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129.91 KB
- 文档页数:8
纺织纱线种类纺织纱线种类:一、棉纱线棉纱线是以纯棉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特点。
棉纱线广泛应用于家居纺织品、服装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根据纺纱工艺的不同,棉纱线可以分为有机棉纱线、精梳棉纱线和卡戴纳棉纱线等。
二、丝纱线丝纱线是以蚕丝或人造丝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光泽度高、手感柔滑的特点。
丝纱线适用于高档服装、家纺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常见的丝纱线有桑蚕丝纱线、火山岩丝纱线和竹炭丝纱线等。
三、羊毛纱线羊毛纱线是以羊毛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保暖性好、弹性高的特点。
羊毛纱线广泛应用于冬季服装、围巾和手套等领域。
根据羊毛的不同,羊毛纱线可以分为羊绒纱线、羊绒细纱线和羊绒粗纱线等。
四、麻纱线麻纱线是以麻类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特点。
麻纱线适用于夏季服装、家居纺织品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常见的麻纱线有亚麻纱线、苎麻纱线和黄麻纱线等。
五、化纤纱线化纤纱线是以化学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耐磨损、不易变形的特点。
化纤纱线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床上用品和工业纺织品等领域。
常见的化纤纱线有涤纶纱线、尼龙纱线和腈纶纱线等。
六、混纺纱线混纺纱线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纤维混合纺制而成的纱线,具有各种纤维的特点。
混纺纱线可以兼具棉纱线、丝纱线、羊毛纱线等纤维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常见的混纺纱线有棉麻混纺纱线、棉丝混纺纱线和羊毛丝混纺纱线等。
七、金属纱线金属纱线是以金属丝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亮丽的金属光泽和特殊的手感。
金属纱线适用于装饰品、高档服装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常见的金属纱线有银丝纱线、金丝纱线和铜丝纱线等。
八、特殊纱线特殊纱线是指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特殊的功能或效果。
特殊纱线广泛应用于特殊领域,如医疗纺织品、防弹材料和照明纺织品等。
常见的特殊纱线有碳纤维纱线、荧光纱线和阻燃纱线等。
纺织纱线种类繁多,每种纱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无论是家居纺织品、服装还是手工编织,选择适合的纱线材料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纺织工艺分类纺织工艺是将纤维原料加工成纺织产品的过程,它涵盖了众多复杂而精细的步骤和技术。
纺织工艺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每种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从纤维的来源来看,纺织工艺可以分为天然纤维纺织工艺和化学纤维纺织工艺。
天然纤维纺织工艺主要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和丝纺织。
棉纺织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
棉花经过采摘、轧棉等预处理后,被送入纺纱车间。
纺纱过程中,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工序,将棉花逐步加工成纱线。
然后,这些纱线可以通过织造工艺,如机织或针织,制成各种棉织物,如棉布、牛仔布等。
毛纺织则是以羊毛为主要原料。
羊毛需要经过选毛、洗毛、炭化等处理,去除杂质和油脂。
纺纱时,根据不同的毛纤维长度和品质,采用不同的纺纱方法,如精纺和粗纺。
精纺毛织物通常质地细腻、光滑,适合制作高档的西装面料;粗纺毛织物则较为厚实、保暖,常用于制作大衣、毛毯等。
麻纺织以亚麻和苎麻为代表。
麻纤维的特点是坚韧、吸湿透气,但也较为粗糙。
在纺织过程中,需要进行脱胶等特殊处理,以提高其柔软度和可纺性。
麻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凉爽感,常用于夏季服装和家居用品。
丝纺织则是利用蚕茧中的蚕丝进行加工。
蚕丝经过缫丝、煮茧、络丝等工序,制成丝线。
丝绸织物因其光泽柔和、手感滑爽而备受青睐,是高档服装和床上用品的常用材料。
化学纤维纺织工艺则是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
常见的化学纤维有聚酯纤维(涤纶)、锦纶(尼龙)、腈纶等。
化学纤维的生产通常是通过化学合成或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中提取并经过化学改性得到。
在纺织过程中,化学纤维的纺纱和织造工艺与天然纤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因其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涤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制作运动服装和户外用品;腈纶则具有类似羊毛的保暖性能,常被用来替代部分羊毛产品。
按照纺纱工艺来分类,纺织工艺可以分为环锭纺纱、气流纺纱和涡流纺纱等。
环锭纺纱是传统且应用广泛的纺纱方法。
在环锭纺纱过程中,纤维通过罗拉的牵伸作用,被逐步拉长并加捻成纱。
短纤维纺纱工艺比较摘要棉、羊毛、绢丝、苎麻都是常见的天然短纤维,由于它们的纤维长度与性质的差异,所采用的纺纱方法与纺纱工艺也有所不同。
