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
- 格式:doc
- 大小:17.11 KB
- 文档页数:8
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尺寸:宽103.5厘米、深68厘米、高31厘米此炕桌应系宫作,桌面攒框镶整板,束腰,彭牙。
牙板洼堂肚,浮雕卷草纹与螭龙纹。
三弯腿,顶部转角螭龙头,腿足外翻,雕成龙爪装。
包浆熟老,全品相。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并著录于2011年首都博物馆《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明黄花梨三弯腿炕桌尺寸:宽64厘米、深51厘米、高25厘米此炕桌为明朝之物,抹头可见明榫。
面攒框镶三板,下装穿带出梢支承。
束腰,下装壸门式牙板,浮雕卷草纹。
抱肩榫构造,三弯腿,足部向内弯曲兜转。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卷草纹炕桌尺寸:高29.2厘米、宽92.6厘米、深58.2厘米此炕桌造型及雕饰均为明式,比例优美纤秀。
冰盘沿下接束腰,牙板上雕饰卷草纹,为晚明流行的家具装饰题材。
牙腿相交之处,浮雕对称的如意云纹,三弯腿足部做成如意云纹状,与肩部纹饰遥相呼应。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带矮老三弯腿炕桌尺寸:高28厘米、宽99厘米、深64厘米此炕桌桌面攒框镶面芯板,起拦水线,冰盘沿打漥,高束腰加矮老,壸门式牙板与腿足沿边造生动的卷草纹曲线,三弯腿,外翻马蹄足,底端支以方足。
炕桌选料精美,造型古朴,线条有力,实为佳作。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乙第8页。
明黄花梨三弯腿螭龙纹炕几尺寸:73厘米、深40厘米、高23厘米此炕几既可在床榻上使用,又可席地单独使用。
几面攒框镶独板,冰盘沿下起阳线,线下束腰,三弯腿承外翻卷云足,牙板浮雕螭龙纹整器造型简约,曲线婉转,典雅古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尺寸:高29厘米此炕桌鼓腿牙极尽夸张,束腰外的肩、腿、内翻足几乎鼓成圆形。
牙条用铲地浮雕,草龙及其莲花纹样疏密有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5页。
清紫檀翘头供案尺寸:高20厘米、宽265厘米、深24厘米此案造型优美,案面攒边长条独板,冰盘沿,翘首,束腰镂雕条纹,牙板饰波浪构造,轮廊曲线自然与腿相接。
- 专栏 · 收藏与拍卖 -王世襄被民间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尽管他本人生前对这一俗称颇有微词,但这一名号已成为对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
王世襄以微薄的财力,探究出博大深厚的收藏文化,其藏品之丰富、涉猎范围之广都值得关注,而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尤其值得今天的藏家学习。
王世襄出身名门世家,高祖曾官至工部尚书,伯祖为光绪年间的状元,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但王世襄的家境并不是民国新贵,故生活虽无隐忧,但收藏珍贵文物,却非手头宽裕。
他曾经说:鄙藏不值钱,10块(钱)以上的是朱(朱家溍:戏曲研究家、文物及明清史专家)玩的,10块钱以下是我玩的。
有人将其与好友朱家溍的收藏品相比较,认为朱家溍旧藏文物,在故宫博物院当属于一级文物,而王世襄的精品也只能评个二级文物。
然而,虽然王世襄的收藏不算名贵,但趣味百出,尤其是他专心致志地将一辈子喜欢的东西都能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并且乐在其中。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王世襄推崇的鸽哨、葫芦等民俗文化亦受到追捧的原因。
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业界膜拜的名字,从2003年王世襄藏品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以来,其藏品在拍卖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藏界符号,每次出现王世襄旧藏藏品时,都会引发市场的热烈追捧,王世襄旧藏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便在情理之中。
在2003年的专场拍卖中,王世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的成交价开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在中国嘉德“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专场中,“大圣遗音”最终以1.15亿元成交。
8年时间,这一把古琴的价格增长了近13倍。
