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缩宫素引产中联合输液泵和留置针的优点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输液泵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中的应用及护理目的:探讨输液泵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产妇采用输液泵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同时给予其有效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120例产妇采用输液泵调节滴速实施催产素引产后,无并发症出现,引产成功率为78.3%。
结论:实施输液泵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增强宫缩,提高输液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标签:缩宫素;输液泵;引产;护理缩宫素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处,刺激宫缩,减少产程时间,有助于产妇顺利进行分娩,可有效提高产妇以及新生儿生命质量。
在缩宫素用于引产治疗中,给予产妇必要的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采用输液泵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4.5岁,其中初产妇92例,经产妇28例。
所选取的产妇均无缩宫素应用禁忌。
1.2 方法采用输液泵调节静脉滴注,2.5U缩宫素与500ml 5%葡萄糖进行均匀混合,排空输液器中气体后,固定好输液泵与输液器进行连接,调节初期滴速为每分钟8滴,成功进行静脉穿刺后,启动输液泵开始输液治疗。
因不同患者对缩宫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从小剂量每分钟8滴到每分钟2.5Mu。
初期小剂量在接受15~20分钟治疗后,药物达到最高峰值,待20~30分钟后才可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观察,之后根据患者病情调节缩宫素使用剂量。
根据这种情况,约间隔30分钟左右调整一次滴速,并每次增加上次剂量的0.5倍,不能超过的滴速极限为每分钟40滴,直至宫缩压力为50~60mmHg,每次间隔时间为2~3分钟,间隔2s。
2 护理措施2.1 强化生活护理工作在一般情况下,分娩引产工作量较大,会较大消耗产妇体力,因此引产做好必要的生活护理,尤其是饮食护理。
静滴缩宫素引产应用输液泵和留置针的优势分析作者:刘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究静滴缩宫素引产中应用留置针与输液泵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滴注方式的不同,将所有产妇分成普通针头滴注组与留置针穿刺组,每组120例。
普通针头滴注组通过人孔调节的方式控制缩宫素的滴注速度。
留置针穿刺组则采用输液泵对缩宫素滴速加以控制;结果:留置针穿刺组产妇到达有效宫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耗费的时间要比普通针头组短,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缩期间因为疼痛,产妇在用力握拳以后留置针穿刺组没有产生輸液中断或者是针头堵塞的情况。
普通针头滴注组针头堵塞情况以及输液中断的比例分别为22.5%和15.8%;结论:留置针与输液泵联合应用的形式进行静滴缩宫素引产可以有效的确保缩宫素滴注匀速、顺畅和安全,有助于产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实现有规律宫缩,有效的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疼痛感,有助于产妇的产后保健与恢复,显著缩短护理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滴缩宫素引产;输液泵;留置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产妇是否正常分娩和产道宽窄、产力大小和胎儿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在产道宽窄度以及胎儿大小正常的情况下,是否正常分娩将会受到产力的影响。
缩宫素作为一种垂体分泌的神经激素,临床上通常使用缩宫素催生。
在产后止血以及产程方面,缩宫素有着关键作用。
缩宫素引产通常指的是以静脉滴注的形式将缩宫素注射到产妇的体内,推动宫颈成熟,使得子宫收缩,宫口不断扩大,进而分娩出胎儿,实现终止妊娠的目标。
使用缩宫素能够极大的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提升分娩成功率。
在对产品静滴缩宫素的进程中需要保证匀速,确保滴注进程的通畅性。
因为静滴缩宫素助产相对安全,应用便捷、经济合理,成为了目前我国催产主要方法。
催产素引产联合输液泵及胎儿监护仪的观察护理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催产素引产过程中输液泵和留置针及胎儿监护仪联合应用。
论静滴缩宫素引产过程中联合应用输液泵和留置针可以增加催产素引产的安全性,减少产妇痛苦,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关键词】缩宫素引产输液泵留置针胎儿监护仪催产素是一种多肽激素,其由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血管中呈脉冲式分泌,经血循环到达其作用的靶细胞[1]小剂量催产素用于引产与催产的主要机制为促进宫颈成熟,间接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缩宫素是晚期妊娠与催产最常用的药物[2]。
临床上如果应用人工调节滴速,缺点多,有隐患,采用普通头皮针静脉穿刺,则针头堵塞输液暂时中断,我院近年在催产素引产时,使用输液泵脉冲式静脉滴注,并常规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胎儿监护仪监测胎心、宫缩,通过了对91例的临床实践,安全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妊娠满37-42周,年龄20-35岁,无缩宫素使用禁忌症的产妇,初产妇71例,经产妇20例,其中胎膜早破12例,计划分娩50例。
