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构造体系多层次控岩控矿规律研究和深部外围预测
- 格式:ppt
- 大小:14.53 MB
- 文档页数:3
成矿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讲人:张均成矿分析是一个借助科学概念、运用理性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以揭示成矿现象本质,反映成矿时空规律的动态认识过程,贯穿于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的始终,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进行成矿研究的最基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
大量的矿产勘查实践证明,科学的成矿研究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
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研究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的深入程度,而对矿体定位规律的认识深度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思路、途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成矿条件的优劣性评价1)控矿因素控矿因素是指一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其一般包括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变质作用、区域地球化学因素等。
一个地区内矿产的高度发育及某一类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
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和岩性的控制,外生矿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主要受到变质作用的制约。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2)成矿特征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对于评判矿床未来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勘查工作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矿床成矿特征着重是考虑成矿的矿种及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体赋存特征及其复杂程度、矿物种类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成矿的矿种倘为市场需求较为迫切、本身价值较大,特别是多种有益元素共生,则矿床往往由此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如金是一种贵金属、本身就具有货币功能,在我国湘西一带出现Au 、Sb 、W 共生的大型矿床,并且三种元素的储量都单独构成大型矿床的规模,三者的共生造成了矿床本身价值及开发生产效益的巨增。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3)矿化信息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
矿化信息一般可分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四大类。
威海东部地区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分析【摘要】威海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苏鲁造山带东端,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
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威海东部地区,以金、银、铜、铅、锌、钼为主。
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数据表明,多金属成矿时代为110-120Ma,与燕山晚期伟德山岩浆岩活动时代一致。
通过对典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时代和成矿机理的综合分析,得出威海东部地区多金属矿有其特定的成矿规律:它是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伟德山岩体)有关的一个成矿系列。
由伟德山花岗岩体内部至外围,基本形成了“内部钼、银-中边部铜-边外部铅锌-外围金”的多金属矿分布环带,显示了伟德山花岗岩“亲有色金属、疏贵金属”的展布规律特征。
【关键词】威海东部;多金属矿;伟德山花岗岩;成矿规律威海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苏鲁造山带东端,是山东省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之一[1]。
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威海东部地区,以金、银、铜、铅、锌、钼为主[2]。
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苏鲁造山带东端,为胶南~威海隆起区(Ⅲ)、威海隆起(Ⅳa)[3]。
区内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荆山群(Pt1j)、中生界白垩系莱阳群(Kl)、青山群(Kq)以及新生界第四系(Q);区内岩浆岩广布,主要为新元古代晋宁期花岗岩和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其中燕山晚期伟德山序列花岗岩与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区域构造型式以韧性变形构造及脆性断裂构造发育。
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多金属矿有:铜矿(点)7处、铅锌矿床2处、钼矿床(点)5处,多金属共生矿床3处、金矿床(点)37处、银矿床(点)5处。
2 成矿规律区内多金属矿主要受早白垩世燕山晚期伟德山序列侵入岩、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
各种矿产其控矿机制和因素虽略有差别,但其又具有相类似的成矿规律。
2.1 成矿物质来源通过岩矿石、单矿物稀土和微量元素测试,推断出伟德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既是区内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条件。
矿床的预测找矿和深部勘探关键字:矿床预测找矿深部勘探矿产资源分类我国随着矿产资源短缺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证程度的持续下降、开发深部资源和寻找替代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开发深部资源的直接对象是隐(盲)矿床,难识别矿床和已知矿床的超度延深部位,它是矿床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和矿产勘查的新内容。
