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道教建筑初探
- 格式:ppt
- 大小:7.18 MB
- 文档页数:19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
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
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
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
”(《黄帝工经》),阴阳是生命的核心,住宅是生命的载体,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建筑空间外为阳,内为阴,高为阳,平为阴,屋宇为阳,院落为阴。
在房屋室内设计中,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
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使室内外的气流完全贯通。
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
在取材方面,中国的古建筑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天然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木材较之石土更具有生命力,它本来就有自然的纹路,而且坚韧,便于加工,适合做房屋的各种构件,这还很好的和中国中庸的传统思想相契合。
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
他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浅谈道教建筑来源:中华建筑报更多内容请访问:欣赏道教建筑,首先要了解中国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曾和儒、佛并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教以先秦的道家学者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
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为主要经典。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这也是道教不同于佛教之处。
经过历史变迁,道教发展为今天的“全真”和“正一”两派。
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
道教建筑的布局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即“靖”(道教信徒所居之处)和“治”(道教修炼和朝礼之处)的布局;以“天尊殿”为中心的建筑布局;以“三清殿”为中心的布局。
但它们共同特点非常清楚,这就是南北中轴线上设正殿建筑,东西两侧设配殿建筑及其他附属设施。
道教建筑的传统形式道教建筑,又称宫观建筑,所以道教建筑文化,实际上也是宫观建筑文化。
道教宫观多为我国传统的群体建筑形式,即由个别的、单一的建筑相互连接组合成的建筑群。
这种建筑形式从其个体来看,是低矮的、平凡的,但就其整体建筑群来讲,却是结构方正,对称严谨。
这种建筑形象,充分表现了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道教徒追求平稳、自持、安静的审美心理。
这种以单个建筑组成的院落为单元,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串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
群体使它在严格的对称布局中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不影响整体建筑的风格。
这种有机组合成的群体建筑,一步一步地向纵深方向展开,依次递进,突出了建筑空间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宏伟壮观。
其组合原理与建筑样式,与宫殿、佛寺,宅第大体相同,不过道教因为讲“观星望气”所以多楼阁,如望仙楼、聚仙楼、万仙楼、梳妆楼;如灵宫殿、三清殿、玉皇殿、三官阁、三茅阁、文昌阁、真武阁、斗姆阁等。
道教文化与道教建筑的演化过程道教历史悠久,从诞生之初,就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使用道教建筑作为载体,构建起了传承至今的道教文化。
那么道教文化与道教建筑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1.道教建筑的初步建设道教的原始信仰并没有建筑物来进行祭拜,只是在户外或山林中举行简单礼仪。
然而,随着经书的发展以及信徒的增加,道教建筑也开始逐渐出现。
在三国时期,人们根据经书上所记,开始为道教建立一些临时约定的拜祭场所,此时道教建筑主要还是以山洞、岩洞等为主。
2.道教建筑的正式确定与规范到了隋唐时期,道教建筑逐渐发展为较为固定的形式并开始有规范化的建造。
道士们开始建造道观,并规定了其建筑风格、结构和配合。
从此,道教建筑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走出了自己的独特路线,并较为系统地形成了固定的建筑风格,如飞檐翘角、脊兽、斗拱等特点。
3.道教建筑的发展与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建筑不再仅限于道观一类场所,也开始出现在宫殿、祠堂、寺庙等各类道教专属场所中。
这些道教建筑遍布全国各地。
例如,广东省的岭南式建筑,浙江省的江南水乡建筑,云南省的藏式建筑等,都有着道教文化的痕迹。
同时,道教建筑在艺术设计、某些工程实践、及建筑观感研究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飘逸的建筑外观风格由道教建筑带来,独特的建筑风韵则启发了许多艺术家和建筑师。