1.2 方法输液泵输液,5%葡萄糖500加入催产素2.5单位摇匀,采用精密输液器(北京伏尔特PT-25X),输液泵接通电源,输液管卡入槽内,设定速度,我们临床实践分两种:无宫缩者36ml/h(12滴/分),有宫缩者12ml/h(4滴/分),产妇一律使用2-0静脉留置针开通静脉通路。
1.3 产妇胎儿监护仪的使用静脉输液完毕,帮助产妇取舒适体位,将多普勒胎心监测超声探头,置于产妇腹部胎心音最佳部位处固定,将宫缩监测探头置于宫底处固定,于持续监测。
1.4 合理调节滴速与浓度因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差异极大,由于初期药物剂量较小,并且经过药物的衰变及体液的再分布,一般经过5个药物半衰期(15-20min)之后,血内药物方可达到所需浓度,效果需经20-30min才能观察出来,因此静脉输注后初始不调节滴速,半小时后进行调节,增加12ml(4滴),以后每15分钟增加12ml,直至最佳有效宫缩,即10分钟内出现3-4次宫缩,每次持续30-40秒,压力大于50mmHg,但最大滴速不超过144ml/h。
探讨缩宫素采用输液泵等比法调节滴速在引产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可行性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采用输液泵等比法调节滴速在引产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可行性。
方法:入选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孕妇3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4例。
对照组应用传统输液器调节缩宫素滴注速度引产,观察组采用输液泵等比调节缩宫素滴速进行引产。
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活跃期宫颈扩大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观察组的子宫强直性收缩发生率与输液器故障发生率分别为0.0%与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与26.0%,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缩宫素采用输液泵等比法调节滴速在引产中的安全性高,准确性好,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缩宫素;输液泵等比调节滴速;安全性;准确性;可行性引产是指利用人工诱发子宫收缩帮助孕妇分娩的方式,其中缩宫素能兴奋子宫平滑肌,刺激子宫出现节律性收缩,促进产妇分娩的一种药物,在引产中十分常用。
缩宫素可缩短产程,促进分娩,减少胎儿因呼吸窘迫而死亡,但是在缩宫素的使用中滴注速度十分关键,使用不当容易危害母体和胎儿[1]。
临床常用的缩宫素应用中以传统的输液器调节滴速,因为在滴速调节中有滴速不准确情况出现而影响引产速度[2]。
本研究中缩宫素采用输液泵等比法调节滴速在引产中的安全性高,准确性高,可行性强。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孕妇338例,,孕妇均到达预产期未发作或胎膜早破,羊水过少,重度子痫前期等需要引产,排除胎位不正、前置胎盘、有剖宫产史的孕妇。
选入的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4例。
对照组中孕妇年龄23-40岁,平均(26.8±2.4)岁,孕周39-42周,平均(40.6±0.8)周。
观察组中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29.1±1.8)岁,孕周38-42周,平均(40.4±0.5)周。
静脉留置针加输液泵在缩宫素引产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08-03T14:49:53.3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广云[导读] 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是产科领域常用的引产方法,其目的是模拟正常分娩的子宫收缩作用,使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而分娩陈广云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妇幼保健院江苏扬州 225814)【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208-02 【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引产静脉输入的最佳调整方法,有缩宫素引产指征而无引产禁忌症的孕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用静脉留置针加输液泵调整滴速,对照组用普通输液器人工调节滴速。
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子宫强直性收缩,输液故障无,成功28例,成功率93.3%。
对照组有3例发生子宫强直性收缩,发生率10%,7例发生输液故障,发生率23.3%,成功23例,成功率66.7%。
结论静脉留置针加输液泵在缩宫素引产中的安全性,准确性,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泵缩宫素引产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阴道分娩人数不断增加,缩宫素引产在产科是经常选用的引产方法,为使缩宫素引产更安全、准确、方便,对60例缩宫素引产者采用静脉留针加输液泵控制滴速与常规普通输液器人工调节滴速引产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无缩宫素引产禁忌症,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加输液泵控制缩宫素滴速;对照组30例,为普通输液器人工调节控制缩宫素滴速。
1.2 方法所有行缩宫素引产的产妇在引产之前排空膀胱,常规做缩宫素无刺激试验(NST),NST实验呈反应型,则做缩宫素激惹试验(OCT),OCT阴性可给予缩宫素引产。
