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11
新闻学概论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新闻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分类和功能让学生掌握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1.2 教学内容新闻的定义:新闻的起源、新闻的要素新闻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的分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新闻的功能: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娱乐休闲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真实性、重要性、时新性、显著性、接近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定义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案例,加深学生对新闻分类和功能的理解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新闻分类和功能的理解程度第二章:新闻媒介与传播技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媒介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技术让学生了解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势2.2 教学内容新闻媒介的种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的特点:可读性、视听性、互动性、即时性新闻传播的基本技术:采访、编辑、摄影、录音、剪辑等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新闻传播的基本技术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新闻媒介机构,了解新闻制作过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媒介发展趋势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制作技术的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传播技术的掌握程度第三章:新闻报道与写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熟练运用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采访、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新闻报道的技巧:制作、写作、主体叙述、结尾设计新闻写作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新闻写作的要求:符合新闻价值判断标准、运用恰当的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新闻写作的特点和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新闻报道案例,学习新闻写作的技巧写作练习法:布置新闻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优秀新闻报道案例的分析,交流新闻写作的心得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写作练习,检验学生对新闻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让学生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培养学生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意识4.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人道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国家机密、保护新闻来源、避免利益冲突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真实报道、公正评论、诚实守信、尊重隐私、保护人权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实践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遵守程度第五章:新闻产业与新闻市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产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让学生掌握新闻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规律培养学生对新闻产业和新闻市场的认识和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新闻产业的组织结构第六章:新闻产业的组织结构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机构的组织框架和运作机制让学生了解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培养学生对新闻产业现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新闻机构的组织框架:采编部门、发行部门、广告部门、管理层的职责和关系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订阅模式、广告模式、付费模式、众筹模式新闻产业的盈利模式:印刷媒体、数字媒体、多元化经营、跨界合作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机构的组织框架、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机构的经营案例,探讨其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产业现状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产业分析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产业的理解程度第七章:新闻受众与新闻接受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受众的分类和特征让学生掌握新闻接受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新闻受众和新闻接受的洞察力7.2 教学内容新闻受众的分类:大众受众、特定受众、主动受众、被动受众新闻接受的心理过程:注意、理解、态度形成、行为改变新闻接受的影响因素:个人背景、社会环境、新闻内容特点、媒体形象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受众的分类和特征、新闻接受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受众的接受案例,探讨其心理和行为模式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传播者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受众和新闻接受的认识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受众研究调查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受众和新闻接受的理解程度第八章: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在社会舆论形成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认知和分析能力8.2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新闻传播对舆论的影响、舆论对新闻传播的反馈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技巧:议题设置、框架构建、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策略新闻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报道角度的选择、报道方式的运用、舆论引导的效果评估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舆论引导技巧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案例,探讨其效果和影响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舆论引导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理解程度第九章:新闻批评与新闻评论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9.2 教学内容新闻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批评的对象、新闻批评的目的、新闻批评的特点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点:新闻评论的形式、新闻评论的主题、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逻辑推理、事实论证、观点阐述、语言表达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点、写作技巧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案例,学习其写作技巧和方法写作练习法:布置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优秀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案例的分析,交流写作心得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写作练习,检验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章:新闻教育与新闻职业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让学生掌握新闻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新闻教育和新闻职业的认知和规划能力10.2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闻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新闻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功能,以及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
