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 格式:docx
- 大小:13.35 KB
- 文档页数:1
4.3课程的考核方法为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教改效果,变过去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为对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综合考核的方式。
根据课时比例分配,理论占40%,实践占60%。
理论考试题目中德班与传统教学班相同,实践教学不进行专门考试,将每一个项目都按一定比例记分,具体如下。
项目一: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10%);项目二:简单直流电路的制作与调试(20%);项目三: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20%);项目四: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30%);项目五:三人表决电路的设计(20%)。
考核结果教改班的学生理论课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高于非教改班,取得了授课90学时优于120学时的理想试验效果,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5实施效果分析从实际的教学效果分析来看,由于德国“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中引入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贴合生活,生动具体。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小的工作任务,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一次挑战,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不断地从每次挑战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深刻感受到愉悦感和成就感的同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实际工作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1]韩树明.基于“双元制”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2]龙海燕,龚雪.服务于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7(15).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ours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German Dural System——Taking the cours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s Manufacturing and Debugging in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XUE Shaowen(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Luzhou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uzhouSichuan,646000)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tudy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German Dural System education concept,and breaking up the curriculum of traditional system of disciplines to set up a projec-tized cours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oriented,this thesis makes sure that it is veryimportant to refine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increase practical teaching time,bri-ng practical teaching in class,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in study,analyzing andsolving problems and teamwork.It is prov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erman DuralSystem can greatly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can achieve great learning ef-fect.Key Words:German Dual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working process oriented,projectizationTest Designing Skills——One of the Essential Skill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LI Zizhang(Luzhou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uzhou,Sichuan,646000)Abstract:Test designing skill is a necessary skill for the developm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mastery of such skill helps develop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Teachers such skills mainly in-clude objective test design,subjective test design and operability test design.Key words: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test,design skill。
德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摘要:本文首先对德国的学位制度及德国大学教学组织彤式做了简要的介绍,再以作者所栈的德国斯穗如特大学酶辄械工程专业为倪对德蜃大学熙瓿槭工程专烂麴课程体系擞了详细的奔绍,并与蓬内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些对于我们构建宪全学分制下机械z程专业课耩体系裔益的启示. 关键词;德屋机械Z程专业课稷体系比较硪究学分制 I.引言 课程体系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中的课程体系指的是其广义的内涵,即指机械工程专业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一个专业,其课程体系不仅能体现时代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机械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使褥现在骑帆械工程在设计、制造、测控等方蔼均已发生革命性斡变化。
与此圈时,作为担负着培养机械工程师重任的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也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尤其是我国高校目前大多芷在或已经完成了完全学分翩的改造。
但是构建适合完全学分制虽镜体瑷现代机械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才能完成。
德国是世界上机械工程技术以及相应的机械工程教育最为发达的舀家之一,它的教育和整个国家的风格一样,治学严谨,非常的系统。
他出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作者利用目前正在德国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利条件,结合自身国内教学工作经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德国的学位制度及教学组织形式简介 (1)德国的学位制度德国大学目前使用两种学位靠l度,一种是德国传统的学位制度,称为Diplom。
它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VorDiplom,第二个阶段称为Diplom。
另一种是与国际接轨的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学位制度。
目前大部分国际澡程专业均采用这套学位制度lH。
不过褶应的课程体系变化不是很大,本文以Diplom学位制度为例,针对德国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基于AHK中德职教项目构建“六步三环”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孙跃岗,陈世鹏,陈紫晗(集美工业学校,福建厦门 361022)【摘要】汲取学习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的优势,将德国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引入教学实际中,将课程体系进行本地化的改造提升。
以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研究,构建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依托“六步三环”组织教学,培养新时代融合性技术人才,服务本地高端制造产业。
