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_北京四中文科学霸
- 格式:pdf
- 大小:577.26 KB
- 文档页数:3
中学语文(必修四)学问点梳理我有一个幻想字音部分:社稷(jì)庠序(xiáng xù)繁芜(wú)丛杂卓(zhuó)有成效拂(fú)去镣(liào)铐磐(pán)石赎(shú)罪后嗣(sì)猖獗(jué)白雪皑皑(ái)菁(jīng)华编纂(zuǎn)词语部分:社稷:“社”指神土,“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庠序:古代泛指学校。
缔造:创立,建立。
后嗣:指子孙。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排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战胜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
比方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分。
豁然开朗:指忽然现出宽敞光明的境界。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足够、光明。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化钻研。
辄,就。
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溢胸中。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生气。
膺,胸。
安之若素:安稳相处,和平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安,安稳,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休戚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特别亲密。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喻,了解,明白。
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争论。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
付之一炬:一把火给烧了。
付,给;之,它;炬,火把。
荒烟蔓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
比方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歼灭。
蔓草,扩散生长的草。
惊天地,泣鬼神: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文本选萃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点拨:(1)在其位,谋其职;(2)人贵有自知之明。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忧。
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一(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高中常见易混近义实词合集1、【处事·处世】“处事”指处理问题,处理各种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
“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着丰富的处世经验”。
高考必背22.【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民愤极大的腐败分子要从严从快加以处治”。
处置:①表示处理,如“这事务必妥善处置”;②指发落、惩治,如“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些该死的东西”。
2、【窜改·篡改】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
“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经典、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3、【参观·观赏】“参观”指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如“参观游览”。
“观赏”指观看欣赏,如“观赏名花异草”。
4、【反应反映】“反应”是指受到某种刺激引起的活动,也指化学、物理的连锁变化;还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或行动。
“反映”是指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也指向有关方面报告情况或问题。
“反应”是被动的,“反映”是主动的。
5、【妨碍妨害】“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
如:妨碍交通。
“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如:妨害健康。
6、【肤浅浮浅】相同:都表示浅,不深。
不同:“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
“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着重于指浮在表面,认识浅薄,不扎实。
7、【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监护、教养和供养,一般是长辈对晚辈。
“扶养”广义指因亲属关系而发生的一方对他方承担生活供养,狭义指夫妻双方在物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照顾。
“赡养”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晚辈对长辈在物质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
文言文阅读第6讲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北京四中杜蘋学习内容:一、识记: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能识记古代文学常识2。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①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部作品的作者依次是(B)A. 高鹗吴敬梓蒲松龄吴承恩B。
刘鹗吴承恩蒲松龄吴敬梓C。
刘鹗吴敬梓章炳麟吴承恩D。
高鹗吴敬梓章炳麟吴承恩②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以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擅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③文学体裁常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
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5分)(1)“,".(荀子《劝学》)《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高三语文必修四复习知识点总结【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连续学业或事业的挑选。
面对重要的人生挑选,是否推敲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体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挑选。
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作者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语文必修四复习知识点总结》,期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三语文必修四复习知识点总结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
"赢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没法着(zhuó)手应对,心里总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
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集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锤炼缺少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惭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推荐文章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大全热度:高一语文知识点摘要热度:高一语文常用知识点大全热度: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热度: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热度: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