同时,这一价位也彰显了古琴这一小众收藏品类的升值潜力。
2010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周年秋拍推出“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专场成交率为100%,成交额高达9844.8万元。
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中以166万元成交,2010年的成交价则高达1512万元,刷新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精粹明式家具部分上海博物馆家具馆是国内设立最早的明清家具专门陈列场馆,同时也是质量最精、精品最多的公立博物馆。
上博家具馆的收藏以香港庄氏捐赠王世襄先生旧藏为主体,同时征集陈梦家先生旧藏充实陈列,加之原有的丰富馆藏,已成为全国家具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我们将以两期的内容全面展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本期分享明式家具部分,下次推送清式家具部分。
上下两期共收录家具74例,基本涵盖了目前在陈家具。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精粹明式家具部分嵌云石紫檀木笔屏年代:明尺寸:长17.2厘米宽8.7厘米高19.7厘米上海市宝山区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紫檀木质,屏心为一片云石。
笔屏,是笔插与砚屏组合而成的文具,非常少见。
笔插是一种竖向的置笔用具。
器身如口字形,下部的底坐上有数个孔洞,底坐上竖两根立柱,立柱之间有横梁,横梁上有若干圆孔,可供插笔。
砚屏则是置于砚边,用于遮风障尘的小屏风。
笔屏组合了两者的功用,插笔与遮风障尘两不误。
明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有文房器具篇,专条记录“笔屏”:“镶屏插笔”“大者长可四寸,高三寸者”,其惊艳之处在大理石质的屏心,高濂曰:“有大理旧石,俨状山高月小者,东山月上者,万山春霭者,皆余目见。
”此笔屏,虽无山高月小、东山月上之状,但言其有万山春霭之姿,还是可以想象的。
黄花梨木三层架格年代:明尺寸:长103.0厘米,宽43.6厘米,高188.0厘米架格又称“书架”或“书格”,可以陈设器物,亦可存放书籍,罗列卷轴。
此架格为三层全敞式,四面无任何棂格或围栏装置,是架格的最基本形式。
通体用方材,取料单细,抽屉扁薄,颇显轻盈疏朗。
铁力木板足开光条几年代:明尺寸:长191.5厘米宽50.0厘米高87.0厘米条几以三块厚约两寸的长方形铁力木整板制成,面板与板足直角相交处,以闷榫角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抹去棱角,呈现转折柔和的小圆角。
板足开椭圆形透光,这是使用厚重木材制作家具时常用的手法,可得轻巧、通透的外观而不显沉闷。
王世襄的⼀世珍藏——明式家具:当年为何给了上海博物馆?《明式家具珍赏》王世襄著在王世襄先⽣丰富⼴博的收藏品中,最为重要、数量也最多的品项,是明式家具。
在近半个世纪的收藏⽣涯中,他能凭⼀⼰之⼒收藏到这些精绝之品,简直称得上是旷世奇迹。
这批明式家具,如今已⼊藏上海博物馆,对于为什么不是⽆偿捐献,为何不留在北京,这些年来,曾听有⼈对此颇有微辞,甚⾄还听到业界的名⼈发出的责怪之声,这纯粹是他们不了解情况。
作为亲历者,我对全程⾸尾和来龙去脉记忆得还算清楚。
多年以来,王先⽣⼀直在为这些藏品的最终归宿⽽操⼼。
他说过,这批家具⼀定要完整留下,绝对不能再拆散分卖。
⽆论多么困难的时期,⽆论多少⼈恳求,他从未卖过⼀件。
最终捐向哪⾥,也⼀直在他的考虑之中。
我想:任何⼈⾸先会想到,故宫应是这批家具最好的归宿地。
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霸王枨⽅凳(王世襄旧藏)可故宫博物院对这批藏品⼀直未表⽰出积极的态度。
另⼀⽅⾯,王先⽣对故宫是否真能保存和善待这批家具⼼有疑虑。
古代家具,尤其是珍贵的硬⽊家具,其实相当娇⽓。
像紫檀料的家具,⽊质表⾯⾮常娇嫩,就如同⼈的⽪肤,最怕太阳晒。
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故宫藏明清家具,其中有把极为明显的紫檀家具标注成黄花梨料制。
我相信,其中⼀个原因是故宫中有的紫檀家具给晒得颜⾊变浅了,所以依据颜⾊才被认成了黄花梨。
清黄花梨上折式交杌(王世襄旧藏)故宫的宫殿都坐北朝南。
古家具摆在窗户根⼉地底下,直受⽇光的照射。
居住在北⽅的⼈都知道,北京坐北朝南的房间,⽇照时间特别长,即使有前廊,但案类、椅类的家具较矮,挨着墙根放仍然晒得着。
这⼀年三百六⼗五天,⽇复⼀⽇年复⼀年地晒,什么东西能经得住!为此事,我曾向故宫⼈员说起,可他们说这是按原来的陈列形式摆放。
您站在王先⽣的⾓度想想看:再好的东西给了他们,他们能认真上⼼对待么?能让他放⼼吗?尽管如此,王世襄先⽣⼀直在想⽅设法尽量地把这批明式家具藏品留在北京。
可没想到,北京却不以为然,愣是不要。