本文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这四种天然短纤维,讨论其纺纱方法与工艺,对它们的工艺流程,初加工方式,开松梳理作用,成条作用,成纱及后加工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它们纺纱工艺之间的异同点。
关键词短纤维;纺纱;羊毛;绢丝;苎麻纺纱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加工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其实质就是将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
目前常用的纺纱原料主要是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其中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毛、丝、麻等纤维,使用天然纤维纺纱已有久远的历史。
棉、毛、丝、麻虽然都是天然纤维,但是它们各具特点,某些纤维性质差异非常显著,纺纱性能差别很大,至今难以采用统一的加工方法制成细纱。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文献等参考资料,选择棉、羊毛(毛)、绢丝(丝)、苎麻(麻)这四种常见的天然短纤维,对它们的纺纱工艺进行比较。
纤维的性能对纺纱的影响很大,其中,纤维长度对纺纱的设备和工艺的影响尤为突出。
目前的短纤维纺纱系统,主要有两大类:棉型纺纱系统和毛型纺纱系统。
棉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25~50mm,主要用来加工棉纤维;毛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70~110mm,可以用来加工羊毛、苎麻、绢丝等天然纤维。
这两种纺纱系统由于纤维长度差异较大,因此,尽管纺纱原理是相同的,但在加工设备、加工流程和加工工艺上有较大区别。
本文主要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纺纱的工艺流程、初加工、开松梳理、成条、成纱及后加工五个方面进行比较。
1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流程比较随着纺织机械的发展和纺纱原理的日趋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棉纺、毛纺、绢纺、麻纺专门的纺纱系统,它们的工艺流程各不相同。
1.1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原料的性能及对产品的要求,棉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普梳工艺流程、精梳工艺流程、废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a)普梳工艺流程(b)精梳工艺流程(c)废纺工艺流程图1 棉纺纺纱工艺流程1.2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加工工艺不同,毛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粗梳毛纺系统,精梳毛纺系统,半精梳毛纺系统,如图2所示。
纺纱工程八个工序的总结要将纺织原料纺成符合一定性能要求的纱,除了以上述纺纱原理为基础外,还需要应用各种相应的技术手段,并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才能实现。
把纺织纤维制成纱线的过程称为纺纱工程,它由下列若干子工程或工序组成,而上述的纺纱原理就贯穿于这些工序之中。
1.初步加工工序纺织原料特别是天然纺织原料,因为自然环境、生产条件、收集方式和原料种类本身的特点,除可纺纤维外还含有多类杂质,而这些杂质必须在纺纱前加以去除,这个过程即为初步加工工程。
各种纺织原料初步加工工程随原料不同而异。
(1)从棉田中采摘下来的棉铃除了棉纤维外,还含有棉籽及其他杂质,在进行下道加工前必须用轧棉机排除棉籽,制成无籽的皮棉,故棉的初步加工称为轧棉。
轧棉在轧棉厂里完成,轧下来的皮棉(原棉)经检验打成紧包后,运输到棉纺厂进行后续加工。
(2)毛纺工厂使用的原料是从羊身上剪下来的羊毛(原毛)。
原毛含有油脂、汗液、粪尿以及草刺、沙土等杂质,必须在原毛初步加工(俗称开洗烘工程)中清除。
除杂时,首先将压得很紧的纤维进行开松,去除原毛中易于除去的杂质如砂土、羊粪等,然后用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除羊毛中的油脂、羊汗及黏附的杂质。
有的羊毛如散毛含草杂较多时,还需经过炭化,即利用化学和机械方法除去净毛中所含的植物性杂质,所用的设备为开洗烘联合机和散毛炭化联合机,得到的半制品分别为洗净毛、炭净毛。
(3)从茎秆上剥下来的麻皮(又称原麻)中除含有纤维素外,还含有一些胶质和杂质,它们大多包围在纤维表面,使纤维粘在一起,为了确保纺纱过程的顺利和纱线质量,这些非纤维杂质必须在成纱前全部或部分除去,这部分初步加工在麻纺厂称为脱胶。
苎麻原麻经过脱胶后得到的半制品叫做精干麻。
(4)绢丝原料是养蚕、制丝和丝织业的疵茧和废丝,其中含有丝胶,油脂,泥沙污杂物和其他杂质。
这些杂质必须在纺纱前用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这种初步加工在绢纺中称为精练工程,制得较为洁净疏松的半制品叫做精干绵。
服装必备布料知识点总结一、天然纤维1. 棉棉是一种天然植物纤维,主要来源于棉花。
棉布料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
棉布料的特点是易于吸湿,但不耐热,容易起皱。
2. 麻麻是另一种天然植物纤维,主要来源于亚麻和大麻。
麻布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同时也有一定的耐磨性。
不过,麻布料容易起皱,需要经常熨烫。
3. 丝丝是动物纤维中的一种,主要来源于蚕丝。
丝绸具有光泽、柔软、透气性好的特点,是高档服装的常用材料。
但丝绸容易变形,不耐磨,需要小心保养。
