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140.71 KB
- 文档页数:7
绪论一、什么是“领导”?1、领导是一个过程。
个体影响一群个体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2、领导包含着影响力。
影响力是任何领导必备的因素。
3、领导出现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
4、关注目标。
二、西方学术界对“领导”的界说1、中心说。
领导是领导者依靠影响力(权力和人格)去指导下属,最终完成共同目标。
2、互动说。
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过程当中共同实现双方追求的目标。
3、结构说。
领导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活动中展开的。
由权力规章构成的正式结构或由人际关系、感情纽带所构成的非正式结构。
4、目标说。
领导是领导活动的焦点,是实现符合群体需要的共同目标。
三、中国语境中“领导”的界说1、领导者这一角色2、领导职位3、领导者的行为“领者,项也;导者,引也”4、特殊的社会现象四、领导的结构1、正式结构(科层结构)↓职位(权威性的制度保障)人格(凝聚性的因素)2、非正式结构→情感的空间、载体↓信任、尊重、爱护五、领导的的过程科学化的过程艺术化的过程:以激励为核心的领导过程→具有经验性。
↓非模式化的特点。
六、有关领导的描述1、特质与过程领导特制论者:不同个人拥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特征。
2、委派领导与自然领导委派领导:由组织中领导的职位决定。
自然领导:群体当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的反应方式。
坚决但不能固执,幽默但不无知。
↓沟通行为、个体特征↓自我效能感较强3、领导和权力(权力能影响过程)权力:一人或物影响他人或物的能力。
官僚管理时期:权力人认为被管理者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但没有真正考虑被管理者的需要。
现代管理时期:权力的基础:强制、奖赏当人具有影响他人的态度,宗教信仰的能力时,就有了权力。
政治泛化(中国)↓权力本位: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中的一种政治取向。
组织中最主要的两种权力:职位权→正规的组织系统中拥有的地位。
人格权→从追随者那里获得。
管理者权力的获得基于他们下属对他们的认可。
4、领导与强制强制力:领导者可以行使的一种特殊的权力,用强制的力量去影响变化,通过奖赏或惩罚实现。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国家开放大学文法教学部赵菊强(发布时间:2016-11—17)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一含义包括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领导客体。
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3.领导目标.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5.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
领导主体通过把握、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施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二、领导与管理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为。
科学地辨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一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领导注重长期和宏观规划,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
管理学原理领导领导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其涉及到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影响力、决策等方面。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有多种理论和观点来解释领导的本质和作用。
本文将从领导的定义、领导的特征、领导的作用以及领导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领导可以被定义为在组织内部具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在于,领导更加强调对他人的引导和激励,而管理则更加注重对任务和流程的控制和协调。
领导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思维,达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领导具有多种特征和能力。
首先,领导需要具备目标导向的能力,即能够明确组织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其次,领导需要具备情感智慧,即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领导还需要具备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以及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综上所述,领导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领导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领导可以提供方向和目标,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指导员工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领导可以激励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此外,领导还可以协调和平衡不同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和冲突,保持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领导还可以影响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塑造组织的形象与品牌。
领导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和技术能力,以及领导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其次,个人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不断改进和发展。
此外,个人还需要不断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建立有效的团队和合作关系。
最后,个人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水平。
总结起来,领导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学原理,涉及到组织的权力和影响力、目标导向、情感智慧、沟通协调、决策问题解决等方面。
领导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方向和目标、激励员工、协调利益和冲突、塑造组织文化等。
领导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并进行自我反思和反馈。
领导的管理哲学原理
1. 策略思维:领导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合适的战略,使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创新思维:领导应鼓励员工寻找新的创意和方法,不断推进组织的创新。
3. 团队思维:领导应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搭建团队之间合作的桥梁。
4. 资源思维:领导应善于前瞻性地调配资源,让组织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同时也应该努力寻找新的资源来源。
5. 市场思维:领导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发掘市场机会,制定适合市场的营销策略。
6. 服务思维:领导应以客户为中心,注重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7. 持续改进思维:领导应鼓励员工不断进行改进,追求卓越,从而实现组织的持续进步。
领导学原理一、名词1、领导: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p15)2、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经过选举、任命或从群体中涌现出来的能够知道和协调群体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就是领导者。
(p173)3、追随者:追随者是领导活动中之心具体决策方案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者。
分为个体追随者和群体追随者。
个体追随者:具备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作风,同时具有完成组织目标的意愿和能力的个人。
群体追随者:领导者所构建的具有一定规模、并经过制度设计为个人提供角色定位的一种组织。
(p207)4、风险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即决策时只掌握了部分决策必须的情报和资料。
(p249)5、事前假设偏见:决策者在决策前,倾向于寻找、使用与他们的事前观点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其事前观点矛盾的信息,从而导致先入为主的偏见,我们把这种偏见叫事前假设偏见。
