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基本情况及物流产业
- 格式:ppt
- 大小:10.67 MB
- 文档页数:18
构建秦皇岛市两大物流服务体系探讨摘要: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区都在立足本地,认真研究物流发展方向和举措,特别是一些重要节点型城市更是如此。
文章以秦皇岛市为例,通过分析建立运输站场服务体系和旅游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关键词:秦皇岛物流旅游物流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02-01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西接唐山,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转运中心,承载和连接了全国50%能源物流量,是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同时,秦皇岛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文化名胜古迹,每年拥有两千余万游客的接待量,旅游物流需求量明显增大。
结合全市物流业发展现状,本文仅就运输站场服务体系和旅游物流服务体系进行阐述。
一、构建运输站场服务体系1.构建运输站场服务体系投融资平台。
近年来政府交通部门陆续在客货运输站场建设方面进行投入,从2004年到2010年建成客运简易站31个、二级客运站2个,物流中心1个,省市补助到位资金累计达到2951万元。
“十二五”期间还将增加新的运输站场建设项目,特别是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一批项目将有比较大的政府投入。
投入民营企业和县区局所属运输站场的资金客观上存在产权界定问题。
建议考虑将这类政府投资定位为国有产权,纳入市交通运输局下属的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国有资产在企业的股权投入,明晰产权和股份,形成运输站场服务体系投融资平台,增加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资本金来源,增强交通投资平台融资能力。
2.成立交通物流公司,构建运输站场运营实体。
可以考虑在市局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框架下,以运输站场国有投入为资本金来源,成立隶属于市局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秦皇岛市运输站场经营公司(秦皇岛市交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使其成为构建全市运输站场服务体系的经营平台,集成可利用的运输站场资源,开展交通物流服务经营,立足打造成全市公共物流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交通运输部门发展现代物流发挥主导作用。
前言:近期关于煤炭市场的新闻报道增多,秦皇岛港再次成为热议关注点。
因此,这期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秦皇岛港的情况。
秦皇岛港曾经有诸多辉煌的历史,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秦皇岛港,不冻不淤,以煤炭、石油等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运输,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跻身世界大港之列,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世界纪录,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的50%。
近几年由于北方港口,黄骅港、曹妃甸港、京唐港等加大新港投入建设、服务理念到位,秦皇岛港的“老大”地位受到严峻挑战,2016年被黄骅港所替代,但是秦皇岛依托先天优势及经营理念的转变,还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理念,相信秦皇岛港也会在挑战中转型升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秦皇岛港归属于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31日,是由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其他9家发起人共同出资成立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主要承担港口货物装卸、仓储经营等业务。
在2008年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评选中,名列第182位。
一、基本介绍秦皇岛港秦皇港由秦港股份公司经营管理的秦皇岛港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
港口地处渤海北岸,河北省东北部,自然条件优良,港阔水深,不冻不淤,共有12.2公里码头岸线,陆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6.9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大港区。
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煤码头;西港去集装箱、散杂货进出口为主,拥有装备先进的杂货和集装箱码头。
港口现有生产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2个,最大可接卸15万吨级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2.23亿吨;具有完善的集疏运条件,疏港路与京沈高速路、102国道、205国道及秦承公路相接,自营铁路与国铁联网,拥有国内港口最先进的机车和编组站,“地下大动脉”输油管道连接大庆油田,疏港路直通山海关机场,形成了公路、铁路、管道、空运等循环合理的港口集疏运网络,货物可直达仓库、码头、船边,为客户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货运条件。
秦皇岛发展现状秦皇岛是河北省唯一的沿海城市,地处渤海之滨,是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之一。
近年来,秦皇岛在经济、旅游、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经济方面,秦皇岛以港航、海洋产业、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为支撑,同时也不断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城市迅速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该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汇聚创新资源、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旅游方面,秦皇岛被誉为“中国第一海滨度假胜地”,拥有著名的秦皇岛海滨旅游度假区和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这两个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秦皇岛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各类旅游活动,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方面,秦皇岛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秦皇岛市文化馆、秦皇岛市图书馆、秦皇岛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秦皇岛还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推动了本土文化的创作和传承。