4.道教文化对建筑的影响除了建筑外观风格和结构安排等方面,道教文化对建筑的精神影响也很大。
在传统的道教观念中,万物本体皆具精神属性,因此人和自然万物是没有差别的,又因道教的主张在散乱中寻找整体,所以道教建筑也追求自然和谐,承认自然养殖的神圣,万物并有各自的灵魂和性情。
因此道教建筑不仅注重形式的美学,还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综合艺术及文化内涵。
总结这些内容,可以看到道教文化与道教建筑之间紧密关连,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流派之一。
道教建筑凭借着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在传承道教思想打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道教建筑的典型建筑特点分析>摘要:中国道教建筑基本上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组成,大多在中轴线上布置供奉神像的主要殿堂,并作为斋醮的场所。
建筑的构造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由台基、屋身、屋顶组成单体建筑。
道教宫观多能综合运用雕塑、绘画、书法于建筑之中,不少道教宫观有精美的壁面、雕塑、书法、碑刻、匾联、题词,这些是构成道教建筑艺术的重要内容。
一、建筑形制及空间特色道教建筑按照规格分为不同形制,其中规格最高的要属帝王宫城式。
这种形制的建筑多属明、清皇朝敕建,其规制类似帝王的宫城,如五岳神庙以及武当山的玉虚宫等大多如此。
以祀泰山神的岱庙为例,这座明、清两朝皇帝敕建的庙宇,采用帝王宫城规制,“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一应俱全。
整个庙宇由高墙围绕,一如北京的紫禁城,南垣有五门,即正阳门、仰高门、见大门和左、右掖门;东、西垣有东华门与西华门;北垣有厚载门。
正阳门建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喻为北京紫禁城的午门。
庙内中轴线上,用配天门、仁安门及天贶殿喻为三朝。
天贶殿后有后寝三宫,寝宫后还有类似御花园的后花园。
东、西两路,东为炳灵官,西为延禧宫,也如同紫禁城的三宫之制。
殿宇造型也仿宫城,天贶殿面阔九间,建在高大的重台之上,重檐黄琉璃瓦顶。
殿前出高大的月台,围以石栏。
殿前庭院宽阔,可容数百人举行类似朝会的祭典仪式。
其次一级属宫观式,其规制比宫殿式小一级,也属皇家支持建造或敕建,如永济的永乐官、北京的白云观和成都的青羊宫。
青羊宫中轴线上布置一系列的道教殿堂,将八卦亭布置在三清殿前较为重要的地位,较之宫殿式就显得自由得多。
而且后院布置三座建筑——两台(说法台、降生台)一殿(唐王殿)呈品字形分布,以示整组建筑的殿尾。
而正殿两厢无配殿。
东、西院也只是布置祖师堂(西)、印经院(东)。
这种形制的布局、造型,较之宫殿式变化较多,更增加了生活气氛。
再一种形制是庭院式。
这种形制在道教建筑中采用较多,多属规模较小的建筑,便于道士静修。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古代建筑中的道教元素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不乏道教元素的存在。
道教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早在东周时期,就有一些类似于道教的信仰。
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与宗教、哲学、医药、武术等方面相互渗透,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探讨古代建筑中的道教元素。
一、建筑中的道教符号古代建筑中常出现的道教符号有五行图、卦图、方位图等。
五行图是道教传承一个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的图形,其中五行互相蕴含,蕴涵了自然的运行模式和生命的普遍性。
五行图的运用广泛,常常在特定位置拓印,作为一种庇护和保护的象征。
卦图是道教文化和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由六条长劝的连续形成的。
卦图是由中国古代先哲发明的,它部分融合了古代儒家和道教思想。
卦图的形态和编排有严格的约定,有时也呈现出一些信息和寓意。
在古代建筑中,方位图也被广泛运用。
方位图分为正方位和副方位,是以一定的规律构成的,每个方位图都有特别的意义和象征。
在某些建筑中,方位图被放置在大门或大厅的转角处,有一种寓意是引导人们的方向,另一种则是祈祷和庇护的作用。
二、建筑中的道教风水格局古代建筑中的道教元素大量涵盖了道教的核心概念:风水格局。
风水命理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建筑中,有一种特殊的风水格局被广泛应用,即“九宫格”。
九宫格是由九个等大的正方形形成的图形,每个正方形都印有一个阴阳图案,在图像上标注了各种符号和数字。
九宫格的原理是根据宇宙生命运动的道理、先天八卦、人体五行等,依靠天、地、人三者相互关系的变化而综合而成的坐向编排法。
在建筑中使用九宫格,可以根据自然环境、地形条件、建筑面积等因素,制定科学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达到风水理论的最佳效果。
三、建筑中的道教建筑式样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的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道教建筑又称道观,是以神仙信仰为主题,以室内空间为核心的建筑形式。
它的结构复杂、装饰精美、风格独特,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的宗教与信仰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宗教与信仰影响。
