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景观建筑最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3.35 MB
- 文档页数:27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是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园林景区,位于市区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风格。
该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布局,注重以自然景观为主,将绿化和水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留园的布局注重了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整个园区以湖泊为中心,围绕着湖泊布置了各种建筑和景观。
入口处设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象征着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是一片宽敞的广场,上面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广场的两侧,分别是一座古亭和一座古塔,古亭以其曲线和流畅的造型而闻名,古塔则是留园的最高点,俯瞰整个园区,将游人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其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景观的层次变化。
整个园区的地势由高到低,形成了一种逐步下降的错落感。
从最高点的古塔开始,游人可以一路下行,逐渐接近湖泊。
途中会经过一些小桥流水、花坛翠林和假山水榭等景观,给人以山水间的穿行感。
最后,到达湖边,可以观赏到湖光山色,以及湖中的假山和亭台。
整个布局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非常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再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绿化和水景的结合。
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
同时,园区内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质清澈,水面平静。
这些湖泊成为了绿化的点缀,使整个园区更加生机勃勃。
湖水中的假山和亭台,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园区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留园的布局具有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景观的层次变化以及绿化和水景的结合等特点。
这种布局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美不胜收的园林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同时,留园的布局也充分展示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改造,留园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苏州留园赏析苏州留园是清代时期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7000平方米,原来是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代时期重修。
它的特点是建筑布局疏密相间,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各个建筑物之间,有园林山水、绿化、美化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州留园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假山池沼以土石相间堆成,山石古怪多姿,与自然环境配合得适当,浑然一体。
园内栽培着几十种花木,分为观花类、观果类、香味类和蔓类等,还有竹子、芭蕉等,到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留园各部分,均有曲折回廊贯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游览路线,形似网状,走入其中,平坦而明亮。
留园内建筑高低相差很多,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和谐。
从空间的构图艺术来说,是我国园林艺术高超技艺的体现。
(1)用北魏的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梁国的兴国寺的旧名作为这座园林的名字,并且以此命名全园。
( 2)其布局虽由人工而成,却宛如天开。
(3)屋宇或筑于高台之上,或隐于密林之中,俯仰生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
留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各种形状的假山:主峰名“五峰仙馆”,中峰“冠云峰”,东西两峰名“补杉”、“清风”,四周还有很多小的峰峦和峭壁。
此外,全园的峰石还有近30个,总称“冠云峰”。
池沼的名称也非常别致,所有池沼都用旧称,如“八仙墩”、“小蓬莱”、“自来峰”等。
石头的形状则各种各样,如云、湖泊、田畦、峰峦、河流、山丘等,可谓集全国各地的石头之大全。
留园各处的匾额、楹联、碑刻、书条石,都很精美,其中有不少是名家之手。
留园中西建筑融为一体,富有特色。
以建筑结构来说,有一部分是北方建筑,更多的是南方建筑。
西洋建筑不仅有厅堂楼阁、书斋、平房、还有敞廊、花墙、花窗、转角立面处理等。
园林的装修,不论木雕还是石刻,都精细雅致。
园中的假山、花木、水池等等,都注意模仿自然。
尤其是用石头,石质不同,处理手法也不同,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凌空欲飞。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留园三峰赏析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园林。
其中,三峰是留园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留园三峰进行深入的赏析,探寻其独特之处。
首先,留园的三峰分别是东峰、西峰和北峰。
这三座山峰造型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美感。
东峰俗称“小狮子山”,形似一头卧狮,峰势险峻。
西峰则被称为“大狮子山”,其峰势雄伟,峭拔挺拔。
北峰则是“莲花山”,山体宽厚,峰势平缓。
这三座山峰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留园的独特景致。
其次,留园的三峰不仅在形态上各具特色,在文化内涵上也别具一格。
东峰有一座名为“狮子馆”的建筑,内有狮子石雕,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西峰则有“狮子庙”,供奉着狮子神像,信仰之气浓厚。
北峰则有“莲花寺”,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气氛庄严肃穆。
这些建筑和雕塑,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再者,留园的三峰在植被上也各具特色。
东峰植被丰茂,林木葱茏,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西峰则植被稀疏,石壁裸露,显得雄浑有力。
北峰则是一片荷塘,碧波荡漾,清幽宁静。
这些植被的差异,使得三峰在色彩和气息上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最后,留园的三峰在历史上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据传东峰是当年留园主人为了纪念一位忠臣而建的,西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义士,北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高僧。
这些故事为三峰增添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综上所述,留园的三峰是一处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其形态各异,文化内涵丰富,植被丰茂,历史悠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历史的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留园,欣赏三峰的美丽,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留园的主要建筑及景观:江南园林的诗意画卷留园,那可是江南园林里的一颗璀璨明珠,里面的建筑和景观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每一处都藏着故事,每一步都能让你仿佛穿越回古代的江南水乡。
我和朋友阿玲一踏入留园,就被那古色古香的气息给包围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那飞檐斗拱的样式可真精致。
阿玲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哇,这大门看起来就很有年代感,感觉像是在欢迎我们走进一个古老的世界。
”我笑着说:“这还只是个开头呢,里面更精彩。
”沿着蜿蜒的小径往前走,就到了涵碧山房。
这屋子建在水边,从屋里往外看,那景色简直绝了。
我和阿玲走进涵碧山房,找了个窗边的位置坐下。
阿玲看着窗外的湖水,兴奋地说:“你看这湖,像一面镜子似的,水里的鱼游来游去,好自在啊。
”这时候,旁边有个游客大叔听到了,也凑过来,笑着说:“这涵碧山房可是个赏景的好地方,以前的园主人肯定经常在这儿喝茶吟诗,享受生活。
”我好奇地问:“大叔,您怎么知道这么多呀?”大叔得意地说:“我来过好几次了,每次来都能发现新的美。
这留园啊,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从涵碧山房出来,不远处就是冠云峰。
那石头可真是个庞然大物,高高地耸立在那儿。
阿玲围着冠云峰转了一圈,惊叹道:“这石头怎么能这么大,而且形状还这么奇特,像个巨人一样。
”正在这时,一个导游带着一群游客走了过来。
导游拿着小旗,指着冠云峰介绍道:“这可是留园的镇园之宝,这石头的纹理、形状都是天然形成的,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大家看,它是不是像一位仙人在俯瞰人间呢?”游客们纷纷点头,发出阵阵赞叹声。
有个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这石头是怎么搬到这儿来的呀?”妈妈笑着说:“这可就不知道了,也许是以前的工匠们用了很巧妙的办法呢。
”再往前走,就到了五峰仙馆。
这馆里的建筑结构很是精巧,门窗上的雕花细腻极了。
阿玲轻轻摸着门上的雕花,说:“这雕花肯定费了不少工夫,每一朵花都雕得栩栩如生。
”馆里还有一些书画展示,我和阿玲正欣赏着,一位书画爱好者老爷爷走过来,对我们说:“这留园里的书画可都是很有价值的,它们和这建筑相得益彰,让整个园子更有文化底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