此外,秦皇岛在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注重保护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追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理念。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秦皇岛已建成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系统,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
然而,秦皇岛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经济结构尚未实现全面升级,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各种困难。
环境保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发展快速,但环境承载能力有限,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总体来说,秦皇岛发展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努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发展中心。
秦皇岛基本概况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倚燕山,南襟渤海,东接辽沈,西近京津。
辖三区四县。
总面积7812平方公里,人口264万。
历史:秦皇岛历史悠久,古称“碣石”。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东巡至碣石,驻跸于此,派燕人卢生、方士韩终入海求仙,刻“碣石门辞”,秦皇岛由此得名。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共有340位皇帝,而秦皇岛是惟一一处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地方。
地势气候:秦皇岛,山海制塞,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京畿咽喉”、“两京锁钥”之称。
李自成讨伐吴三桂,直奉两军交战,东北军奋勇抗日等波澜壮阔的历史中都少不了秦皇岛浓重的一笔。
秦皇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0.1℃。
境内绵延着260公里古长城和126公里海岸线。
古往今来吸引着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巡游抒怀。
早在1898年,清政府就正式将北戴河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
国内外知名人士纷至沓来,使北戴河充满了传奇色彩。
产业:1984年,国务院批准秦皇岛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1998年,秦皇岛入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市共有天下第一关、长城之首老龙头、全国八大著名观日出点之一鸽子窝公园、号称全国之最的滨海大漠黄金海岸、秦始皇梦求长生不老药的求仙入海处、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享有“北国黄山”之誉的祖山风景区等40余个景区(点)。
1991年,山海关及老龙头长城和北戴河海滨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0年,山海关旅游景区、新澳海底世界、野生动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2001年,山海关区又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秦皇岛既有畜牧渔业之富,又有稻麦林果之饶。
海产品中肥美的梭子蟹、质鲜肉厚的大对虾驰名中外;水果中昌黎葡萄、南大寺水蜜桃及野生猕猴桃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京东板栗、石门核桃远销德、美;抚宁大米、卢龙粉条、青龙满族自治县的苦杏仁等都是秦皇岛的独特产品;昌黎的干红葡萄酒、山海关的公牛啤酒摆上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餐桌。
一、秦皇岛市情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居环渤海与东北亚结合部,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滨休闲度假胜地之一,素有“中国夏都”、“长城海滨公园”和“京津后花园“的美誉。
公元前215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至此,秦皇岛因此得名,是中国唯一因帝王尊号而得名的城市。
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三个城市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及国家级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戴河新区,陆地面积7812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拥有柳江国家地质公园、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北戴河湿地公园、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昌黎黄金海岸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
享有“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甘薯之乡”和“中国大樱桃之乡”的美誉。
秦皇岛是世界四大观鸟地之一,已发现鸟类412种,被称为“观鸟的天堂”。
“夏都”北戴河,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000个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
海岸线长162.7公里,是对虾、海参、螃蟹、扇贝、河豚鱼的重要产地。
已发现黄金、铁、煤炭等矿藏56种。
水资源储量超过16亿立方米,是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之一。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部财政收入168.6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6.64亿元,分别增长20.2%和2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65元,分别增长13.2%和18.5%。
秦皇岛历史底蕴厚重,古有“碣石”之称,今有“夏都”美誉。
公元前215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刻《碣石门辞》,秦皇岛由此得名。
汉武帝、魏武帝、唐太宗、元太祖等十八位帝王来此巡幸驻跸,渤海岸边、碣石山下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
明初,大将军徐达在此建关设卫,山海关成为重要的长城军事要塞。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天下。