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变更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变更越猛烈,越需要新闻;关系越紧密,越需要新闻。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1)新闻内容已事实为依据事实特点: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2)新闻事实是通过选择的事实一、事实的无穷性和报导的有限性决定了新闻的选择性。
二、媒体有自己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爱好的领域。
3、新闻事实的选择性绝不意味着能够和背离歪曲事实,而是要依照事实本来面目全面准确地反映事实。
4、实践是查验新闻真实的标准。
第三节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导(陆定一的新闻概念)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导,是第二性的。
二、事实需要通过报导才能成为新闻。
3、新闻报导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第四节新闻的大体特点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导及时、传播公布新闻真实的三层含义:一、新闻所报导的事实必需是客观存在的。
二、新闻对事实的报导必需准确无误。
3、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导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彼此联系上也要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
新闻真实的本质1、新闻真实是熟悉论意义上的真实2、新闻真实是符合论意义上的真实3、新闻真实是“质”“量”统一的真实性第二章新闻真实新闻真实观在中国的演变: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规避法律风险和舆论指责,报界流行“有闻必录”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树立新闻专业精神和提升记者社会地位,学界提出了“客观主义”说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战时舆论动员,新闻界提出了“存大信,失小信”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划清与资产阶级新闻真实观的区别,建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本质真实”说的新闻真实观新新闻主义的真实观:新新闻主义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用文学手法报导新闻,写作“读起来像小说的新闻”;新新闻主义反对价值中立,主张把报导内容成立在对自我感受的描述上,试图改变新闻界过度依托新闻源的传统;新新闻主义主张展现场景转变,充分记录人物对话,以细节刻画人物,常常显现第三者的观点。
新闻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新闻媒介的演变第一节远古新闻传播时代一新闻媒介的起源原始新闻媒介:指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介质记录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
人身载体包括“手势语”和口语媒介,身外载体包括实物媒介,声光媒介和图示媒介。
原始新闻: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笨拙的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
语言为原始新闻传播提供了软媒介(非物质媒介),构成有声信息符号,这是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二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1.人体传播:游群相互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身体成为天然的载体,传播范围仅限于“游群”内。
用手势和口语传播信息,游群成员都能看到或听到。
三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1.手势新闻媒介:手势语是一套有意义的手势符号,构成无声的意媒系统,和手臂、手掌融合为最早的新闻媒介。
早期智人建立了一套手势语的符号系统。
手势语的手与臂是介质,与手势意媒构成人身媒介,只是原始社会信息传播古老媒介之一。
2.口语新闻媒介:有声语言完善到能够达到交流的程度时,出现了原始新闻的口头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
Eg。
奴隶时代的罗马帝国曾设立口语新闻机构。
3.实物新闻媒介:硬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意媒)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实物本身不是意符,但利用实物的特征代表一种意义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媒,具有初级符号的功能。
它本身也是介质。
实物媒介依赖具体语境才能辨别其意,传播者语境相同,赋予实物特定的含义,实物也就成为能传播信息的媒介。
实物新闻的使用常具备如下条件:(1)部落内部对实物含义事先做过约定,以便借助实物把信息告诉给暂时无法见面的接收者。
(2)当事人双方面临共同的处境、冲突,用实物通知对方或向对方发出警告,使对方做出某种反应。
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1)生理和心理需求(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人类获取信息趋利避害适应环境的本能)2)新闻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社会协作离不开信息传递)◇传播形式:a)口头传播b)信号传播(烽烟、信号架、打鼓)c)符号传播(图画或某种事物的暗示)d)文字传播(布、书籍等,拓展信息传递的时空)e)近现代:报纸、广播、网络、VR等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我们认为,是事实决定新闻和新闻的性质,而不是性质决定事实和新闻。
新闻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新闻的本源问题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新闻本源的事实分为两大类1)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实,诸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2)纯粹的自然现象,如日月运行、四季更替、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江海消涨等●事实的特点:1)事实是客观的2)事实是可认知的3)事实是可反映的→事实的可反映性,是新闻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原生材料,新闻是对事物的反映➢新闻是人们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新闻需要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报道者在采集、制作、报道新闻时,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报道者对新闻的选择1)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新闻的价值2)一般而言,能够成为新闻的事实,大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的受人关注的事实(人们的关注程度)3)媒体自身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报道意图)4)通过对一般事实的不断筛选、比较和取舍而选用的事实,常常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认识和评价5)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著名诗人,政论家(约翰。
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列宁)曾赞誉约翰。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口号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3.早期的新闻学又称(报学)。
4.(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世界新闻学的萌芽。
5.(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世界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6.(1922年)出版的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的《舆论学》),(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标志世界新闻学的成熟。
7.(1956年)美国新闻学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8.(《报刊的四种理论》)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进入了(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9.梁启超:从1901年到1911年,发表了多篇新闻专论,阐述了许多深刻的新闻学术问题。
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认为报纸“非政府之隶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10.中国新闻学的形成:(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20日)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11.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础是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时期(奠定)的。
第一章新闻的定义与特性教学内容:1、新闻≠宣传2、新闻≠舆论3、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4、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5、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提出的新闻定义6、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7、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8、新闻的特性教学重点:1、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概念、理论)2、新闻于舆论的联系与区别(概念、理论)3、新闻的概念(郑保卫)(概念)4、新闻的特性(讲义或教材)(理论)涉及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问答一、新闻≠宣传(一)从传播的功能来看1、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2、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政治宣传♦商业宣传★新闻与宣传由于都是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有交叉的地方。
