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75
宽禁带半导体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它比较好?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机车牵引,以及微波通讯器件等,由于它突破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瓶颈,被业界一直看好。
在前不久2018年国际泛半导体投资论坛上,华登国际合伙人、中电华登信息产业基金首席投资官容志诚先生主持了一场圆桌讨论,和业界领袖嘉宾共同探讨了宽禁带在中国的发展。
“宽禁带有两个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是高压跟高温,应用场景包括高铁等,例如日本第二代高铁能跑350公里/小时、车轻了11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助新材料提供耐高温高压的性能,可靠性大大提高、性能也大大提高,重量大大减低。
还有国家智能电网,电动车/油混车等。
”容志诚认为,“另外一个方向是通信,从5G到毫米波的高频趋势,如下图所示。
”在此分享现场8位嘉宾的精彩观点,从宽禁带半导体的优势说起,讨论生态圈的现状?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需要做什么?(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包括:IEEE会士/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周达成教授、中国LED产业与应用联盟秘书长关白玉、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委员李晋湘、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义教授、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罗建武博士、中国宽禁带功率半导体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天岳副总裁孙克博士、香港创能动力(APS)创始人总裁周永昌)【宽禁带半导体优势四个字:四高一抗】李晋湘从产业界角度总结了“四高一抗”——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包括器件,有哪四高?高温、高压、高规律、高频率;抗什么?抗辐射。
记住“四高一抗”。
这个优势带来了新的应用,功率器件肯定是要高功率、耐高温。
通信,特别是5G要向高频发展。
【我们的碳化硅废品太多都做了叫锆石的首饰。
产业化技术要关注。
】。
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材料、物理、设计及应用1.引言1.1 概述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作为半导体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是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器件,具备了高功率、高电压和高温度等特点,适用于能源领域、通信领域以及其他一系列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材料、物理性质、设计原理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器件制备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和反向饱和电流等关键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设计原理,包括器件结构、电场分布以及载流子输运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这部分内容将着重介绍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设计要点,包括提高器件电流密度、减小漏电流和改善器件热特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在能源领域和通信领域的应用。
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可以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和电动车等领域,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持。
在通信领域,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高频特性和高功率特性,使其成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本文将全面介绍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材料、物理性质、设计原理以及应用领域,并对其现状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来展开对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讨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特点。
接着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全文的逻辑发展。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材料、设计和应用。
在材料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和性质,包括它们的禁带宽度、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等重要参数。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关键的交叉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方式。
从智能手机的快速充电到电动汽车的高效驱动,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到智能电网的优化运行,电力电子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又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展呢?首先,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将是电力电子技术追求的重要目标。
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小型化和功能的不断强大,对电源模块的功率密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通过采用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以及优化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这不仅能够减少设备的体积和重量,还能降低能源消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半导体技术方面,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相较于传统的硅基半导体器件,SiC 和 GaN 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更高的热导率和更低的导通电阻。
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更高的电压、温度和频率下工作,从而提高电力电子系统的性能。
例如,在电动汽车的充电器中,采用 SiC 器件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在光伏逆变器中,使用 GaN 器件能够降低能量损耗,增加发电量。
集成化也是电力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减少寄生参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系统级封装(SiP)和三维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电力电子集成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高度集成的电力电子模块,它们不仅具有功率变换功能,还集成了驱动、控制和保护等电路,从而简化系统设计,降低成本。
智能化控制技术将在电力电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发展,电力电子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自适应的控制。
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控制器能够根据负载变化和工作环境的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以达到最优的性能。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基于硅单晶与宽禁带材料电力电子器件性能对比及最新发展动态的专题报告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16.11.1一.硅单晶材料的电力电子器件性能对比1.1硅单晶材料单晶硅主要用于制作半导体元件,是制造半导体硅器件的原料,用于制大功率整流器、大功率晶体管、二极管、开关器件等。
熔融的单质硅在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平行结合起来便结晶成单晶硅。
单晶硅的制法通常是先制得多晶硅或无定形硅,然后用直拉法或悬浮区熔法从熔体中生长出棒状单晶硅。
单晶硅棒是生产单晶硅片的原材料,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对单晶硅片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单晶硅棒的市场需求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自晶闸管和功率晶体管问世和应用以来,硅基半导体器件在功率处理能力和开关频率方面不断改善,先后诞生了GTR、GTO、MOSFET 和IGBT 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对电力电子系统缩小体积、降低成本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1]。
1.2各器件性能对比1.2.1大功率晶体管(GTR)GTR是一种电流控制的双极双结电力电子器件,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其额定值已达1800V/800A/2kHz、1400v/600A/5kHz、600V/3A/100kHz。
它既具备晶体管的固有特性,又增大了功率容量,因此,由它所组成的电路灵活、成熟、开关损耗小、开关时间短,在电源、电机控制、通用逆变器等中等容量、中等频率的电路中应用广泛。
GTR的缺点是驱动电流较大、耐浪涌电流能力差、易受二次击穿而损坏。
在开关电源和UPS内,GTR正逐步被功率MOSFET和IGBT所代替。
1.2.2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1964年,美国第一次试制成功了500V/10A的GTO。
在此后的近10年内,GTO的容量一直停留在较小水平,只在汽车点火装置和电视机行扫描电路中进行试用。
超宽禁带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摘要:针对于半导体来讲,其只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半导体技术发展与其材料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关联。
半导体材料可以应用到诸多领域,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及光电子器件等等,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标志。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超宽晋禁带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超宽带隙二维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分析目前,超宽禁带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掀起了一股浪潮,其具有较高光电转化能力、高频功率特性、高温稳定及低能量损耗等优势,可以为诸多领域发展提供帮助。
超宽禁带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不仅发展空间大,并且市场前景也相对较好,需要细致分析材料支配方式,并且思考其在器件中的运用和性能展现。
一、超宽禁带二维半导体概述禁带宽度即为的一个能带宽度,单位为eV(电子福特),但需要注意的是,固体中的电子能量并不能连续取值,这样能带的连续性就会受到影响[1]。
想要导电就应有自由电子来作为支撑,自由电子能带可称之为导带(能导电),同时已经被束缚的电子想要转变成为自由电子,就应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可以跃迁到导带,其能量的最小值即为禁带宽度。
另外,针对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来讲,其与禁带宽度有较大关联,禁带宽度较窄则说明材料属性的金属比例较大,较宽则说明其倾向于绝缘体。
目前,半导体材料通常都是依照禁带宽度来进行划分,即为窄禁带半导体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超窄禁带半导体材料。
超宽禁带半导体的全称为Ultra-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s,其带隙普遍大于3.4eV(GaN的禁带宽度),性质即为高击穿电场、热导率、电子迁移率等等[2]。
同时超宽禁带半导体的优势高于宽禁带半导体,耐高温、耐高压、高频及抗辐射能力较强,可以高效运用到多个领域,如在超高压电力电子期间、量子通信与极端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空间都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