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宏观经济学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20
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消极的经济政策★★★1.积极的经济政策(1)观点当经济遭受冲击时,运用经济政策在能够稳定经济,防止产出和就业的不必要波动,进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具体含义积极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经济经常遭受冲击,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说明了经济冲击可能引起衰退,衰退是高失业、低收入和经济困苦增加的时期。
经济政策在稳定经济上是成功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逆风而上”,即当经济萧条时刺激经济,而当经济过热时抑制经济。
凯恩斯是积极政策的最主要代表。
2.消极的经济政策(1)观点当经济遭受冲击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经济政策可能会最终破坏经济的稳定,支持无为而治。
(2)不主张用政策干预经济的理由(见表16-1)表16-1不主张用政策干预经济的理由图16-1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的区分3.预期和卢卡斯批判(1)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见表16-2)表16-2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2)卢卡斯批判(见表16-3)表16-3卢卡斯批判考点二:斟酌处置政策与固定政策规则★★★★1.斟酌处置政策(见表16-4)表16-4斟酌处置政策2.固定政策规则(见表16-5)表16-5固定政策规则3.时间不一致性和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1)假设①假定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失业可表示为:u=u n-α(π-Eπ)。
参数α决定了失业对出乎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反应程度。
②假定中央银行选择通货膨胀率。
中央银行想要低失业与低通货膨胀,但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成本表示为:L(u,π)=u+γπ2。
式中,参数γ为相对于失业而言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
L(u,π)被称为损失函数,中央银行的目标是最小化损失。
(2)考虑固定政策规则的货币政策固定政策规则要求中央银行把通货膨胀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只要私人主体相信中央银行对这个规则作出的承诺,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就将是中央银行所承诺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16章 通货膨胀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影响1.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
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2.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①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
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②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
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
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③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2)按是否可预期,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两类: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①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名词解释1、公开市场业务2、预算赤字3、赤字财政4、自动稳定器二、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财政赤字减少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减少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贷币政策工具为()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6、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充分就业和公平7、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政府购买B 税收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8、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 推迟经济的衰退9、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0、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增加税收B 减少税收C 增加政府支付D 增加转移支付。
三、问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2、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并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四、计算题1.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此时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若存款准备金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第十六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置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平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平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的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程度,但不稳定价格程度和就业程度。
〔〕10.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1.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2.在西方兴旺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3.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程度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4.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二、单项选择1.以下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应而不会影响平衡国民收入?〔〕A.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B.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C.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2.挤出效应发生于以下哪种情况?〔〕A.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B.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C.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进步,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货币供应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3.以下〔〕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减少税收B.制定物价管制政策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4.中央银行通过进步法定准备金比率属于〔〕A.控制总供应B.扩张性货币政策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货币政策5.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程度的上升〔〕A.增加净税收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C.减少个人所得税D.增加政府购置6.假如政府支出的减少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一样时,收入程度会〔〕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7.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增加公共设施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8.与货币政策同义的词是〔〕A.扩张性政策B.利息率政策C.金融政策D.紧缩性政策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规定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施行监视10.政府运用赤字财政政策是〔〕A.要求企业用自己资金购置B.要求居民用现金购置C.将公债卖给商业银行D.将公债卖给中央银行11.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A.卖出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B.卖出政府债券,进步再贴现率C.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D.买进政府债券,进步再贴现率12.以下哪一项措施是中央银行无法用来变动货币供应量?〔〕A.调整法定准备金B.调整再贴现率C.调整税率D.公开市场业务13.当法定准备金率为25%时,假如你在银行兑现了一张200美元的支票而且将现金放在身边,这个行动对货币供应的潜在影响是〔〕A.流通中货币增加800美元B.流通中货币减少800美元C.流通中货币增加200美元D.流通中货币减少200美元14.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表达在〔〕A.延缓经济衰退B.刺激经济增长C.减缓经济波动D.促使经济到达平衡15.“松财政紧货币〞会使利率〔〕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6.“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17.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购置支出增加将导致〔〕A.价格程度上升,利率下降B.价格程度下降,利率上升C.价格程度和利率同时上升D.价格程度和利率同时下降18.假如一国经济处于萧条和衰退时期,政府应采取〔〕A.财政预算盈余B.财政预算赤字C.财政预算平衡D.财政预算盈余或赤字19.假如一国经济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顺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用〔〕A.扩张性财政政策B.扩张性货币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D.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20.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三、简答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2.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第十六章练习题答案一、1.F 2.T 3.T 4.F 5.F 6.T 7.F8.T 9.F 10.F 11.F 12.F 13.F 14.T二、1.B 2.C 3.B 4.D 5.A 6.C 7.A 8.C 9.A 10.D11.B 12.C 13.B 14.C 15.A 16.B 17.C 18.B 19.C 20.A三、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