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第10-11章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9
复习思考题第1章 绪 论1.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4.市场与行业的区别是什么?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1.在下列各种情形下,啤酒的市场价格将如何变动?(1)啤酒生产原料价格上涨;(2)消费者收入普遍提高;(3)啤酒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4)凉夏。
2.假设一个封闭的岛国遭受了大海啸的袭击,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毁坏,但所幸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死亡。
请画图分析大海啸发生前后该国粮食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而增收。
试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4.刘先生决定总是把他的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1/a )用于购买食品。
请计算他对食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5.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Q d550-=,供给函数为P Q s 510+-=。
(1)求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P Q d560-=.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供给函数变为P Q s 55+-=.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6. 2006年3月1日,中国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确定了2006年白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2元。
请画图分析这种最低收购价格措施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第3章消费者行为1.画出下述情况下消费者对牛肉汉堡包和啤酒偏好的无差异曲线:(1)李明喜欢啤酒,但厌恶汉堡包,不管他吃了多少个汉堡包,他总喜欢再多喝一点啤酒。
(2)张军对不管是3杯啤酒还是2个汉堡包的偏好是无差异的,当他多消费这两种食物中的任何一种的时候,其偏好没有变化。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四篇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第十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说明为什么利润极大化的一般原则是MC MR=?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是MC P=?答:(1)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极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即:TR TCπ=-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 d dd d dR CQ Q Qπ=-=,即有:d dd dR CQ Q=。
由于ddRMRQ=,d=dCMCQ,所以企业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为MC MR=。
企业需要根据这一原则老确定自己的产量,以获得最大利润。
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C MR=的基础上,MC MR=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
如果MR MC>,这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量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此时,潜在利润没有完全得到实现,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厂商必然增加生产,直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为止;如果MR MC<,表明厂商增加产量只会使利润减少,此时厂商会减少生产,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止;当MR MC=时,说明厂商该得到的利润已经全部得到了,厂商既不会减少生产,也不会增加生产。
因此,利润极大化的一般原则是MC MR=。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是价格接受者,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 MR=,而在此时MR 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表达为:MC P=。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排他性(excludability)答: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一种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时,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之一。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在排他性原则失效的地方,就会出现没有付出代价,却可以享受物品效用的“免费搭便车”现象。
2.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答: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答:私人物品指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4.公共物品(public goods)(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习题一. 名词解释一般均衡分析 契约曲线 帕累托最优 生产可能性曲线二.选择题1.完全竞争下一般均衡的任何特点包含着以下意思( )。
A.对所有个人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一定等于它们对应的边际成本之比B. 消费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但是不等于每个消费者消费这些商品的边际成本C.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有形产品等于此投入品的价格D.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它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2.在完全竞争一般均衡里,以下不正确的是( )A. 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B. 两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C.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有形产品等于此投入品的价格D.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它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3.边际转换率是 ( ) 的斜率A. 需求曲线B. 边际产品曲线C. 生产函数D. 生产可能性曲线4.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 获得了最大利润B. 支出了最小成本C. 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D. 以上均正确5.如果 社会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时, BXY MRS =A XY MRS <XY MRT ,则应该( )A. 增加XB.减少YC.增加X ,减少YD. 增加Y ,减少X6.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A.如果不使其中一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受益B. 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C. 每个人都处在其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7.下列( )不能由帕累托效率引出A. 交换的效率B. 生产的效率C.产品组合的效率D. 所有人平等地分享收入8.当政府决定对救济接受者的收入免税时,实际上是在( )A.有意提高接受救济者对工作的兴趣B.帮助受救济者偷税C.减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D.在制定福利计划时的一种随意决定9.以下各条中,除了( )外,都是实现完全竞争均衡状态条件。
A.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B.对每一个人和对 其消费的每一种商品而言,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率对所有商品都是相等的C.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D.在个人间的收入分配没有显著的不平等10.在一个存在X 、Y 两种商品和L 、K 两种要素的经济体中,达到生产领域一般均衡的条件为( ) A.K L LK P P MRTS = B.XY LK MRS MRT =C.XY XY MRS MRT =D.Y LK X LK MRTS MRTS =三.简答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2.为什么说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3.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为什么向右上方突出?4.假设所考虑的经济体系由 m 个消费者、 n 个生产者、 r 种资源和 s 种产品组成。
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A、选择会导致短缺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5.下列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A、通货膨胀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7.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8.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9.下列()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自给自足制度二、判断正误1.只有落后国家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短缺现象。
第十一章一般均衡分析与福利经济学一、选择题1.局部均衡分析是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A.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B.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视其他市场C.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D.与供给相独立的需求的变化2.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商品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为()A.对甲和乙,MRT XY = 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 = P X/P YC.(MRS XY)甲 = (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3.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经济中,达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发生在()。
