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育的意义及途径
- 格式:pdf
- 大小:629.16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美育的意义1.介绍幼儿园美育的概念幼儿园美育是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美育注重给予幼儿全面的、多样化的美育教育,使其在审美、情感和创造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2.幼儿园美育的意义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儿童的美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美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参与各种美育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等,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增强其审美情感。
幼儿园美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美育教学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让幼儿在审美活动中获得艺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再次,幼儿园美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美育活动中,幼儿会和其他小伙伴进行合作,共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培养他们的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幼儿园美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通过美育教育,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热爱,培养他们对人生的审美情感。
3.如何提高幼儿园美育教育质量(1)重视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美育师资队伍,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是保障幼儿园美育教育质量的关键。
(2)加强资源整合,营造美育教育氛围。
加强幼儿园美育教育资源的整合,拓宽美育活动的渠道,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让幼儿在接受美育教育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3)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个性化美育教育。
严格把握美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的美育教育。
4.结语幼儿园美育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营造良好的美育教育环境,重视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注重个性化的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园美育教育的质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希望各幼儿园在开展美育教育时,能够认识到其重要性,加强对美育教育的重视,不断完善美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幼儿园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针对幼儿的审美启蒙教育,包括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美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幼儿园教育中,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审美、欣赏、创造和表达,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美育教育的意义1.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认知能力。
幼儿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诸多认知能力,进而增强幼儿的认知开发。
2.丰富幼儿情感体验美育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艺术是情感与思维的结合体,可以唤醒幼儿的感情体验,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幼儿更加敏感、细腻、有情感。
3.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
在艺术教育中,幼儿不仅可以欣赏和感受美的艺术品,还可以理解和掌握美的规律和特征,进而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美的存在,欣赏并表达对美的感受。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艺术教育不仅强调知识的传递,更加重视幼儿的创造性实践,让幼儿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美育教育的实施1.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色彩、线条、构图、形状等艺术元素的介绍,引导幼儿在课堂上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
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可以观察、模仿、抠图、色彩,还可以自由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幼儿园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歌曲、音乐游戏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节奏、旋律和音色,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实践探索美育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育教育,幼儿可以在欣赏、体验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丰富想象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就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实践进行探索。
一、美育教育的意义1. 培养审美情感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能力和思维,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欣赏和感悟美的存在,增强审美情感。
2. 促进综合发展通过美育教育,幼儿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手工等,促进他们的语言、智力、情感、身体、社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3. 提升个体品质美育教育还可以在幼儿的内心世界中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品质,提高他们的情操、品格和素养。
二、美育教育的实践探索在幼儿园阶段,美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践探索。
1. 艺术游戏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艺术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动手能力。
2. 美术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促进他们对颜色、形状、空间等美术元素的认知和运用,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音乐教育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进行音乐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情感。
4. 舞蹈教育通过教学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感受舞蹈的魅力,培养其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阶段进行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意义体现在审美情感的培养、个体品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促进等方面。
在实践探索中,可以通过艺术游戏、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等多种方式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给予幼儿更多的创造性发挥空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美育教育活动,以培养其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
在实施美育教育活动时,我们也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使家庭与学校的美育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艺术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方案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最早阶段,对幼儿园的美育教育方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情趣、美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而幼儿园正是儿童接触最早的教育环境,对其进行美育教育方案研究,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美育教育的意义1. 培养审美情趣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儿童感受美,感知美,从而培养其对美的追求和认知。
2. 提高创造性思维美育教育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力。
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形式的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促进全面发展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艺术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美育教育方案的制定1. 确立教育目标制定幼儿园美育教育方案,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的目标。