新闻中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宣传有时也需要以传播新闻的形式达到目的。
但是两者并不等同。
(二)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展江)(三)关于宣传的正确认识1、宣传并非就是贬义,问题在于不要形式主义2、以宣传为目的传播,存在一种危险的道德悖论(手段使目的变得神圣),问题在于目的正当。
(四)宣传与新闻的关系1、现在媒体上能够明显看到新闻与宣传的差别2、新闻中有宣传3、新闻似乎总是有宣传的影子,难以完全剥离二、新闻≠舆论(一)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它开始对全局产生影响;持某种意见的人数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二时,这种舆论可以影响全局。
新闻学概论绪论理论——————理论新闻学新闻学—————历史——————历史新闻学应用——————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是兼有人文属性的社会科学。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构筑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的三本著作: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葛公振《中国报学史》。
第一章新闻及其特征第一节什么是新闻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陈述)。
(新闻发言人陈述的事实不一定都能被报道出来,但它也属于新闻)二、新闻的种类1、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变化,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2、软新闻(Soft news)富有人情味儿,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三、新闻与信息、宣传(一)新闻与信息1、信息: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
2、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3、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4、新闻是一种信息。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把宣传当做新闻媒介首要的,或者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而现在,中国新闻界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虽然不同的新闻媒介在功能上的定位有不同侧重,但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前提。
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因为信息是人们任何行为的先决条件。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二)新闻与宣传1、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1,新闻事业,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
2,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的,持续的进行着
3,大众传媒业成为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生活决定了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3,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在整个封建社会,农民不断地举行武装起义
第三,封建社会的农民虽处于压迫剥削,但有一定的自主权
第四,地主阶级依然用武力来维持对农民的剥削,还需要从思想上奴化农民
第五,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各行各业联系频繁起来
4,新闻活动有两点没有改变
无论是哪个阶级,都需要有一定新闻才能生存下去。
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驱使人们不自主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5,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1,亲身传播
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
属于定向传播,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但是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2,大众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电影。
属于无定向传播,面向全社会,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但是反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
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不定向传播,介于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
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新闻本源的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1、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实2、纯粹的自然现象事实的三个明显特征:1、事实是客观的2、事实是可认知的3、事实是可反映的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的。
一般事实 新闻事实每家每日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一、“新闻”一词的由来与含义近现代以来的新闻含义1、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2、“报纸”3、新闻事业4、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口头或文字语言使用是可以的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陆定一于1943年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揭示了新闻的内涵和外延。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一、真实准确三个含义:1、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
新闻报道一般要具备“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2、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实可信。
3、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
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是新闻区别于文学的显著标志。
二、内容新鲜时间新近、内容新鲜1、事实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2、事物的新变动内容新鲜,是新闻和历史区别开来的。
新闻着眼于现在,一般情况下,越是新鲜的事实越为人们所关注,越有新闻价值;历史则着眼于过去,用诚实不欺的史实鉴古观今,昭示后人。
三、报道及时报道及时与内容新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报道及时是新闻求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必须具备的时间条件,这是新闻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新闻学的定义是什么?
2、约翰·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史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
4、标志世界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两部代表性作品是什么?
5、试述新闻学“先有术,后有学”的发展过程
6、《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7、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是谁?他们最主要的学术贡献是什么?
8、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是什么?
9、大众传播学有哪些流派?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0、中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11、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12、如何评价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学建树?
13、分析评价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新闻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14、评价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5、怎样理解新闻学的母体是政治学?
16、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17、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8、新闻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19、新闻学有几个学科层次?怎样看新闻事业管理和新闻边缘交叉学科的归属?
20、怎样认识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21、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有哪些宏观指导作用?
22、树立科学新闻观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