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地带扫雷-不丢分系列之十一 有关截距问题的易误点
- 格式:pdf
- 大小:337.19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数学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中考数学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初三同学们一轮复习已经紧张的开始了,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知识的来源与应用,还要知道这个知识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今天给大家汇总了考试中常常出错的八个模块的易错知识点,同学们务必记住哦!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
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
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
精确度,有效数字。
这个上海还没有考过,知道就好!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X公因式要回头检验!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改变符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中考数学32个丢分点一、数学式陷阱1:在较复杂的运算中,因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致使运算出现错误。
常见陷阱是在实数的运算中符号层层相扣。
陷阱2:要求随机或者在某个范围内代入求值时,注意所代值必须要使式子有意义,常见陷阱是候选值里有一个会使分母为零。
陷阱3:注意分式运算中的通分不要与分式方程计算中的去分母混淆。
陷阱4:非负数的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式子都为0;常见非负数有:绝对值,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完全平方式。
陷阱5:五个基本数的混合运算:0指数,基本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这些需牢记。
陷阱6:科学计数法中,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要清楚。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陷阱1: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切记等式两边不能直接约去含有未知数的公因式,必须要考虑约去的含有未知数的公因式为零的情形。
陷阱2:常在考查不等式的题目时候埋设关于性质3的陷阱,许多人因忘记改变符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陷阱3: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中求某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题目中,埋设二次项系数包含参数这一陷阱,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陷阱4: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是去分母,分数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最后对根的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陷阱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时,注意端点处的取值。
三、函数陷阱1: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埋设陷阱。
注意:①分母≠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0,0指数幂的底数≠0;②实际问题中许多自变量的取值不能为负数。
陷阱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或者实际问题、动点问题等)判断函数的图象出错,一次函数图象性质与k、b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到位。
陷阱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位置和参数a,b,c的关系。
常在选择题中的压轴题来考查。
陷阱4:在有些函数或方程的表述形式上埋设陷阱,如表述为“函数y=ax2+bx+c”,这里因为没有特别注明是二次函数,所以一定要注意当a=0的情况,如表述为“方程ax2+bx+c=0”,则该方程不一定为一元二次方程,故还要考虑当a=0的情况。
高考数学最易丢分的20个知识点高考数学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易丢分的知识点更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以下是高考数学中最易丢分的20个知识点:知识点一: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在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导致在选择答案时出现错误。
知识点二: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在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解方程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三:函数的奇偶性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很多学生容易忽视符号取值规律,从而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四: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在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尤其是在计算坐标时容易混淆。
知识点五: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在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求导错误、计算错误等问题。
知识点六: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漏项的情况。
知识点七: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在进行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尤其是多次开根时更容易出错。
知识点八: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平移和缩放的特征,从而导致图像绘制错误。
知识点九:概率与统计在概率与统计中的概念理解和计算中,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混淆和计算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十: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在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题中,很多学生容易迷失在繁杂的信息中,导致无法理清思路。
知识点十一:复数的运算在进行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混淆实部与虚部的概念。
知识点十二:立体几何题在解立体几何题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对几何图形的性质理解不透彻的情况。
知识点十三: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运用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运算错误或者无法正确应用相应的定理。
知识点十四:解三角函数的方程在解三角函数的方程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解方程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十五: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判断错误的情况,尤其是在应用相切和相交的性质时更容易出错。