4. 毛毛是动物纤维中的一种,主要来源于羊毛、兔毛、羊绒等。
毛织品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但也容易起皱,需要小心保养。
二、人造纤维1. 涤纶涤纶是一种最常见的合成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抗皱性和易于清洁的特点。
不过,涤纶的透气性较差,容易产生静电。
2. 腈纶腈纶是一种具有很好拉伸性和耐腐蚀性的合成纤维,常用于生产运动服和泳装等。
腈纶织品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用性,但不透气,不适合日常穿着。
3. 聚酯聚酯是一种具有很好耐久性和易于清洁的合成纤维,常用于家居用品和运动服。
聚酯织品有良好的光泽、柔软度和舒适性,但透气性一般。
4. 腈纶腈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耐磨、耐腐蚀和易于清洁的特点。
腈纶织品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用性,但不透气,不适合日常穿着。
三、混纺面料混纺面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纺制成的面料。
混纺面料常见的有涤棉、涤麻、棉麻等。
混纺面料一般可以综合各种纤维的优点,例如拥有棉的透气性和舒适感,又具有涤纶的耐磨性和易于清洁。
四、功能面料1. 弹性面料弹性面料是指一种具有拉伸性能的面料,常见的有氨纶、弹力棉等。
弹性面料具有较好的修身效果和穿着舒适感,适合西服、运动装等款式。
2. 防晒面料防晒面料是指一种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面料,一般会添加特殊的防晒剂在面料中。
防晒面料具有很好的防晒效果,适合户外运动和旅游穿着。
3. 透湿面料透湿面料是指可以让人体汗液透过的面料,一般会在面料内部加工透湿膜或涂层。
纱线分类和主要类型纱线定义:由纺织纤维制成的细长、柔教并其有一定械性能的连续长条,统称为纱线。
纱线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但从构成纱线的基本单元纤维来讲,纺织纤维有短纤维和长丝之分,所以短纤纱和长丝纱便构成了纱线的两大体系,此外还有各种具有新颖外观和复杂结构的特殊纱线。
一、短纤纱由短纤维(包括天然短纤维和化学切断纤维)纺制而成的纱。
1、按并合加捻情况分(1)单纱:短纤维沿纱条轴向排列加捻而成单纱。
(2)股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捻而成股线。
(3)复捻股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股线再并合加捻而成复捻股线。
2、换组成线的纤推种类分(1)纯纺纱线:由一种纤维纺成的纱线,如棉纱线、毛纱线、麻纱线、涤纶纱线、豬胶纱线。
(2)混纺纱线: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和纺成的纱线。
如65%涤涤纶、35%棉组成的混纺为涤/棉鈔。
3.接纺纱工艺流程的不同分(1)棉纱线分为普梳纱、精梳纱、废纺纱。
(2)毛纱线分为粗梳纱、精梳纱、废纺纱。
4.接纺织机的类型分(1)环锭纱: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纺制的纱。
(2)新型纱:用各种新型纺纱机(如转杯纺纱机、喷气纺纱机、自捻纺纱机、摩擦纺纱机、静电纺纱机等)纺制的纱。
5、接化学短纤维的长度分(1)棉型化纤纱线:长度接近于棉纤维,一般为30~40mm。
(2)毛型化纤纱线:长度接近于毛纤维,一般为70~150mm。
(3)中长化纤纱线:长度介于棉、毛之间。
6、按纱的粗细分棉或棉型化纤纱分为特细特纱(≤10tex)、细特纱(11~20tex)、中特纱(21~31tex)、粗特纱(≥32tex)毛或毛型化纤分为特细支纱(≤12tex)、细支纱(12~31tex)、粗支纱(≥31tex)二、长丝纱1、平丝纱长度很长的连续单根纤维。
2、复丝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丝纱并合在一起的丝束。
3、捻丝复丝加捻而成捻丝4、复合捻丝捻丝再经一次或多次并合加捻而成复合捻丝。
5、变形丝伸直、光滑的化学纤维原丝经变形加工,呈现卷曲、环圈、螺旋等外观特征而具有蓬松性、伸缩性,这样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常用纺织原料纺纱工艺体系
用于纺织原料的棉、毛、麻、丝和化学纤维各具特点,有的相互差异十分明显。
在实际的生产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棉纺、毛纺、麻纺、绢纺等专门的工艺,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半精纺等。
他们的工艺过程及设备自成体系:
1、棉型纺纱体系。
它们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原棉和棉型化纤,其工
艺流程如下:
原棉→初加工→原料选配→开清棉→梳棉→并条(1—2道)→粗纱→
细纱→后加工→棉型纱线;
若要生产特细纱或者对强力、光洁度、均匀度要求很高的纱线,需
要通过精梳,进一步排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在精梳之前和之后必须要加上准备和整理工序,其流程如下:
原棉→初加工→原料选配→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并条(1—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精梳棉型纱线;
2、毛型纺纱系统。
根据产品的性能不同,毛型纺纱系统一般可分
为粗梳和精梳两种:
粗梳毛纺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羊毛、中长化纤、毛型化纤、竟放、精
纺下脚毛以及一些特种动物纤维(羊绒、驼绒、兔毛)等,它纱线的特点是线密度比较高,成纱内部纤维伸直平行度及长度整齐度较差,纱线表面有毛茸。
其流程如下:原毛→初步加工→和毛加油→粗纱梳毛→细纱→后加
工→粗纺毛纱。
精梳毛纱一般比较细,对纱线的条干、强力等要求比较高,因而对
