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4.65 MB
- 文档页数:53
简述断裂构造的控矿研究在控矿因素中,构造极为重要,通过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步认识到构造控制着成矿作用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构造物力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构造控矿的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逐步应用于成矿预测实践。
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着许多矿带、矿田、矿床、矿体及有关岩浆岩带,深入研究构造控矿作用,对有效确定矿床预测评价准则,开创矿产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断裂构造控矿的基本情况断裂对内生矿产的直接控制:岩浆作用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形成的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断裂活动不仅为含矿岩浆侵入开辟了上升通道,而且为侵入岩浆及其伴生矿产创造了冷凝分异和停集赋存场所,导致含矿岩浆岩带、地球化学异常带乃至地球物理异常带的空间分布与断裂构造带相一致。
不同方向的构造-岩浆带的交会点常是成矿有利部位,穿层断裂的控矿意义已获公认,顺层滑动断裂对矿产的控制作用也不可忽视;褶皱(背斜和向斜)的控矿作用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但层间滑动正是形成褶皱的决定因素。
不同切割深度的隐伏断裂对内生矿床的控制也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裂谷对内生矿产的控制更为显著,由于裂谷轴部裂开最深,常出现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钒、钛、铁、铂、镍、铜乃至金刚石和铬等矿藏。
二、断裂构造控矿分布规律因断裂的空间分布常具规律性,故受其控制的含矿岩浆分布也常在下列部位较为发育:锯齿状断裂的齿尖或拐折部位;羽状分支断裂与主干断裂交接部位;不同方向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断裂与成矿有利岩层的交接部位;背斜中和面以上的转折端和向斜中和面以下的转折端;不同构造单元过渡的地段;断裂与褶曲的交会部位等。
断裂对外生矿产的间接控制:含油气、含煤盆地常沿一定方向呈线性展布,反映隐伏深断裂对盆地形成和发育的控制作用。
由于深部地壳和上地幔物质常沿断裂上涌造成地壳厚度减薄,使盆地的展布也常与上地幔隆起带一致。
断块的断隆和抬斜运动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断裂的交叉部位最易形成古潜山;古潜山带的走向严格受区域大断裂控制;古潜山的雁行状排列是基底中雁行状剪切断裂的反映;同生断裂的持续活动过程,既是古潜山幅度增长、面积扩大的过程,也是古潜山油气运移聚集成藏或使之遭到破坏的重要过程。
断裂构造在若尔盖铀矿成矿中的作用耿亭【摘要】若尔盖铀矿田构造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的发展.在早期为矿田硅灰岩的沉积提供了海底流体的通道,中后期为矿田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储矿空间.东西向构造主要作为含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作为主要的阻隔构造为铀矿的沉积和富集提供了条件,构造的多期发展过程均在矿田的形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断裂构造在若尔盖铀矿成矿中所具有的作用,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断裂构造;若尔盖铀矿;作用【作者】耿亭【作者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若尔盖铀矿田呈近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50km,南北宽约6km,面积约300km2,海拔高为2900~4060m。
现已探明铀矿床10余个,矿(化)点20余处,是中国极具发展前景的铀矿资源基地之一,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探求其结构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为扩大矿田找矿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若尔盖铀矿田地处秦祁昆造山系秦岭造山带西倾山-南秦岭地块降扎-迭部盖层褶冲带,位于秦祁昆成矿域秦岭-大别山铀成矿省南秦岭铀成矿带的西端,如图1所示。
矿田处于降扎-迭部褶冲带,自加里东期至喜山晚期均处于构造活动中,但是矿田构造格架的形成主要受三个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
(1)加里东运动时期,南秦岭裂陷槽处于发育初期,玛沁-略阳深大断裂和温泉-益哇断裂处于拉张阶段控制着海槽的演化。
伴随深大断裂的拉张深源流体上涌,寒武纪形成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硅质岩系,而早志留世在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和半封闭的沉积环境下,温泉-益哇断裂的南北形成完全不同的相带,南相带主要为复理石建造的碎屑岩,而北相带形成硅质岩和硅灰岩岩性组合,是若尔盖铀矿田的成矿基础。
(2)印支运动时期,在强烈的造山环境下形成了若尔盖地区基本构造格架,构建了若尔盖铀矿田控矿构造体系。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培训讲义1. 引言断裂构造是地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对地球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断裂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控矿作用以及相关应用案例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讲义,您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断裂构造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作用。
2. 断裂构造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断裂构造是指地壳中因应力产生破裂而形成的断裂面,通常伴随着断裂带和断层等特征。