2009年高考数学易失分、易误点特别提醒(珍藏版)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熟知这些解题的小结论,防止解题易误点的产生,对提升数学成绩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请同学们每次考试前不妨一试,成绩可以提高5——20分哦!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弄清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已知集合A 、B ,当∅=⋂B A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忘记∅?例如:(1)()()012222<--+-x a x a 对一切R x ∈恒成立,求a 的取植范围,你讨论了a =2的情况了吗?(2)已知集合},121{},52{-<<+=<<-=p x p x B x x A 若A B A =⋃,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
(3≤p )4.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12-n ,12-n .22-n5.反演律:B C A C B A C I I I ⋂=⋃)(,B C A C B A C I I I ⋃=⋂)(.6.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p 且q”的否定是“非p 或非q ”;“p 或q”的否定是“非p 且非q ”。
8.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否命题是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9.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x a f x a f -=+,那么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y f x a =+是偶函数;②若都有()()x b f x a f +=-,那么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函数()x a f y -=与函数()xb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特例:函数()x a f y +=与函数()x a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考数学易失分点分析及应对策略中考数学大伙儿错的点都不一样,但有一些地点专门容易失分点有专门多,这些确实是易失分点。
纵观历年中考,中考数学失分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简单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畴,易出错。
2、考查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易将其判定相混,或不审题误把圆直径当半径。
3、考查简单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失分点在于对括号中给出精确度忽略而错选。
视图时,考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易失分。
4、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专门是均变速运动有关问题是难点。
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考查统计知识,由于信息量及阅读量大,线索多,要求学生平复、细心审题,否则易失分。
5、考查几何变换中点的坐标及点或线段在变换中通过的路线,考生容易在三个方面失分,旋转中的旋转方向,坐标与线段转化过程中忽略点所在位置或者是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相混。
6、考查概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用频率估分概率时考生容易出错。
应计策略:从历年中考数学试卷能够看出,考生卷面上显现大量“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考生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解题速度慢,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时刻做,连看题都没有时刻了。
解题速度缓慢缘故确实是不熟练,基础知识不熟练,差不多方法不熟练,这是平常训练不够所致,因此我们经常说回来课本,目的确实是要让考生全面、系统地把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方法,吃透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
2、运算错误多。
答卷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是运算能力的问题,不能简单的说是粗心大意,这方面要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幸免基础性失分。
3、答题不规范。
一道题做完了,自己以为是对的,事实上大打折扣,要紧是因为答题不规范,丢三落四。
例如解应用题没有作答,求函数解析式没有写出定义域(自变量取值范畴),乱用数学符号、乱造数学符号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北大学霸总结初中数学考试的 6 大丢分陷阱,看到就是赚到洋葱数学2017-11-22陷阱1:时针分针夹角问题问:如果现在时间是 3 点 30 分,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几度?答案是 90 度?不对!正确答案是 75 度,你有没有掉坑里呢?解题思路在这里:知道了解题思路,你还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分针毕竟比时针走得快呀,那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夹角,什么时候是 90 度呢?这个推荐你去看“洋葱数学”视频,在“几何图形初步”那章里有个知识点,叫做“钟表上的角度问题”,里面讲得很清楚啦。
陷阱2:“负负得正”问题问:已知四个数:2,-3,-4,5,任取其中两个数相乘,所得积的最大值是多少?四个数中只有 2,5 是正数,那最大乘积就是 10?不对!答案不是 2*5=10,而是 -3*-4=12,又是一个坑吧?陷阱3:次数问题问:两个四次多项式和的次数,一定是 0 或者 4,对吗?两个四次多项式的和,要么是被消除了次数是 0,要么是未被消除次数还是 4,感觉没问题啊?但又错了!因为还是少考虑了一种情况,比如:陷阱4:多项式问题问:一个四次多项式与一个五次多项式的和,一定是五次多项式么?嗯?前面刚说了多项式次数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中的五次项不可能被四次项消掉啊!所以应该是对的...吧?又被坑啦!不过,这次的坑不在次数上,而是在多项式上,这可真是防不胜防啊:陷阱5:数轴距离问题问:已知点 M 在数轴上距原点 4 个单位长度,若将 M 向右移动 2 个单位长度至 N 点,则点 N 表示的是什么数?看到这个题,一般人就会想:“点 M 距离原点 4 个单位长度,M 就是 4 ,再向右移动 2 个单位长度至 N,那么很明显 N 就是 6 嘛!”但是,M 一定是 4 么?那只是它在原点右侧的情况啊!M 还可能是 -4,所以 N 还有可能是 -2!所以,大家一旦遇到谁距谁几个单位长度,但是没有给方向的题目,就一定要格外注意,八九不离十就要分类讨论了。
【三维设计】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易错地带扫雷不丢分系列三导数几何意义应用的易误点新人教版[典例] 2022·杭州模拟若存在过点1,0的直线与曲线=3和=a2+错误!-9都相切,则a等于A.-1或-错误!B.-1或错误!C.-错误!或-错误!D.-错误!或7[尝试解题] 设过1,0的直线与=3相切于点0,错误!,所以切线方程为-错误!=3错误!-0,即=3错误!-2错误!,又1,0在切线上,则0=0或0=错误!,当0=0时,由=0与=a2+错误!-9相切可得a=-错误!,当0=错误!时,由=错误!-错误!与=a2+错误!-9相切可得a=-1[答案] A——————[易错提醒]——————————————————————————错误!——————————————————————————————————————针对训练1.2022·广州模拟已知曲线C:f=3-a+a,若过曲线C外一点A1,0引曲线C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倾斜角互补,则a的值为B.-2C.2 D.-错误!解析:选A 设切点坐标为t,t3-at+a.由题意知,f′=32-a,切线的斜率为=′|=t=3t2-a①所以切线方程为-t3-at+a=3t2-a-t.②将点1,0代入②式得-t3-at+a=3t2-a1-t,解得t=0或t=错误!分别将t=0和t=错误!代入①式,得=-a和=错误!-a,由题意得它们互为相反数,得a=错误!2.已知曲线=3-3及点P2,2,则过点P的切线条数为________.解析:∴设A0,0为切点,∵′=3-32,∴′错误!∵AP=′|=0,∴错误!=3-3错误!,即错误!-3错误!+2=0,解得0=1或0=1±错误!故切线有3条.答案:3。
