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全面)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16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最新)一、阅读理解。
鸡学游泳①有一天,鸡看见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羡慕,便请教鸭子,问它怎样才能学会游泳,鸭子说:“不用学。
鸭妈妈带我们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声‘跳’,我们扑通扑通往下跳,就会了。
”②“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气就够了,这么容易!”鸡认为自己领悟了游泳的奥(ào)秘。
③第二天一早,鸡来到了小河边,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天哪,它一不会换气,二不会动作,三不能保持平衡(héng),没有多大工夫就灌(guàn)了一肚子水!幸亏鸭子及时将这“落汤鸡”救上了岸。
④鸡半死不活地躺在沙滩(tān)上,总结道:“。
”1.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将获救后鸡说的话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2.第②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应该用()语气读。
A.疑问B.渴望C.激动D.感叹3.鸡学游泳却变成“落汤鸡”的原因是它一不会______,二不会_______。
三不能保持平衡。
4.“只要有勇气就够了”,你同意鸡的看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
桥河这边住着我,河那边住着他。
河面上架着一座桥。
我和他在这桥上相识,在这桥上嬉戏,成了一对好朋友。
在晨光中,在小鸟的歌声中,他哼着小调,背着书包走过这桥,跟我一起手拉手去上学,天天如此,月月这样。
后来,他父亲调动工作,他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两年后的一天,上课时,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并作了介绍:他是县里X 局长的儿子,希望大家多多帮助他。
啊,这不是几年前桥那边的“他”吗?他回来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老师安排我和他同桌,我当然高兴!没想到,几天下来,我发觉坐在身边的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他终日偏着头、斜着眼、噘着嘴,显示着局长儿子的派头。
他常常迟到早退,集体活动想参加了看一阵子,不想参加就一走了之。
老师找他谈话,好不了两三天,故态依旧。
他还住在桥那边,但那桥,已塌了一半,是横冲直撞的拖拉机的“杰作”。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一、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共有_____句话,第一句话写出了鱼_____、鱼_____的特点。
这段描写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鱼眼睛的词语是______,请再写出两个描写外貌的ABB式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
描写鱼数量多的三字词语有_______,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
3.用上句中加点的词语写下一段描写荷花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段落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西沙群岛的海里面有水占一半,鱼占一半。
B.这是一种考张的说法,为了说明西沙群岛的海里面鱼非常多。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还童石还童山下,有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溪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传说有一种七彩鹅卵石,谁捡到它,谁就能返老还童变成一个小孩。
然而,从来没人找到过这种“还童石”。
有一天,又有不少人到小溪中寻找“还童石”,他们当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想返老还童变成一个小孩。
老爷爷不是为了乐一乐,而是为了实现埋在心里很久很久的一个愿望。
原来,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有一天在学校偷摘了一朵十分美丽的花,可他对老师撒了谎,没承认是他摘的。
这件事,他后悔了一辈子,因为他一生中,就撒了这么一次谎啊!现在,他站在溪水中,默默地向溪流诉说着自己的心愿……溪流明白了老爷爷的心事,悄悄地把一颗七彩鹅卵石送到了他的脚边。
老爷爷捡起了鹅卵石,果然变成了一个小孩。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①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②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段落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段落①“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可以看出“我们”吹肥皂泡______________。
3.肥皂泡“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A.我读出了肥皂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B.从四个“那么”中,我读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____”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
B.这句话真实地描写了肥皂泡在空中飘飞的样子,表明“我们”吹的肥皂泡很结实,可以飘过大海,飞跃山巅。
二、阅读理解《秦兵马俑》(节选)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马最多,有六千多个。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课外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小驴儿的理想就是盖一所很高很高、四面都有窗户的房子。
房子里设楼梯和滑梯两条路,上楼的时候从楼梯上走,下楼的时候“哧溜”一下就滑下来。
小驴儿把自己的理想对大伙儿一说,大伙儿都说好。
燕子说:“小驴儿,你快盖吧。
到时候我把家安到你的屋檐下,咱们当邻居。
”小猴说:“小驴儿,你快盖吧。
到时候我搬到你的房顶上住,再也不用担心刮风树摇了。
”小驴儿心里美滋滋的。
许多年过去了,懒惰的小驴儿没有准备一块砖,没有准备一根木料,甚至连房基地也没有选好呢!它一遍又一遍地对小动物们说着自己的理想。
又是一个春天来了。
小驴儿又遇到了燕子,又对它说:“等我修好了房子,咱们当邻居。
”燕子一声不响地飞走了。
这时,心直口快的小猴凑了过来,对小驴儿说:“你说干就干吧,不要光说大话了。
”小猴的话刺中了小驴儿的要害,它气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老半天,它居然仰起头,跺着脚,发怒地喊:“我要,我要盖,盖一所最高最高的房子!”1.下面最适合做短文题目的( )。
A.小驴儿 B.小驴儿的理想 C.爱生气的小驴儿2.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指不发出一点声音,静悄悄的,很安静。
(_______)(2)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_______)3.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
句子中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驴儿________的动作。
4.小驴儿的理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得到了()。
A.可以只说不干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B.不要只说空话,光说不做。
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二、阅读和小鸟最相亲爱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
有时也看见啄木鸟。
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
最先的便是青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谊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
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
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
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玲玲……”“玲玲……”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
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出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①时间的变化②地点的转移③总分结构④事物几方面⑤事情发展顺序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阅读理解桌椅的对话一天早晨,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
还没走到位置上,就听见椅子呜呜地哭了。
桌子赶忙问椅子:“你怎么哭了?”椅子伤心地说:“小明坐在我的身上,摇来摇去,把我的腿都要摇断了,骨头也要散(sǎn)架了,我好痛。
”听椅子这么一说,桌子也说:“我比你更可怜(lián),小明在我的脸上乱写乱画,还用小刀划来划去,弄得我全身都是伤。
他太不爱护我们了。
”小明听后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对桌椅说:“。
”1.照样子写词语。
高高兴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摇来摇去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椅子对桌子说了什么?请你用“”画出来。