原料的长度、线密度以及匀整度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必须先把各种品质的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天然纤维素纤维预处理一、棉花及其预处理棉田中采摘的棉花称籽棉,籽棉含有33%左右的棉纤维(皮棉)和67%左右的毛棉籽,皮棉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
棉花预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轧棉(亦称轧花),即将籽棉中的纤维与棉籽充分分离。
将皮棉紧压成包,作为纺织厂原料,称为原棉。
轧花质量直接影响棉纤维的可纺性能、成纱质量和工厂的经济效益。
因此,轧花时必须做到少破坏相纤维的固有品质,如纤维长度、线密度、强力和转曲度等,并尽量清除籽棉中的杂质疵点和控制皮棉的短绒率。
目前,我国轧花的机械有胶辊式轧花机和锯齿式轧花机两种。
1.锯齿轧花机利用锯齿式轧花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为锯齿棉。
锯齿轧花机的原理是利用圆形锯片滚筒抓住子棉上的纤维,棉籽被机上轧花肋条排阻止通过,使纤维与棉籽分离,由于本机有专门排僵除杂装置,能除去僵棉,因此锯齿棉含杂、含棉瓣少,纤维长度整齐度好,短绒少,棉包问质量差异小。
该机台时产量高达300—500kg.作用比较剧烈,易切断纤维和产生棉结、索丝等,比较适合细绒棉(陆地)的加工,细绒棉规格25-33mm,5000-6000Nm,一般纺中细号纱。
2.皮辊轧花机用皮辊轧花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为皮辊棉。
皮辊轧花机的原理是利用表面毛糙的皮辊粘住籽棉上的纤维,由于动力的冲击作用,使纤维与棉子分离。
皮辊轧花机没有排僵装置,台时产量仅40—50kg,它的作用比较缓和,所以皮辊棉含杂较多,黄根显著增加,色泽也变差,短绒率较高,长度整齐度较差,棉包间质量差异较大。
但对纤维损伤较少,棉结、索华等疵点也少,因此比较适合长绒棉(海岛)或成熟度差的籽棉和留种棉。
长绒棉规格33mm以上,7000-8000Nm,一般纺细号纱。
二、原麻及其预处理原麻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纤维素成分(约占70%一75%)和非纤维素成分(约25%--30%)。
非纤维素亦称胶质,包括半纤维、果胶物质、木质素、灰分、脂肪蜡质等。
原麻预处理主要指脱胶,所谓脱胶,就是脱去胶质这部分物质,从芝麻原麻中制取出含有比较纯净的苎麻纤维。
各种纤维的鉴别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1)、棉纤维比苎麻纤维和其它麻类的工艺纤维、毛纤维均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
(2)、麻纤维手感较粗硬。
(3)、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
(4)、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特殊光泽。
(5)、化学纤维中只有粘胶纤维的干、湿状态强力差异大。
(6)、氨纶丝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在室温下它的长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显微镜观察法:是根据纤维的纵面、截面形态特征来识别纤维。
(1)、棉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有中腰;纵面形态: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2)、麻(苎麻、亚麻、黄麻)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纵面形态:有横节,竖纹。
(3)、羊毛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近似圆形,有些有毛髓;纵面形态:表面有鳞片。
(4)、兔毛纤维:横截面形态:哑铃型,有毛髓;纵面形态:表面有鳞片。
(5)、桑蚕丝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则三角形;纵面形态:光滑平直,纵向有条纹。
(6)、普通粘纤:横截面形态:锯齿形,皮芯结构;纵面形态:纵向有沟槽。
(7)、富强纤维:横截面形态:较少齿形,或圆形,椭圆形;纵面形态:表面平滑。
(8)、醋酯纤维:横截面形态:三叶形或不规则锯齿形;纵面形态:表面有纵向条纹。
(9)、腈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哑铃形或叶状;纵面形态:表面平滑或有条纹。
(10)、氯纶纤维:横截面形态:接近圆形;纵面形态:表面平滑。
(11)、氨纶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则形状,有圆形,土豆形;纵面形态:表面暗深,呈不清晰骨形条纹。
(12)、涤纶、锦纶、丙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异形;纵面形态:平滑。
(13)、维纶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皮芯结构;纵面形态:1~2根沟槽。
3、密度梯度法:是根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1)、配定密度梯度液,一般选用二甲苯四氯化碳体系。
(2)、标定密度梯度管,常用的是精密小球法。
(3)、测定和计算,将待测纤维进行脱油、烘干、脱泡预处理,做成小球投入平衡后,根据纤维悬浮位置,测得纤维密度。
常用面料特点一、棉及棉混纺面料1、纯棉面料:(1)外观光泽柔和,手感柔软,弹性较差,易起皱褶。
用手攥紧面料有一种厚实感,将手放松后布面上有明显的折痕。
(2)从布边抽出几根纱线解散后观察单根纤维,可见天纤维短且细,自然卷曲。
(3)根据纺纱工艺的不同,纯棉面料有普梳、精梳与丝光之分:A.普梳面料外观较粗糙,有一定的粗细节,常为中厚织物。
B.精梳面料外观较平整、细腻,常为细薄织物。
