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7.38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初一生物实验报告4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实验材料。
鼠妇(若干只)、湿土、纸盒(一侧有透光的塑料板,一侧为黑纸板)、纸板、玻璃板等。
(三)实验步骤。
1.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 制定计划。
-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明亮环境),另一侧盖上纸板(形成阴暗环境)。
- 将一定数量(如10只)的鼠妇放入纸盒中央。
- 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4. 实施计划。
- 按照上述计划进行实验操作,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鼠妇的数量。
5. 得出结论。
- 分析实验数据,如果阴暗环境中的鼠妇数量明显多于明亮环境中的鼠妇数量,则支持假设,即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6. 表达和交流。
- 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和改进措施。
(四)注意事项。
1. 鼠妇的数量不能太少,以免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2.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震动纸盒,影响鼠妇的活动。
3. 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二、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
1.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 擦: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 内表皮。
- 展:将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将其展平。
-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五篇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显微镜、e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
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初一生物调查报告(精选5篇)初一生物调查报告篇1一、基本状况按大纲要求七班级上册应开出演示试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同学分组试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同学自做试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
七班级下册应开出演示试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同学分组试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同学自做试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状况分析1、无法完成试验客观缘由:我校七、七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老师,均为兼职老师。
其中七班级老师2名(每人两个班),七班级老师4名(每人一个班)。
迫于教学压力老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同学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老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试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试验详细缘由:七班级上册同学演示试验"观看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缘由无法预备,教学时间紧迫。
七班级下册同学分组试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试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
七班级下册演示试验"观看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看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篇2生物学是一门试验科学,观看和试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努力制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试验,对培育同学的力量,进展智力,提高同学的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
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正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试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阔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供应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依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试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供应资料和理论依据。
泸水县农村中同学物老师师资匮乏,生物试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试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同学对生物试验表现出的热忱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试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同学对生物试验的期望值很高。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目的:1. 观察细菌的菌落2. 观察真菌菌落3. 对比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用具:培养皿牛肉汁培养基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放大镜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那些环境更多一些?哪些环境少一些?哪种环境根本没有? 探究思路:如果请你帮助幼儿园的教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知道手上有细菌和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 材料用具: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过程:1、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2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3、为什么要有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4、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例如,在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
又如,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如果你想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只需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5、应考虑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在同一环境下培养。
实验时间:2008.10.28制作孢子印实验目的1、认识孢子是真菌的一种生殖器官。
2、了解真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
材料用具:新鲜的蘑菇、解剖刀、白纸或玻璃板、培养皿或玻璃杯、放大镜。
方法步骤: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烧杯,以避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性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
实验结果:在白纸上有明显的孢子印实验时间:2008.11.19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实验报告(三)观察鸡蛋结构目的要求:1.认识鸡蛋的结构。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组员
目录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四、观察植物细胞
五、观察动物细胞
六、人体的基本组织
七、观察草履虫
八、观察种子的结构
九、观察叶片的结构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组员
目录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四、观察植物细胞
五、观察动物细胞
六、人体的基本组织
七、观察草履虫
八、观察种子的结构
九、观察叶片的结构。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单(一)姓名:班级:
1、学生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时间:(这要你自己写吧。
)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试验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培养皿两个、潮湿泥土若干
实验步骤:将鼠妇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份,分别置于培养皿甲和培养皿乙中,其中,培养皿甲放入适量的潮湿泥土,并放在阴凉处,培养皿乙,不放入潮湿泥土,并放在阳光充足处。
实验记录:放在阴凉处的鼠妇正常生长,放在阳光下的鼠妇逐渐死亡
实验结果:鼠妇的生活环境与潮湿度和阳光照射度有关
2、
2、学生探究蚯蚓在那里跑得快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把上面的名字改一下就噢了)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在那里跑得快
实验器材:蚯蚓1只、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
实验步骤:让蚯蚓分别在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上爬,观察在哪个
上面跑得快
实验记录:在玻璃板上蚯蚓爬得慢,在纸上爬得快
实验结果:蚯蚓在有褶皱的物体上爬得快。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实验报告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根据课程标准和计划,本学期按要求完成实验课时,就生物实验教学进行如下总结: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律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但是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
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
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
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
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预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
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
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精选9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三、实验过程(见书P18)四、实验用品(见书P18)五、注意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生物实验报告8篇生物实验报告篇一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