防止中考易错题系列如何避免常见的失分陷阱防止中考易错题系列:如何避免常见的失分陷阱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要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它决定了他们能否进入理想的高中。
在中考中,常见的失分陷阱往往会成为考生们的绊脚石。
为了帮助考生们在考试中避免这些陷阱,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失分陷阱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看不清题意在中考中,有时候题目的表述比较模糊或具有误导性,容易让考生犯迷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生在做题时应当多花一些时间仔细阅读题目,确保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
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以通过画图、标注关键词等方法来帮助理解。
避免在对题意理解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作答。
二、计算错误计算错误是中考中常见的失分原因之一。
尤其在数学考试中,有时候只是因为粗心或计算错误而导致最后答案错误,从而失去该题的分数。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考生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细节,避免低级错误。
可以采用反复核对答案、使用科学计算器等方法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遗漏题目或选项有时候考生在做选择题时容易遗漏题目或选项,从而导致错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生在做题时应该仔细检查题目编号和选项,确保自己没有遗漏任何一个选项。
在做完一轮选题后,应当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复查,确保没有遗漏或错选任何题目。
四、条件不明晰有时候题目给出的条件比较复杂或不明晰,容易让考生产生困惑,从而对题目的解答产生误导。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生在解答题目之前,应当将题目中的条件清晰地列出,明确每一个条件的具体含义。
如果条件不明晰或矛盾,可以尝试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
五、解题思路错误有时候考生在解答题目时会出现思路错误,从而导致答案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生在解题之前,应当仔细审题,理清题目的逻辑关系,并根据题目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解题方法。
如果对于某道题目没有思路,不要草率放弃,可以试着通过举反例、逆向思维等方法来突破困境。
六、时间不合理分配有时候考生在考试中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某些题目没有时间解答或者做得匆忙而导致错误。
[典例](2012·陕西高考)将正方体(如图(1)
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
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尝试解题]还原正方体后,将D1,D,A三点分别向正方体右侧面作垂线.D1A的射影为C1B,且为实线,B1C被遮挡应为虚线.
[答案] B
——————[易错提醒]——————————————————————————
1.因没有区分几何体中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为虚线,误选A、
C.
2.因为忽视了B1C被遮挡,误认为无投影,不用画出,误选D.
3.对于由几何体画出其三视图时,首先要看清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在绘制三视图时,若相邻两几何体的两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线都是用实线画出,被挡住的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其次要注意三视图的长、宽、高的要求及排放规则.
——————————————————————————————————————针对训练
1.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解析:选B由正视图与俯视图可以将选项A、C排除;根据侧视图,可以将D排除,注意正视图与俯视图中的实线.
2.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解析:选D被截去的四棱锥的三条可见侧棱中有两条为长方体的面对角线,它们在右侧面上的投影与右侧面(长方形)的两条边重合,另一条为体对角线,它在右侧面上的投影与右侧面的对角线重合,对照各图,只有选项D符合.。
中考数学易失分点分析中考数学失分分析对数学学习来说,现在再想为其好好打基础,肯定来不及,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一些答题的技巧,来帮助我们在考试时灵活运用,拿到不错的分数。
数学失分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考查简单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易出错。
考查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易将其判定相混,或不审题误把圆直径当半径。
考查简单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失分点在于对括号中给出精确度忽略而错选。
视图时,考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易失分。
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均变速运动有关问题是难点。
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考查统计知识,由于信息量及阅读量大,线索多,要求小伙伴们冷静、细心审题,否则易失分。
考查几何变换中点的坐标及点或线段在变换中经过的路线,考生容易在三个方面失分,旋转中的旋转方向,坐标与线段转化过程中忽略点所在位置或者是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相混。
考查概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用频率估分概率时考生容易出错。
策略:从往年的试卷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卷面上一般会出现大量“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小伙伴们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解题速度慢,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时间做,连看题都没有时间了。
解题速度缓慢原因就是不熟练,基础知识不熟练,基本方法不熟练,这是平时训练不够所致,所以我们经常说回归课本,目的就是要让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吃透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
运算错误多。
答卷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是运算能力的问题,不能简单的说是粗心大意,这方面要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避免基础性失分。
答题不规范。
一道题做完了,自己以为是对的,其实大打折扣,主要是因为答题不规范,丢三落四。
例如解应用题没有作答,求函数解析式没有写出定义域(自变量取值范围),乱用数学符号、乱造数学符号等。
因此小伙伴们在最后几天,要注意回归教材,认真通读课本,结合考试说明的能力要点,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方法系统化,针对调考后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失分点,进一步总结错因,杜绝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