观察组:根据医嘱将缩宫素2.5U加入5%GS500ml液体中,插入普通输液器,再接上静脉留置针,携带输液泵,输液用物至孕妇待产床旁,先进行三查八对,向孕妇解释输液的目的,静脉留置针以及输液泵的用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将输液泵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接电源,将输液瓶侧挂在输液架上,排尽空气,打开输液泵电源开关,在输液泵上装卡已排好空气的输液器,设置输液量及滴数。
【护理】输液泵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中的应用徐贵红1,徐桂梅2(1.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新乡453003;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键词】输液泵;缩宫素;滴速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2.09.058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0369(2012)09-1142-02静脉输液泵有正压、恒速、定量、易调节功能及完善的报警系统,且滴速的调节范围广,输液滴速可调范围为1 400滴/min,预输量可调范围为0 9 999ml,基于这些优点,静脉输液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静脉滴注缩宫素是产科最常用,最安全、有效的一种引产方法,常用于计划分娩和产程中加强宫缩。
临床上对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过程中滴速的要求非常严格,开始滴速8滴/分,调节困难且不易准确,以后每15 30分根据宫缩调节滴速,护士的工作量非常大;由于宫缩的影响,产妇的体位变化大,不能保证滴速准确,使进入体内的缩宫素量不恒定,为使药液匀速进入体内,往往需限制产妇的体位或活动,给其带来了不适。
我院自2010年3月将长沙生产的健源牌JSB-1200通用型静脉输液泵并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待产妇静滴缩宫素引产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应用体会1.1准确控制滴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缩宫素静脉滴注时对剂量、浓度、滴速要求非常严格。
传统输液是用人工调节输液器的控制阀来实现滴速的调节的,但往往由于产妇的体位改变或第二产程中产妇屏气用力,手抓产床把手致血管回血等造成输液速度不恒定,从而造成血药浓度变化不一,出现效果差,或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发生子宫破裂、急产、胎儿窘迫、羊水栓塞等威胁母婴安全的并发症。
而输液泵有正压、恒速的功能,可以精准恒速的输注缩宫素。
另外输液泵还有完善的报警系统。
在输液过程中偶尔会出现阻塞、空瓶、气泡、欠压等异常现象,传统方法观察中如果巡视不及时,将会埋下护理安全隐患。
缩宫素静滴引产之答禄夫天创作小剂量静脉滴注缩宫素为平安、经常使用的引产方法,但在宫颈不成熟时,引产效果欠好。
其优点是可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坚持生理水平的有效宫缩,一旦发生异常可随时停药。
缩宫素作用时间短,半衰期为5~12 min。
1. 方法:静脉滴注缩宫素推荐使用低剂量,有条件者最好使用输液泵。
具体应用方法:(1)静脉滴注中缩宫素的配制方法:应先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用7号针头行静脉滴注,按每分钟8滴调好滴速,然后再向输液瓶中加入2.5U缩宫素,将其摇匀后继续滴入。
切忌先将2.5U缩宫素溶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直接穿刺行静脉滴注,因此法初调时不容易掌握滴速,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过多的缩宫素进入体内,不敷平安。
(2)合适的浓度与滴速:因缩宫素个体敏感度差别极大,静脉滴注缩宫素应从小剂量开始循序增量,起始剂量为2.5U缩宫素溶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中即0.5%缩宫素浓度,以每毫升15滴计算相当于每滴液体中含缩宫素0.33mU。
从每分钟8滴开始,根据宫缩、胎心情况调整滴速,一般每隔20分钟调整1次。
应用等差法,即从每分钟8滴(2.7mU/min)调整至16滴(5.4mU/min),再增至24滴(8.4mU/min);为平安起见也可从每分钟8滴开始,每次增加4滴,直至出现有效宫缩。
mU),原则上不再增加滴数和缩宫素浓度。
2.注意事项:(1)要有专人观察宫缩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及胎心率变更并及时记录,调好宫缩后行胎心监护。
破膜后要观察羊水量及有无胎粪污染及其程度。
(2)警惕过敏反应。
(3)禁止肌内、皮下、穴位注射及鼻黏膜用药。
(4)输液量不宜过大,以防止发生水中毒。
(5)宫缩过强应及时停用缩宫素,需要时使用宫缩抑制剂。
(6)引产失败:缩宫素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度、孕周、胎先露高低有关,如连续使用2~3d,仍无明显进展,应改用其他引产方法。
输液泵在缩宫素静滴引产中的护理观察目的:使用输液泵静脉留置针穿刺滴注缩宫素的效果。
方法:将有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指征而无引产禁忌症并同意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为静脉留置针穿刺联合输液泵控制缩宫素滴速,对照组100例,为传统人工调节缩宫素滴速。