C.丝光面料经过丝光处理,光泽较好,表面细腻均匀。
2、涤棉混纺与腈棉混纺面料:光泽明亮,色泽淡雅,布面光洁平整,有滑、挺、爽的感觉,手攥布面有一定的弹性,放松后折痕少且回复快,腈棉面料的蓬松感比涤棉面料强。
3、富棉混纺与粘棉混纺面料:色泽鲜艳,光泽柔和,手摸布面平滑、光洁、柔软。
攥紧放松后布面有较粗的折痕,粘棉面料的湿强度低于富棉面料。
4、维棉混纺面料:色泽稍暗且有不匀之感,手感较粗糙。
攥紧面料放松之后的折痕介于富棉面料与粘棉面料之间。
二、麻及麻混纺面料1、纯麻面料:自然纯朴,光泽柔和,布面有不匀之感。
较棉面料硬挺,手感粗硬、厚实。
2、涤麻面料:纹路清晰,布面平整,光泽明亮,手感较柔软。
手攥放松后不易产生折痕。
3、棉麻面料与麻粘面料:风格与外观介于纯棉与纯麻面料之间。
4、毛麻面料:布面清晰平整、色泽明亮、手感有弹性。
手攥紧放松后不易产生折痕,随着麻纤维比例的提高,折痕增加。
三、毛及毛混纺面料1、纯毛面料:A.布面平整、色泽均匀、光泽柔和,手感柔软、有温暖感,丰满而富有弹性,不易起皱。
用手攥紧放松后呢面折痕很少,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自然回复原状。
拆解纱线观察纤维形态,较棉纤维粗、长,且自然卷曲。
B.精纺毛面料表面平整、光洁精细,纹路清晰,自然柔和,有膘光,手感薄软、滑爽挺括、有弹性和糯性。
C.粗纺毛面料比较厚重,表面有绒毛,呢面丰满,膘光足,手感柔软、厚实、滑糯。
2、毛粘面料:色泽较暗,薄型面料看上去有棉的感觉。
手感柔软不挺括,攥紧放松后有较明显的折痕。
面料的生产工艺面料的生产工艺是指将纺织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步骤,最终制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面料的过程。
具体来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纤维选材、纺纱、织造、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
首先,纤维选材是面料生产的第一步。
根据面料的要求和用途,选择适合的纤维原料。
常见的纤维原料有棉、麻、丝、毛、化纤等,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纱是面料生产的基本原料,是由纤维交叉纺成的线状物。
纺纱是将纤维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可纺的纱线。
纺纱的主要工艺有梳棉、梳麻、抽丝、锭纺等。
这些工艺可以将纤维进行整齐、细长的排列,提高纱线的质量。
织造是将纱线进行交叉编织,形成织物的过程。
织造分为手工织造和机械织造两种方式。
手工织造是传统的手工操作,通过横经纬线的组织和交织,一针一线地制成织物。
机械织造则是使用织造机进行自动化操作,可以大量快速地生产各种面料。
机械织造中常用的织造机有水力织机、空气喷射织机和经编织机等。
印染是指对织造好的织物进行颜色和图案处理。
印染可以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进行,如印花、染色、烫金、烫银等。
印染技术的发展使得面料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花纹和颜色效果,满足不同需求。
最后,面料还需要进行后整理处理,以改善其手感、光泽和稳定性。
后整理工艺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洗净定型、烫平、剪毛等。
这些工艺可以使面料具有更好的质感和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纤维选材、纺纱、织造、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
这些工艺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共同完成面料的生产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纤维原料、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面料,满足人们对不同用途和风格的需求。
纱的纺织工艺
纱的纺织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棉、麻、丝、毛等经过纺纱、捻合、拉伸等一系列工艺加工成纱线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纺织工匠们精细的操作。
首先,原材料需要进行加工。
对于棉花来说,需要进行磨毛、去杂等处理。
对于丝绸来说,需要进行脱胶等处理。
这些处理后的原材料,就可以进入纺纱的环节了。
纺纱是将原材料加工成纱线的过程。
首先,将原材料进行粗纱,然后利用纺车将粗纱加工成纱线。
纱线的细度和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捻合是将两股或多股纱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更加强度和耐磨的纱线。
捻合时需要掌握适当的张力和捻度,以确保纱线质量稳定。
拉伸是将纱线进行加工,使其更加平滑、紧密,提高其强度和弹性。
拉伸可以通过机械或化学方式进行。
纱的纺织工艺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纺织工匠们需要掌握各种加工技术,以确保纺出的纱线质量稳定、强度高、手感好。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纺织品的各种需求。
- 1 -。
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国传统纺织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工艺包括丝织、棉织、毛织等,每一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丝织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丝绸的生产和贸易而闻名于世。
丝绸是一种由蚕丝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光滑、柔软、透气等特点。