浅谈对秦皇岛经济发展的研究摘要:秦皇岛市是我过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自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的对外沿海开放城市以来,秦皇岛市凭借地理优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然而经过这20多年来的发展,秦皇岛市在经济发展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发展障碍,反倒成为了目前我国沿海开发城市里发展最落后的一个,本文主要分析近几年来秦皇岛市发展的状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几年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秦皇岛,经济发展问题,建议一,研究秦皇岛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秦皇岛历史悠久,古称“碣石”。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东巡至碣石,驻跸于此,派燕人卢生、方士韩终入海求仙,刻“碣石门辞”,秦皇岛由此得名。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共有340位皇帝,而秦皇岛是惟一一处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地方.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上述城市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高,科研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既有开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又有进行对内协作的网络,经济效益较好,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这些城市实行对外开放,能发挥优势,更好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市场,推动老企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造,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使这些城市从内向型经济向内外结合型经济转化;将四大经济特区和海南包括在内,从南到北形成一条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展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秦皇岛并没有因为是首批开放城市就发展起来,他没有应有的更加繁荣的景象。
其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纵观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现状,尽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发展,全市的各个指的都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还是能从中看出,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如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竞争,秦皇岛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的: 第一、消费结构不合理。
秦皇岛市场调查报告秦皇岛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作为沿海城市,秦皇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同时也是河北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篇市场调查报告将重点关注秦皇岛市的消费市场情况,以及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二、消费市场概况1. 零售业秦皇岛市的零售业非常活跃,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
这些商业区域汇集了各类品牌的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此外,秦皇岛还有一些传统的集市,如开发区的农贸市场,供应新鲜的农产品和海鲜。
2. 餐饮业秦皇岛市的餐饮业也非常发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
无论是传统的河北菜还是海鲜,都能在秦皇岛找到。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色餐厅和小吃摊位也涌现出来,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三、消费习惯和偏好1. 品牌意识秦皇岛市的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和追求。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认为品牌代表了质量和信誉。
在购买衣物、化妆品和电子产品等方面,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知名品牌。
2. 健康与环保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秦皇岛市的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饮食,选择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此外,对于环保产品和环保包装的需求也在增长。
3. 旅游消费秦皇岛市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旅游消费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游客们在秦皇岛市不仅购买纪念品和特色产品,还会在当地的餐饮和住宿等方面进行消费。
四、市场机会与挑战1. 市场机会秦皇岛市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旅游、餐饮和零售业方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将继续扩大。
此外,随着电商的兴起,线上线下的结合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2. 市场挑战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秦皇岛市的消费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竞争激烈,各类品牌和商家争夺有限的消费者资源。
其次,由于秦皇岛市的地理位置,物流成本较高,这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困扰。
秦皇岛的可行性分析SWOT秦皇岛的可行性分析SWOT是指对该地区进行内外环境的分析,包括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和规划。
以下是对秦皇岛可行性的SWOT分析。
一、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秦皇岛位于中国沿海地区,辽西平原和山海关之间,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连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2. 自然资源丰富:秦皇岛拥有优美的海滩、山区和温泉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和休闲发展潜力。
3. 经济实力强大:秦皇岛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高,具备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的基础。
4. 建设基础完善:秦皇岛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能够满足各类发展需求。
二、劣势:1. 旅游资源被低估:尽管秦皇岛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但由于宣传不足,知名度相对较低,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2. 产业结构单一:秦皇岛的产业以重工业为主,缺乏多样化和高端产业,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3.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秦皇岛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1. 旅游市场潜力大:随着中国人民收入增加和旅游消费升级,秦皇岛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可以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游投资。
