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战斗精神 勇于摔打磨砺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6
聚焦决胜准备,强化战斗精神心得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无论是工作中的竞争,还是个人生活的压力,我们都需要强化自己的战斗精神来应对这些挑战。
为了决胜准备,我们需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战斗精神的核心就是乐观和积极。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气馁或者沮丧,而是要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是战斗精神的重要基础。
其次,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决胜准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聚焦和集中精力。
无论是工作上的目标还是个人生活中的目标,都需要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
制定目标可以让我们在每一步都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这样就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战斗策略。
再次,要灵活应对变化。
在战斗中,很少有事情是按照计划进行的。
我们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战斗策略和行动计划。
面对突发情况时,要及时做出反应,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灵活性和适应性是战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要持之以恒地努力。
决胜准备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耐
力。
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战斗中,可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总而言之,决胜准备需要强化战斗精神,保持积极的心态,制定明确的目标,灵活应对变化,并持之以恒地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取得胜利,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磨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军人的必备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大力开展战斗精神教育,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作风,以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气为兵神,勇为军本。
战争不仅是物质因素的对抗,也是精神因素的较量。
军队战斗力来源于人与武器的结合,而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体制编制,而且更要具有高昂的战斗精神。
古往今来,没有哪支不具备战斗精神的军队能够打胜仗。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的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敌人相比,为什么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官兵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不被困难所吓倒的顽强意志。
这种英雄气概和顽强意志的激发,与我军历来高度重视战斗精神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
”这是对我军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战斗精神的作用与表现良好的战斗精神对于消防战士来说,尤其是当前形势下,更是我们坚定信仰、保持节操,排除干扰、抵制诱惑,战胜困难、创造业绩必备的心理品质。
(一)战斗精神的作用1、良好的战斗精神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所从事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事业。
在前进的道路上,每一个胜利的取得,都要经受无数次的艰难曲折。
遇到暂时的失败和挫折,一个具有良好战斗精神的军人,必定会不屈不挠,不改革命的初哀,不动摇既定的信念,不丧失必胜的信心。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同志,当年在赣南打游击时,长期被敌人围困,到了“囊中剩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的时候,仍然教育大家“莫怨嗟,稳脚度年华”,他坚信人民一定会胜利。
所以,他无论是在蒋匪、日寇的白色恐怖下,还是在“四人帮”的疯狂迫害下,始终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豪情同敌人战斗到底,表现出忠于党、忠于事业的矢志不渝的深厚思想感情。
胡锦涛提出发扬我国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大力强化战斗精神的培养培育战斗精神是强军兴军的战略举措,必须强化紧抓不放的紧迫性自觉性战斗精神培育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锻造能打胜仗部队的基础工作和永恒课题。
从部队实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按照习主席重要指示和军委总部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紧贴使命任务,坚持不懈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有力促进了演习演练、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重大军事任务的圆满完成。
但受社会环境、使命任务、官兵成分结构变化等影响,战斗精神培育仍需加强。
首先,和平时期,国家、地区之间交流合作增多,官兵容易放松对潜在作战对手的警惕;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使军人荣誉感责任感受到冲击;我军已30多年没有打仗,部分官兵容易滋长“打不起来”“轮不上我”等和平麻痹思想。
其次,兵员成分发生了变化,成长环境相对优裕。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青年成为官兵主体,特别是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生兵”和“学生官”增多,相当一部分人“娇骄”有余而血性虎气不足;大部分官兵没有参战经历,缺乏艰苦环境锤炼,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精神不足。
第三,现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变化提出更高标准要求。
由于对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研究不深不透、战斗精神内涵要求把握不准,部队还不同程度存在重“体能”轻“智能”、重“练勇”轻“练心”、重“练兵”轻“练官”等现象,官兵战斗精神综合素养不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第四,有的单位战斗精神培育内容方法单一,教育灌输多、实践磨砺少,缺乏在艰苦复杂环境下摔打锤炼部队的决心力度;持续用力不够,热一阵冷一阵,缺乏体系推进、步步深入的思路举措;发展不够平衡,作战部队好于省军区系统部队,建制单位好于小散远直单位,贯彻落实没有到边到底。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举措,认真研究解决。
培育战斗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构建全方位培育格局战斗精神是军人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
培育战斗精神涉及部队建设方方面面,只有上下联动、综合施策,才能确保培育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众所周知,在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中,伊军在美英联军强大的军事攻势和心理威慑下,很快就士气涣散、土崩瓦解,连很多中高级军官包括总统萨达姆的部分亲信也都纷纷投敌叛国,使得美军没费多大力气便长驱直入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短短28天时间,伊军就以失败而告终。
相反,在1999年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狂轰滥炸78天之久,不但未能使南联盟军队屈服,反而是越战越勇。
号称夜鹰的北约F-117隐形飞机也被击落。
从两场战争不同的结局中,我们不难看出:打赢现代高科技战争,虽然先进的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胜负起着重要作用,但决定性因素仍然是人而不是物.也就是说,军人有没有战斗精神至关重要。