我国自建国以来对矿山已做了五十余年的勘查和开发,对上述三类对象有不少新认识,积累了勘查这类矿床的经验,特别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以下简称“危机矿山项目”)的实施,“隐(盲)矿床的预测找矿和深部勘探”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列为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
本文是在矿山经多年开发和“危机矿山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综合而属成的。
不妥之处,敬讲读者指教。
一、概述随着矿产勘查程度的逐年提高,地表露头矿和浅部矿a愈来愈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过去探明矿床的资源/储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找矿工作面临着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新、应用,为隐(盲)矿床,已知矿的超度延深和难识别矿床的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当今世界各国已将隐(盲)矿床、已知矿床的超度延深部分和难识别矿床做为勘查的重点,提出了“推进深部找矿、缓解储量危机”、“深部找矿”、“盲矿预测”、“深部找矿成矿构造研究问题”等专门论述。
开展“隐伏矿及低品位矿等找的预测评价方法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
上世纪70~80年代,原苏联土尔盖和鲁德内依阿尔泰应用成矿预测理论和综合性立体地质方法,在深部成功地找到了斯捷普诺依、塔洛夫斯克、鲁布佐夫斯克和扎哈罗夫斯克四个隐伏的多金属矿床,成为当时寻找隐(盲)矿床的成功实例。
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了“埃卢腊铅锌矿床和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都称是寻找隐伏矿床新纪元的开始。
我国对隐伏矿床预测的探索工作早在上世纪的50年代已开始,甘肃小铁山隐伏大型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的预测成功(1956)即是典型的一例。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姜在兴李华启等编著第一部分层序地层学原理层序地层学是一种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地层的新方法。
当与生物地层及构造沉降分析相结合时,它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地质时代对比、古地理恢复和在钻井前预测油气储集岩、烃源岩和盖层的方法。
层序地层学概念在沉积地层上的应用有可能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地层概念,就象板块构造曾经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构造概念一样。
层序地层学改变了分析世界地层记录的基本原则,打开了了解地球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因此,它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次革命。
从本质上说,层序地层学分析提供了划分层序和体系域等时间地层单位组成的地层格架,这些层序和体系域与特定的沉积体系、岩相和油气分布有密切联系,并形成于与海平面相对变化有关的基准面变化。
而这些变化表现为地震资料上的反射不连续性和测井、岩心及露头剖面上相带叠置方式的变化。
层序地层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与岩石地层单位及生物地层单位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
地震反射近似地逼近等时面本身,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至少在准层序级以上) 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象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全球统一的构造概念一样,层序地层学也有可能提供一个全球统一的地层学格架和沉积作用格架。
②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成因地层年表)。
过去人们根据某一或二项标志,提出过地层划分方案(地层年表),其中有古生物的、岩性的、放射性向位素年龄的、古地磁的方案等。
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从地层的成因和发展上进行研究,因此,出现了许多相互矛盾、无法解释的现象。
层序地层学通过对控制地层形成的四个要素(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气候、沉积物供应) 的综合分析,得出相对海平面(或基准面) 控制层序形成与发育的概念。
将层序内部和层序之间的成因联系确立下来,把地层学从描述性提高到有完整体系的理性阶段。
③建立了地层分布模式。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地层分布模式的一门科学,它把层序定义为“顶、底以不整合或与这些不整合相应的整合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一套地层”。
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的构造优势线法--以夏甸金矿区Ⅶ号脉为例崔云龙1穆太升1王昆2孙忠实31招金有色矿业有限公司 2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夏甸金矿 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摘要构造一直是热液矿床深部预测的关键点和难点。
本文以山东夏甸金矿Ⅶ号脉为例,基于矿区构造特征,控矿构造标志和控矿构造演化等多方面研究,提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的构造优势线法。
该构造优势线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已有的富矿体、矿化带单体、矿化带和工业矿体通过分形理论进行模拟,以期达到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的目的。
实践标明,该构造优势线法适用于典型受多期次构造复合控制的矿体,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更接近于客观,特别是适用于矿山地质人员操作,简单直观。
关键词构造优势线定位预测夏甸金矿区Ⅶ号脉在矿山科研中,研究控矿构造特征及演化、建立构造标志的最终目的是矿体定位预测,指导探矿,并符合高效率、低投入的探矿增储要求。
笔者以夏甸金矿区Ⅶ号脉为例,通过控矿构造标志和控矿构造演化阶段,讨论构造优势线预测方法,定位预测深部矿体。
1区域构造背景夏甸地区位于山东省胶东西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滨太平洋成矿带西部,西邻沂沭深大断裂带,基底构造以东西向栖霞复背斜为主体,夏甸地区位于栖霞复背斜南翼近轴部。
招平断裂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是太古宙变质地体与花岗岩体的接触带,其上盘以太古代胶东群为主,断裂带及下盘花岗岩及中基性脉岩广泛分布。