美育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为核心,结合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制定符合教育目标的美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2. 设计教育内容在制定方案过程中,要设计适合幼儿园的美育教育内容。
可以包括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确定教育方法制定方案要明确美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可以采用游戏教育、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等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美、感知美,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4. 制定评估标准制定美育教育方案,还需要明确评估标准。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幼儿的美育教育成果进行评估,促进教育方案的落实和改进。
四、幼儿园美育教育方案的实施1. 整合资源在实施美育教育方案时,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可以利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家长、社会资源等,共同为幼儿的美育教育提供支持。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实践一、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的美学能力和审美素质,使其学会欣赏、理解和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
幼儿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此时注重美育教育的意义更为重要。
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美育教育让幼儿学会欣赏与享受美的过程,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增加幼儿的自信和自尊心,提高幼儿的兴趣爱好,增进幼儿的生活情趣,逐渐摆脱压力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2.增强幼儿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表现力和想象力,使幼儿逐渐具备感知美的本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终让幼儿在文化领域和艺术领域有所收获。
3.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美育教育可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尝试,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4.跨学科协同发展。
美育教育可以引导幼儿在视觉艺术、音乐、语言、数学等领域进行交叉学科教育,建立幼儿的知识系统,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美育教育的实践方法1.情境法情境法是让幼儿置身于真实、虚拟或发明场景之中,通过场景和角色形象的设置,让幼儿产生沉浸式的体验,达到感受、接受和领会美的目的。
比如,通过小伙伴们开展分组制服设计活动,可以凸显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能力。
2.游戏法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习、领会和欣赏美的技能和要素,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美术卡片游戏,同时锻炼孩子的创意能力和小肌肉动作能力。
3.故事法故事法是通过讲述有代表性和具有情感诉求的故事,启发幼儿对美的认识与领会,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比如,幼儿园可以讲述有关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4.实践法实践法是利用绘画、手工制作、唱歌、舞蹈表演等各种手段,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和把握美的要素和认识,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1. 概述幼儿园美育教育是孩子们在早期接受的一种全面教育,对孩子们的综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幼儿园美育教育进行总结,以期对幼儿园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2.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定义幼儿园美育教育包括艺术教育、体育教育、情感教育等多个方面,主要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情感情绪、动手能力等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进行。
3.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内容(1)绘画教育:幼儿园通过举办绘画比赛、开展绘画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培养艺术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2)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游戏、歌唱活动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
(3)表演艺术教育: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体育教育: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手工制作教育: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意义幼儿园美育教育对孩子们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表演艺术教育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手工制作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综合起来,幼儿园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5.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存在问题在实际的幼儿园美育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园美育教育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对孩子们审美情趣的培养;有些幼儿园美育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有些幼儿园美育教育活动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幼儿园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以改进和完善。
6.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改进之策(1)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对幼儿园美育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优化教育内容:做好幼儿园美育教育内容的规划和设计,提高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第1篇一、引言儿童美育教学实践是培养儿童审美素养、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美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而融入儿童美育教学实践,更是关乎儿童全面发展的大事。
本文将从儿童美育教学实践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儿童美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儿童美育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儿童审美素养儿童美育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儿童可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2.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美育教育具有综合性,它不仅涉及艺术领域,还与道德、智力、情感等方面相互关联。
儿童美育教学实践有助于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增强儿童自信心在美育教学实践中,儿童通过创作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
4. 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美育教学实践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勇于尝试新事物,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三、儿童美育教学实践的原则1. 教育性原则儿童美育教学实践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以培养儿童审美素养和全面发展为目标。
2. 发展性原则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儿童在美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3. 个性化原则关注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兴趣,激发儿童在美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
4. 实践性原则注重儿童在美育教学实践中的动手操作和体验,使儿童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儿童美育教学实践的方法1. 创设良好的美育环境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欣赏美。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组织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激发儿童参与热情。
3. 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儿童参与美育教学实践。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儿童美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儿童在美育方面的成长。