在丝绸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蚕的饲养、取丝、缫丝、织布等多个环节。
其中,取丝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将蚕茧中的丝线取出并加以细致处理。
中国的丝绸工艺在蚕丝的取丝、缫丝和织布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技巧和方法,使得最终的丝绸品质优良、色彩丰富。
棉织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另一种重要的工艺。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棉花的发源地和重要生产地之一。
棉织品具有柔软、透气、吸湿等特点,非常适合制作夏季服装。
中国的棉织工艺主要包括棉纺和棉织两个环节。
在棉纺环节中,需要先将棉花进行齐麻、扦麻等处理,然后进行纺纱,最后得到棉纱。
而在棉织环节中,需要将棉纱经过织布、染色、印花等工序,最终制成各种棉织品。
毛织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毛织品以其保暖性和舒适性而受到广泛喜爱。
中国的毛织工艺主要包括羊毛织和兔绒织两个方面。
在羊毛织中,主要采用的是山羊毛、绵羊毛等。
经过剪毛、洗毛等处理后,再进行纺纱、织布等工序,最终制成各种羊毛织品。
而在兔绒织中,主要使用的是兔子的绒毛。
通过剪毛、洗毛、梳理等步骤,然后再进行纺纱、织布等工艺,最终得到兔绒织品。
除了以上几种传统纺织工艺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纺织工艺,如麻织、草编等。
这些工艺都以其独特的材料和技巧而闻名。
例如,麻织是利用亚麻、苎麻等植物纤维制成的织物。
亚麻纤维柔软、透气,苎麻纤维坚韧、耐磨。
在麻织工艺中,需要经过麻纤维的提纱、纺纱、织布等环节,最终得到麻织品。
而草编则是利用草、藤等天然材料编织而成的工艺,常用于制作篮子、帽子等物品。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以其独特的材料和技巧,造就了优良的纺织品。
纱线生产工艺流程纱线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纱线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准备、纺纱、染整和丝绸等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下纱线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是原料准备。
纱线的原料可以是天然纤维,如棉、麻、丝和羊毛等,也可以是化学纤维,如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等。
原料需要经过清洗、剥皮、浸泡和脱脂等处理,以确保纱线的质量。
第二步是纺纱。
纺纱主要是通过纺纱机将纤维拉成细长的纱线。
纺纱机主要分为锭数较少的简单纺纱机和锭数较多的复杂纺纱机。
在纺纱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纤维开松、平整、并行和拉伸等处理,以确保纱线的均匀程度和强度。
第三步是染整。
染整是将原色的纱线通过染色和整理等工艺,使其具有更丰富的色彩和更好的质感。
染整的工艺包括浸渍、染色、水洗、脱水、烘干和整理等环节。
染整过程中需要控制时间、温度和浓度等参数,以确保纱线的染色效果和质量。
第四步是丝绸。
丝绸是一种特殊的纱线产品,具有光泽、柔软和抗皱等特点。
丝绸的生产工艺包括蚕茧养殖、蚕茧获取、一丝一纺和织绸等环节。
在蚕茧养殖过程中,需要给予蚕足够的食物和适当的环境条件,以促进蚕茧的形成。
一丝一纺是指将蚕茧中的丝线解开并拉伸,再通过织机进行织绸。
最后一步是包装和销售。
在纱线生产工艺流程的最后,需要对纱线进行包装和销售。
包装一般采用卷绕、捆扎和标签等方式,以方便存储和运输。
销售渠道可以是线上和线下的零售店、批发商和终端用户等。
总结起来,纱线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纺纱、染整、丝绸和包装销售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操作,可以生产出质量好、颜色鲜艳且具有纺织特性的纱线产品,满足不同行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短纤维纺纱工艺比较摘要棉、羊毛、绢丝、苎麻都是常见的天然短纤维,由于它们的纤维长度与性质的差异,所采用的纺纱方法与纺纱工艺也有所不同。
本文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这四种天然短纤维,讨论其纺纱方法与工艺,对它们的工艺流程,初加工方式,开松梳理作用,成条作用,成纱及后加工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它们纺纱工艺之间的异同点。
关键词短纤维;纺纱;羊毛;绢丝;苎麻纺纱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加工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其实质就是将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
目前常用的纺纱原料主要是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其中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毛、丝、麻等纤维,使用天然纤维纺纱已有久远的历史。
棉、毛、丝、麻虽然都是天然纤维,但是它们各具特点,某些纤维性质差异非常显著,纺纱性能差别很大,至今难以采用统一的加工方法制成细纱。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文献等参考资料,选择棉、羊毛(毛)、绢丝(丝)、苎麻(麻)这四种常见的天然短纤维,对它们的纺纱工艺进行比较。
纤维的性能对纺纱的影响很大,其中,纤维长度对纺纱的设备和工艺的影响尤为突出。