断裂构造广泛存在于地球各个地质时期,是地球表层动力学作用的重要表现。
2.2 分类根据不同的断裂带产生机制和特征,断裂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伸破裂时形成,断裂面上的上盘相对下盘向下滑动。
•逆断裂:当地壳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发生压缩破裂时形成,断裂面上的上盘相对下盘向上滑动。
•走滑断裂:当地壳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裂时形成,断裂面上的上盘相对下盘以水平方向滑动。
稍有斜向位移的破裂时形成,断裂面上的上盘相对下盘以斜向滑动。
3.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断裂构造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矿床形成断裂构造可以引起地壳的破裂和位移,为矿质物质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条件。
许多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断裂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热液型矿床的形成常常与活动断裂带有关,断裂带旁边的岩石通常受到热液的交代和蚀变,进而形成矿床。
3.2 矿床分布断裂构造在矿床的分布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同类型的矿床往往集中分布在断裂带附近,这是因为断裂带为矿质物质提供了流体运移和聚集的通道。
研究断裂带的分布和特征可以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
3.3 地下水运动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地壳发生断裂时,断裂带通常成为地下水的preferential pathway,加速了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增加了水化学物质的侵蚀和交代作用,进而影响周围地质体的性质和矿床的形成。
3.4 地震活动断裂构造是地震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地壳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断裂构造会发生破裂,释放应力能量,导致地震的发生。
断裂构造的控矿研究摘要:因为断裂情况发生的性质及具体状况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其在相应的构造空间特征方面所表现出不同,同时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对矿体赋存的相应产状以及矿石质量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控制作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段略构造的控矿研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关键词:控矿研究特征研究断裂构造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2)09(b)-0127-01一般情况下,因为受到压、张、扭性等几方面的碗里所造成的构造行迹方面的变化是最终共同构成整个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往往会因为断裂力学在相应的性质方面所最终表现出的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所以也就直接地造成了其在相应的构造空间特征方面所表现出的更大程度上的不同,与此同时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会在更多方面使得矿体赋存的产状以及相应的矿石的整体质量等相应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1 压扭性断裂构造所具备的控矿特征1.1 冲断层控矿所对应的部分特征从性质上讲,冲断层控矿属于压性构造行迹的一种。
具体的形成过程指的是在压性断裂面处于水平方向以及之后的倾斜方向的时候则经常地呈现出舒缓的发展波状,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也会使得相应的断层在发生了相当程度的位移以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地造成相关方面的断层走向以及相应的倾角的方面都会发生相对较为显著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也就更加容易使得那些发生了变化的局部地区最终发生了相应程度上的空间的张开情况的存在,最终上述情况的存在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后期含矿岩浆以及相应程度上的含矿溶液等相关方面提供相应程度上的上升的通道,以便于最终可以形成相应程度上的沉淀成矿的相关场所。
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可以从以内蒙赤峰市元为代表的的宝山岩金矿ⅰ号带所对应的相应程度上部分矿体形态特征可见一斑,具体来讲指的是其多对应的平面是舒缓波状成群出现,分支再合。
所以,在进行相应的矿床勘探以及相关开采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当中存在有压性断裂中矿体所对应的尖灭状况的存在的话,那么则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断裂处理同时还要进行最终确定终止的检查。
《断裂构造》一、断裂构造的概念断裂构造是指在地壳运动、构造应力等因素作用下,岩石产生的断裂现象。
断裂构造是地球表面或地下岩石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也是地球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根据断裂构造的形态和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断裂的走向和位置,可以分为水平断裂、垂直断裂、倾斜断裂等;根据断裂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二、断裂构造的意义断裂构造对地球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活动断裂构造是地震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岩石破裂、位移而产生的现象。
断裂构造提供了地震产生的物理条件,也是地震能量释放的通道。