夏甸金矿区位于招平断裂带中段,该段由SW向NE自平度→夏甸金矿→姜家窑金矿,北转至曹家洼→大尹格庄,长20km,早新华夏系NE、NNE向断裂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成矿作用频繁。
金成矿以下盘发育破碎带蚀变岩型、上盘发育石英脉脉型为特征[1]。
图 1 胶东构造分区略图图 2 胶北地体构造和夏甸地区成矿系统分布略图1. 构造线;2. 花岗岩;3. 太古宙地质体;4. 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产地;5.石英脉型矿产地及编号;6. 地点及矿产地;7. 区域主压应力方向;8. 断裂位移方向;9. 胶北地体在胶东地体构造分区中的位置及范围;10. 海水覆盖构造线(2009,孙忠实)2 矿区构造特征招平断裂带在夏甸金矿区出露长8km,宽150~300m,走向NE,倾向SE,倾角46°左右,是夏甸金矿区的主干断裂,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主要显为左行压扭,并多期活动。
姜维明,齐婓,孟伟,许建波,刘秋杰,吕军恩,原少波,孙健山东黄金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玲珑矿田东风矿区金矿脉为典型的焦家式蚀变岩型矿脉,受破头青(招平)断裂的控制。
东风矿区矿化富集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和向 NE 侧伏的规律,其深部(-700 m 以下)存在着矿体的第二富集带—极强烈的矿化富集带。
由于破头青(招平) 断裂的强烈构造活动及控矿作用,在东风矿区,乃至玲珑矿田,甚至胶西北金矿集区深部具备巨大的资源潜力,其预测范围将在数千米以下,成为世界级的金矿集中区。
研究东风矿区成矿规律,不仅有助于在矿区最大限度地探矿, 而且有助于揭示玲珑金矿 田甚至胶西北金矿集中区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矿化富集带;垂向分带性;侧伏规律;资源潜力;东风矿区;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18(2012)04-0021-05引用格式:姜维明,齐婓,孟伟,等.山东玲珑矿田东风矿区成矿规律及远景预测[J ].黄金科学技术,2012,20(4):21-25.玲珑矿田东风矿区矿化带是山东黄金集团有限 公司新近发现的矿化 带,区内主要 矿脉为 171# 矿 脉。
东风矿区的控矿构造——破头青(招平)断裂为 区域性深大断裂,也是玲珑矿田的成矿断裂。
研究东 风矿区的成矿规律,有助于揭示玲珑矿田甚至胶西 北金矿集中区的成矿规律。
要由碎裂岩、碎裂状花岗岩和灰黑色断层泥组成。
断 裂带内蚀变带矿化发育,是一条主控矿断裂带,与之 平行的断裂带还有栾家河断裂。
破头青断裂西起招远温家,经台上、九曲至龙口 市雀山姜家,全长 22 km ,该断裂中段(台上至九曲)与招平断裂带复合,总体走向 NE60~70°,倾 向 SE ,倾角 40~45°。
断裂带宽 200~400 m ,复合地段宽达800 m 。
构造岩组合以糜棱岩和碎裂岩为主,形成厚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玲珑金矿田东南部招平断裂和破头青断裂的复合部位,受 NEE 向破头青断裂和 NE 向招 平断裂的控制。
成矿构造系列的基本问题汪劲草【摘要】为了将成矿构造研究系统化、定量化与模式化,在重新定义成矿构造概念、界定成矿构造单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构造系列的新概念.成矿构造系列是指:一定时空域中,同一构造体制下或某种特殊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的一组成矿构造单元的总和,并将成矿构造系列划分为10大类型.成矿构造系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结构性、开放性等,其层次从大到小可划分为:成矿构造系列→成矿构造亚系列→成矿构造类型→成矿构造单元,并具有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物(探)化(探)结构及分形结构等. 讨论了成矿构造系列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分类原则、研究方法,分析对比了成矿构造系列与构造体系的差别与联系.成矿构造系列这一概念是构造成矿过程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的统一,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与动力的集合,它要求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类比的、综合的观点研究和解决成矿构造预测问题,并力求将构造研究与成矿研究的结合臻于紧密与完善.【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04【总页数】11页(P423-433)【关键词】成矿构造;成矿构造单元;成矿构造系列;成矿构造学;成矿构造预测【作者】汪劲草【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当代成矿构造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成矿构造研究的模式化。
所谓模式化,就是形象化了的抽象,就是把一些复杂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现象,综合成严密的有成生联系的体系。
这是定量化的前提,也是现代科学的显著特点。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1]。
李四光[2]主张,把一个地区发生的具有成生联系的各种构造现象,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这是构造体系的思想,目的是将构造研究系统化、定量化与模式化。
程裕祺等[3]认为,一定地质单元内主要形成于同一成矿期的一组矿床类型,虽然形成的具体地质条件不同,但在区域成矿的发生、发展上具有内在的联系,其共同构成一定的矿床类型组合。
河北金厂峪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及深部找矿预测摘要:该文通过引用多种成矿理论对金厂峪金矿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对金厂峪金矿区范围内的Ⅱ、Ⅲ、Ⅳ、Ⅴ带及深部开展地质、构造等综合研究,总结了构造透镜体控矿和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形成多期岩浆热液型成因、韧-脆性剪切带构造控矿、石英脉型和复脉带型金矿床的认识,对原有成矿模式进行修正,建立新的成矿模式,预测金厂峪金矿找矿靶区,成效明显。
关健词:河北金厂峪金矿成矿规律综合研究找矿预测河北金厂峪金矿床累计探明储量近60多t,由于多年开采,截止2004年底,矿山保有金属量仅2.6t,资源严重危机。
为了寻找黄金接续资源,实现地探增储和找矿突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组织集团内部专家对金厂峪金矿已有科研成果、探矿资料、生产开拓系统等矿山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开展地质综合研究和成矿规律研究,共同完成了“河北金厂峪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及深部找矿预测”科研项目,并对金厂峪金矿区深部进行了有效的盲矿预测,在第二成矿空间找到了金矿体,增储10.8t,使资源危机矿山再次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1 金厂峪金矿区前期探矿工作概述1965年—1968年,由地质部金矿地质局和中国黄金矿产总公司组成了跨系统的地质、设计、基建施工“三结合”的金厂峪勘探大会战,累计探获C+D级储量41.7t、表外矿3.9t。