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知识及笔记归纳整理技巧一、翻译1.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文: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养文化道德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心住下去。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6.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
1.学习是一道力量——荀子《劝学》解读北京四中连中国一、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敬他,称他荀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医生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会秦昭王,后到达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实唯心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辈表。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能够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适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数而用之”的谋事在人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一要经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重申“行”关于“知”的必需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当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去施政,要选贤良,明奖惩,兼用“礼”“法”“术”推行统治。
他的很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一样意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抢夺,任其本性发展,必做恶事,所以他提出“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能够改良人的恶的实质,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重申教育功能的重要。
认为人和物都能够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辟,气概浑朴,语言朴素,句法精练绵密,多作排比,又擅长用喻。
这些在《劝学》中有所表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课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看法和主张。
二、《劝学》内容赏析解题文中的“劝”起着统率全篇的作用,它有“劝说”“劝勉”“鼓舞”的意思。
“劝学”即“劝勉学习”。
“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半有给人们鼓舞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意,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说为“劝止”,词义已经转移了。
北京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整理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语文高考重点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归纳总结草木皆兵(兵士)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佛印绝类弥勒(非常)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ǎng,竭力,勉强)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博闻强志(见闻、知识)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 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吾师道也(学习)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师必退(军队)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复习要点:①落实高中必背篇目的背诵和默写。
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北京四中连中国内容精要一、比喻(一)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①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楚辞·九歌·国殇》)(二)暗喻所谓暗喻,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三)借喻所谓借喻,即诗中借喻体代指本体。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四)博喻所谓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二、借代行文中,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代替,这就叫“借代”。
古诗借代的类型繁多,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陈陶《陇西行》)三、夸张夸张是古诗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其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①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诗经·卫风·河广》)②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四、拟人①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玉楼春》)②多谢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圆。
(朱淑真《秋夜》)③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杜甫《发潭州》)五、双关所谓双关,就是指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②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宋朝歌谣)六、反复诗歌中重复某些句子,以加强语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
反复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情景与气氛,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①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知识点梳理与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知识点梳理与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知识点梳理与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第一、二单元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绣tà (闼)汗cén(涔涔)qiāng(戕)害残gēng(羹)冷zhì(炙) 国cuì(粹)cuàn(篡)夺万恶不shè(赦)羽扇guān(纶)巾qiáng(樯)橹二、给加点字注音嫡亲(dí )当垆(lú ) 临邛(qióng) 隅头(yú)孛老(bó)孱头(càn )变徵(zhǐ)刬的(chǎn)鳏寡(guān)徘徊(pái)撚断(niǎn) 浣纱(huàn)恓惶(xī)祗候(zhī)盗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贼(máo)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脍(kuài)炙人口国玺(xǐ)三、解释下列加点字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 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 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 6)读尽缥缃万卷书:书籍7)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 8)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 10)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11)你道是暑气暄:炎热 12)孱头:懦弱无能的人1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高二语文必修四重点知识点【导语】由于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四重点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1.高二语文必修四重点知识点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