因此,研究断裂构造对于预测和防范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环境断裂构造对地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断层盆地、断层湖泊、断层山脉等都是由断裂构造形成的。
断裂构造还可以导致岩浆侵入、岩石变质等地质过程,从而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3. 矿产资源断裂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矿产资源往往与断裂构造有关。
断裂构造提供了矿产资源运移和富集的通道,同时也控制了矿床的形态和规模。
三、断裂构造的研究方法断裂构造的研究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力学模拟等多种手段。
其中,地质调查是研究断裂构造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断裂构造的形态、位置、规模、成因等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地球物理勘探是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可以探测地下的断裂构造,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地质力学模拟是研究断裂构造的一种新方法。
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模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断裂构造的成因和机制。
四、结论断裂构造是地球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矿产资源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郯庐断裂带南段东至地区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研究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2期[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控矿作用;东至地区郯庐断裂为我国东部地区最为著名的断裂构造带,备受地学界关注。
前人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庐江至郯城段,而在庐江以南研究较少[1]。
东至地区是郯庐断裂带南段重要的主干断裂所在位置之一,通过对其构造特征的研究,丰富郯庐断裂南段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成岩成矿作用提供基础地质参考。
1 . 构造特征概述东至断裂带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和江南台隆的交接过渡部位。
区内演化经历了准地台基底形成,准地台盖层发育和板内变形三大阶段。
区内四堡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构造活动均较为强烈[2-3]。
本区可分为四个构造层:①由中元代溪口岩群组成褶皱基底,为近东西向和北东向线型紧闭同斜倒转褶皱;②由晚元古代历口群组成区域褶皱基底;③构造层由南华系—二叠系地层组成区域褶皱盖层,为开阔缓倾伏褶皱;④由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构成。
本区褶皱较为发育,以印支期褶皱最为强烈,构成了NEE向的构造格局。
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图1),断裂构造以近EW向、NE向及NNE向为主,形成本区近EW向及NE向构造块体夹持于NNE向断裂之间的基本构造格局,规模较大的有近EW向杨老尖断裂、NE向龙门尖断裂、NNE向东至断裂及许村断裂。
区内中部高村、东部赵家岭及北部査桥一带推覆—滑覆构造发育。
2 . 褶皱构造2.1 孩子坑背斜位于研究区北部,轴向北东60°,长、宽比1∶1 均为10.8 km,孩子坑背斜为区域性印支期大型褶皱构造七都复背斜次级褶皱三岗尖背斜的西延部分。
核部地层为青白口系葛公镇组、邓家组,两翼为南华系休宁组至下奥陶统地层,产状变化大,东部被东至断层切割。
该背斜北翼发育一组NEE向叠瓦式断层,背斜南翼被NE向龙门尖断层破坏,总体显示印支期褶皱的特征。
2.2 兆吉村倒转背斜该倒转背斜中部被许村断裂斜切,西部轴向NE65°,东部轴向近东西。
浅谈煤矿断层的判断及处理作者:韩艳龙颜飞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6期【摘要】: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影响煤矿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即为断层,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断层的判断及处理方面发表一下自己浅显的见解,不足之处,望同行工作者批评指正。
【关键词】:断裂构造;断层;判断;处理中图分类号:O346.11.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对于矿产资源,无论是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还是能源矿产,都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所控制,并常常被后期构造变形作用所改造,即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主要表现为:a)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资源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b)断裂构造为矿体资源沉淀提供有利的成矿空间。
区域内次级断裂构造及其与不同规模或次级构造的交汇部位,常常直接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与分布。
其中,断裂旁侧次级破裂构造、断裂旁侧的岩性界面以及成矿断裂与早期断裂的叠加部位,都是矿体赋存的有利场所。
当含矿断裂切过化学性质不同的岩石时,在不同岩层中成矿作用方式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以及断裂带中矿床或矿体的分布,主要受成矿期断裂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与大小制约。
一般情况下,在应力集中的挤压带上,矿化规模较小,而在低应力区或张应力区,往往是矿化的有利地段,易于工业矿体的形成。
以一条规模巨大的含矿逆断层为例,虽然断层面紧闭,总体上含矿比较低,但是由于断层沿走向或倾向常常为舒缓波状,所以在相同的应力场中断层的不同部位所受应力状态有一定的差异。