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94例,成功率94%,发生强直性宫缩3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输液故障1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对输液调节滴速比较中可知,观察组组调节滴速到诱发正规宫缩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联合输液泵调整缩宫素引产具有操作简便、给药方便、能准确控制输液的速度和浓度,且大大缩短了调节缩宫素滴数的时间,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保证了在单位时间内能均匀、持续地输入所需药量,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标签:输液泵;催产素;引产;护理观察本文对我院200例静滴缩宫素引产和催产的孕妇采用留置针和输液泵调节滴速方法与普通输液针头传统人工调节滴速进行观察比较【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取入住我院的200例分娩在产程中需要静滴缩宫素的产妇,无妊娠并发症,无缩宫素引产禁忌症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1.2.1 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和输液泵调节滴速行缩宫素引产。
脉冲式给药,采用脉冲式给药,这样可以周期性提高血浆中缩宫素的浓度,从而引起子宫周期性节律性收缩,符合子宫肌内的生理状态,与持续性滴注相比更为安全有效,具有可调性、可监测性及可控性的三大特点。
1.2.2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输液方法人工调节滴速行缩宫素引产。
持续性静脉滴注给药,目前公认小剂量滴注缩宫素为安全常用的给药途径,它可以随时调整用药剂量,保持生理水平有效宫缩,一旦发生异常即可随时停药【2】。
1.2.3所有操作由受过培训的助产士完成,严格遵守医嘱。
根据医嘱备药,将缩宫素2.5u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备用,用0.9%的氯化钠液100 mL先建立静脉通道,选择手背或前臂合适的血管消毒进行静脉穿刺,按静脉留置针和普通针注射分别固定好针头。
输液泵点滴缩宫素引产的临床应用作者:冯烨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191-01【摘要】目的讨论输液泵静滴缩宫素中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静滴缩宫素的孕妇分成了两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输液泵的待产孕妇者定义为观察组,而通过人工手段操作输液器阀的产妇定义为对照组。
结果静脉输液泵控的使用者和人工操作的方法有明显的差异,对照组中,宫缩过强的比例比观察组中高出近7个百分点,急产、剖宫产也分别高了15、19个百分点。
但二组均无子宫破裂病例,没有差异。
结论静脉输液泵可以很好的提高静滴缩宫素发挥的作用效果,安全性较传统方法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输液泵缩宫素滴数流速1 前言缩宫素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巨细胞分泌,经下丘脑——垂体轴投射到垂体后叶,再释放入血。
临床上缩宫素多用于催生,在产后的止血方面以及在产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缩宫素还有很多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在中枢神经发挥的有效作用。
缩宫素的引产一般是指妇女妊娠时间超过28周,利用静脉点滴的方法输入缩宫素进而促进宫颈的成熟,这样可以引起子宫收缩,宫口会逐渐开大,娩出胎儿,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
由于缩宫素静脉滴注方法的引入,催产过程中痛苦大为减小,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并且技术上安全性也较高,经济合理,应用十分方便。
目前,这是我国引入催产的众多方法中,应用情况最好的一种。
我院妇产科在分娩时使用经脉输液泵来静滴缩宫素,输液泵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现详细介绍如下: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从2006年3月到2008年6月间,到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宫缩协调性差、胎位顺、胎心良好及头盆相对称的产妇共计150例,经产妇共计45例。
随机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总计85例,观察组总计11例。
2.2 方法2.2.1 静脉输液泵的使用方法:首先,将缩宫素2.5u注入到5%到500ml的葡萄糖中,刚开始时,将滴数调节为8滴/分钟,然后依照宫缩的强弱程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输液泵配合留置针在催产素静脉滴注中的应用及体会
吴菊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2(033)032
【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泵和留置针在催产素静脉滴注中的应用。
方法:催产素2.5~3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应用静脉输液泵配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观察68例产妇的输液情况。
结果:68例产妇均未出现强直性宫缩,未发生药液外渗、针管堵塞,1例产妇因用力过度导致套管脱出。
结论:输液泵配合留置针给药精确,保证了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药液过量,减少了反复穿刺,减轻了产妇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总页数】1页(P7133-7133)
【作者】吴菊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产房,江苏南通22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31
【相关文献】
1.静脉留置针配合输液泵在产科硫酸镁点滴中的应用 [J], 程德珍;张英;杨琼;邓小倩
2.静脉留置针配合静脉输液泵在催产素静脉点滴中的应用体会 [J], 缪海燕;王红日;潘小佳
3.输液泵配合24G留置针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静滴硫酸镁中的应用 [J], 李慧龄;
王小龙