锦灰堆——藏家手中的稀罕物众所皆知,王世襄是中国顶级藏家,也是“京城第一玩家”,其所涉“玩物”极广,养鸽、放鹰、古琴、书画、雕塑、竹刻、香炉……最终由“玩”而“学”,在多个学术研究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出版著作甚多,如《明式家具珍赏》、《自珍集》等。
而其中有一本书,王世襄将自己“琐屑芜杂”的爱好都给记录了下来,书取名《锦灰堆》,何为锦灰堆?王世襄在书的自序中解释:“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
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
”在王世襄看来,自己在这文集中谈古旧家具、书画、饮食、养鸽、放鹰等杂论,与元代钱舜举在《锦灰堆》这幅画中画蟹脚、蚌壳等酒菜杂碎的做法有些类似,所以就直接将其用作了书名。
但“锦灰堆”这一词可不仅仅是书画的名字,它还是瓷器上的一种比较特别的纹样,且很是精彩。
《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瓷器上的“锦灰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至清初,在出口日本、新加坡、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外销瓷中,也有发现大量锦灰堆纹饰的瓷器。
一般来说,锦灰堆瓷器最主要的特点,是其将古旧字画、青铜器、钱币拓片、古书残页、手稿等老旧物件的图案组合在一起瓷器纹样,这种纹样又名“八破图”或“集珍”,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地拼凑,却常会取得耐人寻味的效果。
1902年作丁二仲作玻璃内画八破图鼻烟壶香港苏富比2014年拍RMB 295,875成交那么,书画上虾尾、鸡翎等组成的锦灰堆,怎么到陶瓷上就变成了金石拓印等画风?这里面的演变又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从两个关键性人物来说说,其中一人为钱选,另一人为六舟。
元钱选孤山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钱选,也就是前面王世襄所提的钱舜举,他是南宋进士,与赵孟頫、冯应科并称为“吴兴三绝”,但与出仕蒙元的赵孟頫有所不同,钱选拒绝仕元,“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将自己的凌云壮志寄托于诗画中。
幸运的是钱选本人是个绘画上的通才,所画题材涉及人物、畜禽、山水,无一不精,可以说是元初画坛的先锋。
紫苏希寄助理小编二级|消息(2)|我的百科|我的知道|百度首页| 退出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我的任务为我推荐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核心用户五周年NBA拆分词条王世襄百科名片王世襄“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于2009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
中文名: 王世襄民族: 汉族出生地: 中国出生日期: 1914年5月25日逝世日期: 2009年11月28日职业: 学者 文物鉴定家毕业院校: 燕京大学国文系主要成就: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 《画学汇编》《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目录人物简介人物生平往事略集玩物成家“老运动员”梁思成的提携因祸得福妻精琴艺自称琴奴政治遭遇人鸽情缘人物交往治学精神著作书目诗词书法人物简介人物生平往事略集玩物成家“老运动员”梁思成的提携因祸得福妻精琴艺自称琴奴政治遭遇人鸽情缘人物交往治学精神著作书目诗词书法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王世襄(1914.5.25-2009.11.28)号畅安。
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北京。
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
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小学至高中,就读北京美国学校,同时家中聘请国学耆宿,讲授文史诗词。
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
明式家具的大家—王世襄先生谈及红木家具,人们不禁都会想到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其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是中华民族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
而说到明式家具,不得不提到一位研究明式家具的大家——王世襄先生。