具备了过硬的战斗精神,在未来的信息化战斗中,就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就能经受住生与死的考验,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就难逃失败的厄运。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大力培养具有我军鲜明特色、反映时代特点和未来作战所需要的战斗精神,不断生成和激发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做好战斗精神准备呢?一、科学把握战斗精神的时代特征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和一般心理状态。
精神力量,就是人的全部观念状态和过程所引发出来的无形的力量。
具体地说,它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心理、作风等反映的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以及科学技术的成果。
战斗精神是一个在军事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范围。
考察人类史上的战争实践,不同阶级在不同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总是通过自己的军事实践赋予战斗精神不同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军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质、勇敢智慧、纪律观念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综合反映,是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的行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斗力诸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速发展,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对战斗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战斗精神的内涵与过去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一)理想信念是战斗精神的灵魂。
部队演讲稿-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部队演讲稿-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战斗精神是战争的灵魂,是使人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第1文秘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是提高打赢能力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根本保证,也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江泽民同志指出:“战争从来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武器装备无论多么先进,都不能代替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激发出的力量,军事斗争准备就要做好武器装备和战斗精神两方面的准备”,回顾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发展壮大的历史也充分证明,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战斗作风,就不可能勇往直前;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战斗作风,就不可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战斗作风,也就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当前,在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着威胁的情况下,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作为军人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要深刻领会和理解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意义,注重和加强战斗精神的培养,不断增强打赢能力,为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贡献自己的才智。
一如何理解“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
战斗精神不是简单的思想支撑,也不是存在于一般水平上的境界和觉悟,而是一股浩然正气,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与其他军队的重要标志,靠着这股“气”,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靠着这股气,我们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靠着这股气,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这股气是战斗精神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的集中体现。
(一)战斗精神是“智”和“勇”的有机结合,体现在高素质高智慧上的系统的智能上。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智能化优势日益明显,这就要求人的科学素质和知识水平上升为战斗力,因此战斗精神不仅强调勇敢精神,更要强化智能水平。
(二)战斗精神是觉悟和信念的体现。
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军心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对手将采取舆论战心理战信息战等多种过去所没有的作战方式,来动摇我军的信念和战斗意志,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官兵的政治信念,升华官兵的爱国主义情操,凝聚官兵的军魂意识,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军战无不胜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关于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摘要:战斗精神培育既取决于思想教育引导,也取决于训练管理的磨练和战斗文化的熏陶,而实战化训练就是以实战需求为牵引,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完成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实战化训练;战斗精神;培育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配军人行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
我军已经近30年没有打过大仗,从将军到士兵普遍缺少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实战考验,因此,对和平时期军事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
坚持“动真的、去虚的、批假的”,按照“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的组训思路,把实战化标准贯穿渗透到训练的全过程、各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是激发战斗精神的最佳途径,把红歌唱到训练场、把擂台摆在训练场、把龙虎榜设在训练场,深度激发官兵的训练热情和昂扬斗志对培育战斗精神,加强战斗力生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牢固树立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新理念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
”培育强大的战斗精神,要融入军事训练,强化战斗品质,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摔打锻炼部队,是打造培育战斗精神的利器,是培养战斗精神的主要方法。
当前,少数官兵对“按照打仗的要求抓训练”认识还不够深刻,有的仅满足练为看、练为考,而很少想过练为战。
对此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模拟实战训练,加大训练强度,做到体能技能与磨练意志同步、练战术技术与练胆量并重、练组织指挥与锤炼作风相结合,强化打硬仗、打恶仗、打大仗的顽强战斗意志,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
少数“90后”官兵的成长过程中缺乏艰苦磨练,存在畏难怕苦的思想。
只有把部队放在重大任务中摔打,在险恶环境中锻炼,做到参加一次活动、积累一次经验、锤炼一次意志,不断强化战斗作风,才能保证在血与火的未来战场上果断“亮剑”。
不怕牺牲强化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战斗精神最直接最鲜明的标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因此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的品质。
”徐向前元帅曾经写道:“部队的勇猛作风,首先是一种震慑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有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反“台独”作战将是一场残酷激烈的战争,尤其需要我们具有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
