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 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26
概述
概念
历史和现状
地方债发行简史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 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 过地方债券。有的甚至是 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 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
1993年
• 发债行为被废止,《中华 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 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 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借丧权辱国的外债。
•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 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
新中国成立后 • 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发行了总价 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1954-1958年,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
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1979年以后,共发行了8种内债累计余额
达3300亿元。
概述
概念
分类
6
发行简史
2 发行现状 7
发行价格
三个阶段
➢ 完全由国家定价 ➢ 谈判协商定价 ➢ 引入市场机制、价格逐步由市场形成
发行现状
发行价格
发行方式
8
发行结构
三种方式
➢ 行政摊派方式 ➢ 承销包销方式
发行方式
➢ 招标方式
发行现状
发行价格
发行方式
9
发行结构
行政摊派方式
1981-1990年我国国债的发行几乎主要依靠行政摊派的方式进行。
30
现状
如何进一步防范风险
➢ 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 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 ➢ 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 ➢ 加快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