关键词:行动领域;AHK;三教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DOI:10.13596/ki.44-1542/th.2024.03.032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ng a "Six Steps Three Rings"Learning Model Based on AHK Sino German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Sun Yuegang,Chen Shipeng,Chen Zihan(Jimei Industrial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022, CHN)【Abstract】Draw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German dual curriculum system, the German voca⁃tional standard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localized"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author take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as an ex⁃ample for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carries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th the project as the carrier, the task as the driver, and the work process as the guidance, and constructs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field of action. Relying on the "six steps and three rings" to organize teaching, cultivate in⁃tegrated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nd serve the local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s:areas of action;AHK;three education reform1引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考察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真正的德国双元制并没有在国内遍地开花结果。
域外教育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行动导向文/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陈君瑜 2017年11月至12月,笔者一行30人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接受为期8周有关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及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培训。
双元制在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中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教学模式。
之所以称之为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因为其教育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与职业学校。
在德国,中等教育有完全中学、实科学校和主要学校三类。
实科学校和主要学校基本上是为职业培训提供生源,其课程主要与职业培训配套,不像完全中学那样全面系统。
15至18岁的学生在经历主要学校或者实科学校,乃至少部分完全的初中阶段学习后,可以与企业签订2至3.5年的学徒合同,具体年限由他们所学专业确定。
在企业里他们学习理论知识、与职业相关的特定技术以及他们将从事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
整个学徒期,每周在职业学校学习1.5天。
学校里他们学习所从事职业的所有基础知识,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
所以即使与他们签订实习合同的公司不具备所有实训设备和该专业方面的技术,他们都将能在学校学到相关领域的重要知识。
双元制体系一方面可帮助不具备新员工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使其新员工更快获得从业资格。
另一方面,该体系使得不同学校、不同企业的学徒期学生之间有密切的技术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同一地区公司间的技术传播,从而使得整个地区更具竞争性。
此外,双元制体系培养的学生可帮助企业在经济危机下更容易转型,因为他们受过全面的专业培训。
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如果由于经济危机企业不得不裁员,也更易于找到新工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以行动导向为核心的教育。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或策略。
在国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把它归类为一种教学方法或课程开发模式,实际上降低了“行动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而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是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对德国机动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探讨作者:张贺达来源:《职业时空》2010年第12期摘要:以德国迈巴赫职业学校机动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为例,对“学习领域”课程的总体设计、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一、学习领域的涵义学习领域是德文Lernfeld的意译,由两个德文单词Lernen(学习)和Feld(田地、场地、领域)组合而成。
它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在指导思想上有别于学习内容分割的模块化而追求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在课程结构上摒弃了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
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表述的主题学习单元。
一个完整的学习领域课程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
按照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巴德教授和谢费尔教授的诠释,学习领域是建立在职业教育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实施的指向学习的行动领域,它包括实现该教育职业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并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
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通常某一种职业教育的专业一般由10~20个学习领域组成,具体数量根据各职业教育专业的需要决定。
一个学习领域就是一个学习单元,其主体内容是职业任务设置与职业行动过程取向的,也就是说,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即以职业行动体系为主参照系;目标描述表明该学习领域的特性,目标描述的任务是学生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所应获得的结果,用职业行动能力来表述,而且该学习目标不是封闭性而是开放性的;基准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组织的具体安排而定;教学内容可以采取普通文化课与职业专业课整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德国迈巴赫职业学校“机动车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情况,表1所示为德国迈巴赫职业学校“机动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部学习领域。
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合作)分项报告中德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同德国名列前茅的应用型公立大学之一-----德国凯泽斯劳腾应用技术大学合作。
该项目由双方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引进德方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并采用德方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基础阶段重点强化德语,提高德语水平,第二、三学年专业教学部分课程由德方派遣专业教师授课,教学语言为德语。
