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疾病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611.50 KB
- 文档页数:21
什么是泪道疾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及时拥有一切,也无福消受。
谁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但是有时候疾病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无故流眼泪的情况,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泪道疾病,那么什么是泪道疾病呢?泪道疾病简介泪道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
泪道疾病主要是指泪道发生阻塞(包括上下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等)。
患有这类眼病的患者常常有溢泪、流脓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无穷的烦恼和痛苦,同时作为潜在感染灶,可能造成角膜溃疡并影响内眼手术的实施。
常见的泪道病1. 急性泪囊炎大多由慢性泪囊炎引起。
泪囊区皮肤红肿、痛和压痛,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脓肿成熟后,可由皮肤面穿破,形成瘘管。
急性期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急性炎症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治疗原则处理。
2. 慢性泪囊炎由于鼻泪管阻塞,细菌和泪液积聚在被阻塞的泪囊内,并经常刺激泪囊壁粘膜,而产生的慢性炎症。
流泪是突出的症状。
用手指挤压泪囊部时,可由多量粘液或脓液从泪小点返流到结膜囊内。
如不积极治疗,可能发展成急性泪囊炎、蜂窝织炎和泪囊冲脓肿。
又因经常有细菌进入结膜囊内,造成经年不愈的结膜炎。
治疗方法是随时挤出脓液,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每天或隔天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冲洗泪囊,直至脓液消失后,可考虑探通,但大多数病例需进行手术治疗。
3. 泪道堵塞是临床最常见的眼病之一,以流泪或伴有分泌物为特征,见于各种年龄的患者。
4. 泪小点和泪小管病泪小点外翻: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眼睑外翻,必然伴有泪小点的外翻,使泪小点不能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泪液不能进入泪小管而外溢。
治疗原则为手术矫正外翻。
泪小点和泪小管狭窄式闭塞,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外伤性疤痕形成等,都可引起泪小点和泪小管的狭窗或闭塞。
泪小点闭塞时,用泪点扩张器,充分扩张泪小点,用泪道探针探通。
泪小管严重阻塞,无法探通时,可试行手术治疗。
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佛山市中医院眼科周蔚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泪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包括单纯的泪小点闭塞或膜闭、上、下泪小管的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泪、流脓等症状,给病人带来身心的痛苦,同时作为一种潜在的感染灶,容易造成角膜炎,角膜溃疡等,并威胁着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
一. 泪道的解剖:泪道的部位上起自上,下泪小点,止于下鼻道外侧的鼻泪管下口。
膜型管状泪道全长约40毫米,下端较骨性管状泪道长5毫米。
泪道主要作用是导流泪液。
每16小时有0.5毫升泪液,这些泪液除湿润眼球及部分蒸发外,剩余泪液都由泪道导流入鼻腔。
要完成导流作用,除泪道通畅、泪小点位置正常外,还必须有泪道附属组织的密切配合,现分述如下;(一).泪小点:泪小点又名泪乳头,位于上,下脸缘近内毗部的结膜侧。
泪小点是整个泪道的始端,直径极小,仅0.2-0.3毫米。
上,下泪小点交错约0.5毫米,闭眼时彼此分开,不互重叠挤压,所以不影响导泪。
观察泪小点,须将眼睑翻转,如不翻转眼睑,就看到泪小点,这说明泪小点位置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上,下泪小点的开口都朝向泪湖。
圆形稍呈隆起的泪乳头,周围环绕富于弹性的结缔组织,因有环状肌纤维,故有括约肌作用。
(二).泪小管:泪小点是泪小管的开口,由泪小点起到泪囊外侧壁止,管长约10毫米。
整个泪小管又分为两部分,即1.5毫米长的垂直部和7-8毫米长的水平部。
上,下泪小管可单独进入开口于泪囊外侧壁,或先汇合成泪总管再开口于泪囊,开口部一般与睑内毗韧带水平,距囊端约2.5毫米左右。
泪小管壁极薄,内径仅为0.5毫米,有伸展性,可扩张3倍。
(三).泪囊:泪囊是一个膜状囊,是泪道的垂直膨大部分,长约12毫米,横经约6毫米,略向后倾斜,躺卧在由上颌骨额状突及泪骨共同形成的泪囊窝内。
泪囊是一个膜状囊,周围有肌膜包绕。
上端是一盲腔,叫泪囊穹隆部,外侧壁上有泪小管开口,泪囊下端移行为鼻泪管,二者以管腔变窄处为界,但标界不确切,一般从骨性鼻泪管上口算起。
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探讨作者:石彩凤来源:《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石彩凤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江苏苏州 215200[摘要] 目的探讨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共收治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50例,将硅胶管植入泪道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共50例(61只眼)),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随诊3~12个月,症状消除,泪道冲洗通畅者48只眼(占78.69%),溢泪减轻、泪道冲洗有冲洗液入鼻但欠通畅者9只眼(占14.75%),仍有溢泪或溢脓、泪道冲洗不通者4只眼(占6.56%)。
