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常用) (1)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51
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夸张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是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有相似点。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是、变成等。
如: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你是风儿我是沙\ 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变成了一张灰色的布。
比喻的作用:将所描写的事物写得形象生动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得事物具有了人的特点,赋予了事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和动作等。
如:冬天过去了,春天羞答答地向我们走来。
拟人的作用是:使事物描写生动。
3.夸张:包括对事物的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如:课室里安静得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夸大)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大)他觉得广州就是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缩小)夸张的作用:增强气势,表达强烈情感。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并排组成。
如:公园的花开了,有的……有的……有的……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如: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6.反问:反问语气,答案就在问句里。
如:这件事情难道是这样吗?这件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反问的作用:(1)用肯定的语气表否定;(2)用否定的语气表肯定7.对偶:上下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俗称“对对子”。
对偶运用最多的是诗歌、对联8.借代: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替代。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盯着你。
红鼻子今天没来上学。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XXX《信念——看帆板表演》)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办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答题方法: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表现力。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四十年别井离乡,XXX沉;五百个月缺月圆,XXX牵。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同等的几个短语或句子。
作用: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修辞方法是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手法和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倒装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一、比喻例子:1.“柳絮飞舞,像无数只小天使在空中飞翔。
”2.“他的笑声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整个教室。
”3.“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发出迷人的光芒。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使非人事物具有人的感情、意识和行动能力,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子:1.“大海张开了它的大口,吞噬着凡人的勇气。
”2.“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
”3.“树叶在风中跳舞,好像在讲述一个秘密。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程度上的过分描述,通过夸张表达出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笔触效果。
例子:1.“我等了一万年终于等到了你。
”2.“他跑得飞快,速度比光还快!”3.“这个蜡烛可以照亮整个城市。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在句中使用并列词语或句子,使修辞效果更突出,让受众容易记住和领会。
例子:1.“人生长江上,百舸争流。
”2.“既要帮助别人,也要帮助自己,既要珍惜时间,也要珍惜精力。
”3.“亲情,友情,爱情,三者如诗如画,真挚而又美好。
”五、对偶对偶是通过平衡、协调的方式呈现词语、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使修辞效果更加鲜明。
例子:1.“蓝天白云,海阔天空。
”2.“月明星稀,风月如画。
”3.“镜中花水中月,人间美丽无边际。
”六、倒装倒装是把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宾语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句子中的其中一部分,倒装常用于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等。
例子:1.“站起来,我们为伟大的祖国鼓掌。
”2.“多么美丽的花啊,我不禁为之驻足。
”3.“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除了以上所列的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还有象征、双音法等其他修辞方法。
通过应用这些修辞方法,学生可以使自己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者演讲者为了增加作品或演讲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修辞手法种类较多,下面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点的相互比较,表达出其中一事物的特性。
比喻能够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2.拟人:赋予非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能力。
拟人能够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例句:大树高举着手臂,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处理,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一样。
4.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吗?5.排比:用同样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列举,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整齐、流畅,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写字,有的人喜欢唱歌。
6.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一方的优点或者缺点。
比较能够使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玫瑰花如同一颗瑰宝,娇艳欲滴;蒲公英则像一只小精灵,轻盈自由。
7.对偶:用意义相对、结构相对、语言相对的词、短句或句子进行并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偶能够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句:伤心的时候,你独自承受,开心的时候,你与他分享。
8.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以增加语言的变化和独特性。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疑问、强调和夸张。
例句:在山顶上,欢快的唱歌的是一群鸟。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增加其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艺术技巧,用于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力和
感染力。
在小学阶段,教育者常常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下面是一些小
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通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形象地表达一种
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比如,“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就是用来形容一
个女孩子美丽的比喻。
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2. 拟人:赋予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比如,“大海在笑”就是拟人的表达。
拟人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和情感交流。
3. 夸张:通过夸张或放大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特征或情感的强烈
程度。
比如,“我饿得要吃一头大象”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
夸张可
以增强作品的幽默感和戏剧性。
4. 对偶: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结构来达到修辞的效果。
比如,“笑一笑,十年少”就是对偶的表达。
对偶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5.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修辞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誉,不是权力,而是你的微笑”就是排比的表达。
排比可以增强句子的力度和冲击力。
6. 反问:通过提出问题表达某种观点或意义。
比如,“你难道不知道吗?”就是反问的语气。
反问可以让读者主动思考和参与作品。
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常用于解析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例句】(1)、梧桐树叶像手掌。
(本体)(比喻词)(喻体)【分析比喻句方法:把(本体)比作(喻体);或者用(喻体)比喻(本体),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区分把或用。
】把梧桐树叶比作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树叶【练一练:说一说下列各题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或者用什么比喻什么】(2)十五的月亮像玉盘一样。
(3)火红的太阳好像大火球。
(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的辛勤园丁。
(5)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
(6)党是阳关,我是花。
(7)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8)蒲公英的花好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10)我家的后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
【例句】(1)小树在向我们招手。
(2)花儿向我们点头。
(3)小鸟在树上唱歌。
(4)天空中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5)夜晚,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金鱼悲伤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7)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向东流去。
(8)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排比: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
【例句】(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5)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6)一张贺卡,就是一份温馨的友情,一份热情的祝愿。
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美好的祝福传达,它把人间的真情传递。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对偶6.反复7.设问8.反问9.引用10.借代11.反语-------11种一、比喻(1)概念: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3)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二、拟人(1)概念: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基本形式:动物拟人化、植物拟人化、一般事物拟人化。
1.动物拟人化,例:在阳光明媚的春光下,几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从中翩翩起舞。
2.植物拟人化例:由于在阳光温暖的呵护下,小草茁壮地成长着,因而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3.一般事物拟人化例:今天的夜晚显得异常的寂静,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三、夸张(1)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2)作用:揭示事物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及引发读者的共鸣。
(3)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的夸张形式。
例:“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的夸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