2. 区位优势:秦皇岛作为华北地区的门户城市,连接着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和外贸发展。
3. 产业升级转型:秦皇岛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的升级转型,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四、威胁:1. 经济竞争压力:秦皇岛周边城市也在积极发展经济,与秦皇岛存在一定的经济竞争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环境问题:秦皇岛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需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3. 经济转型阻力:由于秦皇岛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转型和升级可能面临阻力,需要解决政策支持和企业转型难题。
,路网密度为105.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03公里,一级公路150公里,二级公路547公里,三级公路804公里,四级公路6649公里。
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66公里,省道635公里,县道615公里,乡道1615公里,专用道79公里,村道5043公里。
2006年,全年完成公路建设873公里,完成投资3.18亿元。
其中干线公路完成38公里,投资1.0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835公里,投资2.16亿元,解决222个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问题,全市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达90%。
2006年全市已有农村客运班车248台,营运班线135条,全市100%的乡镇、96.1%的行政村通了客车。
该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机构、机制、人员”三落实,养护体系初步形成,解决了农村公路有人建设、无人管养的难题。
2006年该市被列为全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示范点。
全市7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养护机构,落实乡村公路养护人员2353名,各乡镇以村、组为单位划定养护范围,实行定人员、定里程、定标准、定质量、定奖罚、确保养护质量“五定一确保”的管理办法。
该市规划的“大”字型高速公路网及“三纵六横九条线”的公路主骨架逐步形成,为构建“1小时经济圈”奠定了基础。
该市干线公路网的跨越式发展,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提高了运输保障能力和安全性,提升了秦皇岛的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优化了产业布局,促进了资源整合与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发展,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大字型高速公路网由京沈高速、沿海高速及承秦高速公路、北戴河连接线构成;三纵即:秦青线、青乐线、蛇刘线;六横:京建线、凉龙线、三抚线、102、205国道、沿海公路;九条线是路网骨架的补充,主要有:青龙连接线、双牛线、山海关连接线、出海路复线、京沈高速开发区连接线、南南线、抚留线、卢昌线、燕新线。
)2006年,全市参加营运的载货汽车1.37万辆,载客汽车5363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4494万吨,货运周转量40亿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量6133万人,客运周转量35.5亿人公里。
(一)自然环境状况1.地理位置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河北省的东部,位于东经118º33'~119º51'、北纬39º23'~40º37'之间,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临辽宁,西北分别与唐山、承德相毗,是一座美丽的、集旅游与避暑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规划区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城市区,昌黎、抚宁两个县,总面积4037.73平方公里,总人口192.86万,其中市区面积48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4.4万。
海岸线长162.7公里。
秦皇岛沿海地区范围位置示意图见2-1。
图2-1 秦皇岛沿海地区行政区划图2.气候气象秦皇岛沿海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湿润气候,主要的特点是:年均气温在8.9~10.9℃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9.3~-5.4℃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4.1~25.2℃之间。
极端最低气温为-27.2℃,极端最高气温为37.4℃。
无霜期162~188天。
气温高于0℃期间积温为3953~4373℃,可满足二年三熟种植制度对热量的要求。
气温低于0℃期间负积温为-375~-722℃,对小麦越冬有较大影响。
年平均降水量为700~770毫米,是华北地区降水丰沛地区之一。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49~28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65%。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63%。
四季分明:春季(3~5月)风力强大,降雨稀少;夏季(6~8月)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
本季降水为510~585mm,占全年的75%;平均气温为22.8~24.1℃。
在本季里暴雨、大风、冰雹时有发生;秋季(9~11月)气温迅速下降,降水锐减,降水占全年的13%左右。
冬季(12~2月)盛行西-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降雪稀少。
3.水文水系秦皇岛沿海地区内地表水、地下水都很丰富,而且东临渤海,水文条件很好。
(1)地表水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48条,它们分属于滦河水系及冀东沿海独流入海诸河。
秦皇岛市地理环境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中国唯一的面向海洋的山城,地处渤海之滨,东
临渤海,南依燕山,北依辽东半岛,是京津唐地区的重要门户和连接东北地区的纽带。
自然环境
秦皇岛市地理环境优越,既有海洋的开阔和独特风光,又有山地的秀丽和清新空气。
市内拥有多处海滨风景区,如老龙头、碧螺塔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燕山山脉的延伸使得秦皇岛周围山水相依,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气候特点
秦皇岛市气候宜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是
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海洋的调节作用使得气候湿润,适宜各类植被的生长,也为动植
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经济发展
秦皇岛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发展成为京津唐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海港贸易、旅游业、港口物流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持续增长。
同时,
地理位置优越也为秦皇岛市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