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
- 格式:ppt
- 大小:699.00 KB
- 文档页数:1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画图法一、导学案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画图法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解题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导学案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为依据,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画图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案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画图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能够运用画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导学案内容1. 画图法的概念及作用画图法是指通过绘制图形来表示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画图法可以应用于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如几何问题、数量关系问题等。
2. 画图法的步骤(1)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主要信息和所求目标。
(2)选择合适的图形: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绘制。
例如,对于几何问题,可以选择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对于数量关系问题,可以选择绘制线段图、条形图等。
(3)绘制图形:按照题目要求,绘制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图形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美观性。
(4)分析图形: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解答问题: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计算或推理,得出最终答案。
3. 画图法的应用实例(1)几何问题:如求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
(2)数量关系问题:如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已知比例关系,求未知数等。
(3)行程问题: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四、导学案实施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画图法的引导,让学生充分体验画图法的优势,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他们在画图法的应用中都能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八《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例题和练习组成,例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练习题则巩固学生对画图策略的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文字叙述和具体计算,缺乏画图意识和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画图,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能够运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画图意识的形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画图策略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知识。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纸、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买50元商品送10元现金券,小丽购买了一件80元的商品,她最终实付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出示例题:某校六一班和六二班共植树120棵,一班植树的棵数是二班的2倍,两个班各植树多少棵?引导学生观察题干,理解题意。
然后,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道题。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画图,并解释画图的思路。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北师大版导言六年级下册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因为这时候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年级,学习的内容也逐渐变得复杂和抽象。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画图的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中的各种任务。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画图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六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每个数学学习者都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情况讨论法分情况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其拆分成几个简单的部分,逐个讨论并解决。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找出问题中的几何图形,并将其分成几个简单的部分进行处理。
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它让我们通过逆推问题的最终结果,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列出最终要得到的代数式,并逆推每个变量的值。
找规律法找规律法是一种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问题的特征和规律,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的规律,来确定下一个数字。
画图技巧画图技巧在数学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难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画图技巧: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抽象化思维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将问题模拟成一张图形,然后根据这个图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几何图形模拟成一张平面图,通过观察这个图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轴法数轴法是一种常用的画图技巧。
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数轴来表示各个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方便地解决问题。
三角形相似法三角形相似法是一种几何画图技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科书第108页。
教学目标: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通过回顾与交流活动,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学准备: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交流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师: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你学到了那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策略。
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师:在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画图的策略尤为重要,我们这节课学习画图策略(板书:画图) 多媒体出示:画图。
二、画图的策略(1) 图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多媒体出示星期五菜谱荤菜:肉丸子、虾 素菜:白菜、豆腐、冬瓜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一共有几种配菜方法呢? (提示: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策略,得出一共有6种配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策略,学生一一列举出搭配方案,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方法直观明了。
) (2) 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理解出示:①数的认识通过图,同学们一眼看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10个一是10,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10个千是万……。
②数的运算:43×41从图上明确看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三份表示43,再把43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43的41是整体的16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画图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等策略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较为简单的层面,如只会使用一种策略解决问题,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策略,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习材料:学生用书、练习题、学习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故事中涉及到的问题要与本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如画图、列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