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的进一步解释常俊林
- 格式:ppt
- 大小:441.50 KB
- 文档页数:3
带宽,传输速率【带宽W】带宽,⼜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指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特数。
⾼带宽意味着⾼能⼒。
数字设备中带宽⽤bps(b/s)表⽰,即每秒最⾼可以传输的位数。
模拟设备中带宽⽤Hz表⽰,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
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
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
电⼦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作的频率范围。
【数据传输速率Rb】数据传输速率,⼜称⽐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
单位为“⽐特每秒(bps)”。
其计算公式为S=1/T。
T为传输1⽐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波特率,⼜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
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法可以在⼀个码元上负载多个⽐特信息,所以它与⽐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 Rb=RB*log2 N。
其中,N为进制数。
对于⼆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RB = 2W Baud。
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
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RB=W(1+α)。
其中, 1/1+α为频道利⽤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率最⾼,但此时因波形“拖尾”⽽易造成码间⼲扰。
它的取值⼀般不⼩于0.15,以调解频带利⽤率和波形“拖尾”之间的⽭盾。
网络带宽有关概念说明和问题探索一、相关名词概念解释所谓带宽,是“频带宽度”的简称,原是通讯和电子技术中的一个术语,指通讯线路或设备所能传送信号的范围。
带宽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有两种基本的应用,目前专线级的网络带宽(一般是光纤接入)对应的是数字信号。
数字信息基本单位是bit(比特)。
bit(比特)亦称二进制位,指二进制中的一位,是信息的最小单位。
因此bit/s(比特/秒)是描述带宽的单位,1bit/s是带宽的基本单位。
网络带宽的实际含义是指特定时间内(一般计量单位是秒)从网络A节点至B节点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bit(比特)。
虽然它的概念有点抽象,但是可以用比喻来帮助理解带宽的含义。
例如:把城市的道路看成网络,道路有双车道、四车道也许是八车道,人们驾车从出发点到目的地,途中可能经过双车道、四车道也许是单车道。
在这里,车道的数量好比是带宽,车辆的数目就好比是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量。
我们再用城市的供水网来比喻,供水管道的直径可以衡量运水的能力,主水管直径可能有2m,而到家庭的可能只有2cm。
在这个比喻中,水管的直径好比是带宽,水就好比是信息量。
使用粗管子就意味着拥有更宽的带宽,也就是有更大的信息运送能力。
带宽计算方法网络传输速率的单位用b/s(比特每秒)(或bit/s,有时也写作bps,即bit per second)表示。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50M带宽,是指支持最大网络传输速率50Mb/s。
在通信领域和计算机领域,应特别注意数量单位“千”、“兆”、“吉”等的英文缩写所代表的数值。
计算机中通常的数量单位用字节作为度量单位,“千字节”的“千”用大写K表示,它等于210,即1024,而不是1000。
“兆”用大写M表示,为1024K。
“吉”用大写G表示,为1024M。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76KB/s,103KB/s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
这里的大写B不是bit(比特)的大写,而是另外一个意思,表示字节(Byte),而且1Byte=8bit,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
伺服系统的带宽(一)——带宽的含义与严格定义2012-01-03 15:02本人原创:工程师笔记,,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带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伺服产品的用户来讲,常常觉得难以理解。
带宽的单位为什么是赫兹带宽到底在哪些地方影响使用带宽到底多少够用这是许多人的疑问。
本文将对这个指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以及图片来表述,避免晦涩的数学推导。
带宽的含义带宽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非常不同的含义(参见维基百科“带宽”条目:),对伺服系统来说,带宽就是伺服系统能响应的最大正弦波频率。
用专业一些的语言描述,就是幅频响应衰减到-3dB时的频率(-3dB带宽),或者相频响应滞后90度时的频率。
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个概念,也为了后面几篇文章的深入讨论,有必要介绍几个基本概念(1)信号的频率成分。
任何信号都是由有限个或无限个正弦信号叠加而成,这些正弦信号的频率各不相同,这些频率就是信号的频率成分。
举个例子,方波信号可以分解为无限多个频率的正弦波,如图1所示,这些都是组成它的频率成分。
将这些频率成分由低频开始逐次叠加,叠加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3显示了前25次谐波叠加的动态过程。
可见,叠加的频率成分越多,原来的波形就能得到越好的还原。
如果方波通过一个带宽无限的系统,那么所有频率成分都可以顺利通过,方波会无失真的被再现。
如果方波通过一个带宽有限的系统,则带宽之外的频率成分会损失掉,方波就会发生失真。
带宽越大,损失掉的频率成分就越少,失真也就越小。
图1 频率成分分解图2 频率成分叠加图3 频率成分逐次叠加的动态过程(2)分贝。
分贝用来衡量增益(放大倍数)的单位,是一个比值,没有量纲。
对于振幅类的变量,把放大倍数取对数(以10为底),然后乘以20,就得到了用分贝描述的增益。
因此,-3dB实际上就是倍,二者是一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换算一下。
【20lg(x)=-3dB,解得x=】(3)增益。
带宽带宽(band width)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
计算机中的带宽“带宽”在计算机中的意义一、表示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频宽对基本输出入系统(BIOS ) 设备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盘驱动器会受低频宽的总线所阻碍。
二、表示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对于带宽的概念,比较形象的一个比喻是高速公路。
单位时间内能够在线路上传送的数据量,常用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严格来说,数字网络的带宽应使用波特率来表示(baud),表示每秒的脉冲数。
而比特是信息单位,由于数字设备使用二进制,则每位电平所承载的信息量是1(以2为底2的对数,如果是四进制,则是以2为底的4的对数,每位电平所承载的信息量为2)。
因此,在数值上,波特与比特是相同的。
由于人们对这两个概念分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常使用比特率来表示速率,也正是用比特的人太多,所以比特率也就成了一个带宽事实的标准叫法了。
1024bit/s=1Kbit/s1024Kbit/s=1Mbit/s1024Mbit/s=1Gbit/s描述带宽时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M,实际上是1Mb/s,这里的Mb 是指1024*1024位,转换成字节就是(1024*1024)/8=131072字节(Byte)=128KB/s。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1、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2、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在理解带宽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公式:带宽=时钟频率x总线位数/8,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带宽和时钟频率、总线位数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带宽的两种概念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在各类和元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的,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
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
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
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