目前的短纤维纺纱系统,主要有两大类:棉型纺纱系统和毛型纺纱系统。
棉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25~50mm,主要用来加工棉纤维;毛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70~110mm,可以用来加工羊毛、苎麻、绢丝等天然纤维。
这两种纺纱系统由于纤维长度差异较大,因此,尽管纺纱原理是相同的,但在加工设备、加工流程和加工工艺上有较大区别。
本文主要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纺纱的工艺流程、初加工、开松梳理、成条、成纱及后加工五个方面进行比较。
1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流程比较随着纺织机械的发展和纺纱原理的日趋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棉纺、毛纺、绢纺、麻纺专门的纺纱系统,它们的工艺流程各不相同。
1.1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原料的性能及对产品的要求,棉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普梳工艺流程、精梳工艺流程、废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a)普梳工艺流程(b)精梳工艺流程(c)废纺工艺流程图1 棉纺纺纱工艺流程1.2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加工工艺不同,毛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粗梳毛纺系统,精梳毛纺系统,半精梳毛纺系统,如图2所示。
(a)粗梳毛纺工艺流程(b)精梳毛纺工艺流程(c)毛条制造工艺流程(d)条染复精梳工艺流程(e)半精梳毛纺流程图2 毛纺纺纱工艺流程1.3绢纺纺纱工艺流程绢纺纺纱工艺流程较长,根据制绵的工艺不同又可分为圆梳制绵和精梳制绵,如图3所示:(a)绢纺纺纱工艺流程(b)圆梳制绵工艺流程(c)精梳制绵工艺流程图3 绢纺纺纱工艺流程1.4麻纺纺纱工艺流程麻纤维种类较多,目前较为成熟的纺纱系统由苎麻纺纱,亚麻纺纱等,其中苎麻纺纱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苎麻纺纺纱工艺流程1.5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流程分析图1~4分别描述了这棉、羊毛、绢丝、苎麻这四种短纤维纺纱的工艺流程,对比可以发现,棉纺的纺纱工艺流程明显较短,各道工序所用的设备也较少。
在毛纺工艺流程中,毛条制造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成品毛条销售,对于产品质量要求高的毛条染色产品,还需要经过条染复精梳工艺,即对毛条染色并再次进行精梳工艺。
绢纺工艺流程中,经初加工得到的精干绵需要经过圆梳制绵或精梳制绵得到精绵后纺纱,圆梳制绵工艺流程长,劳动强度大,制成的精绵绵粒少;精梳制绵类似毛条制造,工艺流程虽短,但质量不如圆梳制绵。
苎麻纺纱一般借用精梳毛纺系统的成套设备进行纺纱,只是对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并且工艺流程与棉纺工艺流程类似。
2棉、毛、丝、麻纺纱初加工分析比较从棉株上摘下的籽棉,绵羊上剪下的羊毛,丝织业的下脚料,茎干上剥下的麻皮,它们是天然纤维的原始状态。
在这些原料中,含有多种不同的成分,不能直接进行纺纱加工,所以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初加工,除去纤维原料中的碍纺成分,增加这些天然纤维的可纺性,使纤维符合纺纱要求。
这些原料的成分及初加工方法等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短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对比从表1短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对比可以看出,这些天然短纤维原料都含有较多的碍纺成分,短纤维的初加工的共同点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除去这些碍纺成分,得到符合纺纱要求的初加工产品。
由于各种原料的碍纺成分不同,对于不同的天然纤维,它们的初加工工艺及方法不同。
籽棉中的棉籽与糖类物质不能在织物后整理中除去,是主要的碍纺成分。
棉籽是棉花作物的种籽,可以通过机械打击除去,根据初加工的机器形式不同,可分为锯齿轧棉和皮辊轧棉两种方式,通过皮辊与刀片或者锯齿的作用,使棉籽与纤维相互分离。
对于籽棉中的糖类物质,可以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式脱糖,如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等方法除去糖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喷洒纺黏助剂的方法。
原毛中含有较多的生理夹杂物和生活环境杂物,严重影响毛纺加工。
原毛首先经过选毛,然后通过开毛、洗毛、烘毛、炭化等一系列机械与化学方法,除去各种杂质,得到符合毛纺生产要求的、比较纯净的洗净毛。
开毛主要是通过开毛锡林的作用将毛块开松成松散的毛束,尽可能的清除其中的土杂;洗毛是通过乳化法或溶剂法洗去羊毛脂、羊汗、植物性杂质等得到洗净毛;烘毛是将洗毛机压水辊出来的洗净毛进行烘干,控制洗净毛的回潮率。
对于粗纺羊毛的初加工,还需要经过炭化处理。
炭化是利用纤维素不耐酸而羊毛耐酸这一性质除去植物性草杂,需要经过浸酸、轧酸、烘干、除炭、中和等流程可得到炭化洗净毛。
绢纺原料来源较广,其主要成分为丝素与丝胶,二者虽然均为蛋白质,但只有丝素是符合纺纱加工的成分,少量丝胶可起保护作用,所以精炼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丝胶和油脂及尘土等杂质,制成较为洁净、蓬松、有一定刚弹性的精干绵。