4.输液泵配合留置针在催产素静脉滴注中的应用及体会 [J], 吴菊
5.留置针和输液泵在第二产程静滴催产素的应用 [J], 零恒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滴缩宫素引产中联合输液泵和留置针的优点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静滴缩宫素引产中联合输液泵和滞留针的优点。
方法选取该院需要静滴缩宫素进行引产的产妇44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均220例产妇。
对甲组产妇采用7号普通头皮针穿刺,并且由人工对缩宫素的滴速进行调解;对乙组产妇采用18号留置针穿刺,并且用输液泵对缩宫素的滴速进行控制。
观察两组产妇至有效缩宫需要时间、产程进程及在第二产程中宫缩期用力握拳后输液畅通情况。
结果经过甲乙两组患者的比较,乙组中的患者达到有效缩宫时间和不同程度时间较短(p0.05)。
见表1。
2.2 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输液情况比较
产妇宫缩期间由于疼痛,产妇用力握拳后乙组中未出现针头堵塞和输液中断情况发生;甲组中产妇采用普通头破针静脉人工控制滴速的情况中,有84例产妇出现针头堵塞和输液中断,占该组患者的38.2%。
乙组中未出现输液中断以及针头堵塞现象。
见表2。
3 讨论
静滴缩宫素是临床引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药剂,也是临床最为安全、有效的药剂使用方式。
滴注速度以及缩宫素的使用剂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控制点。
受产妇体位影响,通过人工在静滴缩宫素静滴中进行调节,往往不能对滴注速度以及滴注剂量予以精准控制,对单位时间进入患者体内的药剂量难以计算。
作为借助电脑的控制进行操作的一种电子装置,输液泵能够按照滴注药物的自动流速,将缩宫素输入产妇体内,其输入具有匀速、准确、恒定的特点,有
利于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输液泵的使用,可以有效对滴注速度进行调节,减少了缩宫素实现有效缩宫的时间,且缩宫效果更加显著。
人工输液法调节滴速时,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对滴速进行调节,不仅对人员安排造成浪费,而且并没有达到良好的输液控制效果。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缩宫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使得输液中,产妇两手的位置不能保证固定,且在用力时,易出现回血现象,导致在输液过程中造成输液中断或者输液速度不匀,从而导致血药浓度不恒定,使缩宫效果不理想。
此种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强制性子宫收缩和病理性缩复环,对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
输液泵的优势在于其不受宫缩时产妇用力握拳的影响,不存在针头堵塞和输液中断的情况,它能够匀速恒定的将缩宫素输入到产妇体内,能够有效的避免病理性缩复环以及出现子宫强制性收缩等情况,保证了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提高了缩宫素在引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该研究产妇中大多数为健康的中青年人,血管弹性较大,静脉充盈度比较高,大部分可一次性完成刺穿。
但是因普通针的针头尖锐且针柄不易固定,分娩中产妇由于疼痛而导致晃动和出汗现象都容易使针头脱落,或者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出现药物外渗,造成局部肿胀。
并且在产妇用力握拳时,血管容易出现回血将枕头阻塞,使得输液出现中断。
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必须进行重新穿刺,不仅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且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延长了产程时间。
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且静脉留置针
的外套是使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的,柔软便于弯曲,对静脉组织以及皮肤的损伤均比较小,一般不会出现静脉刺破以及针头滑落的现象。
留置针与输液泵联合进行使用,可以有效避免输液中断以及针头堵塞现象,可以有效保证产妇握拳用力时药液的流动速度不会发生改变,有效实现宫缩,帮助产妇安全顺利完成分娩,临床整体效果比较明显[5]。
该研究,使用普通头皮针通过人工对滴速进行控制,出现输液中断以及针头堵塞的现象高达38.2%;输液泵与留置针联合使用则未出现输液中断以及针头堵塞现象。
综上所述,采用输液泵和留置针联合使用的方式静滴缩宫素引产能有效保证缩宫素滴注通畅、匀速且安全,利于产妇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实现有规律性的宫缩,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并有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和保健,大大缩短护理的时间,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永淑,卜勇军.静滴缩宫素引产中联合输液泵和留置针的优势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9):138-139.
[2] 冯烨.输液泵点滴缩宫素引产的临床应用.健康必读:下半月[j].2012(1):191.
[3] 徐贵红,徐桂梅.输液泵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9):124-125.
[4] 荀小燕.输液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
现代医生,2010(1):98-99.
[5] 零恒莉.留置针和输液泵在第二产程静滴催产素的应用[j].医学文选,2003,22(3):329-330.
(收稿日期: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