一、要树立勇于为祖国牺牲奉献的价值观念要在充分认识反“台独”作战正义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为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牺牲奉献是军人的价值所在。
勇于牺牲奉献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优良传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自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以来,“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就成了我军官兵牺牲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部队的安全,他们都是以牺牲奉献精神赢得战争胜利的典型代表。
纵观历史,我军能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艰难曲折中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奉献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军将士在战场上才不畏惧任何敌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个神话,上演了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突破天险腊子口、千里跃进大别山、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一幕幕战争活剧。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上的绝对优势,革命的力量才一天天壮大,敌人的势力才一天天缩小、直到被消灭。
勇于牺牲奉献是赢得反“台独”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反“台独”作战所面临的战场环境将是十分复杂和非常险恶的。
与顽抗之敌进行生死搏杀,难免要付出代价,甚至有流血牺牲。
在严峻挑战和生死考验面前,我们只有大力弘扬为人民而随时准备献身的革命精神,才能激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发挥聪明才智,扬长避短,力克顽敌。
强化战斗精神勇于摔打磨砺《亮剑》中深受大家喜爱的主人公李云龙说过这样一句话:“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的精神,就是我军特有的战斗精神。
气为兵神,勇为军本。
自1927年8月1日建军以来,我军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靠的就是这种“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战斗精神。
今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仍然需要我们大力培养昂扬的战斗精神。
一、准确把握新时期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首先,明确一下战斗精神的概念。
战斗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广义上讲,战斗精神是一种治军方略。
主要包括政策、战争性质、军事理论、指挥艺术、知识素养、精神状态等。
比如冷兵器时代,战斗精神主要体现在两军对垒时的敢打敢拼、英勇顽强,其核心要素是统帅的才能、士兵的勇敢精神;又比如抗战时期,它集中表现为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精诚团结和同仇敌忾,其本质首先是民族大义;再比如解放战争中表现为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自由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其核心标志是团结一心、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狭义地讲,战斗精神就是官兵的胆略勇气,是部队的军心士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斗精神就是军队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敌我对抗中一切思想、意志、信念、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和升华。
它包括忠诚的革命气节、振奋的军心士气、勇敢的战斗作风、顽强的对抗意志、强烈的战备观念、自主的武装意识和能动的创造精神等。
其次,谈谈对战斗精神的理解。
形象点说,战斗精神就是我们红军老前辈爬雪山、过草地,野菜充饥志愈坚的坚定革命信念;就是刘胡兰面对血淋淋的铡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贞革命气节;就是黄继光英勇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勇敢献身气慨;就是邱少云烈火中永生、守纪如铁的高度纪律观念;就是抗洪勇士众志成城,誓与大堤共存亡、决战决胜的团结拼搏劲头;就是科研工作者研制“两弹一星”,一丝不苟、勇攀高峰的刻苦攻关精神;就是飞天英雄杨利伟为国争光、敢为人先的高尚爱国情怀;就是“枪王”何祥美、精武标兵顾京涛赤胆忠心立志报国、忠诚使命苦练精兵的不渝之志;就是“贺兰刀锋”赵锋谋打赢、练打赢、钻打赢的强烈使命意识,等等。
它是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骨”,是维系军人职业道德的“根”,是凝聚军心士气的“魂”,是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势”。
再次,讲讲战斗精神的特点。
战斗精神具有政治性、目的性、对抗性、能动性、传统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军事是政治的工具,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战斗精神同其他战争力量一样,是为政治服务的,其根本的指向是国家、民族、阶级的政治目标。
战斗精神从总体上体现特定阶级的根本态度,反映战争参与者对自身利益的根本看法,既有永恒的内容,又有与时俱进的要求。
最后,重点谈谈战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忠实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我军战斗精神更新的内涵。
结合当前使命任务,我觉得具有应急特色的战斗精神,至少应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仰。
就是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永远听指挥,铁心跟党走,忠实做政治上的举旗人、谋打赢的带头人、光荣传统的新传人,确保政治上特别坚定、特别过硬和特别可靠。
二是献身使命的职责意识。
就是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强化“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的爱国情怀,强化“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忧患意识,强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树牢随时打仗的战斗队思想,确保决战决胜、不辱使命。
三是誓死不屈的昂扬斗志。
就是时刻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拼搏意识,勇于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不怕艰难困苦,勇于顽强拼搏,压不垮,打不倒。
就是要像我团副团长耶养卫那样,笑对人生,不向病魔低头,始终以斗士的姿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四是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
《解放军报》曾刊登过一篇“兵熊也能熊一窝”的文章。
指出现代作战中,每一名士兵就像一架机器上的一个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影响全局,导致失败。
我们就是要把各种精神因素凝结成意志品质,凝聚成团队精神,善于团结,精诚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形成一个拖不垮、打不烂、拆不散的钢铁集体。
五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就是有很强的贯彻力,上下一个声音,官兵一个动作;就是有很严的纪律性,严格守纪,密切协同,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就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守纪如铁、勇于献身。
六是科学严谨的务实理念。
就是要学科学、科学练,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装备,增长新才干。
强化尊重事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强化讲求策略、探索规律、不懈奋斗、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七是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
既要有敢于刺刀见红、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更要强化不恐高、不恐美、不畏难,敢于以弱胜强的打赢信心;八是雄浑厚重的优良传统。