数据通信的名词解释导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通信扮演着连接世界和驱动技术进步的重要角色。
人们通过数据通信交流信息、分享知识和实现远程协作。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数据通信相关的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一些特定的介质或信道传输和交换数据的过程。
通常,在发送端,数据被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等形式,然后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再转化回原始数据。
数据通信的载体可以是有线电缆、光纤、无线电波或卫星等。
数据通信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核心,使得人们可以实时分享信息和实现远程协作。
二、带宽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的能力。
它是衡量网络传输速度的重要指标。
通常以比特率(bits per second)来衡量,常见的单位有兆比特每秒(Mbps)和千兆比特每秒(Gbps)。
带宽越大,表示网络传输速度越快,能够支持更大量的数据传输。
三、协议协议是数据通信中的一组规则或约定,用于确保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正确传输和解释。
常见的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及通信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信号。
协议的使用使得不同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实现信息的无缝传递。
四、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一种减少数据存储或传输所需空间的技术。
通过使用各种算法和技巧,可以从数据中识别重复和不必要的部分,并将其删除或简化。
数据压缩能够减少数据通信中的带宽需求和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常见的数据压缩算法包括ZIP、JPEG、MP3等。
五、加密加密是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而使用的技术。
它通过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不可读的密文,使得除了授权的接收方外,其他人无法理解和获取其中的内容。
数据加密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包括网络通信、电子支付和数据存储等。
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DES、AES、RSA等。
六、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数据通信中的一层,负责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数据。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带宽W】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比特数。
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
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
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
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
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
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数据传输速率Rb】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
单位为“比特每秒(bps)”。
其计算公式为S=1/T。
T 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
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 Rb=RB*log2 N。
其中,N为进制数。
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
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
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
Ping值和带宽之间关系经常看见有网友在搜搜问问或者其他论坛里提问:“我的宽带都已经是4M了,怎么Ping值还是那么高呢?”“为什么4M的宽带比2M的Ping还高?”...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Pi ng的原理,带宽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
阅读下文,希望您能得到满意的答案!Ping是什么?Ping这个词最早源于声纳探测系统,本意是指来自声纳设备的脉冲信号。
而在网络中探测两个节点之间的联通性的过程与声纳探测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是就借用了“ping”这个名字用来代表测试两点之间联通性这个操作。
在IP的世界里有一个叫做ICMP的协议,即:因特网控制信息协议,Ping便是遵照ICM P协议来探测两点之间的联通性!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Pi ng是如何工作的:1、用户在主机(可以是任意支持TCP/IP协议的设备)上执行Pin g命令,比如:ping 192.168.1.1;2、系统将一个I CMP报文发往目的I P(192.168.1.1),并计时;3、拥有目的IP地址的主机收到报文后会回复这个ICMP报文,即将回复信息封装在另外一个ICM P包,并送回发起P ing操作的主机;4、用户主机收到目的主机回复的ICM P报文后,计时并输出结果。
以Windo ws系统为例,Ping程序将输出相关信息,见下图:平时我们所说的Ping值实际就是上图中“time”后面跟的数值!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这个值实际就是探测报文从用户主机出发经过网络后到达目的主机,然后再从目的主机经过网络返回到用户主机这个过程的总时间!转自电脑入门关于Ping程序的更多信息不是本文重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多留意本站其他关于IP网络技术知识的文章。
带宽定义和理解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3dB带宽定义和理解-3dB带宽指幅值等于最大值的二分之根号二倍时对应的频带宽度。
幅值的平方即为功率,平方后变为1/2倍,在对数坐标中就是-3dB的位置了,也就是半功率点了,对应的带宽就是功率在减少至其一半以前的频带宽度,表示在该带宽内集中了一半的功率。
3dB--指的是比峰值功率小3dB(就是峰值的50%)的频谱范围的带宽;6dB--同上,6dB对应的是峰值功率的25%。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
当保持电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倍,或某一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在高频端和低频端各有一个截止频率,分别称为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
两个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
关于通频带,3dB带宽,三阶截点和1dB压缩点1.通频带通频带用于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
由于放大电路中电容、电感及半导体器件结电容等电抗元件的存在,在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或较高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会下降并产生相移。
通常情况下,放大电路只适用于放大某一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如图所示为某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f1-f2之间为通频带下限截止频率fL:在信号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明显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倍的频率称为下限截止频率fL。
上限截止频率fH:信号频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也将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倍的频率称为上限截止频率fH。
通频带fbw:fL与fH之间形成的频带称中频段,或通频带fbw。
fbw=fH -fL或者定义为:在信号传输系统中,系统输出信号从最大值衰减3dB的信号频率为截止频率,上下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称为通频带,用BW表示通频带越宽,表明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越强。
"通频带"英文:passband;transmissionbands;passband;2.3dB带宽3dB--指的是比峰值功率小3dB(就是峰值的50%)的频谱范围的带宽;6dB--同上,6dB对应的是峰值功率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