A.MRT XY = P X/P Y B.甲和乙的MRS XY = P X/P YC.(MRS XY)甲 =(MRS XY)乙 D.MRT XY =(MRS XY)甲 =(MRS XY)乙4.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5.边际转换率是下列哪一条曲线的斜率?()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曲线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可能曲线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C.X和Y之交换比例大于2,小于3 D.上述均不正确8.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
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A.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C.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面说得都对9.社会福利函数是()A.个人福利函数的综合B.是社会偏好的表达方式之一C.是整个社会对事物进行排序的原则D.以上都对10.福利经济学是()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科学经济学二、判断题1.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必须使任何两个厂商使用某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
习题一、名词解释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市场失灵科斯定理二、选择题1、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哪项不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A、垄断;B、外部效应;C、公共物品;D、政府干预。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A、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B、产品价格小于边际成本;C、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D、产品价格小于边际收益。
3、下列哪项不是纠正外部效应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的方法()A、使用税收和津贴;B、规定财产权;C、企业合并;D、制定反托拉斯法4、当某厂商的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A、厂商产量大于帕累托最优产量;B、厂商产量小于帕累托最优产量;C、厂商产量等于帕累托最优产量;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果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则该活动的(D)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B、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C、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D、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6、某人的吸烟行为会造成()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7、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A、消费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C、生产的外部经济;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8、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A、0;B、1;C、大于1;D、介于0和1之间。
9、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问题都可妥善解决;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10、根据科斯定理,当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时,问题的最终来源通常是()A、价格没有高到使人们不过度消费;B、价格没有低到使企业不过度生产;C、没有很好的界定产权;D、政府没有出面加以管制。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排他性(excludability)答: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一种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时,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之一。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在排他性原则失效的地方,就会出现没有付出代价,却可以享受物品效用的“免费搭便车”现象。
2.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答: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答:私人物品指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4.公共物品(public goods)(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公共物品具有四个特性:①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第五版)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2009年1月目录第一章导论 (2)第二章需求和供给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6)第三章效用论 (12)第四章生产理论 (18)第五章成本论 (24)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29)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35)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42)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47)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52)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56)参考答案 (60)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可定义为研究: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如何合理的配置稀缺资源于诸用途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2.经济学主要是研究:A.与稀缺性相关的问题B.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C.为什么无法作出选择D.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3.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A.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B.必须作出选择C.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D.价格必定上升()4. 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取决于:A.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影响B.经济中那些最大的公司C.政府的经济顾问D.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私下的相互影响()5.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6. 商品生产给:A.想买但买不起的人B.买得起但不想买的人C.想买且买得起的人D.既不想买也买不起的人()7、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A、国民生产总值;B、年生产能力;C、居民收入;D、固定资产价值。
()8.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9.在中央计划体制下:A.政府涉及的基本问题仅仅是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B.稀缺性被消灭了C.市场体制在不那么复杂的市场发挥作用D.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由政府来回答()10. 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A.通货膨胀B.该国资源未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被利用的资源减少D.该国生产处于最适度产出水平()11.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通货膨胀C.一国可利用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资本物品生产增加,消费品生产减少()12. 说“资源是稀缺性的”是指: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13.下列哪一项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平等C.通货膨胀率用于衡量物价变化水平D.去年计算机的价格是2500美元()14.经济学家对一项政府政策的效果作出预测属于:A.规范经济学分析B.宏观经济学分析C.微观经济学分析D.实证经济学分析()15. 稀缺性意味着:A.竞争是要被消灭的B.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C.政府必须干预经济D.市场经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二、判断题()1.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第1章 绪 论1.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4.市场与行业的区别是什么?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1.在下列各种情形下,啤酒的市场价格将如何变动?(1)啤酒生产原料价格上涨;(2)消费者收入普遍提高;(3)啤酒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4)凉夏。
2.假设一个封闭的岛国遭受了大海啸的袭击,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毁坏,但所幸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死亡。
请画图分析大海啸发生前后该国粮食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而增收。
试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4.刘先生决定总是把他的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1/a )用于购买食品。
请计算他对食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5.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Q d550-=,供给函数为P Q s 510+-=。
(1)求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P Q d560-=.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供给函数变为P Q s 55+-=.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6. 2006年3月1日,中国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确定了2006年白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2元。
请画图分析这种最低收购价格措施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第3章消费者行为1.画出下述情况下消费者对牛肉汉堡包和啤酒偏好的无差异曲线:(1)李明喜欢啤酒,但厌恶汉堡包,不管他吃了多少个汉堡包,他总喜欢再多喝一点啤酒。
(2)张军对不管是3杯啤酒还是2个汉堡包的偏好是无差异的,当他多消费这两种食物中的任何一种的时候,其偏好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