学生成绩合格毕业后,获得中方颁发的大专文凭。
优秀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凯泽斯劳腾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德国大学学位,国内学习期间获得的学分得到德方承认,作为德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士课程的部分学分。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各种有关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方面的知识外。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长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一、近几年招生及毕业生情况上海电机学院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目前该专业共有五个班级,其中2008级1个班、2009级2个班、2010级2个班,三个年级共有215名学生在读。
详细情况见下表: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见附件机电一体化(中德合作)专业教学计划(2008-2010)三、课程设置及授课教师情况:1、课程设置情况本专业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部分构成:1.1理论教学环节分以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以下课程专业基础课:工程应用数学(Technische Mathematik)、基础德语(Deutsch)、德语口语(Konversation)、科技德语(Technisches Deutsch)、计算机应用基础(Grundlage Informatik)、电工基础(Grundlage Elektrotechnik) 、电子技术基础(Grundlage Digitaltechnik)、机械制图与公差(Einführung in Mechanische Zeichnungen und Toleranz)、计算机绘图(Zeichnung mit CAD)、气液电控制技术;专业课:制造基础(Einführung in Maschinenbau)、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Maschinenbau CAD/CAM)、数控编程与加工(CNC Programmierung und Verarbeitungstechnik)、测试技术(Messtechnik)、机电传动与控制(Machinenantrieb und Steuerung)、可编程控制器PLC(PLC)、气液电控制实训 (Mechatronische Technik und System) 等;专业选修课:编程语言Programmiersprachen、数字图形处理 Nummerische Bildverarbeitung、数据库技术Datenbanktechnik、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CNC Design)、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CNC Machinen Fehler und Beseitigung)、工程力学(Mechanik)。
德国汽车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框架解析作者:李军辉陈向东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年第17期摘 ;要分析德国颁布的汽车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教学计划内容和特点,学习领域计划增加电动汽车、汽车改装两个方面的内容。
从服务、修理、诊断、改装与翻新四个方面,按照技术难度阶梯递进核心理念,重新规范四年14个学习领域教学课程,通过对新学习领域框架的分析,探讨对我国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的意义。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汽车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框架;课程框架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7-0134-031 前言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元制是其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是其核心。
学习领域框架教学计划由各州的权威专家起草,经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由德国文教部颁布,在德国统一实施。
这种严谨的课程体系为德国加工制造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当今处于全球先进地位的德国工业就得益于其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2 德国汽车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框架改革的原因德国汽车机电学习领域框架教学计划为德国高度发达的汽车制造及服务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一流技术人才。
随着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轻质材料的应用,汽车服务、维修与改装市场的改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以及网络化系统的更新与升级,旧版的职业教学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德国汽车业的发展要求,行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更新课程指导标准。
德国职业教育推行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每周2/3的时间在企业进行以生产为主的生产性技能训练,企业工作内容发生变化,以双元制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作与之相应的调整。
2012年9月,由德国各州权威专家会议作项目申请,经协调委员会决议,自2013年8月起,汽车机电一体化框架教学新计划开始实施。
3 德国汽车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框架的基本情况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表述的主题学习单元。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机学生电一体化的系统知识,将所学“机”和“电”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使用,凭借着对常用的机电一体化的操作、调试和维护,全面提高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前叙课程是:机械制图、电机拆装维修、机床电气控制、PLC可编程技术、单片机技术,机电一体化课程是将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知识,让学生科学地建立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结构,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操作、调试、维护方法,培养机电一体化岗位素质,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做准备。
二、课程设计思路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业机电岗位群,岗位人员持有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证书。
机电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是对机电一体化的安装、调试和操作,常用的仪表有万用表、钳表、兆欧表、示波器等,常用的工具有电烙铁、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剪线钳、验电笔等。
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三年制中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集合了机械知识、电力电子知识、自动控制知识于一体的课程。
课程从工作过程分析出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使课程的目标、内容、设计和评价贴近真实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
工作项目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工作项目的内容选取应当具备以下特点:选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工作项目中应当使用岗位常用的工具、有操作规范的训练;工作项目应当尽量使用机电一体化各种常用的器件,例如:电机、变频器;工作项目中应当包含典型机电一体化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各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机电一体化》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课时数为80学时,4学分。
三、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对常见典型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安装、调试和操作等活动,使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装调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群职业素养。