(p257)6、圈内人士:由于时间压力,领导者与下属中少部分人建立了特殊关系,这些个体成为圈内人士,他们受到信任,得到领导者更多的关照,也更可能享有特权或优先获得机遇和信息,他们得到绩效评估等机会比较高,离职率低,对领导者的满意度高。
(p85)7、圈外人士:它们占用领导的时间较少,获得满意的奖励机会也较少,他们的领导——下属关系是在正式的权力系统基础上形成的。
8、激励:激励就是刺激需要、引发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的一个动力过程。
它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动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
(p284)9、权力:是指领导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被领导者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一种影响他人做事的力量。
(p193)权威:权威是权力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是一种源于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且存在于人们心中的集体意识。
二、简答(一)简述领导学产生的两大标志:(p35)1、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决策工作专门化。
案例1:某区政府领导拟将一长期亏损的国有副食冷库基地改造成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
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
不曾想,外地一开发商已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率先投资兴建了一个综合市场,而综合市场中就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副食品批发场区,足以满足附近居民和零售商的需求。
面对这种情况,区政府领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进行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必然亏损;如果就此停建,则前期投入将全部泡汤。
请用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1)此案例反映了领导决策中信息原则的重要性。
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坚持领导决策的信息优先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某区政府领导在决定副食品批发市场项目之前,显然缺乏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不了解在建的综合市场特别是其内部的副食品批发场区。
因此盲目决策,匆忙上马,陷入困境。
(2)此案例反映了追踪决策的重要性。
当原有决策方案实施后,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要对原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这就是追踪决策。
(3)走出两难境地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比如,一种是迎接挑战,继续兴建。
但要调查研究,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所建批发市场在规模、设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超过竞争对手,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种是及早决断,对原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重新考察、确立和论证新的项目,实行转向经营。
案例2:刘备的失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刘备忽视了这一点,派不执行这一原则的关羽去驻守荆州,孙权遣使提出要和关羽结亲,娶关羽的女儿为儿媳,被关羽骂回。
关羽自认为兵多将勇可以抵抗孙吴,北伐曹操,致使两面作战,前后受敌,犯了兵家大忌,丢了荆州和自身性命,并且蜀国与孙吴结盟也随之瓦解。
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置赵云、诸葛亮等众臣的意见于不顾,执意起军东征,起兵攻打东吴,最终兵败。
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性原则:领导科学注重整体性思考,将组织视为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内部的各个元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组织的运行机制和问题出现的原因。
领导者需要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2. 行为原则:领导科学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这包括领导者所展现的态度、价值观、行动以及与员工的互动方式等。
领导者应该展现出合适的领导行为模式,激励和引导员工,以实现组织目标。
3. 激励原则:领导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可以被激励和影响。
领导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励方法可以包括奖励、赞扬、晋升等。
4. 沟通原则:领导科学认为有效的沟通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沟通应该是双向的,领导者需要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反馈,并及时做出回应和调整。
5. 变革原则:领导科学认为变革是组织成功的必经之路。
领导者需要具备变革管理的能力,能够制定明确的变革目标、制定相应的变革策略和计划,并引领组
织顺利实施变革。
领导者还需要能够处理变革过程中的阻力和挑战,保持组织内外的稳定与发展。
以上是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领导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组织需求灵活应用。
企业领导学的基本理论企业领导学是指研究和探讨企业领导的原理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企业领导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领导概念、领导风格、领导能力以及领导行为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首先,领导概念是企业领导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领导概念是指对领导的定义和角色的理解,并包括领导与权威、管理的关系等内容。
领导是指一个人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企业中,领导者要具备把握企业内外环境、制定发展战略、激发员工潜力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领导风格是企业领导学的基本理论之二。
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实施工作中所倾向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激励型等。
权威型领导风格注重指示和控制,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环境下;民主型领导风格侧重于员工参与和团队合作,适用于需要创新和合作的环境下;激励型领导风格则注重员工发展和激励,适用于需要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环境下。
企业领导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领导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领导能力是企业领导学的基本理论之三。
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在实施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和变革能力等。
沟通能力是指领导者与员工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决策能力是指领导者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能够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是指领导者能够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变革能力是指领导者在面对变革时能够适应和引领组织变革的能力。
企业领导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以适应企业快速变化的环境。
最后,领导行为是企业领导学的基本理论之四。
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实施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具体行动和态度。
领导行为对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领导者的行为应该是员工的榜样,要始终保持诚信、负责和坚定的态度。
领导者还应该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激励,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