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作业题

哲学作业题

68.(3 P59)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并思考【 】
A.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B.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C.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状态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69.(3 P59)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 】
A.社会存在 B.社会内容 C.社会过程 D.社会关系
70.(3 P59)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发展
71.(3 P60)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有生命的自然存在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饥食渴饮、性欲生殖 D.单个人所应有的抽象物
(0810)72.(3 P60)人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劳动属性 D.物质属性
73.(3 P60)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
A.人生观 B.世界观 C.价值观 D.自然观
74.(3 P60)以下对人生观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生观是人们在意识中形成的 B.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C.“我拿青春赌明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D.人生观对实现人生目的是可有可无的
75.(3 P60)人生态度主要表明【 】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76.(3 P61)人生目的主要回答【 】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本源是什么 C.人应怎样对待生活 D.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77.(3 P61)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 】
A.实践性 B.理论性 C.目的性 D.功利性
78.(3 P61)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
A.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B.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C.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D.人生目的决定保持什么样的人生精神状态
79.(3 P61)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80.(3 P63)我们应当确立的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B.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人生目的
C.为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奋斗的人生目的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81.(3 P6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
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82.(3 P64)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实现【 】
A.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B.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C.个人与家庭的有机统一 D.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83.(3 P64)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是培养和树立【 】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84.(3 P64)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C.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D.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85.(3 P65)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观 D.人生实践活动
86.(3 P65)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鲜明地表现在【】
A.一个人对人生观作出了某种明确的选择 B.能够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
C.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D.正确对待不同人生境遇的考验之中
87.(3 P65)有的人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有的人在顺境中却长吁短叹,有的人笑对人生,有的人看破红尘,这些都是 的表现【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理想 D.人生信念
88.(3 P66)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目标 C.人生态度 D.人生观
89.(3 P66)决定人们在实现人生目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面对现实,战胜各种暂时的困难和挫折的因素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道路
90.(3 P67)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 】
A.境遇 B.境况 C.阶层 D.际遇
91.(3 P69)人的价值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
A.社会价值 B.人生意义 C.人生价值 D.人生目的
92.(3 P6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的是 的问题。【 】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理想 D.人生态度
93.(3 P69)价值可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的价值的是【 】
A.人在社会中的存在 B.人对自己或他人需要的满足
C.人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 D.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和地位
94.(3 P69)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
A.只是主体 B.只是客体 C.有时是主体,有时是客体 D.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95.(3 P70)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首要标准是【 】
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96.(3 P71)一个人想取得专科或本科的文凭,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自学考试,最后如愿
以偿,这就叫实现了【 】
A.自我价值 B.社

会价值 C.人生目的 D.人生理想
97.(3 P7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 】
A.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 B.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价值
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98.(3 P71)一般来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 】
A.社会地位就越高 B.个人价值就越高 C.社会价值就越高 D.自我完善就越高
99.(3 P71)一个人从社会获得尊重和满足,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建立在【 】
A.他自己的人生目的之上 B.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之上
C.他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之上 D.他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之上
100.(3 P74)下列关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
A.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B.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C.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D.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
101.(3 P74)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是【 】
A.贡献 B.成功 C.劳动 D.创造
102.(3 P75)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 】
A.正确的人生态度
B.较高的自我主体素质和能力
C.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03.(3 P76)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 】
A.理想信念 B.社会实践 C.埋头苦干 D.努力学习
104.(3 P76)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05.(3 P77)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
A.利用和改造自然 B.改造和保护自然 C.开发和征服自然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6.(3 P77)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纽带是【 】
A.人的大脑 B.生产力 C.生产劳动 D.物质资料
107.(3 P77)下列关于人的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极大地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C.自然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关系是自然关系的延伸
D.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108.(3 P79)增进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是【 】
A.体育锻炼 B.合理膳食 C.心理咨询 D.保护环境
109.(3 P80) 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 】
A.平等待人、互相尊重 B.实事求是、恪守信用
C.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D.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110.(3 P81)“言必信,行必果”说的是,在交往中,

我们要讲究 原则。【 】
A.平等 B.诚信 C.宽容 D.互助
111.(3 P8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 】
A.平等 B.诚信 C.宽容 D.互助
112.(3 P82)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
A.聆听 B.沟通 C.感情 D.姿态
113.(4 P86)“道德的来源是由于人的‘本性’所在”,这属于( )的观点【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主观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14.(4 P88)下列选项中,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起源的是【 】
A.道德起源于人性的情感 B.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15.(4 P89)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规范体系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D.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16.(4 P91)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 】
A.激励功能 B.导向功能 C.认识功能 D.沟通功能
117.(4 P91)道德调节的目标是【 】
A.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B.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应然”向“实然”转化
C.实现人的理性
D.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0810)118.(4 P9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B.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C.乐群贵知,强调人际和谐 D.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119.(4 P10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C.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120.(4 P10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先人后己
121.(4 P10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追求正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诚实守信
(0810)122.(4 P10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0901
A.追求真理 B.集体主义 C.与人为善 D.为人民服务
123.(5 P120)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A.爱国守法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124.(5 P120)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A.爱国守法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团结友善的要求
125.(5 P120)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A.团结友善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126.(5 P120)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A.团结友善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127.(5 P121)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兢业业地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A.爱国守法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128.(5 P122)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被称为【 】
A.公共领域 B.公共场所 C.公共秩序 D.公共生活
129.(5 P123)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是【 】
A.公共生活 B.公共秩序 C.公共场所 D.公共领域
130.(5 P123)“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 】
A.公共秩序 B.生活习惯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131.(5 P12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等。社会公德调整和规范的是【 】
A.社会经济生活领域 B.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C.社会政治生活领域 D.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132.(5 P125)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这是社会公德中【 】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遵纪守法的要求
133.(5 P125)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和帮助、见义勇为。这是社会公德中【 】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34.(5 P126)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这是社会公德中【 】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35.(5 P126)人们应该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是社会公德中【 】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36.(5 P127)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这是社会公德中【 】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37.(5 P128)没有准确表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的是【 】
A.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从