推荐学校(盖章):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果科类:机械电子工程申报等次:省级二等奖成果名称:德国AHK机电一体化工的职业标准及培训体系本土化实践研究完成单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洪凯、张建平、张恕、尹久、吴森林、余攀峰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洪凯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600学时主持张建平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400学时参与张恕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200学时指导尹久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400学时参与吴森林讲师机电工程学院800学时参与余攀峰讲师机电工程学院800学时参与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和德国克朗斯机械公司合作,参照德国职业学校的机电一体化相关专业培训体系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新方案组织教学、实施AHK考试等工作,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以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促进了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迅速提高,就业质量高,职业发展潜力大,企业满意度高。
2、创新了专业培训课程的教材开发。
引进德国职业院校本专业的经典教材作为我们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同时结合岗位实际任务和专业应用能力所需,开发本土化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等,为教学培训的提供了有效支持,教学效果明显、效能提升。
3、创新了师资培养模式和渠道。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派出多名教师赴德国长期学习和实践,邀请多批德国职教专家和企业培训师来校开展专项培训;老师们开阔了国际视野,更新了职教理念,同时实践动手技能和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能力快速提升;提高了师资培训效能,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提高迅速,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职业能力标准建设的本土化实践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能力不断增强。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工业高度发达的德国秘密武器之一就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培养,国家法律保障职业技术工人入职以职业标准培训与资格准入制度相结合;德国IHK(德国工商行业协会)是负责所有300多个职业工种的培训和考核标准制订的权威机构。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类别与代码专业类别:制造大类专业代码:560301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三、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三年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修业年限:修业年限分别为3-5年四、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健全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
以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为载体开展教学;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职业技能和机电行业安全标准和规范,能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管理与技术改造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与职业能力要求⒈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汽车零件加工企业、大型机械设备零部件加工企业、数控装备企业、电梯及零配件企业、模具加工企业、机电设备生产企业。
主要就业部门:机械生产、设备操作、设备维护维修的相关部门。
主要工作岗位:一般从事机电行业的机械设备改造与维修,机电产品的分析与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及产品生产与销售等。
⒉能力结构总体要求六、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七、培养方案框架体系⒈体系架构与课程路线⒉课程方案见附表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八、学习领域主要课程基本要求1.计算机应用基础2.机械制图及CAD3.《PLC控制技术及应用》4.《液压与气动控制》5.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6.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7.机械设计基础8.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9. 电机拖动与检修九、课程考核要点⒈课程考核应突出考核学生的能力,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内容;⒉课程考核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实际操作、答辩、成果展示、成果汇报、撰写论文等形式;⒊不同考核方式,必须具有明确的方案,过程考核要有记录,考核的最后结果应当是各阶段考核或不同考核方式加权计算形成的结果。
文章编号:2095-6835(2023)02-0132-04五年制高职以融合德国AHK机电一体化工考证模式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陆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214028;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28)摘要:AHK机电一体化工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下认证考核的一个职业资格工种。
通过对德国AHK机电一体化工考证模式的研究分析,发现了该考证模式中映射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几项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等职业能力要求,并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探索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在团队师资建设、校本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设计、实训场所管理等方面,研究得出改革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高职;课证融合;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02.037提到世界职业教育的先进代表,德国必然位当其先。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育制度举世闻名,因为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支撑起了德国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先进的制造业。
随着对德国职业教育研究和学习的不断深入,作为“双元制”教育制度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AHK考证模式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了解和熟悉,并且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引进了这种考证模式。
1德国AHK机电一体化工考证模式1.1关于AHK证书A H K是德国工商总会(I n d u s t r i e-u n d Handelskammer)在德国境外代表机构的缩写,在德国境内称为IHK。
它是德国79个独立的德国工商会的行政联合机构,是依据德国相关法律成立的合法组织。
根据德国有关法律规定,所有德国境内企业(除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及农业加工业外)均必须加入德国工商会。
该会在德国国内承担着大量的公益任务。
其中,职业教育就是该会重要的任务之一。
德国工商企业为了确保职员队伍的素质,对技术员工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中德职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和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德机电专业课程设臵进行比较,总结出两国在课程编排、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同,提出德国的课程改革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给我国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以启示。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臵启示引言德国是欧盟的核心,尤其是它的制造业一直出于世界的领先位臵。