结论泪道置管术可阻止泪道粘膜重新粘连、阻塞,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泪道置管;泪道阻塞性疾病[中图分类号] R779.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056-02[作者简介] 石彩凤(198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泪道疾病,眼整形。
泪道较为细长,容易阻塞导致泪溢,造成患者痛苦,并可引起急、慢性泪囊炎,使眼部成为一个感染病灶,如果发生眼外伤或者施行眼内手术,极易引起感染,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严重者可致患者失明。
为探讨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2013年9月—2015年1月该院运用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50例61只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共收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50例(61只眼),其中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25例30只眼,鼻泪管阻塞(不伴有泪囊炎症)17例23只眼,慢性泪囊炎8例8只眼。
男性18例(23只眼),女性32例(38只眼) 。
术前通过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检查确定为泪道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病人。
术前冲泪道、妥布霉素眼液滴眼,对冲洗有脓液溢出者,术前1~2周每日用妥布霉素眼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至无脓液后再行手术。
全面了解泪道疾病:诊断、治疗与护理指南Overview1.泪道疾病基础知识2.泪道疾病的详细分类3.泪道疾病的典型症状4.精确诊断泪道疾病5.多种治疗方案的选择6.真实案例分享7.预防与日常护理策略8.结语与致谢泪道疾病基础知识泪道结构与功能•泪液循环过程:泪液由泪腺分泌,经过眼表分布,通过眨眼动作均匀涂布于眼球表面,最终流入泪小点,进入泪道系统,完成循环。
•泪道的解剖位置:泪道位于内眼角,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连接眼表与鼻腔,是泪液排出的通道。
•泪道生理功能:泪道不仅负责泪液引流,还具有维持眼表湿润、清洁和抗菌的作用,保障视觉清晰和眼部健康。
泪道疾病的定义与影响•泪道堵塞症状:泪液排泄受阻导致持续流泪、眼部红肿及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
•日常生活影响:患者常需频繁擦拭泪水,影响视力及社交活动,长期堵塞可能导致慢性炎症。
•诊断重要性:及时诊断泪道疾病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泪道疾病的详细分类先天性与后天性泪道疾病•先天性泪道疾病:通常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引起,包括泪道闭锁和狭窄,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溢泪症状。
•后天性泪道疾病:多因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原因造成泪道阻塞,常见症状为泪液分泌增多、泪囊区肿胀及疼痛。
•治疗策略对比:先天性泪道疾病常采用探通术或置管治疗;而后天性泪道疾病则需根据病因选择抗感染治疗、手术重建或放疗等方法。
各类型泪道疾病的特点•炎症性泪道疾病征兆:表现为泪液排泄不畅,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溢泪、眼睑边缘红肿以及泪囊区域触痛。
•外伤性泪道疾病治疗挑战:治疗难点在于恢复受损的泪道结构和功能,手术修复需考虑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术后护理同样关键。
•泪道阻塞的诊断方法:利用泪道探通术、泪道造影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精确识别阻塞位置及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泪道疾病的典型症状常见眼部症状解析•持续性流泪:泪液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导致,常因泪道堵塞或炎症引起,表现为不受控制的泪液溢出。
慢性泪囊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慢性泪囊炎应该吃什么药。
*慢性泪囊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1、对患病不久鼻泪管未完全堵塞的病例,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6次,点药之前,挤净分泌物,作泪道冲洗,冲洗后注入少量0.25%氯霉素液l加0.5%可的松及1:5000糜蛋白酶,同时应治疗鼻腔疾病。
2、如鼻泪管仅部分狭窄,可试作泪道探通术或鼻泪管插管术。
3、泪点和泪小管正常者,可作泪囊鼻腔吻合术。
4、如泪囊过分狭小,或病人年老体弱,或伤后合并有严重瘢痕者,可行泪囊摘除术。
*二、中医*1、中医疗法:本病治疗必须分清轻重虚实,病初期,局部症状轻者,以祛风清热为主,局部症状重者,以清热利湿为主,病势缠绵日久,则应扶正祛毒,同时应重视外治,如用点眼剂,泪道冲洗等,日久不愈,考虑手术治疗。
忌食辛辣炙煿食物,以防演变成漏睛疮,还要注意避免眼部外伤,以免邪毒乘机深入,导致其他严重眼病。
1、辨证选方1)风热停留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白薇丸(《审视瑶函》)加减,白蒺藜15g,石榴皮15g,防风12g,公英20g,白薇15g,赤芍10g,败酱草30g,连翘30g,漏芦9g。
头晕、腰膝酸软者加枸杞、补骨脂、菊花。
