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与周围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50
肠造□周围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指导何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皮肤黏膜分离包括浅层分离或深层分离、部分分离或完全分离;完全深层分离时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
常见原因有造口黏膜缺血坏死、缝线脱落、脂肪液化、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
皮肤黏膜分离常发生在术后7日内,一般发生在术后48h。
一旦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分离处的伤口将会影响造口袋的粘贴。
如果造口袋粘贴不牢,粪水渗漏污染伤口及造口周围皮肤,不仅影响伤口愈合,还会刺激皮肤,增加患者心理与经济负担。
如何预防和处理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为预防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应常规在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或第6日更换造口袋,密切观察造口情况,及时发现有无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出现。
处理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之前,首先应评估造□皮肤黏膜分离的大小、深度、颜色,是否有潜行及潜行的深度、范围,创面渗液的量、颜色、气味。
对伤口的评估采用时钟法,头部为O点方向,脚为6点方向,用专用的伤口测量尺测量伤口面积及深度。
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进行伤口处理。
对于浅层皮肤黏膜分离,用生理盐水清洗,0.5%活力碘消毒,创面局部使用造口护肤粉或溃疡贴,或取适当大小藻酸盐敷料覆盖创面,外层涂抹防漏膏,也可覆盖水胶体或薄泡沫敷料,最后粘贴造口袋。
对于深层皮肤黏膜分离,如果伤口有感染,则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0.5%活力碘消毒,使用藻酸盐银离子填充,感染控制后改用藻酸盐敷料填充,再粘贴裁剪好的凸面底盘并套造口袋,并配套使用造口腰带。
早期每2日更换一次造口底盘,感染控制后,皮肤黏膜分离处全部呈红色肉芽组织时,可3~4日更换一次造口底盘,直至创面愈合。
粘贴造口袋时注意造口袋底板必须将伤口全部覆盖,防止粪水污染伤口,必要时使用防漏膏。
伤口愈合后应评估造口有无狭窄,及时进行处理,适时扩张造口。
造口/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一、造口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造口水肿轻微---不用处理重度---高渗盐水湿敷(10%氯化钠、硫酸镁)注意造口袋的剪裁技巧(每次换袋都要测量造口的大小,造口袋底盘剪裁比造口大2-3mm),使用一件式造口袋,避免碰撞。
2、皮肤粘膜分离先用棉签探查,逐步清除局部的黄色腐肉或坏死组织。
探查分离有否深达腹腔,如有要立即报告主管医生。
分离较浅者:用NS将肠造口粘膜分离处彻底冲洗干净,抹干,使用海藻类敷料或撒皮肤保护粉,粘贴一件式造口袋,避免排泄物污染,促进伤口愈合;一般每2天更换造口袋;有渗漏随时更换。
分离较深者:用NS将肠造口粘膜分离处彻底冲洗干净,抹干,填塞高吸收性敷料,如海藻类敷料或亲水性纤维敷料类敷料,再用防漏膏/防漏条/保护皮遮挡,粘贴一件式造口袋,避免排泄物污染,促进伤口愈合;一般每天更换造口袋;有渗漏随时更换。
3、造口脱垂选用一件式造口袋;如果是临时性造口或造口脱垂不严重者,可以不用作特殊处理,使用一件式造口袋;指导避免增加腹压的运动;不宜选用两件式造口袋;裁剪造口袋尺寸要恰当,袋可容纳脱垂的造口;必要时可高渗盐水湿敷;脱垂部分从造口推回腹内,用奶嘴固定(把奶嘴固定在二件式底盘上贴在皮肤,适用于泌尿造口和远端脱垂);指导病人观察造口的颜色;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二、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粪水性皮炎去除原因,治疗皮肤问题,重新选择造口用品,指导正确粘贴技术。
可用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视情况使用防漏膏,可塑环等。
2、造口旁疝避免腹压增加,选择较软底板,减腹压及体重,早期使用凸面底板加腹带.造口/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处理流程图造口用品的操作流程- 佩戴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保持皮肤的干净和干燥。
测量造口大小,然后选择适合造口的底盘根据所测量造口的大小,在造口底盘上剪出大小合适的开口,用手捋顺开口内侧。
在造口袋开口处粘贴封口条,封闭造口袋开口喷洒少许造口护肤粉在造口周围,均匀涂抹,几分钟后将多余粉末清除将皮肤保护膜均匀的涂抹在皮肤上,待干后形成一层无色透明的保护膜将防漏膏/条涂在造口周围,用湿棉签将其抹平,以使皮肤与防漏膏/条形成平整表面。
常见肠造口及周围并发症的护理进展摘要:肠造口以及周边极易出现细菌感染、毛囊炎等并发症,这对患者的心理和整体治疗效果均产生影响,本次就针对常见肠造口以及周边出现并发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望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水平。