王世襄先生从27岁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到四川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自此投身工艺与文博研究工作,至95岁辞世,王世襄近70年的人生跌宕起伏,乐天而坚韧。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也精彩不断。
抽斗条案书香门第玩物成家王世襄生于书香门弟,长在官宦之家,其祖上三代有状元、进士出身,出过重臣、循吏和外交使节。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好奇活泼的性格,让年少的王世襄崭露“燕市少年”风貌,他曾自嘲是“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狗捉獾,架鹰逐兔,皆乐之不疲。
”养鸽飞放更是“常年癖好”。
成年后对漆器、火绘、竹刻以及古典音乐的研究都造诣颇深。
王世襄在广泛结交社会各阶层玩友中,完全摒弃了世家子弟的矜贵习气,陶冶了豁达乐观的性格。
更为可贵的是,他终生都能虚心求教,博洽多闻,穷究玩物底里,从大俗中玩出大雅,每每有精湛述作问世。
启功先生说他是“研物立志”,黄苗子先生则称他“玩物成家”。
而王世襄穷其一生潜心研究的,乃是明式家具。
挚友身亡坚守自珍王世襄从中国古家具处于落泊、鲜为人知的上世纪40年代开始,用40年时间完成了明式家具的两部力作。
而促使其写出了影响深远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二书的,正是著名诗人陈梦家。
1934年陈梦家与夫人赵罗蕤新婚,借住在王家花园,那时王世襄刚刚考上燕京大学,也住在自己的院子里,两人朝夕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
两人皆喜爱明式家具。
王世襄对于明清家具的收藏要晚于陈梦家,但对明清家具的痴迷程度却毫不逊色于他。
两人因为有相同的爱好常常一起切磋交流,谁收到了好的家具自然邀请对方来品评一番。
一对收藏挚友,在政治空气紧张的年代里于古典家具的文化中寻找到一种与时局不相匹配的轻松。
但令人痛心的是,1966年9月3日,陈梦家因不堪凌辱自缢身亡。
文物专家壬世襄填补古代家具学术研究空白的人■吕雪萱不夸张,不抒情,不要求读者接受什么,那样专心于精确客观的叙述,目的在于发掘濒于失传的“冷门”学问——读者对于这种专著倒反而是五体投地的钦佩。
已故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老人的著作《明式家具珍赏》就是这样的作品。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关考工、工艺的书很少,阐述制作、技法的书更是屈指可数。
像专讲建筑工程的《营造法式》和专讲糅漆工艺的《糅饰录》,在传世的图书中是非常罕见的。
该书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笔者捧读《明式家具珍赏》一书时,由衷地感到折服。
这是经过“十年浩劫”之后,王世襄同志以不届不挠的精神写出的中国人第一部有关古代家具的专书,填补了中国几十年来学术上的空白。
有了这部书,我们寻找明代家具的资料,再也不必去翻阅德国人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美国人埃利华斯的《中国家具》了。
当年,这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的专著在香港一经出版,立即轰动了海外。
美国博物馆界元老、甘城纳尔逊美术馆退休馆长史协和十分敬佩地说:“王世襄先生所作的工作是任何外国人也不能代替的。
我确信,在中国古代家具研究领域内,《明式家具珍赏》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一部超越前人的权威性著作。
”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祥认为「《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不仅填补了我国工艺更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同时更为收藏家或研究者提供了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很多年来我—直不解的问题都有了满意的答案。
”王世襄,号畅安,祖籍福建,1914年出生于—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
高祖王庆云为清廷命官,官至工部尚书,著有《石渠馀记》。
母亲金章是著名画家金北楼的妹妹,以擅长花卉鱼藻名世。
王世襄生性聪颖,儿时却沉湎于嬉戏,不受约束,喜欢放鹰走狗、养虫曲虫曲、玩鸽子,而且在饲养上样样精通。
当他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书时,还有臂上架着大鹰或怀里揣着輻輻到学校上课的惊人之举。
当时在燕京大学教书的洪煨莲教授把这个有精力但又“不务正业”的学生称为“未知数”。
及待1948年王世襄由故宫博物院指派,赴美国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奖金时,洪煨莲对他的印象稍有转变,直到1980年王世襄带着一大摞著作再专程去波士顿晋谒老师时,洪老对他才另眼相看。