2)心脾湿热治法:清心利湿。
方药:竹叶泻经汤(《原机启微》)加减。
柴胡12g,栀子69,羌活12g,升麻9g,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10g,大黄9g,茯苓12g,赤芍15g,泽泻10g,决明子20g,车前子15g,竹叶10g。
脓多去羌活,加花粉、漏芦、乳香、没药、桔梗以加强其清热排脓之功。
3.正虚邪恋治法:扶正祛毒。
方药:治风黄芪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加减。
黄芪15g党参10g,地骨皮10g,知母9g,大黄6g,防风10g,茯苓12g,远志6g,当归10g。
2、其他疗法1)点眼疗法:有以下几种。
(1)炉甘石(煅飞细)3g,海螵蛸1.5g,冰片少许,共研极细点泪窍处,忌食辛辣。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探导摘要:近年来,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
我们综述了ldod的药物治疗、泪道探通冲洗治疗、泪囊区按摩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治疗、高频电灼治疗、泪道支架或人工泪管、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导。
关键词:泪道阻塞;治疗;探导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理想的治疗方案是需要根据完整诊断所制定的最佳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此作探导。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ldod方法的基础,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1]。
临床要以用药目的选定用药品种、剂型、用药途径和方法。
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有:抗菌药、防止泪道粘膜粘连的药物、促进泪道粘膜组织修复的药物及一些具有综合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
2 泪道探通、扩张和冲洗泪道探通和冲洗,既是检查也是治疗。
对于已经探通的泪道,需要定期扩张,以免再次发生阻塞。
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通过泪道探通、扩张和冲洗可治愈。
目前多主张合并置泪道支架治疗。
泪道探通需要注意不要造成假道,方法是动作要轻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向前探,如果探针在离泪小点附近即遇到阻力,要注意调整眼睑的位置和张力,以防泪小管打折而产生阻力,如果探针在接近泪囊内壁处遇到不是骨性阻力,而是软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不能马上就转向鼻泪管方向强行探通,而是回退,改变方向再进入。
3 泪囊区按摩治疗主要用于新生儿鼻泪管下口阻塞,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家属按正确的手法按摩,并叮嘱需按期复查,若出现局部红、肿、痛等急性泪囊炎发作的情况要及时复诊。
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关键词] 泪道阻塞;泪囊炎;高频电烧灼术;硅胶管[key words] 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acryocystitis;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auterization; silica gel pipe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3%眼科门诊患者患有泪道阻塞性疾病。
泪道阻塞常导致溢泪,病情严重者还可发展为急慢性泪囊炎,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泪液对面部的浸渍易导致湿疹,影响容貌,对患者的身心均有损害。
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灶可向眼球及眶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为内眼手术的禁忌证[2]。
目前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我院采用高频电灼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包括慢性泪囊炎)患者63例114眼,其中,男11例,年龄52~74岁,女52例,年龄31~77岁;单纯泪道阻塞45例83眼,合并慢性泪囊炎18例31眼。
所选患者均排除鼻腔疾病和未经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2 仪器wzc-ⅲ泪道高频治疗仪(220 v,50 hz,0~150 w,昌邑市同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制硅胶管、7号钝头腰椎穿刺针、7~10号泪道探针、导钩等常规泪道探通器材。
1.3 方法1.3.1 硅胶管的准备将外径为0.68 mm的硅胶管剪为12.5 cm 长,取一段长6 cm的细尼龙线,两端对折,打结,将线结塞入硅胶管管径内,露出管口约1.5 cm,另取一段尼龙线,在线结与管口之间打结,使管内线结不能被拉出管口。
硅胶管另一端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低温等离子消毒备用。
1.3.2 术前准备高频电灼术前先行泪道冲洗,明确阻塞部位,对慢性泪囊炎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应提前冲洗泪道,并取分泌物培养,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滴眼治疗,待患眼分泌物呈白色且量较少时再行手术。
