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思想史
- 格式:doc
- 大小:12.84 KB
- 文档页数:2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点总结外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外国经济理论和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不同经济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古代奴隶制时代到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的关键思想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外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考点。
1. 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在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城邦国家的经济组织和农奴制度的辩证分析上。
例如,亚里士多德强调经济活动应当为公民利益服务,而斯多拉提认为经济自由竞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还对财富的积累和分配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亚历山大·亨伯格和柏拉图都对财富积累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2. 中世纪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农奴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
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如托马斯·阿奎纳斯认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注重耕地的利用和维护。
同时,教会的教义也对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例如,圣托马斯·阿奎纳斯和约翰·卡尔文都强调工作是个人道德的一部分,有助于个人的灵魂救赎。
3. 18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18世纪是重商主义思想盛行的时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富强取决于贸易和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和实体经济发展来增加国家财富。
该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包括孟德斯鸠和戈塞努。
4.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8至19世纪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该学派主张市场自由竞争有助于经济效率和个人自由。
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许多经济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也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计划,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公正分配。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外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版课后答案1、简要说明贸易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观点。
为什么大卫·休谟认为这个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亚当斯密提出了另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和贸易政策的观点?答: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休谟认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计算或估价劳动和商品量的工具,商品价格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除以流通中的商品量,所以商品价格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来决定,并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正比。
也因此,一国货币的增加不会使该国变富,只会使物价上升。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是与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并在很长时期中在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取消限制经济。
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斯密认为,经济自由主义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他积极主张实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和限制。
2、解释重农学派。
答:重农学派,又称重农主义学派,它指的是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大革命前夕以魁奈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所组成的学派。
3、解释古典经济学。
答: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成长到确立阶段形成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开始于17世纪中叶(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9世纪初。
大约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
4、解释斯密教条。
答: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名词解释1.重农主义: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其主题和宗旨是尊重重视农业,提出了自然秩序、纯产品理论、社会阶级结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哥等。
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的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流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证明,马克思称其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2.比较成本:比较成本理论是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各国不应单纯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还应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双方均能获利。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揭示了相对优势原理,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受到资产阶级的欢迎,但没有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存在不足.3.斯密教条:斯密生活在18世纪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度的时期.斯密认为每个商品的构成及其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生产的一切商品价值都由三部分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可以还原为商品价值等于(v+m),结果丢掉了不变资本(C)的部分,从而混同了商品的全部价值c+v+m和新创造的价值v+m.堵塞了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分析的道路,他的见解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马克思称之为“私密教条”。
4.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是19世纪初法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时期,由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让·萨伊提出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在生产销售问题上,萨伊否定资本主义存在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并断言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商品销售就是商品交换的过程,一种商品的出售就是对另一种商品的购买,货币只是媒介,它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最后相等。
”萨伊定律”具有明显的庸俗性,满足了为当时资产阶级辩护的需要,但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
5.三位一体公式:法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需要为资产阶级进行辩护的理论萨伊理论应运而生。
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萨伊认为,生产三要素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各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根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来取得各自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地主得到地租,这样本来由劳动创造的三种收入被说成是有各自独立的源泉,从而掩饰了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和社会各阶级间的对立,马克思严加批判萨伊的分配理论,把它讽刺的称为“三位一体公式”。
第三章: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货币的极度短缺和拜金主义的狂热,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国家经济政策──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者坚持财富的货币形式,认为金银量的多寡,乃是一国富强的标准。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货币或金银。
获得货币或金银便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财富的源泉,除金银矿藏外,是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顺差才能使外国的货币流入本国,增加本国财富。
为创造贸易顺差,基本原则是: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
为扩大对外贸易输出的商品额,重商主义者提倡发展国内的生产,特别是鼓励在国外可以高价畅销的商品的手工工场的生产。
同时,国家必须管制对外贸易,采取各种立法手段和行政措施,奖励出口,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等。
第六章:简述《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1)《国富论》的核心概念国民财富就是国民收入。
斯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富裕,不是指某一个阶级的富裕,也主要不是指国家或君主的收入或税收的富裕,而是指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
他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提出了衡量富国裕民的标准,即衡量一国的富裕程度不在于生产者所希求的物缺价贵,而在于消费者所希求的价廉物博。
(2)斯密提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增加财富总量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是增加有用劳动的人数。
总之,富国裕民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而劳动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20.简述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
答题思路:(1)对分工的论述是《国富论》的发端。
斯密用两个著名例子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原因。
他指出,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
斯密的分工理论涉及广泛,几乎全部有益处的分工都被囊括其中,这充分反映出斯密所处时代的特点。
(2)斯密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斯密所谓的改良,是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3)斯密实际上是把交换看成是人的社会依赖性的必然结果。
外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思想史是指研究外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不同国家的经济思想都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秩序。
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外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式、以及经济实践中涉及的理论,并将这些学问与世界国内经济理论相结合,以发展出更完善的经济理论体系。
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点往往是在社会和宏观经济层面上,探讨各个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现代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变迁,以及各种经济理论如何影响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
西方经济思想史可以说是从古希腊经济思想开始的,早期的古希腊思想主要集中在财富的利用及其形成上。
希腊古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的形成不仅是物质的财富,也是知识的财富。
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罗马帝国的思想,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是以法律为基础,探讨的重点放在政治及内部宪法的运作上,也探讨了政府的税收问题。
此后,西方经济思想经历了中古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时期三个重要阶段,每一时期都有一些经济思想家出现,他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经济理论,形成了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繁荣的发展模式。
在中古时期,圣斯蒂芬•奥古斯丁提出了他的“有主义(Scholasticism)”经济观,同时在经济学界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如托斯特•费尔西塔“自由贸易主义”的理论,凯勒的“伊贝克学派”经济学观等。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新颖的思想被提出,如马尔科•马克斯•莱布尼茨的资本主义理论,叶问的“操守理论”,耶拿理论等。
后来,随着近代经济学的发展,新的经济学派系开始出现,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学派,社会主义经济学派,波拉克经济学派,行为主义经济学派,印度经济学派等。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已有的经济思想也在发生变化,许多新的理论也持续出现,例如,现代经济管理学派、经济创新学派、经济发展学派、新经济体制学派等,其中大部分理论在V.A.埃布拉吉特编著的《新经济思想史》中有描述。
从古希腊开始,至今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历史已经历了多个发展曲折,不断形成新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使现今的世界经济体系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为新的经济理论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外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了多次历史的变化,变化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传统。
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外国经济思想也对中国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外国经济思想的丰富多样的变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外国经济思想也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开始,外国经济思想就为中国经济思想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在某些方面丰富了中国的经济思想。
例如,欧洲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于18世纪,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法国经济学家里昂什罗普(Lionel Robbe-Grillet)。
他们提出了著名的“放任自流”理论,认为市场自身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应该尊重市场的决定。
此外,在这一时期,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也开始了,把西方经济学理论推广到中国当中,对中国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20世纪初竞争经济学的发展,外国经济思想进一步扩大了
它的范围和影响,学者们开始关注企业成本构成以及企业价值创造,企业价值链研究也由此得到发展。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即社会性质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的“皇帝新衣”思想也是由外国经济思想渗透而来的,他认为,政府有责任保护民众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让市场自由发展。
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外国经济思想又迎来了新的发展,
人们开始重视社会和文化因素,认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始提出,应该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通过结合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健康的经济发展。
总之,外国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经济思想,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繁荣。
外国经济思想从古典经济学派、竞争经济学到文化经济学,不断融合,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