秉扬唐风明韵,琢磨大气培根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古典流传下来固然很经典,却也不能称之为绝对完美。
对照经典,就应该要有自己的理解、认识。
家具应该有思想,它要能体现作者的审美、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能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缩影。
我对扇形官帽椅进行了四次改动,虽然还没能充分表达出我最终的想法,却也记录了我对一件器物的理解和追求。
王世襄先生当年所藏一式四件紫檀扇形南官帽椅,在《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以及《锦灰堆》等著作中多有引用。
在古典家具“十六品”中也被品之为“凝重”,器形非常简洁大气,堪称经典。
坊间以其为例,有不少极为神似的高仿者。
我也非常喜欢这把椅子,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推敲。
随着对器物的理解,我对它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原来我在仿其形,现在我在寻其韵。
古典家具风骨以唐为高,以明为盛,唐代因其政治经济发达,封建专制没有明清时代严苛,所以思想所受禁锢更少,在文化上表现更为简洁、大气和洒脱。
明清时代的扇形官帽椅器形虽堪称完美,但我认为,略显拘谨,过于收敛,奔放不足。
我对洒脱大气的器物情有独钟,所以总觉得扇形官帽椅缺点什么,于是几番推敲,我尝试着对它进行改良。
第一次修改旧式扇形官帽椅椅面的前大边和后大边呈弧线型向前凸出,形成一个扇面的结构,而椅面下面券口横牙却是直板的;再往下,管脚枨也是直线的,它们都没有随着前大边弧度一起向前凸出。
这样的做法有待商榷,如果把券口横牙和管脚枨都做成直线的,它们和扇形的椅面没有呼应。
弧线和直线本来就是两种对立的元素,很难把一条弧线和两条直线放在一个纵向平面里,于是我就把扇面椅把券口横牙和管脚枨变直线为弧线,这样既达到一致性,同时又让椅子前立面饱满了起来。
椅面以上,椅腿线型是圆柱,椅面以下依然是圆柱。
纵观所有采用圆线的明式椅子,椅腿大多数都是外圆内方,而上下一致的圆柱形椅腿做法也有,但很少见。
我理解的扇面椅腿,穿出椅面以上的部分是圆柱形的,而椅面以下部分应该是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的椅腿是一个科学而又美观的结构,内方的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对椅面的辅助支撑作用,还能增强椅腿的观感效果,让椅腿看上去更劲挺有力。
明式家具典型样式全解赏析▲晚明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马蹄足八仙桌明代家具与明式家具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
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
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已达到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
▲晚明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明式家具的历史发展明式家具一般是指我国明代至清代早期(约当公元15—17世纪)所生产的,以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
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叫“明式”。
它是在宋代、元代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工艺、造型、材料、结构上都有重大突破。
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晚明黄花梨攒接卍字纹围子罗汉床明式家具的品类按使用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坐卧类:有凳、墩、椅等承具类:有几、桌、案等卧具类:有床、榻等庋具类:有盒、匣、奁、箱、柜、橱等架具类:有面盆架、镜架、衣架等屏具类:有砚屏、炕屏等▲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明式家具的魅力明式家具,特征鲜明,魅力无穷,体现在以下几点:1、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
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
在家具设计之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
▲晚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2、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