1975年—1982年,河北省地质五队在金厂峪矿区开始第二轮找矿,总共提交储量 2.58t。
1994年—1998年,矿山组织勘探力量对预测靶区进行验证,历时4年时间,施工钻孔57个,完成钻探工程量42613.83m,探获D级金属量5.7t。
2 区域地质背景金厂峪金矿床位于天山—阴山东西向构造带(Ⅰ级)、燕山褶皱带(Ⅱ级)、燕山准地槽(Ⅲ级)、马兰峪复背斜与山海关隆起(Ⅳ级)的衔接处(图1)[1]。
该区是我国太古宙高级变质岩主要出露区之一,在构造上经历了前寒武纪的多期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以及显生宙的后期改造作用,从而使得地质、构造条件极为复杂。
胶东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作者:宋国政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23期宋国政(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 265400)摘要:胶东金矿主要分布在胶北隆起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
本文通过研究胶东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归纳出了深部找矿的标志,提出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的方向。
关键词:胶东地区金矿地质特征深部找矿中图分类号:P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02-01胶东处于山东省镜内,由于处于胶莱河的东面而得名。
胶莱河源出于山东半岛西南部的胶州市的胶山,北流于渤海。
胶东金矿分布区主要涵盖了全部的烟台市、威海市以及青岛市的北部地区,总面积达到26333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27%。
胶东金矿集中分布在胶东隆起区,面积约为16522km2,仅占全国面积的0.17%,却浓集了全国近1/4的黄金储量。
因此,胶东金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1 成矿地质背景1.1 地层胶东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的胶东隆起区的西部边缘地带,地貌类型为半丘岭平原地貌,矿区内地层最老的为古元古代荆山群,最新的为第四系。
古元古代荆山群是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主要存在于东部及南部,岩性为中厚层状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蛇纹石化大理岩、含石墨岩系夹长石石英岩、麻粒岩等,厚度大于700m。
第四系主要由粘土类和砂类组成,一般厚约28m。
1.2 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按走向分为了三组: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
北东向断裂是由于在中生代近东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扭性断裂,北北东向断裂是燕山晚期发育起来的压扭性断裂,二者是属于同一区、同一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期次的产物。
这两组断裂是成矿前的构造,由于受印之期及燕山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的影响,其得到继承性发展,岩浆活动加剧,内生成矿作用明显,矿体系充填断裂构造中或充填交代断裂破碎带而成,并且两组或者多组不同方向断层交汇处,往往是矿体的富集处,所以成矿前的断裂构造对矿体的分布和形态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目标追踪找矿方法在卡林型金矿找矿中的应用李洪志(博士,加拿大注册地质师)摘要:目标追踪找矿方法是一套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综合找矿方法,在实施工程中包括五个阶段工作内容:首先通过深入研究前人资料,提取控矿的综合地质构造信息和化探异常,筛选矿化目标靶区;在野外进行有目标地追踪和采样,并紧接进行工程验证,达到高效揭露矿化体的目的。
本文利用目标追踪找矿方法,以甘南忠曲卡林型金矿找矿为例,通过对成矿带地层岩石、构造控矿信息,遥感解译信息和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因子提取和优选,筛选圈出工作靶区和目标构造靶区,并通过对矿化标志的野外追踪和目标采样,经过超短工期在目标构造靶区内发现了金矿化目标,通过工程验证,在地表发现金矿体:厚度超过4米,延伸不小于10米,其中34件矿化样品中金平均品位36.6克/吨, 金最高品位149.78 克/吨,包括4件刻槽样品(每个长度1米)Au平均品位30.5克/吨。
关键词:目标追踪找矿方法,地球化学,地质,卡林型金矿,忠曲金矿A pathfinder’s method for prospecting target applying Carl in-type gold depositHongzhi Li ( Ph.D., P.geo )Abstract: Based on overlaying information of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the pathfinder’s method for prospecting target has five phases, through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existed local and property data, it exacts relativ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follow up tracing and sampling and checking with trench and drill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in order to expose and find the mineralization efficiently. Step by step, this paper utilizing this method through exacting factor of geology, remote sensing, structure and soil anomalies for setting up area target and structure line target in Zhongqu Carlin-type deposit, located at the south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through two months field tracing and sampling , illustrate to find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rench at designed structure target, with gold average grade is 36.6g/t in 34 mineralized samples with width over 4m,along the strike two sides direction are open and control at least 10m in length., included highest gold grade 149.78g/t and 4 channel samples with interval 1m, gold average grade 30.6g/t, ,Key words: A pathfinder’s method for prospecting target, geochemistry,geology,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Zhongqu gold property卡林型金矿自从在美国卡林镇发现54年来,已经开采黄金约3000吨[18]。