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1. 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464.00 KB
- 文档页数:2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1、历史:IR、IPE的发展2、理论:(1)现实主义:霸权稳定论(2)自由主义:相互依存论(广义、狭义——敏感性&脆弱性)(3)依附理论:正统、激进、改良(4)斯特兰奇:金融、安全、生产、知识四种结构性权力3、实践:(1)贸易:贸易保护主义(P187)、战略性贸易政策(P212)、地缘经济学、地缘外交(P213)、自由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李嘉图(P185)、汉密尔顿(P187)(2)金融:布雷顿森林体系(P226)、牙买加体系(3)跨国公司(4)地区主义:地区、地区主义定义,三个地区主义进程及比较(P322—342)。
4、具体问题A:IPE的三个主要理论流派是什么?其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以及三个理论流派的比较?B:汉密尔顿、李斯特、重商主义、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战略性贸易政策、补偿性贸易政策?C:欧洲一体化的三大支柱?D:三大地区主义?E:国际公共产品?F:依附论的内容、评价、实践地区、如何改良及从其中获得何种教训?G:经济外交?H:全球化的三个含义?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渊源,及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位。
本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国际政治经济互动的形式与机制。
一、定义和研究对象:1、定义:A:吉尔平的综合说:IPE是一门关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问;B:斯特兰奇的分析框架说:把IPE看成是一个分析框架,这门学科是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以及这些体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安排C:本书: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和经济互动的形式:A:琼·斯佩罗:政治框架制度决定经济利益分配;国际政策决定过程中的政治意图和经济利益是相互影响的;国际经济关系本身就是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实力是国际政治权力最重要的源泉)B:金德尔伯格:国内经济与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 [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
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
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章第1章透视经济现象1.1本章学习要点分析1.2典型例题讲解1.3能力跟踪训练1.1本章学习要点分析1.1.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1.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须熟练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的属性。
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1.1本章学习要点分析(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也不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4)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用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衡量的,而劳动量又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
1.1本章学习要点分析2.货币(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1.1本章学习要点分析3.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也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