通体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在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
王世襄为什么没有把价值连城的黄花梨家具捐给北京城!古玩元素网带你进入古玩行!王世襄生前珍藏的家具,如今大部分在上海博物馆内安了家。
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相继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两本古典家具专著,一时间在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家具收藏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崛起,收藏热潮在神州大地迅速蔓延开来,古玩、字画、瓷器乃至古典家具的价格均扶摇直上。
家具收藏界在王世襄这两本书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关注收录在书中的那些精美的黄花梨、紫檀家具的收藏去向,甚至有些藏家曾想尽办法想说服王世襄转让这批珍贵的家具,并在价格上开出了天文数字。
但是王世襄并不为之所动,他想给他倾尽一生心血的收藏找一个最好的归宿。
这一批明清家具是王世襄为研究中国家具史而精心收藏的,是王世襄耗数十年之功从成百上千件古代家具中选出的上上品,而且,经过王世襄的爬梳整理,这些家具早已成为明清家具的标准器,是一段流传有序的明清家具史。
对于王世襄的这批珍藏,著名家具鉴定家、上海博物馆的王正书曾做过如此评价:“这些作品经王世襄先生对其造型、结构、纹饰和榫卯技术的解剖和分析,现已成为明式家居的经典范例载入史册。
故凡1985年以后成书的家具著述,在论述明清家具时代风格时,无不以此为实例。
”由此看来,王世襄收藏的这几十件家具早已成为中国明清家具史上的一个符号,其珍贵性可见一斑,王世襄不想使其分散,准备全部捐赠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博物馆中享受中国古代家具的神韵之美。
收录在《明式家具珍赏》中的家具一共一百七十五件,其中收录有王世襄本人收藏六十五件。
据我收藏的这批抄家清单中可知,王世襄一共收藏八十件各式家具,除上世纪60年代将一件黄花梨交杌赠送给好友杨乃济以外,其余七十九件均堆积在北京东城芳嘉园王家劫后仅余的四间北屋内。
这些家具是王世襄经多年搜集而得,大都是明清家具精品之中的精品。
上世纪90年代初,这时的王世襄已年届耄耋,他开始思索这批家具的最终去向。
《锦灰堆》(一)欣赏王世襄先生《锦灰堆》,墩厚四卷,去年北京书市中买来,近期第一卷才粗粗翻阅一过。
因对文物古玩外行,并未逐字逐句细读,不过浏览了大致内容而已。
书系三联书店出版,开本版式装帧均雅致,唯字体偏小(相对开本而言),于近视老花眼皆吃力。
王老先生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具有精深的造诣,有《王世襄集》著作十部为证;看其解说物品,行文简洁典雅,当属上乘;从书前插页笔迹看,赏心悦目,亦为书法大家作品。
《锦灰堆》第一卷分五类内容:家具,髹漆,竹刻,工艺,则例。
“家具”收文20篇,既可供专业人士学习提高,也能给常人以知识启蒙。
中国古代家具以明代及清前期最为精致,为什么此时成就最高?除继承宋代优良传统外,一是那时需求增加,讲究家具陈设;二是海禁开放,大量硬木输入,使工匠制造出精美坚实并超越前代的家具。
家具行业确有所谓《鲁班经》流传,现存版本为明万历年间增编本《鲁班经匠家镜》,所谓“匠家镜”就是说它像工匠家的一面镜子,有“指南”与“手册”的意思。
其中“八仙桌”条文“高二尺五寸,长三尺三寸,大二尺四寸,脚一寸五分……”,王世襄先生认为此条所开尺寸乃是长方桌。
又论“圆桌式”,王先生说“其位在直边的两足都只有位在圆边的桌足的一半宽度。
当两张半圆桌拼合在一起成为圆桌时,一半宽度的各足,经过合进拼拢,恰好与其他桌足同大”。
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比黄花梨的要少。
在“制造家具的珍贵木材”文中,列了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榉木五种,并附带述及瘿木。
瘿木不是树种名称,而是老干盘根错节,结瘤生瘿处的木材,因生瘿处的木材总有旋转细密的花纹。
另,“托腮”指束腰和牙条之间的台层,它所承托的明明是“腰”而不是腮,为何叫“托腮”?王先生经过研究指出,“托腮”就是须弥座名词“迭涩”,只是音读之转,以致写法不同。
“髹漆”并不是只讲如何油漆,它是一门研究与漆相关的器具与工艺的学问,如古代家具的髹漆工艺就有一色漆、罩漆、彩绘、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戗金、百宝嵌等。
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尺寸:宽103.5厘米、深68厘米、高31厘米此炕桌应系宫作,桌面攒框镶整板,束腰,彭牙。
牙板洼堂肚,浮雕卷草纹与螭龙纹。
三弯腿,顶部转角螭龙头,腿足外翻,雕成龙爪装。