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地下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深部巷道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对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文章首先概述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了当前深部巷道围岩控制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后,文章对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围岩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工艺优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围岩分类与评价、支护结构设计优化、施工工艺改进、监测与信息化反馈等方面,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在深入研究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之前,对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深部巷道的围岩地质特征通常表现为高地应力、高温度、高渗透压等复杂的地质环境。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逐渐增大,使得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行为更加复杂。
深部岩体的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更为发育,进一步加剧了围岩的不稳定性。
同时,深部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岩石的强度、硬度、弹性等力学性质可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深部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主要表现为高强度、高应力、高变形等特点。
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的应力状态复杂,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
同时,由于深部岩体的温度较高,可能导致岩石的热膨胀效应,进一步加剧了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深部岩体的渗透压也可能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尤其是在高渗透压条件下,可能导致围岩的渗流破坏。
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都极为复杂,这给深部巷道的围岩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深入研究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对于制定有效的围岩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八个项目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该文取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最新专题栏目“走进深部”中的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有关图文资料。
在编辑中,对其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基本上未作变动,仅对文章段落格式做了部分改动,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
特此声明。
笔者编辑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网友、博友和读者了解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大项目的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在普及地球科学方面的作用,为普及地球科学、推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笔者微薄的力量。
本文目录项目1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2 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3 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试验研究项目4 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试验示范项目5 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试验项目6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7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8 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下面是正文项目1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人:杨文采魏文博目标: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Array)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系统开展中国大陆地壳电磁参数标准网建设和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物性结构及构造格架模型研究作必要的人才和技术准备。
探测原理:根据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与频率成反比,即随着信号频率降低,其探测深度增大。
通过在地面上探测和研究大地对不同频率交变天然电磁场的响应,获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导电率的分布规律,据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环境、地热结构和物质状态等信息。
项目工作部署:研究电磁参数标准网构建方法;全国(4°×4°)阵列式大地电磁网“控制格架”;大华北和青藏地区(1°×1°)大地电磁网;4°×4°和1°×1°壳、幔电磁三维结构模型;地球物理-地质综合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