"赢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没法着(zhuó)手应对,心里总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
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集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锤炼缺少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惭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荷塘月色》蓊郁:wěng yù袅娜:niǎo nuó脉脉:mò mò斑驳:bān bó敛裾:liǎn jū煤屑:méi xiè参差:cēn cī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点缀渺茫霎时脉脉参差斑驳稀疏媛女敛裾《天鹅》鹰鹫Yīng jiù 恫吓dòng hè慰藉wèi jiè毋宁wú nìng 喑哑yīn yǎ朝暾zhāotūn频繁凄黯坚韧俯首船舳朗润赋予蓝本天赋枯燥逗留谐音《茶馆》玉帛yù bó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眼拙yǎn zhuō无倚无靠wú yǐ wú kào趿拉tā lā伺候cì hou 说媒拉纤shuō méi lā qiàn 珍馐zhēn xiū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1、特殊的戏剧冲突:用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小茶馆影射大社会,暗示了人物与时代的冲突2、转轴画式平面结构《哈姆雷特》横暴hèng bào 嫁奁jià lián盘踞pán jù骨气gǔ qì 延宕yán dàng祈祷qí dǎo 创痛chuāng tòng迂回神魂颠倒紊乱迷惘暴虐踌躇鞭挞轻蔑忏悔罪孽嫁奁烟视媚行陨落盘踞《伪君子》天翻地覆痴心妄想胆大妄为狼狈不堪和颜悦色暴虐确凿钦佩鞭挞擅长性命攸关妄加揣测反驳诀窍妄想《狗儿爷涅磐》《荷花淀》吮shǔn 奔bèn 泅qiú 横hèng吮藕断丝连泅《斗鲨》《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竹林的故事》潺潺chán chán 钵bō叱咤chì zhà鹞鹰yào yīng 聒聒guō guō潺潺钵叱咤鹞鹰蜿蜒俨然蠕动聒聒依恃《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张衡传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知识积累【高清张衡传 415253 解题及范晔简介文学常识作者作品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元嘉彭城太妃卒,晔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
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汉书》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高清张衡传 415253 回顾史书“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如《苏武传》。
《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如《张衡传》。
《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如《赤壁之战》。
】【高清张衡传 415253 张衡简介张衡介绍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河南南阳西鄂人。
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
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
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
】《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
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
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最早的一首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七言诗。
北京语文高考知识点北京语文高考知识点1、语文文言文找中可能会出现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2、人物谦称王侯谦称:古代帝王自谦的话有孤(小人之王)、寡(小人之德)、不枢纽(不好)。
官吏谦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一般是男子谦称。
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一般是年长者。
下官、末官、小吏,均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一般人自谦: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高三年级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如果你能听到医生的计划,有什么好耽误的?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而不是去做人们讨厌的事情,去弥补人们认为应该做却没有做的事情。
4、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译:嫡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年的赋税;庶子死了的,免除他三个月的赋税。
5、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译:那些明智达理的'士人,使他的居所整洁,使他穿着漂亮,使他吃饱饭,和他们研究事物的义理。
(在道义上和他切磋。
)6、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夫差曾经在王公面前让我们的君主难堪。
7.你是君主,但没死?译:有哪个君主像这样恩惠,可以不为他效劳吗?8.当我想到君主的复仇时,我不敢尽力吗?译:做臣子的想着要报国君的仇,难道有敢不尽力的吗?2.高三年级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字词解释1.我献身于我的国家。
(句末助词,重叠,强调)2.河内若凶,移其民于河东。
(河,黄河;凶,粮食歉收,饥荒年)3、河内凶亦然。
(亦然,也是这样)4.考察周边国家的政治,没有什么比得上我自己的用心。
(完全不像,不如,不如)5.邻国的人也没少。
(补充:更多)6.王是好战的,请用战争比喻。
(好:我喜欢;请:请允许我)7、灌鼓,兵器相连。
(of:助词,无意义;已经开始了。
)8.弃甲拖兵,或百步而后停,或五十步而后停。
(士兵:武器,武器;或者:有些人)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只是,不过;走:逃跑)1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1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数罟:密网)12、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时:季节)13.我愿有条不紊地教你,孝顺地应用。
(前言:学校;孝顺:尊敬父母,热爱兄弟)14.授予白色的人不会承担在路上穿它的负担。
荆轲刺秦王北京四中王志彬一、课堂导入回顾《战国策》的相关知识,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西汉刘向将其编定为三十三篇,并为之命名。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著作。
这篇《荆轲刺秦王》就是选自《战国策》.二、分析课文(一)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叙述:“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於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问题一:“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没有太子说的话,我也愿意去拜访他(表达同您一样的想法).按照《史记》中的记载,荆轲是卫国人,他为什么会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请记录理由:第一:第二:第三:问题二:荆轲刺秦王一共经历了那些阻力?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五重阻力:(二)荆轲刺秦王【原文摘录】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解析】在上面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设置了几个环节?明确:图穷匕见、廷刺秦王、倚柱而笑,荆轲被杀。
廷刺秦王,写出了场面的紧张、激烈、惊心动魄。
主要通过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来展现的。
1.动作描写中一些动词用的好,层次分明。
如荆轲的动作:“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把、持、揕”表明荆轲的机智、敏捷;“逐、提” 表明荆轲的勇武,虽主动进攻未遂,但仍进行最后一刺,努力顽强并执着.秦王的动作:“惊—引—起—拔—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