包浆熟老,全品相。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并著录于2011年首都博物馆《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明黄花梨三弯腿炕桌尺寸:宽64厘米、深51厘米、高25厘米此炕桌为明朝之物,抹头可见明榫。
面攒框镶三板,下装穿带出梢支承。
束腰,下装壸门式牙板,浮雕卷草纹。
抱肩榫构造,三弯腿,足部向内弯曲兜转。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卷草纹炕桌尺寸:高29.2厘米、宽92.6厘米、深58.2厘米此炕桌造型及雕饰均为明式,比例优美纤秀。
冰盘沿下接束腰,牙板上雕饰卷草纹,为晚明流行的家具装饰题材。
牙腿相交之处,浮雕对称的如意云纹,三弯腿足部做成如意云纹状,与肩部纹饰遥相呼应。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带矮老三弯腿炕桌尺寸:高28厘米、宽99厘米、深64厘米此炕桌桌面攒框镶面芯板,起拦水线,冰盘沿打漥,高束腰加矮老,壸门式牙板与腿足沿边造生动的卷草纹曲线,三弯腿,外翻马蹄足,底端支以方足。
炕桌选料精美,造型古朴,线条有力,实为佳作。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乙第8页。
明黄花梨三弯腿螭龙纹炕几尺寸:73厘米、深40厘米、高23厘米此炕几既可在床榻上使用,又可席地单独使用。
几面攒框镶独板,冰盘沿下起阳线,线下束腰,三弯腿承外翻卷云足,牙板浮雕螭龙纹整器造型简约,曲线婉转,典雅古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尺寸:高29厘米此炕桌鼓腿牙极尽夸张,束腰外的肩、腿、内翻足几乎鼓成圆形。
牙条用铲地浮雕,草龙及其莲花纹样疏密有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5页。
清紫檀翘头供案尺寸:高20厘米、宽265厘米、深24厘米此案造型优美,案面攒边长条独板,冰盘沿,翘首,束腰镂雕条纹,牙板饰波浪构造,轮廊曲线自然与腿相接。
通体色泽古樸,木纹精美,包浆莹润,器形稳重又不失俊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164页。
明末清初黄花梨螭龙纹六柱式架子床尺寸:高232厘米、宽225厘米、深155厘米此架子床制作精细,构思巧妙,装饰效果和结构完美统一。
大部分构件可以徒手拆散,方便搬运,而组装后不摇不晃。
由此也表明这张床的榫卯加工非常精密合理。
攒框床顶承尘与床柱方孔套接,透雕螭龙纹挂沿和坠角。
门围子和床围子分别用横料分为三截,分别装透雕螭龙纹卡子花和透雕螭龙捧寿纹绦环板,玲珑剔透,虚实处理得当,颇具美感。
软床屉,坐卧凉爽舒适。
床座高束腰加竹节矮老,绦环板铲地浮雕花卉纹,壸门牙板铲地浮雕双龙卷草纹,披肩雕兽面。
三弯腿,腿足雕兽爪踩球。
在装饰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雕饰繁缛精美,图案丰满,充满韵律,雅而不俗。
束腰、牙板和床腿的雕饰圆润华丽,栩栩如生。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第125至126页。
明末清初黄花梨四柱架子床尺寸:长235厘米、宽214厘米、高140厘米明代架子床的制作技艺具有严谨有序、精益求精的特点。
其设计追求造型简约、功能合理,带有明显的文人气质和独特的建筑意味,好似玲珑屋。
此床尺寸宽大,方形四柱,上围子、牙板镂雕绦环纹,床围子镂雕连圈纹,通灵透亮。
足部圆柱形,光素。
雕刻精简,格调高雅。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188页。
明黄花梨三弯腿四柱架子床尺寸:长235厘米、宽214厘米、高140厘米明代架子床的制作技艺具有严谨有序、精益求精的特点。
其设计追求造型简约、功能合理,带有明显的文人气质和独特的建筑意味,好似玲珑屋。
此床尺寸宽大,方形四柱,上围子、牙板镂雕绦环纹,床围子镂雕连圈纹,通灵透亮。
足部圆柱形,光素。
雕刻精简,格调高雅。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188页。
明黄花梨三弯腿四柱架子床尺寸:长189厘米、宽95厘米、高70.3此罗汉床用料壮硕,做工精致,是苏作家具精品。
榻面攒框安软屉,素冰盘沿。
高束腰,鼓腿澎牙,直牙板边缘起阳线,与腿足交接。
粗硕的腿足微向外挓,至底向内兜转成遒劲的马蹄,与宽厚的牙板共同构成稳重的床座。
整器简约质朴,雕刻精致,端庄典雅,直追古风明韵。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185页。
清中期黄花梨大脸盆架尺寸:通高186厘米面盆架是陈放在室内的家具,此面盆架为高脸盆架,黄花梨满彻。
搭脑两端圆雕回首相望的龙纹,搭脑下装透雕云纹挂牙和螭龙纹券口,四根横枨间装透雕五福捧寿纹中牌子和透雕螭龙纹绦环板等。
六只腿足十字枨式连接,四只短小的架腿装打了倭角的柱头。
此面盆架做工繁缛,结构严谨,雕饰华美,富贵之气,扑面而来。
据了解,柜架类家具随历史发展,实用功能逐渐减少,很多优秀的艺术品被拆改做它用。
因此,面盆架是存世较少的家具,尤其是大型的黄花梨面盆架更为难得。
世界范围内,公私所藏,历历可数。
此面盆架用材精良,雕刻纹饰为清代早期风格,运刀如笔,打磨细腻。