业者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D.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138.(5 P129)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道德风尚 C.对外开放程度 D.传统文化积淀
139.(5 P129)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最基本的要求是【 】
A.掌握丰富的知识 B.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C.拥有充足的物质财富 D.事事为他人着想
140.(5 P131)职业的基础是【 】
A.需求 B.爱好 C.利益 D.劳动
141.(5 P13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是【 】
A.立足兴趣,成就事业 B.立足职业,成就事业 C.从事脑力劳动 D.从事体力劳动
142.(5 P135)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和 。【 】
A.诚实守信 B.尊老爱幼 C.文明礼貌 D.爱护公物
143.(5 P135)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
A.尊老爱幼 B.助人为乐 C.爱岗敬业 D.文明礼貌
144.(5 P135)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不怠工是【 】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145.(5 P135)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职业道德中【 】0901类似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办事公道的要求 C.服务群众的要求 D.诚实守信的要求
146.(5 P136)国家公务员履行公务应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这是【 】
A.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的要求 B.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C.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要求0901选择 D.完善自我的人际吸引的要求
147.(5 P138)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职业活动 B.业余活动 C.社会交际 D.学习知识
148.(5 P142)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是【 】
A.友情 B.恋爱 C.爱情 D.婚姻
149.(5 P142)单相思、一厢情愿不是爱情,这是因为爱情具有【 】
A.平等互爱性 B.专一排他性 C.强烈持久性 D.纯洁严肃性
150.(5 P143)“婚外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爱情具有【 】
A.平等互爱性 B.专一排他性 C.强烈持久性 D.纯洁严肃性
151.(5 P144)“强权统治绝不会成

就爱”这是因为恋爱中要【 】
A.真诚负责 B.平等互尊 C.文明相爱 D.含蓄谦恭
152.(5 P148)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称为【 】
A.家庭义务 B.伦理美德 C.家庭美德 D.家庭道德
153.(5 P150)“远亲不如近邻”一说,体现了家庭美德内容中的【 】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家 D.邻里团结
154.(5 P150)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要求的是【 】
A.邻里团结 B.保护环境 C.爱岗敬业 D.遵纪守法
155.(5 P154)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是【 】
A.个人素质 B.个人品德 C.个人习惯 D.个人性情
156.(5 P154)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
A.道德认识 B.道德品质 C.个人品德 D.道德情感
157.(5 P155)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体现了 的个人品德。【 】
A.忠诚守信 B.友爱善良 C.敬业好学 D.勤劳节俭
158.(5 P155)“喜人之所喜,忧人之所忧”体现了 的个人品德。【 】
A.忠诚守信 B.友爱善良 C.敬业好学 D.勤劳节俭
159.(5 P156)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个人的【 】
A.性格 B.能力 C.文化程度 D.社会实践
160.(5 P157)一个人的社会存在是通过他的( )来决定他的社会意识的。【 】
A.学识 B.社会实践 C.修养 D.品性
161.(5 P157)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体验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习惯
162.(5 P158)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163.(5 P158)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一旦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则称为【 】
A.道德信念 B.道德理论 C.道德品质 D.道德认知
164.(5 P159)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为【 】
A.道德品质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0810)165.(5 P160)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称为【 】
A.道德修养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认知
166.(5 P16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根本途径是【 】
A.坐而论道 B.闭门造车 C.勤于实践 D.合理宣泄
167.(5 P161)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用人来建树”。这句话体现了哪种道德修养途径?【


A.学思明理 B.择善而从 C.学习榜样 D.学习书本
168.(5 P1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哪种道德修养的途径【 】
A.学思明理 B.择善而从 C.学习榜样 D.学习书本
169.(5 P162)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地积累成为个人品德。这种修养方法是【 】
A.学思明理 B.积善成德 C.闭门造车 D.坐而论道
170.(5 P162)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这是【 】
A.知行统一 B.积善成德 C.省察克治 D.慎独自律
171.(5 P163)即使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言行一致,这叫【 】
A.省察 B.锤炼 C.谨慎 D.慎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