泪道内镜在难治性泪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目的分析泪道内镜在难治性泪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63例(63眼)难治性泪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Schwind Endognost生产的三通道泪道内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泪道内镜在难治性泪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泪道疾病均可被有效观察,术中再通率高达100%;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总有效率为96.8%。
结论经泪道内镜可清楚观察患者泪道内部情况,在其直视下进行手术,可提高泪道成形术成功率,减少假道的发生,对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具有巨大帮助。
标签:泪道内镜;难治性泪道疾病;诊断;治疗泪道疾病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常出现于成年女性以及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泪道疾病为泪道阻塞及其引起的泪囊炎,泪道阻塞部位多出现于泪小管、泪点、泪囊以及鼻泪管交界处与鼻泪管下段等,典型临床表现为溢泪,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长期流泪,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巨大影响。
另外,泪液与细菌长期潴留在泪囊内,对泪囊内壁形成一定刺激,可引发急、慢性泪囊炎,该疾病主要以手术方式治疗[1]。
因为眼内镜的管径较小,特别是现代的眼内镜做得非常灵巧,可以到达泪道的任何部位,通过显示器的放大作用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泪道内的细小改变,配合应用激光和微型电钻,泪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得到了划时代的改变[2]。
有些地方将眼内镜专门用于对泪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人们习惯称之为泪道内镜。
本文研究泪道内镜在难治性泪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8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泪道疾病患者63例(63眼),其中男11例(11眼),女52例(52眼),年龄最大75岁,最小22岁,平均(42.7±5.3)岁。
泪小(总)管阻塞26例,陈旧性泪小管断裂8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20例,鼻泪管骨性狭窄6例,泪道异物3例。
泪点扩张术和冲洗术引言泪点扩张术和冲洗术是眼科常见的诊疗手段,用于治疗泪道阻塞和眼部炎症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泪点扩张术和冲洗术的定义、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等内容,旨在为医学从业者提供相关知识。
一、泪点扩张术1. 定义泪点扩张术(dacryocystorhinostomy,简称DCR)是一种通过扩大泪点或建立新的泪液引流通道来改善泪道阻塞的手术。
泪道阻塞是指泪液无法顺利排出,导致泪液滞留、泪囊扩张等症状。
2. 适应症泪点扩张术适用于以下病情:•原发性泪道阻塞:指泪道发育异常或狭窄,导致泪液无法顺利引流出去。
•继发性泪道阻塞:指泪道受损或受压造成的阻塞,如创伤、炎症等。
•慢性泪囊炎:指泪囊长期存在感染或炎症,无法缓解。
3. 操作步骤泪点扩张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如滴眼麻醉剂或局部麻醉注射。
2.扩张泪点:用扩张器或手术器械扩大泪点,以便泪液顺利引流。
3.内窥镜引导:通过鼻腔插入内窥镜,引导手术器械到达泪囊或鼻泪管,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修复。
4.引流通道建立:根据病情,可以选择扩大现有的泪液引流通道或者建立新的通道,以便泪液排出。
5.结束手术:检查手术位置是否出血,并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最后完成手术。
4. 注意事项在进行泪点扩张术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慎用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避免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
•操作轻柔:在扩张泪点和进行引导时,医生需要轻柔操作,避免对眼部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确保患者的眼部清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冲洗术1. 定义冲洗术是一种通过冲洗眼部来清除眼部异物、感染物或过多的泪液等,以恢复眼部正常功能的诊疗措施。
2. 适应症冲洗术适用于以下病情:•眼部异物:如灰尘、异物、化学物质等进入眼内,需要通过冲洗的方式将其清除。
102《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0期•临床医学*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分析李昌(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眼科,山西运城044000)[摘要]目的:探讨用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期间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共108眼)泪道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术对其进行治疗。
治疗结束后,观察其中泪道不同部位阻塞的患者、不同病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导致其发生泪道阻塞的原因。
结果:在这90例患者中,结膜炎、睑缘炎、睑腺炎及其他眼部疾病患者的占比分别为44.44%、28.89%、7.78%、18.89%;合并有鼻窦炎、鼻炎、鼻甲肥大及其他邻近组织疾病患者的占比分别为47.78%、25.56%、6.67%、20.00%。