灵动的雕工与简洁的框架结构形成完美的互动,细节上修饰与大线条冲撞而又相融,艺术价值较高。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254页。
清紫檀宫灯尺寸:高52.5厘米、边长25.5厘米此宫灯以紫檀木制,局部有黄花梨相间,整体镂空花纹。
顶部口侈,一周饰如意头紋。
束颈,灯身满工雕花,四条棱起脊,四面开光,可用绢画布置。
灯身下部收敛,紧接扁腿。
腿下有底向外撇,四角有足。
宫灯原配数条挂穗,上系螺钿牌。
牌子造型不一,镂刻万字符或方孔钱等吉祥福瑞之物,工艺繁复,古雅精致。
备注:王世襄旧藏。
清乾隆紫檀嵌桦木龙凤扶手椅尺寸:长64.5厘米、宽50厘米、高105.5厘米此对扶手椅,上部攒接书卷头搭脑,五屏式,左右扶手各一屏。
椅背和扶手攒框制作,框内满嵌桦木瘿材,花纹精妙。
背板正面浮雕升龙纹,龙头饱满,意象苍重。
两侧椅背饰凤鸟于竹石间,左右相和而鸣。
扶手雕折枝花卉,精雅富丽。
紫檀座面,下设束腰,直腿,方回纹马蹄足。
下施管脚枨,四方形空间内安绦带式样的方环,拉绳上以四系寓意“四喜”,与左右腿足,上牙下枨相连。
此椅比例匀称,虚实有致,但边角均有倒棱,属典型的紫檀工,极具质感,且饰以龙飞凤舞,更添“龙凤呈祥”之美意。
据史料所载,乾隆一朝先后共立三位皇后等共计四十一位妻妾中,乾隆与孝贤纯皇后的感情最为深笃,在其不幸故去的五十年中,乾隆经常在诗作中抒发对她的思念。
《清史稿》中载孝贤纯皇后“岁时以鹿羔绒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
上甚重之。
”孝贤纯皇后身居后位,荷包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此举自成为后宫风气所向。
此扶手椅取关东之桦木瘿材,正展现出其时风尚。
纹饰以一龙两凤为主体,代表皇室家庭以夫为上的夫妻关系;辅以侧扶手所雕松竹梅,松下竹间梅前,起居之物可以想见夫妻彼此鹣鲽情深的温馨场景。
参阅:王世襄、朱家溍《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1)竹木牙角器》第122页。
清中期红木卷书式嵌大理石扶手椅尺寸:长63.7厘米、宽48.5厘米、高103.5厘米此对扶手椅红木质地。
搭脑、靠背、及扶手制成书卷式样,靠背正中间镶嵌理石,有束腰,牙板雕卷云纹,马蹄腿间装直枨。
整椅书卷气息十足,整体装饰及纹饰优美淡雅,实乃收藏精品。
参阅:王世襄、朱家溍《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1)竹木牙角器》第122页。
清黄花梨梳背椅尺寸:高85.5厘米、长55厘米、宽42.5厘米这种椅子后背和扶手之内都装有形似梳齿的直棂,又被称作“梳背椅”。
清早期十分流行藤竹家具,并且有许多其它材质的仿竹家具面世。
此对椅以黄花梨为材,借鉴了藤竹家具的特点。
圆材搭脑两端以挖烟袋锅榫卯连接后腿。
扶手与鹅脖亦是以烟袋锅榫相接。
椅背在混面作肩枨子上栽入直棂,两侧扶手相似做法,榫卯严谨,尽显剔透空灵。
椅盘格角攒框镶屉,座面下施两根混面横枨,中间置矮老构成三个长方形空间,再饰以短料攒框嵌制的卡子花,加固之余又增加了装饰效果,布陈得宜,处处巧思。
前方腿足间所施脚踏枨以及其它三面的管脚枨皆为双混面。
清简端庄,工尽其材,陈置书房厅堂,悠然靠座,必是修思悟定,趣意怡然。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甲63,第40页。
明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尺寸:座面长61厘米、宽46厘米、通高87厘米,为成对之一。
此件玫瑰椅的雕饰十分繁复。
靠背装板通体透雕六螭捧寿纹,横枨下安团螭纹卡子花。
座面下三面券口牙子均有雕饰。
通过这例玫瑰椅,可看到明代家具如何在基本形式上逐步崇饰增华。
备注:著录于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82页。
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清早期黄花梨雕螭龙纹玫瑰椅尺寸:长58厘米、宽43.5厘米、高89.5厘米此对玫瑰椅造型别致,轻巧美观,寓意吉祥,优雅而富于变化。
通体黄花梨制,软藤座面。
搭脑及扶手采用挖烟袋锅榫与椅子腿相接,靠背板透雕螭龙和“寿”字纹,玲珑剔透,搭脑下装铲地浮雕拐子纹坠角,两侧扶手装透雕变体“福”字纹。
此椅靠背和两侧扶手在靠近椅面部分设横枨,横枨与椅面间装矮老。
椅面下正面装罗锅枨,两侧装直枨,三面装海棠形卡子花。
椅腿间装“步步高”赶脚枨。
属明式家具座具中秀丽品种的代表之作。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P37。
嘉木堂旧藏。
明黄花梨八足鼓墩尺寸:通高49厘米此鼓墩不像一般鼓凳具有鼓钉,腔体与座面相交的特点,而是独出心裁,以八根弧形担子支撑座面,两者相切,下设托泥。
座面、腔体、托泥整体采用双劈料的做法,虽然同为双劈料,但又各有不同,座面上厚下薄,腔体弧形担子,立柱中间细两头粗,上部为转珠,下部呈钩云状,托泥上下厚度均等,用料上的独具匠心就让人回味无穷,这种造型的鼓凳非常罕见,殊为难得,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佳品。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