5. 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艺术探索的初级舞台,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能够培养创意思维、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情感和想象力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美术教学。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艺术活动在这个阶段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通过让幼儿参与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激发出自己的创意,培养出独特而有个性的艺术表达方式。
其次,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学会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事物。
他们能够注意到细节,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并且学会用艺术语言来表达和描述。
另外,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通过观赏艺术作品和参与创作活动,孩子们能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热爱,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二、有效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为了提供有效的美术教学,幼儿园需要采用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感性体验。
幼儿园美术教学应以幼儿的感性体验为主导。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观看艺术作品、实地考察、参观美术馆等,让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和触摸艺术的世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情感的投入。
其次,注重创作的自由性。
幼儿园美术教学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为目标,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题材和材料,但不应过于束缚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让幼儿自由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另外,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引入数学概念,让孩子们学习几何形状和计数;在手工制作中可以加入科学实验元素,让孩子们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美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开展幼儿园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幼儿园开展美育教育的工作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1. 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2)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美的观念,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2.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工作方案为了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美育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1) 制定美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明确美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确保美育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2) 设立美育教育专业组织机构,明确美育教育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幼儿园的美育工作职责和权限。
3) 建立幼儿园美育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美育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招聘具有专业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美育教育师资力量,确保幼儿园美育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5) 搭建美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加强家园共育,加强美育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为幼儿的美育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3.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具体举措在实施上述工作方案的过程中,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来巩固和落实美育教育工作。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具体举措:1) 开设美育教育主题周活动,如美术周、音乐周、舞蹈周等,丰富幼儿的美育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对美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
2) 组织美育教育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业美育教育学者和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提高教师的美育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美育教育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美育的内容一、幼儿美育的概念幼儿美育是指通过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和文化熏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过程。
它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旨在培养幼儿的情感、智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美育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情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接触和欣赏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幼儿美育的具体内容1. 音乐教育:通过唱歌、听音乐、学习乐器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才能。
2. 舞蹈教育: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培养幼儿的舞蹈艺术修养,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表演能力。
3. 美术教育: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
4. 戏剧教育:通过角色扮演、表演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幼儿美育的实施方法1. 创设艺术环境:在幼儿园中设置艺术角、音乐室、美术室等场所,为幼儿提供艺术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2. 组织艺术活动:定期组织幼儿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美术展览等,让幼儿接触和感受艺术。
3. 教师引导和示范: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引导幼儿参与艺术活动,并通过示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4.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园中创造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勇于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五、幼儿美育的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2. 作品评价:对幼儿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和个性表达。
2018年11月 下半月幼儿美育的意义及途径作者简介:鲍林岚(1975-),女,福建霞浦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西关幼儿园副园长,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鲍林岚(宁德市霞浦县西关幼儿园,福建宁德 355100)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
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对其人格的健全乃至一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有必要探索普及幼儿美育的途径,让美育与幼儿“美遇”,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并创造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和创造之美。
关键词:幼儿;美育;意义;途径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76(2018)11-Y091-03一、幼儿美育的现状《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1〕。
就目前情况来看,审美教育明显还较为缺乏,美育多数只是教幼儿唱唱歌、涂涂画,在组织幼儿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劳动美、培养幼儿表现和创造艺术美上做得很不够,一些偏远的农村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谈不上审美教育。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形成美育现状的原因还表现在教师的素质方面,由于目前师资短缺,非专业的教师还很多,她们不知道如何教、教什么,缺乏较高的美育宗旨。
一些生活条件好的家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片面注重孩子的美育,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让孩子填鸭式地接受一些技能,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却忽视孩子的兴趣。
这样,就使得美育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训练,忽视孩子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极大地弱化美育在儿童情感熏陶中的作用,其结果适得其反。
