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国际经济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60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the definition of IEL)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
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包括狭义的国际经济关系,还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个人、法人、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也称为跨国经济关系。
(一)广义说(the board definition)国际经济法的范围不仅包括纵向的与管理相关的规则,这些是指主要存在于一国国内经济管理法体系中和国际公法规范的总和。
同时,还包括调整私人(自然人或者法人)横向经济流转关系中的法律,这些是指国内商法以及国际商法部分的法律规范。
(二)狭义说(the narrow definition)按照狭义说的观点,其范围仅仅包含调整私人(自然人或者法人)横向经济流转关系中的法律,这些是指国内商法以及国际商法部分的法律规范。
(三)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在中国,大多数学者和教材采用的是广义说的观点。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国际法上的经济关系,又包括国内法上涉外经济关系;既有纵向的关系,又有横向的关系;既有公法的关系,又有私法的关系。
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the coverage of IEL)(一)中国国际经济法通说认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人、法人进行国际经济活动产生的法律关系;2.国际经济规制行为产生的法律关系;3.国家或国际组织因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治理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二)具体从法律关系的性质上考虑,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包括:1.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规范与法律制度:包括: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支付与结算、进出口法律管制有关的法律规范与制度。
2.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包括:商业性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文化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有关的法律规范与制度。
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论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体系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概念1:国际经济法调整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际公法的一部分。
(狭义说)概念2:调整不同国家的个人、法人、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范总和。
(广义说)“国际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概念,最早产生于“二战”之后。
伦敦大学教授施瓦增伯格(G. Schwarzenberger)是较早使用这一词语的学者。
“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已成为国际法学界广泛认同和采用的术语,用于指称一个独立的法律领域或法律学科。
但各国学者对这一词语的内涵与外延仍然有着不同的认识。
(1)欧陆、英国和日本学者的观点:秉承大陆法系关于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的部门划分传统,将国际经济法理解为调整国家间经济管制关系的国际法。
(将调整跨国私人商事交易关系的法律称为“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交易法”。
)(2)美国学者的做法:“国际商事交易”(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调整国家间经济管制关系的法律和调整跨国私人商事交易关系的法律。
(e.g. D.T.Wils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也有学者用“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usiness)Law”,“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教材不多,一般指称调整国家间经济管制关系的法律。
(3)我国学者的观点:史久镛等: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特殊部门,是调整国家间在经济领域关系的公法体系。
(国际公法特殊部门说)姚梅镇:广义说。
(主流观点)目前也有学者主张把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区别开来。
(e.g.左海聪主编《国际经济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4)关于国际经济法概念的总结国际经济法调整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之间、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不同国家的平等当事人之间的经济交往关系、主权国家对此项交往进行管理和管制的关系,以及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就它们之间经济关系进行相互协调的关系。
国际经济法概述.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一、判断说理题(先判断正误。
正确的说明理由,错误的改正或说理)1.狭义说认为,各类主体之间跨越国境的经济法律关系受国际经济法的调整。
()答:错误。
改“狭义说”为“广义说”,删“法律”。
2.国际商务惯例的效力具有不确定性。
()答:正确。
当事人可选择是否适用国际商务惯例,并可进行修改。
3.有限责任说要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负责。
()答:错误。
“要求”前加“不”。
有限责任说强调法人责任与股东责任相区别,而且一个法人实体的义务也不能转移给其他的法人。
母公司和子公司均具有法人资格,应独立承担责任。
4.申请加入WTO的国家,必须“一揽子接受”其全部法律规则。
()答:错误。
改“法律规则”为MTA。
WTO法律文件中,MTA要求“一揽子接受”,PTA属于选择接受的内容。
5.国际经济条约对国家具有拘束力。
()答;错误。
改“国家”为“缔约国”。
6.赫尔主义出现,表明发达国家有条件承认国有化的合法性。
()答:错误。
改“发达国家”为“美国”。
7.适当补偿和“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有时表达同一个含义。
()答:正确。
适当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概念,不同的主体对它的理解不同。
8.特定情况下,总公司应对分公司的债务负责。
()答:错误。
改“特定”为“任何”。
9.1971年,欧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普惠制给惠方案。
()答:错误。
改“欧盟”为“欧共体”。
10.《洛美协定》是南北合作的典型实践。
()答:正确。
《洛美协定》的一方是欧共体(欧盟)国家,代表了“北”,另一方是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代表了“南”。
11.某英国人在美国登记一公司,在法国从事经营活动,该公司是美国公司。
()答:错误。
没有确定公司国籍判定标准。
12.只有国家才能成为国际经济组织成员。
()答:错误。
加“一般情况下,”。
13.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南北国家共同组成。
()答:正确。
该贸易区由美、加、墨三国组成。
14.非主权实体可能成为WTO的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