关键词:并发症;肠造口及周围;护理进展肠造口手术需把近端肠管固定在腹部外端,让粪便排出体外,在临床中肠造口也称之为人工肛门。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压力也明显增大,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即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还可提高其护理配合度[1]。
本文就针对常见肠造口及周边并发症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肠造口及周边并发症类型1.1 肠造口并发症肠造口并发症主要为造口狭窄、肠造口感染、造口脱垂、肠造口水肿,出血以及缺血坏死。
1.2 肠造口周边并发症肠造口周边并发症可包含造口旁疝、皮肤粘膜分离以及皮炎。
2、肠造口及周边护理干预对策2.1 针对肠造口并发症护理对策缺血坏死是初期并发症,一般术后1-2天即可发生,若不及时开展治疗会导致手术失败[2]。
所以,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造口血运的观察,应用玻璃试管置入到肠管内,观察肠管内部血运情况,从而开展相对应治疗,例如压迫造口物品、应用呋喃西林溶液、生理盐水清洗、湿敷以及局部照射等方法[3]。
告知患者治疗流程和预后效果,从而提高配合度,及时处理,数天后即可恢复。
术后3天是造口出血高发时期,护理人员可观察患者造口出血情况,根据出血程度进行护理,轻度出血可应用棉球进行按压,对中度出血患者可应用肾上腺素或者云南白药外敷,针对严重出血患者一定要应用电凝止血、结扎小动脉等方法[4]。
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更换造口袋,保持造口袋清洁程度。
若发现有肠腔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一定通知医师处理[5]。
造口水肿就是造口处组织水肿长期无缓解,造口紧绷、肿胀、造口隆起以及粘膜发亮等。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水肿严重程度对其进行治疗[6]。
局部麻醉后,适当扩张次日肠管水肿即可消退,还可应用高渗盐水进行湿敷[7]。
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健康指导肠造口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肠造口术是治疗肠道疾病常施行的手术之一,肠造口术虽然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由于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果护理不当,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肠造口本身常见的并发症有肠造口出血、肠造口缺血性坏死、肠造口水肿、肠造口回缩、肠造口脱垂、肠造口狭窄、肠造口旁建等,肠造口周围常见并发症有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肠造口旁疝、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肠造口周围过敏性皮炎等。
何谓肠造口出血?肠造口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48h内,可表现为渗血或大量出血。
渗血多源于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更换造口袋时摩擦造口引起的少量出血即渗血,出血量较多时可能是肠系膜动脉结扎不牢或未结扎。
术后化疗的患者,因化疗药物副作用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肠造口受到机械刺激时易出血不止。
肠造口出血时应如何护理?肠造口黏膜因受到摩擦少量出血时,一般用棉球压迫可达到止血目的,也可用造口护肤粉喷撒止血。
肠造口大量出血时应及时查出出血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等,遵医嘱及时应用止血药物并输血、补液。
造口周围皮肤与黏膜结合处大量出血时需拆除出血处皮肤与黏膜处缝线,找到出血动脉,结扎或电凝止血。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皮肤与黏膜结合处可能存在静脉曲张,若破裂出血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可采用局部压迫、结扎或局部注射硬化剂止血。
何谓肠造口缺血性坏死?肠造□缺血性坏死是造口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h0造口黏膜由淡红色逐渐变为暗红色、紫色,甚至变成黑色,有臭味;肠造口坏死区域达到腹壁筋膜下时,肠内容物可渗入腹腔,患者可出现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
导致肠造口缺血性坏死的原因有哪些?多由于肠管游离不充分,肠管或系膜拖出时张力过大,扭曲或压迫肠系膜血管导致供血不足,过分修剪肠系膜破坏边缘动脉而影响肠造口血液循环,或因造口太小或缝合过紧而影响肠壁血供,以及双腔造口支撑管压迫边缘动脉等。
肠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护士考试资料
肠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护士考试资料
肠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是护士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如下:
(一)造口缺血坏死
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口手术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72h.