其中,发生泪总管、泪小管、鼻泪管阻塞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
病程<10年的患者病情的痊愈率高于病程210年的患者病情的痊愈率,P<0.05。
结论:患者患有结膜炎、睑缘炎、合并有鼻炎及鼻窦炎的疾病是导致其发生泪道阻塞的主要原因。
用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术对泪道不同部位阻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而且,病情较短的患者病情的痊愈率较高。
[关键词]泪道阻塞;泪道成形术;泪道置管术;发病原因[中图分类号]R777.2[文献标识码]B泪道阻塞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多发生在泪小管、泪点、泪囊及鼻泪管的交界处或鼻泪管的下端。
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溢泪。
该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发生眼内外感染[1-2]。
目前,临床上对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则为控制其泪囊的炎症反应,恢复或建立其泪道至鼻腔的引流通道[3]o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泪道阻塞的常用方法。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探导作者:万俊梅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
我们综述了LDOD的药物治疗、泪道探通冲洗治疗、泪囊区按摩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治疗、高频电灼治疗、泪道支架或人工泪管、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导。
关键词:泪道阻塞;治疗;探导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理想的治疗方案是需要根据完整诊断所制定的最佳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此作探导。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LDOD方法的基础,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1]。
临床要以用药目的选定用药品种、剂型、用药途径和方法。
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有:抗菌药、防止泪道粘膜粘连的药物、促进泪道粘膜组织修复的药物及一些具有综合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
2 泪道探通、扩张和冲洗泪道探通和冲洗,既是检查也是治疗。
对于已经探通的泪道,需要定期扩张,以免再次发生阻塞。
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通过泪道探通、扩张和冲洗可治愈。
目前多主张合并置泪道支架治疗。
泪道探通需要注意不要造成假道,方法是动作要轻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向前探,如果探针在离泪小点附近即遇到阻力,要注意调整眼睑的位置和张力,以防泪小管打折而产生阻力,如果探针在接近泪囊内壁处遇到不是骨性阻力,而是软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不能马上就转向鼻泪管方向强行探通,而是回退,改变方向再进入。
3 泪囊区按摩治疗主要用于新生儿鼻泪管下口阻塞,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家属按正确的手法按摩,并叮嘱需按期复查,若出现局部红、肿、痛等急性泪囊炎发作的情况要及时复诊。
慢性泪囊炎该如何治疗 ?慢性泪囊炎主要是因为鼻泪管出现狭窄或者是阻塞,使得患者的泪液不能够很自然的排出来,使得滞留患者的泪囊引起细菌以及真菌等等感染而造成的,而随着天气的转凉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流泪以及溢泪的情况,这样子的长期溢泪很有可能就是泪囊炎。
什么是泪囊炎泪囊炎一般被分成慢性以及急性两种病症,而慢性泪囊炎是最为常见的,而急性泪囊炎常常是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而慢性泪囊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眼病,大多是因为鼻泪管狭窄或者是阻塞,这就使得患者的泪液滞留在泪囊当中,这就使得患者的囊壁扩张,引起了患者的黏膜组织屏障的作用出现了减退,而泪小管也有狭窄或者是阻塞的情况出现。
而急性泪囊炎也可以无泪溢史而出现了突然的发病,大多数为毒力很强的细菌导致的,比如肺炎球菌以及链球菌等等,并且泪囊炎的发病还和气候息息相关,南方比较的高温以及潮湿,因此南方出现急性泪囊炎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是高过低温和干燥的北方。
在一般情况下,慢性泪囊炎的发病人群大多在五十多岁的女性群体当中,并且新生儿出现泪囊炎的情况是高于成人的,以及一些爱哭的女性和有鼻腔慢性炎症等等的人群患上慢性泪囊炎的情况是相当高的。
患上泪囊炎的症状1、患者会出现溢泪以及患者的内眦部结膜出现充血,并且患者的皮肤也常常会出现湿疹。
2、患者患上泪囊炎之后如果使用手指对泪囊部进行挤压,会有粘液或者是粘脓性的分泌物从泪小点流出。
3、患者患上泪囊炎之后会因为分泌物的大量聚积,导致患者的泪囊逐渐出现了扩张,并且患者的内眦韧带下方呈现出囊状,并且隆起。
患上泪囊炎的危害1、患者患上泪囊炎之后往往会出现鼻泪管堵塞的情况,因此患者的泪道会出现不通的情况,患者会表现出流眼泪,患者还会觉得眼泪有很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并且会影响到患者的视力,并且还会因为眼泪分泌的多了导致患者的视线出现模糊的情况。
2、如果慢性泪囊炎出现了急性发作的情况,病人的泪囊部位会表现出红、肿、热、痛的情况,并且还会带来很强烈的不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