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服务与管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6
《客舱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航空服务从航前到航后的整个流程,熟悉每个阶段需要做的服务及管理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客舱乘务员工作的基本状况,系统掌握客舱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可以独立完成服务操作过程,为成为合格民航乘务员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服务礼仪》、《职业形象设计》、《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后续课程是《客舱安全与管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学习了解乘务员工作的流程,从预先准备开始到航后讲评结束,学习服务中的管理知识,掌握乘务工作的基本规范.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以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1.了解客舱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2.可以妥善处理乘务员与旅客问题,乘务员间问题,旅客间问题,特殊旅客问题;3.掌握客舱服务规范化操作程序;职业素质目标:1。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2。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职业素养.三、课程内容与建议学时本课程建议教学学时为:32学时+1周(30学时)专项实训,共62学时,计3学分.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如下表:四、课程教学设计框架五、课程实施要求1。
教师队伍需要有工作责任心、对学生有耐心,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空乘人员来担任教学工作,老师自身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将所从事的工作结合理论传授给学生,力求做到“双师型”人才。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建议配备CBT软件教学和模拟舱,模拟一个客舱的整体环境,需要配备一套安全演示用具,服务用的餐车、托盘、桌布、壶、水杯。
3。
教学资源课程教材(自编或选用)、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运行手册》、《乘务员手册》。
六、学习评价建议。
第四章民航客舱管理第一节客舱中的旅客管理教学目标:了解旅客在客舱的日常状态,掌握在各种情况下对旅客的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状况进行适当的处理。
教学重点:非正常旅客的处理教学难点:航行中旅客的管理教学导入:为什么对民航旅客的管理要比乘坐地面交通工具的旅客的管理严格得多?教学内容:一、乘务员加强对客舱的管理首先,乘务员要时刻关注飞行安全,以防万一遇有紧急情况,乘务员能及时发挥其维护旅客安全撤离的作用。
其次,乘务员要认真做好一系列关系旅客安全的实际服务工作。
第三,航空公司应积极做好飞行机组和乘务组的协同训练。
二、客舱中旅客管理规则如有旅客违反了旅客管理规则,应按航空公司的政策方针委婉地劝告他们并要求执行,如旅客遵守了就没有进一步行动的必要;如果旅客拒绝或不能遵守法规,可能会被解释成干扰机组的工作,应立即通知机长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
三、严重的旅客行为不当的处理严禁任何旅客袭击、威胁、恐吓或干扰机组成员执行工作,这样一种违规可以被认为严重的行为不当。
乘务员一经发现严重的旅客行为不当立即报告给乘务长/主任乘务长。
乘务长/主任乘务长通告并与机长协商决定处置方案。
四、非正常旅客的处理1、起飞前的处理如果登机时有旅客显示醉态或在麻醉品作用影响下,干扰了机组成员工作,并/或危及旅客与机组的安全,乘务员要通知地面值班人员和/或机长;地面值班人员将其落下并作善后处理。
2、离开登机门后的处理飞机离开登机门后,如果有旅客显示醉态或在麻醉品作用之下,乘务员通知机长,并由机长来决定是否滑回劝其离机。
如果飞机返回登机口,通知地面值班人员处理该旅客的离机及以后事宜。
3、飞行中的处理如有旅客在起飞后显示醉态或在麻醉品的作用下,乘务员要通知机长。
乘务长/主任乘务长要在机长的指示下采取任何的必要的措施。
飞机到达目的地后,警察或其他官员可上飞机来处理该旅客并询问目击者。
如果旅客的不当行为涉及并危及机组成员工作行管理部应报告中国民航总局。
民航乘务服务教案——民航客舱管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民航客舱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了解乘务人员的角色和职责。
4.掌握乘务人员在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中的应对方法。
5.培养乘务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民航客舱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1.1客舱管理的定义1.2客舱管理的重要性2.乘务人员的角色和职责2.1乘务人员的角色2.2乘务人员的职责3.乘务人员的基本礼仪和沟通技巧3.1基本礼仪3.2沟通技巧4.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4.1突发事件的定义4.2紧急情况的定义4.3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5.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5.1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2团队合作的技巧5.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客舱管理的定义、乘务人员的角色和职责等基本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民航客舱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过程。
4.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锻炼乘务人员的基本礼仪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民航客舱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民航客舱管理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过程。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如何解决航班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5.角色扮演:根据实际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乘务人员在服务乘客和应对紧急情况中的表现和处理方式。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民航客舱管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针对民航客舱管理中的一个实际案例,撰写分析报告,包括问题描述、解决方法和教训等内容。
2.角色扮演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处理方式,评估其乘务人员的基本礼仪和沟通技巧。
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课程设计一、引言民航客舱服务是指在机舱内为旅客提供的各种服务。
航空公司的客舱服务一直是衡量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良好的服务质量能够提高乘客对航空公司的满意度,增加再次选择该航空公司的概率,促进公司的长久发展。
此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民航客舱服务和管理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民航客舱服务管理的认识,掌握入行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的1.学习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服务管理模式;2.掌握民航客舱服务中的关键技巧,提高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3.能够在客舱服务中处理常见问题,实现高效服务和满足乘客需求;4.熟悉民航客舱布局和航空产品特点,掌握从整体上把控航班服务质量的能力;5.加深对民航客舱员工的职责和职能的理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民航客舱服务基本概念和流程理解民航客舱服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包括接机服务、安检流程、候机服务、登机流程、机上服务、出口服务等。
掌握航空公司常见服务标准和管理模式,例如洛格伦模式和西南航空特色服务模式。
2. 客舱员工的职责和素质要求分析客舱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意义。
了解从业所需的素质和技能,包括良好的表达能力、服务意识、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3. 客舱服务技巧学习客舱服务技巧,包括如何与乘客有效沟通、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常见问题等。
探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乘客体验,如通过航空公司营销活动、定价优化、货币激励等方式提高乘客满意度。
4. 航班服务质量管理掌握从整体上把控航班服务质量的能力,理解民航客舱服务质量如何与航空安全紧密关联。
研究如何通过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客户管理系统、客户调查及处理体系等方法,有效提高航班服务质量。
5. 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强调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提高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并探讨如何应对危机和风险,如突发事件及客户反馈。
四、课程设计成果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将对民航客舱服务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服务技能和提高服务质量,培养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客舱服务教案目录客舱服务教案目录教案一:介绍客舱服务行业- 目标:了解客舱服务行业的背景和重要性- 内容:1. 客舱服务行业的定义和范围2. 客舱服务在航空业中的作用和价值3. 客舱服务人员的职责和技能要求教案二:客舱服务基本知识- 目标:掌握客舱服务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 内容:1. 客舱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客舱服务中常用的术语和缩写3. 客舱服务中的常见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教案三:客舱服务的沟通技巧- 目标: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 内容:1. 客舱服务中的沟通要素和技巧2. 如何处理客户投诉和问题3. 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教案四:客舱服务的安全知识- 目标:了解客舱服务的安全要求和紧急情况处理- 内容:1. 客舱服务中的安全要求和规定2.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和安全措施3. 如何应对常见的客舱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教案五:客舱服务的服务质量管理- 目标:提高客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内容:1. 客舱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2. 如何提升客舱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3. 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处理教案六:客舱服务的文化素养- 目标:培养客舱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内容: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和行为规范2. 跨文化沟通和服务技巧3. 国际航班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教案七:客舱服务的职业发展- 目标:了解客舱服务职业的发展路径和机会- 内容:1. 客舱服务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2. 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径3. 客舱服务职业的进阶和晋升机会以上是一个针对客舱服务教案的目录,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进行具体的教案编写和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