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
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
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目的:1.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2. 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切片(如洋葱表皮细胞)2. 洗洁精3. 生理盐水4. 滴管5. 显微镜6. 物镜和目镜7. 纸笔实验步骤:1. 将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用洗洁精清洗,去除细胞表面的杂质。
2. 将清洗后的细胞切片放入生理盐水中,使细胞膨胀。
3. 将细胞切片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4.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物镜和目镜,使视野清晰。
5. 观察细胞结构,记录所见。
实验结果:1. 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呈透明状,较厚。
2. 细胞膜:细胞壁内有一层较薄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密相连,不易观察到。
3. 细胞质: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呈无色透明,细胞质中分布着许多细胞器。
4. 细胞核:细胞质中有一个较大的细胞核,核内含有染色体,呈紫色。
5. 叶绿体:部分细胞质中存在叶绿体,呈绿色,内含叶绿素。
6. 细胞间隙: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隙,细胞间隙中充满细胞间物质。
实验分析:1.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这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之一。
2.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
3. 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有,但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4. 细胞间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特征,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损坏显微镜。
2. 清洗细胞切片时,要避免用力过大,以免损坏细胞结构。
3. 观察细胞结构时,要仔细观察,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实验反思: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通用8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
物教师师资匮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学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期望值很高。
二、调查范围1、调查时间:20xx年2月1日2、调查地点:4、调查方法:行动研究法5、调查人:贺容容三、调查结果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实验效果较差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
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
尤其目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量实施校点撤并,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迅速向乡镇靠拢,这样一来,生源迅速集中,班级数及人数剧增。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用房和需要新增的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平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
完整版)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认识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纱布、生物玻片标本实验步骤1、制作人和动物细胞的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3、观察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实验现象及结论:人和动物细胞有许多相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功能。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练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掌握实验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绘制细胞结构图。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滴管、消毒牙签、纱布,以及其他细胞的永久玻片。
实验步骤:首先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玻片,然后观察并记录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最后绘制口腔上皮细胞图。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练使用显微镜,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掌握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的方法。
实验器材: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显微镜、载(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实验步骤:首先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练制作叶片的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实验器材:鲜嫩的植物叶片、刀片、毛笔、清水、培养皿、纱布、载玻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首先制作叶片的临时玻片,包括制作叶片的横切切片和表皮细胞装片,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
实验器材:植物的枝条、稀释的红墨水(代替水分和无机盐)、解剖刀、放大镜、橡胶塞。
实验步骤:首先处理植物的枝条,然后设置实验,最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器材: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观察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单(一)姓名:班级:
1、学生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时间:(这要你自己写吧。
)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试验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培养皿两个、潮湿泥土若干
实验步骤:将鼠妇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份,分别置于培养皿甲和培养皿乙中,其中,培养皿甲放入适量的潮湿泥土,并放在阴凉处,培养皿乙,不放入潮湿泥土,并放在阳光充足处。
实验记录:放在阴凉处的鼠妇正常生长,放在阳光下的鼠妇逐渐死亡
实验结果:鼠妇的生活环境与潮湿度和阳光照射度有关
2、
2、学生探究蚯蚓在那里跑得快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把上面的名字改一下就噢了)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在那里跑得快
实验器材:蚯蚓1只、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
实验步骤:让蚯蚓分别在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上爬,观察在哪个
上面跑得快
实验记录:在玻璃板上蚯蚓爬得慢,在纸上爬得快
实验结果:蚯蚓在有褶皱的物体上爬得快。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生物学的知识,我们在这个学期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生物实验,并开展了初一生物实验报告的写作。
本文将回顾我所参与的一次生物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
我们的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它对植物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植物的发育状况,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两批相同品种的豆子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组的豆子被置于光亮环境下,以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而对照组的豆子则置于阴暗环境中。
每天我们浇水并观察两组豆子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以及根的发育状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
经过三周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实验组豆子相较于对照组豆
子在生长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实验组豆子的高度平均增长了20%,叶片数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
此外,实验组豆子的根部发
育较好,根系更加茂密。
这些结果表明,充足的光线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养分和
能量,使其生长茂盛。
而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植物无法进行充
分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实验组豆子的叶片颜色更加鲜绿,而
对照组豆子的叶片颜色相对苍白。
这是因为叶绿素是植物中的关
键色素,它能够吸收光能供光合作用使用。
充足的光照促进了叶
绿素的合成,使实验组豆子的叶片颜色更浓郁。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起着重要作用。
光能作为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必需能源,通过光
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提供所需养分和
能量。
相比受到充足光照的实验组豆子,在阴暗环境下的对照组
豆子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明显限制。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尽管本次实验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实验的局限性。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
只观察了豆子的生长情况,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生化分析。
下一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化学物质
变化,将实验结果更进一步。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
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植物的差异,我们确认了光合
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验研究,深入探究生物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