古建筑既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宗教信仰的载体。
宗教与信仰在中国古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了建筑的设计、结构和装饰等方面。
下面将从道教和佛教两个主要宗教角度,探讨中国古建筑的宗教与信仰影响。
一、道教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其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十分深远。
道教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崇尚自然和谐与平衡。
在建筑领域中,道教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教影响了古建筑的布局和设计。
道家思想强调风水和谐,认为宇宙之间存在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建筑的位置和朝向对风水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建筑位置和布局时,古人倾向于依据道教的原则,力求与自然环境和谐。
其次,道教对古建筑的装饰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道教建筑通常采用红、绿、金等明亮鲜艳的颜色,以及云纹、祥云等装饰元素。
这些装饰元素代表着祥瑞和吉祥之意,符合道教追求幸福吉祥的信仰。
最后,道教信仰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更多体现在道观的建筑形式上。
道观是道教的重要场所,倾斜的屋顶、石柱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常常会出现龙、凤、花草等吉祥图案,以及石雕和木雕的艺术品等。
这些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都是道教信仰的象征。
二、佛教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佛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外来宗教之一,它的传入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主张历经轮回追求解脱,反映了人类对虚无和超越的渴望。
佛教对古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佛教影响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
佛教寺庙通常采用亭、塔、阁、殿等建筑形式,以及回廊、飞檐和攒尖的设计,这些都体现了佛教寺庙的氛围和特色。
其次,佛教对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寺庙的壁画、石刻和彩塑等都是佛教信仰的宣传和表达方式。
佛像的造型和雕刻都非常精美,寺庙内的壁画通常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
这些装饰元素使得佛教寺庙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独特的道教建筑武当山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众多独特的道教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座独特的道教建筑,带您一起领略武当山的壮丽之美。
一、紫金殿紫金殿是武当山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全国现存最大的真武殿。
它位于武当山独特的山峰之巅,屹立于云雾之间,给人以古朴雄奇之感。
紫金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拥有精美的彩绘、千年古木、巧妙的结构等特点。
殿内供奉着武当山的主神真武大帝,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道教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二、南岳宫南岳宫位于武当山的南麓,是中国著名的岳阳楚庙之一。
宫内的主要建筑群建于南宋时期,风格古朴端庄。
整个南岳宫建筑群占地面积广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规模宏大。
宫内供奉着岳飞将军塑像和土地公公像,每年的岳飞诞辰都会有大型祭祀仪式举行,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三、紧邻总宫紧邻总宫位于武当山的中心地带,是武当山道教的最高道场。
它由紧邻殿、两侧轮泽殿和八仙殿等建筑群组成,整体布局庄严肃穆。
紧邻总宫是武当山道教的管理和教育中心,承担着培养道教僧俗、传授道教文化、举办祭祀仪式等重要任务。
四、神仙洞神仙洞位于武当山的北麓,是武当山景区最美的一处观光胜地。
洞内溪水潺潺,奇形怪状的石笋、石柱错落有致,给人以仙境般的感觉。
洞内供奉着道教的神仙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洞口还有一座仿古的亭子,供游客休憩观景使用。
在神仙洞,您可以尽情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道教文化的魅力。
五、真武洞真武洞位于武当山的西麓,是全国最大的道观洞穴。
洞内修建有众多的殿堂、庙宇,布局精巧。
真武洞是武当山道教修行和膜拜的重要场所,每年道教活动如修行法会、诵经等都在这里进行。
洞内还保存着大量的道教石刻和石雕,古朴典雅,给人一种神秘的氛围。
以上就是武当山独特的道教建筑,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无论您是道教信徒,还是爱好旅游的人,武当山都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