3.小明听完桌椅的对话后,他会对桌子、椅子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他对桌子、椅子说:“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三峡之秋(节选)方纪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龙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着,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却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善版〕一、类文阅读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争论才制造的。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依据稿件把单字选择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制造是印刷史上一次宏大的技术革命。
北宋庆历年间〔1041 —1048〕,中国的毕昇制造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活字印刷术制造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早约 400 年。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制造了转轮排字。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1.〔找中心句〕短文第1 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第2 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提取信息〕依据短文内容,将活字印刷术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制成→按稿→排列→涂墨→印完→留待3.〔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中国的毕昇制造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诞生”的意思是。
(2)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制造了转轮排字。
“创制”的意思是。
4.〔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活字印刷术制造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早约 400 年。
后半句用和的方法对前半句进展说明,说明毕昇是当之无愧的。
二、阅读理解《秦兵马俑》〔节选〕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开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 20230 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总面积 14260 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马最多,有六千多个。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俯视,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格外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A4打印版)一、课外阅读。
小鸟和大树有一棵大树,每日沐浴着阳光,与鸟儿一起欢度美好时光。
离大树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曾经有一个小孩因为过河而被水冲走。
大树沉思了一下,对人们说:“你们把我砍下来,做成一座桥吧。
”于是,大树成了河面上的一座桥。
人们过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鸟儿问桥:“以前你做大树时的生活多么美好,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桥微笑着说:“做了桥,我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
”鸟儿说:“可是为了帮助别人,就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吗?”桥说不帮助了别人其实我也得到了快乐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________)心惊胆战——(_______)2.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处加上标点。
3.大树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A.大树想尝尝做桥的滋味。
B.大树想让人们能够安全过河。
4.在帮助别人的问题上,小鸟和大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小鸟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大树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
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
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全面)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旋律(节选)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夏天吗?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只一夜工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青梅是何日变圆的?不知大麦是何日变香的?不知草莓是何日变红的?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是何日露出水面的?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是何日爬上竹篱的?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最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
那浓绿、深绿、墨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
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儿歌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1.短文从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夏天。
2.用“”画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关键句,围绕这个关键句,作者描了等景物。
3.你是用____________方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这个句子表现了什么?_________4.作者把常见的景物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请你也仿照短文,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眼中的“夏天的旋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系在风筝线上的……周岩壁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我们偷偷________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________了,再________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________在一起,悉心________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阅读并答题。
(一)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选文描写了学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两个情景。
2.用“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描写了一些小动物的表现,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吗?判断下面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1)陈亮:是为了突出边疆民族小学欢快、活泼的气氛。
________(2)沈丹:是为了突出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把小动物都吸引过来了。
________(3)王梅:是为了突出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
________(4)李想:是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________4.你喜欢这样的小学吗?回想课文,谈谈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金色的秋天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弹琴声。
啊!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
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队的金色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
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带到了金色的秋季。
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的一片秋叶呀!它还没来得及完全褪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甜瓜妹妹变胖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sè),或豪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课外阅读。
小老鼠去海滨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阻挡)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
