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评分表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
评审主要内容及意见
环境影响报告表专家评审意见及评分表
1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及河南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2、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是否可行: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区域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当地环境功能区划、生态规划;环境容量是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建设项目所在地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敏感目标等判定是否准确;
4. 建设项目组成是否完整,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标准等判定是否准确,是
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
5、工程概况是否清楚,工程分析是否透彻;污染源强是否准确,改扩建项目“三本帐”
是否清楚;各种平衡是否准确;非污染生态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分析是否准确、全面,无大的遗漏;
6、现状调查点位的数量、布设是否合理,调查内容、频率、时间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现状监测是否是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引用的数据、资料是否清楚、准确,是否明确了引用的数据、资料来源和时间;
7、环境现状分析评价内容是否全面,评价方法是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可
信;
8采用的预测模式(方法)、参数的选择是否合理、正确,预测内容是否完整, 预测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可信;防护距离计算、选择是否准确、可靠
9、环境事故风险分析评价内容是否全面,采用的预测方法、模式是否合理、正确,
预测结果是否准确、可信,应急处理措施和对策分析是否合理、可行;
10、环境保护对策、治理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技术、
经济论证是否准确,是否可以作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环保措施及竣工验收一览表是否完整;。
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专家评分表
评审组名称:专家签名: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备注:1.每个项目填一张评分表,每一评价指标选一合适的档次,用“√”表示所给出的分数,不要多选或不选;
2 . 总分=各项评价指标所得分数之和;
3.请专家详细填写该评分表,并自行备份带到学科(专业)评审会议上介绍评审意见;主审专家需详
细写出综合评审意见, 在学科(专业)评审会议上详细介绍评审情况。
4.知识产权状况包括成果申请或获得专利授权,已获得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及已获得动植
物品种权、农作物新品种等行业认定证书情况。
(试行)说明:1.职称评审继续执行职称改革工作正常化以来辽宁省出台的职务资格任职条件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本表用于符合辽宁省相应职称参评条件的人员职称评审评分。
2.业绩分为四个方面:教学工作(基础分最高为25分,奖励分不封顶),科研工作(不封顶),其他工作(最高为10分),职业道德(最高为5分)。
由单位或负责人负责统分的项目,应客观、公平、公正地研究分配,一经确定分配后需形成纸质材料签字备案并不得更改。
3.主观分为专家评分最高15分。
4.《个人情况》个人基本信息及各项得分项由本人填写,其余表格和内容个人均不得私自添加、涂改。
5.本表业绩部分根据归口由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等负责审核得分、签字盖章,并负责解释。
6.除特殊说明外,参评所有成果和业绩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
7. 同一内容成果不重复累加,以最高级计。
8. 继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和“教学一票否决制”。
教师职称评审量化评分表总分:两名及以上学科组专家签字:学科组组长签字:年月日附表一、由学院负责评分表1-1:教学量化评分表(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基础分和成果累积分(前两项为基础分最高为25分,其余不封顶)1-2:其他工作量化评分表(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其他工作累积分(学院和学校累计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1-3:职业道德量化评分表(现任职务:任职时间:)职业道德(最高不超过5分)附表二、由学校负责评分表2-1:教学量化评分表(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公式1: 1122n i MnMF i==+∑, 1(1)2(1)i n i M n i F i n i =+-=<≤∑。
M 为总分,n 为参与总人数(n≤10,不含学生)。
公式2: 1,(1)222i M M MF F i n n n=+=<≤。
M 为总分,n 为参与总人数(n≤10,不含学生)。
2-2:科研量化评分表(现任职务:任职时间:)科研累积分(上不封顶)公式1: 1122n i MnM F i==+∑, 1(1)2(1)i n i M n i F i n i =+-=<≤∑。
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专家评分表
评审组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综合评审意见(根据项目创新点、科学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等给出综合评价意见,并提出授奖等级或缓评、不评的建议):
备注:1.每个项目填一张评分表,每一评价指标选一合适的档次,用表示所给出的分数,不要多选或不选;
2 .总分=各项评价指标所得分数之和;
3 .请专家详细填写该评分表,并自行备份带到学科(专业)评审会议上介绍评审意见;主审专家需详细写出综合评审意见,
在学科(专业)评审会议上详细介绍评审情况。
4 .知识产权状况包括成果申请或获得专利授权,已获得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及已获得动植物品种权、农作物新
品种等行业认定证书情况。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专家评分标准表注:该评分标准适用于专业组评审及评审委员会终审,总分值为100分。
以下说明供评审专家参考。
评分标准说明:该评分标准适用于专业组评审及评审委员会终审,总分值为100分,设置了研究难度、应用效果、科技水平、知识产权情况、社会和经济效益五个评分项,权重分别为10%、40%、20%、10%、20%。
1.“研究难度”标准分10分该评分项主要考察研究手段/技术路线的复杂程度和实施难易情况,鼓励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险、攻关科技难题,推进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无缝衔接和有机融合,实现地质调查与科研研究一体化,具体进行评分时,研究难度较大,8-10分;研究难度一般5-7分;研究难度较小1-4分。
如果工作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区域地形、岩性、气候、施工难度等),可适当加大分值,但最高不超过10分。
2.“应用效果”标准分40分该评分项主要是考察报奖成果是否紧密围绕国家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重大需求,坚持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定位,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大地质问题。
具体进行评分时,在任一方面,包括:(1)实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提升;(2)能源矿产重大发现,有力支撑能源安全战略实施;(3)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为重塑重要矿产勘查开发格局奠定基础;(4)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减灾防灾能力;(5)提升地质工作水平,促进地质科技创新;(6)完善国家基础地学数据更新机制,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水平。
应用效果显著,30-40分;应用效果良好,20-30分;应用效果一般,20分以下。
如在多个方面存在应用效果,可以累积计分,但最高不超过40分。
3.“科技水平”标准分20分该评分项主要考察报奖成果的创新水平,具体进行评分时,成果的创新水平达到国际领先,19-20分;国际先进,17-18分;国内领先,15-16分;国内先进,11-14分;国内一般,10分及以下。
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勇于攻关,成果的创新属性为加分项,原始创新(指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可加6-8分;二次创新(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受囿于已有的技术范式,并沿既定技术轨迹发展的技术创新)可加3-5分;集成创新(指利用各种技术与工具,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有机整体的创新)可加1-2分,但总分值最高不超过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