在断裂的转弯处,断裂面张开,为矿质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2.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断层的存在,一方面使上升盘煤层埋深变浅,开放性断层更使煤层瓦斯得以部分释放,对煤层的开采产生积极作用,形成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煤矿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断层规模不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的控岩控矿作用朱德来【摘要】前人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是由数条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北廷方向为北东东向;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安徽段以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为代表,属于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断裂白云母40Ar-39Ar测年值为230~254Ma,既对早期构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又控制了其后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燕山期岩浆岩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燕山晚期沿北北东向进一步活动.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岩浆岩带.【期刊名称】《安徽地质》【年(卷),期】2011(021)001【总页数】6页(P9-13,43)【关键词】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基本特征;控岩控矿作用;晚中生代【作者】朱德来【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安徽,黄山,2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皖南南部地区介于北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南部钦杭成矿带之间,属于全国19个成矿区带之外的非重点成矿区带。
大地构造位置上,皖南南部地区位于江南隆起带东段,属于扬子板块内部稳定区,构造岩浆活动偏少,与赣东北复合混杂岩带的成矿条件有较大差别。
然而,该区经历了自中元古代以来的多次造山作用,其主体属于晋宁期扬子地块和华南地块的俯冲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邢凤鸣等,1992;吴根耀,2000)[1,2],之后,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相继发生陆内的造山运动(吴根耀,2000,2002;梁兴等,2005;徐政语等,2005)[2~5],引发了较强烈的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近期安徽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在祁门东源发现WO3资源量13.5万吨的斑岩型白钨矿床,实现了皖南南部地区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包括此后多处找矿新发现,使得皖南南部地区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之一。
广西那比渭寒沟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广西田林县那比渭寒沟金矿位于西林-百色断褶带西南部那比次级断褶带的轴部,背斜轴部纵向断裂是该矿区的控矿构造及导矿构造,矿区所发现的所有矿体皆赋存于由断裂所控制的断裂带内。
标签:浸染型金矿那比背斜断裂破碎带矿床成因0前言滇黔桂“金三角”地區金矿床赋矿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等。
不同的矿床赋存于特定的地层单元,金矿对围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卡林型金矿床赋矿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不纯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接触部位往往是矿化最有利部位。
其中,碳酸盐岩主要为孔隙度大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屑砂屑灰岩;碎屑岩主要为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
不同成矿区,由于其区域地质背景的不同,赋矿围岩又有一定差异[1][2]。
近几年来,广西地博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广西那比渭寒沟金矿区深部原生矿进行全面详细勘查,笔者有幸参与该项目全过程。
通过本次勘查,探矿权范围内矿区圈出含金矿化带1条,金矿体共43个。
Ⅰ号矿带沿那比背斜轴部断裂带分布,长1900米,地表出露宽度80-220米,矿带厚60-310米。
查明资源量122b+333类金矿金属量大于62吨,为广西目前探明最大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该矿床赋存于那比背斜轴部的断层及受断层构造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的断层破碎带。
1区域地质概况1.1 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南华活动带(二级构造单元),湘桂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三级构造单元),百色凹陷(四级构造单元)西部的西林-百色断褶带的西南部。
区域上早古生代以寒武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广西运动使之褶皱隆起为陆,并构成褶皱基底。
早泥盆世初期形成稳定的沉积盖层,泥盆世中晚期起,在古特提斯多岛洋微陆块软碰撞的构造环境影响下,地壳处于拉张机制的构造背景,导致形成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出现大小不等的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的“沟、台”相间古地理景观。
印支期的造山运动,洋盆封闭形成印支期褶皱带,台地区表现为平缓开阔褶皱,台沟区则为紧密线状或倒转褶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