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
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
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
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
他贪婪地观望着。
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
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永恒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选择括号利用的正确的词,用“√”标出来。
2.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父母的态度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宝岛台湾台湾岛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完美版)一、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稻草人(节选)①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②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③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④这是当然的,________________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懒怠:________酣睡:________2.判断正误。
①画家和诗人把田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
(_____)②稻草人的骨架子是农民用细竹枝做的,肌肉是隔年的黄稻草做的。
(_____)3.给选文第④自然段加个开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4.夜间的一切稻草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除了文中提到的景色,他还知道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课内阅读。
灰雀(节选)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写出三个和“望”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选文中找出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
3.用“惹人喜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哪儿去了?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春(节选)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锡林郭勒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前两个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用“”画出来。
3.短文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的特点。
4.短文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的特点。
二、阅读描写春天小兴安的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积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观赏)自己(应映)在水里的影子,,。
132.给括号里用的恰当的词画上“”。
133.文段中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的词语是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134.这段话依次写了春天里的这些景物:_____________。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全面)一、课外阅读。
花宴我永远不会忘记外祖父那小小的庭院,那儿是花的世界。
外祖父常常拉着我的手,带我在花丛里漫游。
我认识了玫瑰、藤萝、白玉兰,还认识了腊梅、曼陀罗、夹竹桃……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外祖父,他给我吃玫瑰酱。
那是他在春天里采下花辩,捣碎以后,加糖腌制的。
我还记得,外祖父看着我咂咂地吃着,他笑得那样开心。
我越吃越高兴,便问外祖父:“所有花的花瓣都能做这样好吃的酱吗?”外祖父告诉我:“美丽的花不一定都能吃。
”他指着曼陀罗、夹竹桃说:“那是有毒的,而绣球花有怪味。
”以后,我每到外祖父家做客,他都请我吃掺有花儿做的食品,有时候他请我吃藤萝饼,有时候又用萱草花炒菜,还请我喝过香甜的桂花粥。
我记得,外祖父说如果有一座花园,他能给我开一百个花宴哩!我还记得,有一次,外祖父送我一串茉莉花的项链。
我戴着它,走到哪儿,人们都说:"香姑娘来了!”回到家里,妈妈告诉我,茉莉花可以熏茶的。
我高兴地把那串茉莉花送给她了。
外祖父那小小的庭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一片永远走不到尽头的世界,那里有花香、色彩和慈爱。
1.用“每到……都……”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外祖父那里,“我”认识了哪些花?___________________3.外祖父用花给“我”做了哪些食品?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说“外祖父那小小的庭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一片永远走不到尽头的世界,那里有花香、色彩和慈爱”?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的猪笼草奶奶家阳台上养了很多花草,我最喜欢的是那盆会捉虫的猪笼草。
猪笼草长得很奇特。
笔直的主干上没有分枝,两侧伸出很长很长的叶柄,叶柄上端是又宽又平的假叶,假叶尖伸出一根又细又长的卷须,卷须上还有一个会捉虫的花罐,花罐口上长着一片桃形的叶子。
花罐内壁光溜溜的,底部积了一些“水”,听奶奶说,这些“水”还会“吃”虫子呢!猪笼草不会走动怎么能捉到虫子呢?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偷偷躲在阳台上观看猪笼草捉虫。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阅读理解梅香林清玄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
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选自《林清玄散文集》)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及答案(完美版)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朝阳和夕阳为什么都是红色早晨,我们常常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我们在西边的天空看到的太阳满脸是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一样;而中午的太阳,却发出炽白炽白的光芒。
早晚的太阳为什么总是红红的呢?有人告诉我们,太阳的红色是“染”上去的,是大气给太阳“染”上了红色。
你感到奇怪吗?也许你会问,大气本身没有颜色,怎么会把太阳染红呢?“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你记得这样一句诗吗?这里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
只有当这七种颜色的光一齐射过来时,我们的眼睛看上去才觉得太阳光是白色的。
可太阳的七种光线有时并不是一齐射到同一块地面上来的,因为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很厚很厚的大气层,我们的眼睛是透过这大气层才看见太阳光的。
大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气层内包含着数不清的气体微粒、灰尘和小水滴。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它们会把一部分阳光散射开来,把另一部分阳光挡回去。
清晨和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的大气层比直射时要厚得多,除了红色和橙色,其他颜色的光都被散射了,所以我们看到了红彤彤的朝阳和夕阳。
而中午阳光直射,通过的大气层相对薄一些,阳光的力量又强,七种颜色的光线一齐射到地面,我们见到的就是炽白的阳光了。
1.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2.下列有关太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红色的。
B.太阳光是白色的。
C.太阳光是无色透明的。
D.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
3.第3自然段中“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中的“这些小家伙”不包括()A.气体微粒 B.灰尘 C.小水滴 D.七种颜色的光线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午的太阳会发出红红的光。
B.早上太阳光可以一齐射到地面上。
C.大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
D.太阳光的颜色不受大气层的厚度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全面)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钟夏天,天亮得早,我起得也早。
我听见虫儿在草丛里高声史记鸣叫。
露水很重。
不知为什么,我总喜欢把那些牵牛花比作彩色的小喇叭。
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小喇叭,它们每天清晨,朝着东方,播放着第一场昆虫音乐会。
我想那绿色的蔓条儿,该是电线了。
当我绕湖一周,又爬上那座小山坡。
大约六点钟,我看见蒲公英也展开了它金黄的花冠。
远远望去,好像满山坡都是点点阳光在闪烁,每天都是这样。
我提醒自己,该回家了;吃过早饭,就去上学。
我知道,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得去锻炼;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就该回家吃早饭了。