精炼前处理主要是对原料进行选别、扯松、除杂,以确定精练方法及工艺;精炼按原理可分为化学精炼与生物化学精炼,目前常采用的是皂碱精炼法;精炼后处理包括洗涤、脱水和干燥等工序,最终制成适合后道使用的精干绵。
苎麻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完整的纺纱体系的麻纤维,原麻中含有较多的非纤维素胶质,这种胶质主要为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原麻的初加工就是进行麻纤维的脱胶。
脱胶目前有化学脱胶与微生物脱胶两种基本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以碱液煮练为主的化学脱胶。
化学脱胶有较多的工艺方法,两煮法流程短,但生产的精干麻质量不高;两煮一练法生产的精干麻质量好但时间长;两煮一漂法生产的精干麻质量较好,工艺时间短;两煮一漂一练生产的精干麻质量最好,但工艺流程长,成本高,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产品需求合理选择工艺。
3棉、毛、丝、麻纺纱开松梳理作用比较短纤维纺纱都需要经过梳理工序,梳理的作用主要是将纤维束进一步梳理成短纤维状态,除去细小的杂质、疵点、短绒等,并制成条子供下道工艺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可以对初步梳理后的纤维再次进行精梳梳理,以提高条子质量。
在梳理和精梳之前,都会进行相应的准备工艺,以适应梳理或精梳机的要求。
对初加工处理后的原棉、洗净毛、精干绵、精干麻的开松梳理作用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短纤维开松梳理作用比较梳理前准备是对初加工后的原料进行机械或化学的加工,使其符合梳理机的喂入要求。
对于所有的短纤维都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原料的选配,对原料进行初步的开松、除杂、混合等作用,目的都是为了清除杂质,排除短绒,分散纤维束。
但是对于不同的短纤维使用的设备不同,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短纤维的要求。
棉纺设备主要用开清棉联合机,工艺流程较长,设备较多,最终制成棉卷或棉流形式喂入梳棉机。
毛纺设备主要采用和毛机,在对洗净毛开松混合的同时还进行给油加湿,通过加入乳化后的和毛油,使毛纤维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韧性,较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的损伤。
绢纺设备主要是开绵机,特点是输出具有一定规格、厚薄均匀的开绵绵张,供制绵工序使用。
麻纺设备主要是软麻机和开松机,同时需要经过分磅与堆仓处理;由于麻纤维较硬挺,所以利用软麻机进行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可以增加精干麻的回潮率与柔软度,以适应梳理和纺纱要求;分磅将精干棉分为麻把以定量喂入开松机,堆仓是使油水在麻把中均匀分布;开松机除了进行开松除杂外还将过长的纤维扯断成合适的长度,并制成适合梳麻机喂入的卷装。
梳理工序是利用表面带有钢针或锯齿的工作机件对纤维束进行梳理,对于几乎所有的短纤维纺纱系统,都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使其成为单纤维状态,均匀混合,除去细小杂质并并聚拢成条子,但梳理机的形式有所不同。
棉纤维由于纤维长度较短,采用适合短纤维梳理的盖板式梳理机,主梳理区为锡林盖板梳理区,纤维在锡林与盖板两个针面间反复、细致的梳理与混合以到达梳理目的。
羊毛、绢丝、苎麻纤维由于纤维长度较长,采用适合长纤维梳理的罗拉式梳理机,原料经胸锡林预梳,除草辊开松、除草,剥毛辊、工作辊与大锡林的反复分梳作用以到达梳理的目的。
对于粗纺梳毛机,由于不经过精梳及多道针梳处理,原料需要在梳毛机上充分混合,所以采用多联式罗拉梳理机,用过桥部分相连接,达到细致梳理,均匀混合的作用。
绢纺中传统的圆梳制绵不采用梳理机,而是使用切绵机对超长纤维定长切断,制成一定规格的棒绵供圆梳机梳理。
精梳前准备是对条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满足精梳的要求。
精梳前准备工序的作用都是并合、牵伸,目的都是提高条子的伸直平行度,均匀度,改善弯钩。
不同点是在棉纺工序中还需要将生条制成棉卷,供精梳机使用,这就使得棉纺的精梳准备工序的设备是并条机与条卷机或条并卷联合机的组合;而在毛纺、绢纺、麻纺的精梳准备工序中,均使用2~3道针梳机进行牵伸并合,以满足精梳机的使用及改善精梳条的均匀度。
精梳工序主要是利用梳针对纤维的两端分别在被握持的状态下进行更为细致、充分的梳理,对于几乎所有的短纤维纺纱系统,精梳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改善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排除短绒杂质、提高可纺性。
不同点是不同纺纱系统的精梳机的机构上有一定的差别,棉纺使用的是棉型精梳机,毛纺使用的是毛型精梳机,绢纺的圆梳制绵使用的是圆型精梳机,精梳制绵使用的是直型毛纺精梳机,麻纺由于苎麻纤维较粗硬,在毛型精梳机上加装往复运动的剥取皮板将麻网夹持后输送给紧压罗拉,保证了麻网中纤维的平顺与匀整。
4棉、毛、丝、麻纺纱成条作用分析比较短纤维在梳理机或精梳机上形成棉网,再由剥棉装置剥下后经喇叭口聚拢成条,这些条子已经成为符合一定质量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条子的伸直平行度与均匀度,需要对条子进行牵伸与并合,使其成为符合成纱要求的条子。
棉纺、毛纺、绢纺、麻纺工艺中的成条作用如表3所示。
表3 短纤维成条作用分析与机构有所不同,但其作用与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对输入的条子进行并合与牵伸,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线密度的均匀条子。
并条或针梳工序一般都是应用在梳理工序之后、精梳准备工序或精梳工序之后,但不同的短纤维条的针梳(并条)次数不同,棉条并条次数一般较少,为1~3道,而毛纺、绢纺、麻纺针梳次数较多,为3道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