况、投资成本等选择最佳建设模式,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z体现TD-LTE的优越网络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z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z需要对现有室分系统进行改造时,应尽量减小改造量,降低对于现网的影响;z在频率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室内外应尽量采用异频组网的方式;z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同时要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同时利于室内外主服务信号的切换及重选;z分布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GSM、TD-SCDMA、WLAN和TD-LTE共用的需求,应保证TD-LTE和其他通信系统间的隔离度要求,避免产生系统间强干扰;z TD-LTE室内覆盖工程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9.1.2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标要求在进行TD-LTE室内分布系统网络建设时,可遵循以下指标要求:z覆盖指标室内RSRP值大于等于-105dBm的概率大于90%。
z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z呼叫阻塞要求无线信道呼损率不高于2%。
z边缘速率单小区20MHz、10用户同时接入时,小区边缘用户速率约1Mbps(DL)/250Kbps(UL)。
z服务质量数据业务的块差错率BLER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