我从来没有迟到过。
我知道许许多多的花都按时开放着。
在花的学校里,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
1.题目《花钟》的意思是()A.花儿很漂亮,形状像钟一样。
B.牵牛花和蒲公英分别按一定时间开放。
C.每种花开放的时间都是一定的,可以像钟一样告诉我们时间。
2.“我从来没有迟到过”的原因是()A.我按时出去做早操。
B.我本来就是个遵守时间的孩子。
C.我利用牵牛花、蒲公英定时开放的特点,准时做该做的事。
3.读句子,填空。
(1)我想那绿色的蔓条儿,该是电线了。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蔓条儿比作________,多么生动、形象呀! (2)在花的学校里,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________当作孩子来写,显得十分有趣。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山向日葵①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甲]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①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②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③[乙]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④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选自《张抗抗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注释:①领(hàn):点头。
②伫(zhù):长时间站着。
[资料袋]原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
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
因为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动于衷:________伫立:________2.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这篇文章作者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观察的地点是________,观察的时间是________。
3.作者在观察天山向日葵时发现了什么?()A.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围着太阳旋转。
B.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并没有围着太阳旋转。
4.读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甲句把一大片向日葵比作________,乙句把向日葵花瓣比作________。
5.读了“资料袋”后我明白了,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段时间,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________。
但是,花盘盛开以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授粉花有雌雄两种花蕊。
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
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
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呢。
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
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
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
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
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
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
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
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说法最准确的是()A.自动落粉B.靠外界的力量传粉C.请昆虫传粉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去掉,显得啰唆B.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C.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4.短文把昆虫比成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旋律(节选)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夏天吗?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只一夜工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青梅是何日变圆的?不知大麦是何日变香的?不知草莓是何日变红的?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是何日露出水面的?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是何日爬上竹篱的?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最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
那浓绿、深绿、墨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
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儿歌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1.短文从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夏天。
2.用“”画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关键句,围绕这个关键句,作者描了等景物。
3.你是用____________方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这个句子表现了什么?_________4.作者把常见的景物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请你也仿照短文,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眼中的“夏天的旋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短文,完成练习。
石榴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从短文中找出形容下列事物的词语。
夏天,石榴的绿叶:_________________石榴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榴子儿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石榴子儿的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2.画“”的句子写的是石榴果,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到()A.石榴花非常漂亮。
B.石榴树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C.石榴花很多。
4.石榴成熟的过程中,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A.青绿→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B.青中带黄,黄中带红→青绿→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石榴的__________之情。
六、轻松阅读大闯关“玉兔”自述大家好,我是“玉兔”号月球车。
听说大家对我有很多疑问,今天我就来解答好啦。
问题一:你是不是只“胖兔子"?我有1.1米高、1.5米长、1米宽,体重嘛,是140公斤。
()看起来分量不轻,()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为了节约燃料,也为了轻柔着陆,我身上没有一丝“赘肉”。
虽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对漂亮的翅膀。
不过这对翅膀不是用来飞的,而是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帆板。
我的脑袋上还有一个定向天线和几个太阳敏感器。
跟其他兔子不同,我有六只“脚”——六只小小的轮子;我还有四只张望月球的眼睛:一对导航相机,一对全景相机。
问题二:?虽然名字里有一个“兔”字,但我却没有能耐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很惭愧,我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是“龟速”,每小时平均走200米。
不管去哪儿,我都得分几步才能到达。
走之前要看路、选路,可是导航相机只有在10米的范围内才能看得准,所以我每一步最远也只能走10米。
好了,我要工作了,今天就先回答你们两个问题吧,下次我们再聊哦!注:“玉兔号”是我国2013年发射到月球的一辆月球车,负责采集月球标本,监测月球情况。
1.下面三组关联词,哪一组填到文中括号处最合适?()A.即使……也……B.虽然……但……C.因为……所以……2.根据“玉兔”的自述填空。
“我”跟其他的兔子不同,“我”身上有____,但不是用来飞的,而是______。
一般的兔子有两只眼睛,但“我”有四只眼睛。
一对是_____,另一对是________。
3.“玉兔”说它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是“龟速”,意思是说它移动得非常_____。
4.“玉兔”为什么一步最远只能走10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玉兔”的回答,想一想,大家向“玉兔”提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七、快乐阅读,完成练习。
金色的草地(节选)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