二、幼儿美育的重要意义(一)美育促进幼儿的人格健全从整体上来看,美育对幼儿人格健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美育能够遵循幼儿内在的感受,能唤起孩子的本真,它是协调情感与理智的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可以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二,美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儿童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二)美育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站在幼儿个性发展的角度来看,美育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美育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通过表达美与创造美来充分了解自身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和爱好,抒发自己的情感,实现个性和谐发展。
(三)美育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包括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处在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教师和家长往往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时会忽略心理健康,这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精神食粮”需求是最丰富的,3-6岁幼儿的可塑性强,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办法。
每个幼儿内心都有一颗美的种子,通过美的教育让幼儿身心愉悦,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拥有良好积极的情绪,形成健全的性格,拥有积极、乐观、坚强、豁达、友善、宽容的健康心理。
三、幼儿美育的有效途径(一)重视美育,摆脱“应试枷锁”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渗透到幼儿园,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明显。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当代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理念,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即为之创造各种知识技能的培训机会,报了美术、音乐等各种兴趣班,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幼儿对个性、对美的真实需求。
要让幼儿美育真正落实,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无疑是先决性条件。
家长和教师都应正确认识到美育的积极作用,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尊重个性,让幼儿在艺术教育中真正得到精神的滋养、乐在其中,而不是一味追求知识技能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审美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走出户外,发现“自然之美”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通过感受自然,让幼儿认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等,使其抒发情感,感受生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和孩子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2〕。
比如在春暖花开的踏春时节,带幼儿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跑一跑、跳一跳,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让他们尽情地看一看新绿的嫩芽,听一听清脆的鸟声,闻一闻醉人的花香;在热情洋溢的夏季,带幼儿去海边玩沙戏水,看螃蟹走过的脚印,感受日出日落的神奇;在硕果累累的秋季,可以带幼儿漫步果园,感受收获的快乐;捡一捡落叶,摸一摸纹理,感受着它的缤纷色彩;在阳光明媚的冬季,可以带幼儿在户外晒太阳、踩影子、放风筝等,幼儿与美妙的大自然进行“对接”。
大自然的点点滴滴会让幼儿陶醉,享受绿水青山,发现自然之美。
(三)激发兴趣,感受“艺术之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3〕。
因此,幼儿艺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我们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
比如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们可以开展经典好歌欣赏传唱活动,如节奏活泼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旋律优美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激情澎湃的《歌唱祖国》、深情真挚的《同一首歌》等。
虽然这些经典的歌曲让幼儿完整唱出来有难度,但不可否认,通过这样的不断欣赏传唱,会唤起幼儿心中的美感,激发幼儿的潜能,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又比如幼儿的早操,我们将明朗、流畅、清丽、婉转的民歌《马兰花》结合到早操音乐中,先让孩子用柔美、舒展的肢体动作表现茉莉花的不同造型,让幼儿仿佛置身于茉莉花丛中,营造着充满美和激情的氛围,以美感染孩子。
之后,通过这首歌曲再引导幼儿做相应的训练,如队列变换、体能训练、放松运动等,幼儿的动作更加舒展,形体更加优美。
在这些艺术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美的种子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逐步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美的追求。
又如,在幼儿学习民俗美术剪纸活动中,我创设了“我爱剪纸”特色墙,贴上吉祥的十二生肖,给幼儿讲十二生肖的传说;用“福禄寿喜”等剪纸给幼儿做红花榜,让幼儿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在走廊的玻璃上张贴各种民间游戏的剪纸图,让幼儿看着学游戏;节日里,在墙壁四周、走道空间串起剪纸拉花……通过这些剪纸作品的展示,给幼儿以视觉享受,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你喜欢哪幅作品?”“它们的花纹怎么样?有什么特点?”“颜色是怎么搭配的”,等等,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还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剪纸、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兴趣,引发对美的向往,提高了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美无处不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挖掘审美题材,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在科学“认识四季”活动中,教师的PPT上有动画的四季图,并插播与之相匹配的钢琴曲,如万物复苏的春天图配上音乐《春天的早晨》,让幼儿感受春的生机;绿树成荫的夏天图配上音乐《菊次郎的夏天》让幼儿感受夏的浓绿;金风送爽的秋天图配上音乐《秋日的私语》,让幼儿感受秋的色彩;银装素裹的冬日图配上音乐《冬雪》,让幼儿感受冬的神秘。
幼儿在欣赏、感受的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季节的风景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么美的季节里你有什么想法?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幼儿思维,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与季节对话。
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认识了四季,同时沉浸在美中,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享受。
又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故事时,教师利用音乐教学,把音乐的旋律美和音画美展示给幼儿,还设置了情境,把小桌子、积木、皱纹纸等围合布置成茂密森林和绿草地。
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学着故事,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动情之处,他们毫无掩饰地为乌龟鼓掌称赞,情不自禁地为小兔子跺脚惋惜,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四)亲近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生活美育是最有效的美育,“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在生活中,我们要充分发现并利用这些美,作为教育的契机,虽然有些事物非常细小,不易被发现的,但由于我们善于诱导,它们同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幼儿“美”的教育。
比如,在进餐时,让幼儿观察、感受饭菜的色、香、味以及食堂阿姨的劳动创造,同时要求幼儿做到尽量不掉饭菜,珍惜劳动成果,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美。
又如,玩玩具时,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如何摆放玩具达到既美观又方便使用的效果,让幼儿感受动手之快乐,创造劳动之美,而这也是美育之初衷。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乘坐公共汽车,经常会有打闹、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的乘车现象。
为了引导幼儿养成文明乘车的习惯,我们开展了角色游戏“公共汽车”,让幼儿扮演司机、乘客、售票员等,教给幼儿文明礼貌用语:“您好,请上车”“您好,车子转弯,请拉好扶手”“XX站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准备,开门请当心”……在这种生活模拟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就像万花筒,他们对生活中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超乎成人的想象。
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1996-03-09)〔2018-08-10〕.http://www moe edu 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陈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