(二)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是指造口缩窄或紧缩,可见于造口手术后早期或晚期。
小指不能通过肠造口时为造口狭窄,病人主诉大便变细、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
(三)皮肤粘膜分离
皮肤粘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
(四)粪水性皮炎
粪水接触皮肤而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的糜烂,病人主诉皮肤烧灼样疼痛。
(五)过敏性皮炎
造口袋粘贴部位全部显示清楚,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
(六)造口旁疝
造口基底部或周围膨隆。
轻者可使用胶带加强支持,保持正常排便,减轻腹压,控制体重,避免提重物,严重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常见的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的处理: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水肿、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狭窄、回缩等。
出血:1、原因:擦洗造口用物过于粗硬,力度过于粗暴;造口粘膜糜烂,造口受到外伤,系膜小动脉未结扎或结扎线脱落,肠管内毛细血管破裂(肠道菌群失调严重、腹泻、放疗、化疗等)服用抗凝药物、伴有出血性疾病时,皮肤黏膜渗血。
检查:玻璃试管,手电筒2、处理:较轻的早期出血常发生在术后头72小时,轻微的造口粘膜,可见少处出血点,用湿纸巾轻轻压迫。
方可止血。
局部出血严重的可用止血剂,如:肾上腺素溶液(1%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100毫升)云南白药或局部激光电灼止血。
必要时需手术止血。
水肿:1、原因术后短期内黏膜有轻度水肿现象,术后3-5天消退,持久不退应考虑血清蛋白过低、黏膜脱垂、造口狭窄等因素。
2、处理:轻度的可以不处理,重度的用镁盐或高渗盐外敷处理,并检查造口底板内圈不要太小,支撑棒不能太紧、腹带不宜太紧等。
皮肤黏膜分离:1、原因::造口开口处肠壁粘膜部分坏死、造口粘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
2、处理:1,、清洁及清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擦干,如有坏死组织,可使用清创胶。
2、填充腔隙腔隙较浅,可仅使用康惠尔溃疡粉或糊剂,若腔隙较深,可使用海藻类填充条或糊剂3、保护分离创面用溃疡贴或者透明贴覆盖。
4、贴上造口袋,避免粪便污染,促使伤口愈5、完全分离合并造口回缩的使用凸面底板及造口腰带。
粪水性皮炎:1、原因:造口位置差;回肠造口没有形成适当的突起乳头;造口护理不当;皮肤邹摺造成渗漏;2、处理:检查刺激原因去除;治疗皮肤问题;重新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掌握正确的安装技术。
狭窄:狭窄是造口狭窄及紧拉,造口皮肤开口细小,难于看见黏膜或造口皮肤开口正常,但指诊时手指难于进入,肠管周围组织紧缩。
指检:箍指。
1、原因:造口周边愈合不良;血运不良;造口粘膜皮肤缝线感染;筋膜或皮肤疤痕组织收缩;手术时皮肤开口过小;手术时腹壁内肌肉层开口太小;Crons病复发,肿瘤压迫肠管(造口周围或造口边缘有肿瘤);二期愈合形成疤痕组织收缩。
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
引用格式
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是对肠造口术后
并发症的分类和评估标准的最新修订版。
本标准旨在为医护人员提
供一种系统的方法,以识别、评估和处理肠造口并发症,从而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造口并发症通常分为两类:造口周围并发症和肠梗阻并发症。
周围并发症包括造口水肿、感染、渗漏、疼痛、造口狭窄等,而肠
梗阻并发症则包括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因
手术技术、患者个体差异、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而发生。
在分级方面,我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四级分级系统。
一级表示最轻微的并发症,如轻度水肿或轻度感染;四级则表示最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或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渗漏。
这种分级系统有助于医
护人员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本标准还对处理肠造口并发症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预防措施、早期识别、评估工具、治疗方法以及术后护理建议。
我们强调了对患者教育的重要性,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造口,学
习如何处理常见问题,并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技巧。
总的来说,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肠造口患者的并发症。
我们期待这一标准能够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康复。
以上就是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的引用格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肠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的处理肠造口常见并发症:(一)出血 (Stomal bleeding):通常在术后72小时内发生。
临床症状:造口粘膜表面出血,造口与皮肤的边缘渗血;肠腔内出血。
原因:1.手术时止血不足:术后早期大出血则可能是肠系膜小动脉未结扎或结扎线脱落;2.造口与皮肤的边缘渗血多源于肠造口粘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3.病人凝血功能障碍(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过低);4.造口用品使用不当;5.肠腔内出血:血或血块从肠腔内流出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护理措施:1.查找出血原因;2.密切观察:出血的量颜色等,并做好记录和交班;3.止血:轻微出血用棉球或纱布加压即可;效果欠佳可用皮肤保护粉或藻酸钙敷料再进行按压;若出血较多较频,用1‰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纱布加压,或云南白药粉外敷后用纱布加压。
4.检查血液凝血功能;5.选择适当的造口用品;6.大量渗血,则需入手术室治疗或输血;7.肠腔内出血,报告医生治疗原发病。
(二)水肿(Stomal oedema)临床症状:造口隆起,肿胀和绷紧,粘膜发亮。
通常发生在术后早期。
原因:腹壁及皮肤开口过小,低蛋白血症。
护理措施:1.轻微者暂不用处理;2.严重者用3%高渗盐水湿敷或硫酸镁湿敷;3.评估造口用品的使用技巧,大2-3mm,避免造口用品紧箍肿胀的造口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缺血坏死;4.后期出现造口水肿,大多发生在癌症晚期病人出现低蛋白血症伴全身水肿;5.使用大容量,一件式造口袋,底板柔软,注意裁剪技巧。
(三)缺血( Ischaemic)临床症状: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1.轻度造口缺血坏死:造口边缘暗红色或微呈黑色,范围不超过造口粘膜外1/3,尚未有分泌物增多和异常臭味,造口皮肤无改变;2.中度造口缺血坏死:造口粘膜外中2/3呈紫黑色,有分泌物和异常臭味,但造口中央粘膜仍呈淡红色或红色,用力摩擦可见粘膜出血;3.重度造口缺血坏死:造口粘膜全部呈漆黑色,有多量异常臭味的分泌物,摩擦粘膜未见出血点,为严重缺血坏死;原因:1.手术时损伤结肠边缘动脉;2.当造口形成时,切除过多血管;3.提出肠管时牵拉张力过大、扭曲及压迫肠系膜血管导致供血不足;4.造口腹壁开口太小;5.缝线过紧过密;6.造口被过小或过硬底板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