我师部队,历来以敢打硬仗、能出英雄闻名。
70年战斗历程,涌现出数以千计的英雄模范,形成了“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金刚钻精神,“实打实、硬碰硬、心连心”的铁锤子精神,“攻必克、守必固、坚如钢、硬如铁”的钢铁精神和“三不一敢”的利箭英雄精神。
作为红军传人,传承战斗精神,就是要以英模为榜样,继承和发扬老红军的精神财富,平时勇争先进,战时争当英雄。
从时代发展和基本内涵看,战斗精神不是单一要素,而是多种精神力量的凝聚和升华,它既是单兵素质的重要方面,更是一种团队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可以说它是战斗力的催化剂,虽然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很难用数字来准确计算,但又是战争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往往能使物质力量成倍地增长,产生强大的战斗力。
因此,把握战斗精神的内涵,就是要把练忠、练勇、练胆、练气、练智、练谋、练体魄、练作风、练意志、练心理等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精神优势。
二、充分认清新形势新任务对战斗精神的特殊要求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就必须要有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作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作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拳头”部队,更是要打头阵、打大仗、打恶仗。
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过硬的战斗精神,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一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战斗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战争正朝着指挥控制一体化、信息处理实时化、作战空间全维化、作战手段精确化的方向发展。
原来作战,我们如果是以小时和分钟来计算,那么现代作战就要以秒甚至微秒来计算。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打击时间为20多分钟,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只需十几秒。
可以说,未来作战,谁掌握了制信息权,谁就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谁丧失了制信息权,就只能任人宰割。
那么,战斗精神在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起什么作用呢?一些同志说,未来信息化战争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对抗,只要掌握了高技术知识与手段,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可以打胜仗,培养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无足轻重。
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尽管信息化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
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军事素质、战斗技能、意志品质、精神状态等诸多方面,其中人的战斗意志、战斗士气、战斗作风等,既是战斗力形成的催化剂,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战争的特点分析,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越高,功能越齐全,对人的要求就越大,越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特别是高技术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大大增强,更需要参战人员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
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不仅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人的谋略、技能、智慧和勇气的比拼。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任何一支军队,如果没有精神的激励,没有高昂的斗志,战斗力就会大大下降。
现代信息化战争之所以更加注重心理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心理战能够有效地摧垮对方的精神和意志,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甚至比单纯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
如果军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士气,即使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战斗效果。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强大优势。
正是靠这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我军一次次创造了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不管战争形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传统优势都不能丢。
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信息作战能力逐步增强。
尽管与军事强国相比我军武器装备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大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提高立足现有装备战胜强敌的信心,我们就能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进而弥补在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使精神优势转化为决胜优势,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是长期的和平环境特别需要加强战斗精神培养。
大家要充分认清,我们这一代军人都是没有打仗经历的军人,我们身边有很多战友都是没有吃过苦受过累的独生子女。
当今,在人们生活讲档次,付出讲回报的社会环境中,战斗精神培养有新的难度。
战斗精神准备还存在着很多差距,突出表现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还不够强,“打不起来”、“轮不上打”等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牺牲奉献精神还不牢,缺乏为国捐躯的充分思想准备。
另外,从战斗精神的生成规律来看,过硬的战斗精神绝不是上了战场就自然会有的,只有平时准备充分到位,战时才能斗志昂扬。
当前,美国推进战略东移,企图在亚洲地区对我形成包围;朝鲜半岛风云突变,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海上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东海和南海争端同时爆发,我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周边国家政局不稳、变幻难测,对我边防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台海局势虽然得到缓和,但台独势力并未善罢甘休,局势不容乐观。
因此,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准确把握台海局势,切实消除当“和平兵”、做“和平官”的忘战思想,树立“忘战必危”和真打真准备的战斗队思想,立足在平时扎实做好战斗精神准备,立足最复杂、最艰巨、最紧迫的情况,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三是特殊使命任务决定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官兵必须具备过硬战斗精神。
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我军的突击力量,所谓“突击力量”,就是在战斗中能起到对敌方实施快速有效的打击,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并能够赢得胜利的作战力量。
1990年以来在全球发生的240多场次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中,打头阵、唱主角、决胜负的都是快反、应急部队。
我师是中央军委确定的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近年来,大力发扬“坚如钢铁、智勇顽强、所向无敌”的钢铁红军师精神,严格按照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特别过硬”的要求,苦练过硬杀敌本领,努力提高整体“打赢”能力,先后出色完成10多次实兵实弹合同战术演习、20多次抢险救灾和“维稳”等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