不久前一些教师作为教育部300项目的选派成员,到德国进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德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模式,并考察德国机电一体化的先进技术和应用设备。
本文结合笔者的实地见闻和有关材料,对中德职校机电专业课程设臵进行全方面对比,提出德国的课程改革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以期对我国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中德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臵的比较与分析(一)比较1.德国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背景资料德国的联邦政府只管职业教育,这说明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说明职业教育需要政府更多的干预和支持,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结构如图1所示。
在制造业中的所有领域,都在追求自动化和信息化,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节约劳动力、提高产品合格率与劳动生产率。
要推进自动化,机械学(mechanics)与电子学(electronics)二者缺一不可。
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术语就是“机电一体化”(mechatron ics)。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是在约30之前机器人技术继续发展时所产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新的技术域,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2.德国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领域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尚出于起步阶段,而德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
德国萨克森-安哈特州框架教学计划里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培训所涉及的学习领域如表1所示:表1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领域一览表序号学习领域课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四学年1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功能关系的分析402 机械分系统的制作803 电气器具的安装1004 电气、气动和液压组件中能源和信息流的分析605 数据处理系统40对机、电、控制三部分有了解并分析功能,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知识有所掌握。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尤其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一种主体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要结合企业技术特点、生产工艺、企业5S 管理理念等多个方面,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职业特色的学徒。
一、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一)两个培训地点一个是企业培训中心,另一个是职业学校。
学生是企业招聘,招聘后由企业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署培训合同,根据专业不同有三年或者三年半的,合同里面规定了双面的责、权、利。
签署合同以后,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也就是学徒,日常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技能学习,重要的是培养规范化操作习惯,固化流程,学生在二年级技能达到一定水平需要跟普通员工一样生产产品,对学生重视质量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反观国内学生大多实习比较被动,学生大多是进行观摩实习,很少动手参与。
理论课程往往在职业学校进行,企业招收学徒后必须在当地职业学校进行登记,学校根据企业学徒的人数和专业制定理论学习时间表,在职业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生产工艺、材料、德语、宗教、法律课程等,在职业院校往往有宽敞明亮的理论教室,配置有白板、图钉板,提供学员进行研讨和头脑风暴,个别专业配有实验室,对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验证。
(二)三方参与,深入融合一是国家。
国家制定职业教育法,从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制定国家各类专业的教学框架计划,保证职业院校师资薪酬和教学日常运转的各种费用。
二是企业,在企业实习的各种耗材和工具都要有企业付出,另外企业家还要给学徒上保险,配备工作服和手套以及日常交通费等。
三是职业院校,选配优秀的教师充实一线教学,对教学大纲进行细化,对日常教学进行监控。
(三)强有力的经济保障要培训优秀的技能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多练习,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大量投入。
德国现代学徒培养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和国家以及其他捐赠。
企业要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有优秀的技能人才,一旦企业招收学徒,就要不遗余力地花精力去培训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练习机会,让学生用先进的设备操作,学会使用各类测量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德国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的有益启示两年前,笔者曾有幸到德国欧洲职业和社会教育协会(简称EBG),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培训,参与了德方安排的一系列考察活动和诸多关于德国教育体制的专题讲座,亲身体验和感受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训,逐渐对闻名于世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有了诸多认识和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以二元制为主要形式。
所谓二元制,简短描述便是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而到企业或像EBG这样企业性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实践。
2004年德国进行了教学大纲的改革,以代替早在1987年所制定的相关职业培训规定。
新旧规定的差别较多,颇为引人关注的是新旧规定对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实施做了大的改革。
以工业金属加工专业为例,1987年旧规定中大致安排是:第一年先进行基础理论培训,第二年进行跨专业的专业基础培训及本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培训,第三年始直至毕业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培训。
这种教育模式的安排与目前我国诸多职业学校仍在实施的教育模式颇为相似。
而在2004年的新规定中,一开始便对学生进行实践内容的教学,不过所占的比例很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教学的比例愈来愈重,理论教学的比例愈来愈小。
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始终并存。
仔细品味德国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安排,其主要意义在于:原先先讲完所有理论再进行实践的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首先脱离实践,长篇累牍的为学生灌输理论,学生会感到空洞、艰涩而难以理解,而待到进行实践时,很长时间以前讲的、而又未经实践夯实的理论知识大多已被学生所淡忘。
但是如果采取另外一种极端的模式,即完全以实践为导向,完全根据每个课题的需要而零零散散的讲理论,又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实践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而德国目前所采取的职业教育模式,巧妙的避免了走上述两条极端路线学生即学即练,即学即用,实践不缺乏理论的指导,理论又能迅速经过实践来夯实,理论与实践相映成辉,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