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6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第一篇:记叙文知识点梳理记叙文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概念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叙述的顺序:⑴顺序。
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⑵倒叙。
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
⑶插叙。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3、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
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文体知识一、文体包括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说明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
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二、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借景抒情:借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比:拿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好得更好,差的更差。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欲扬先抑:为了达到赞扬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不足之处。
欲抑先扬:为了达到否定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好处。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
记叙的表达方式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关。
描写的表达方式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关。
说明的表达方式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关。
议论的表达方式同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有关。
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感叹号有关,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之中。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次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现实生活为记叙文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素材,就进入记叙文中,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以及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来记叙。
同时,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引子、以事件为轴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以情感为动力,推进情节发展。
好的记叙文应该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常见表达方式
及作用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不同于诗歌和小说,更加注重平实的叙述和描写。
散文的要素包括主题、情感、人物、环境等,通过时空的连线展现出来。
时空连线指的是散文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和呈现,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展现出主题和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对比、象征、抒情、议论等。
这些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突出中心人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而通过设置悬念和铺垫,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同时,通过前后照应和卒章显志等手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中心。
和作用
例子:___的《狂人日记》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扭曲,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现实。
乙己的穷困和不幸,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一、记叙文知识清单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二、散文、小说知识清单附属:一、学法指导(两遍读书法)第一遍:(辨类型,悟中心)1、了解是写人为主、写事为主还是以抒情为主。
2、初步把握中心,思路、形象、语言特色。
3、抓关键词和语句理清段落对中心的关系。
4、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遍:(细揣摩,做试题)1、浏览试题,体会设题意图,先易后难,2、对重点处、困惑处放慢速度,边读边思考。
3、再浏览,检查答案的正确、全面性。
答题步骤(1)先读问题,后读文章(确定文体)(2)再读全文,整体感知(3)仔细审题,抠出答案(4)忠实原文,运用文体(5)看分答题,组合表述(6)认真书写,宁多勿少(简述题和限字数题除外)第一步:阅读文本读问题——读标题——读文章——按问题有重点再读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
)第二步:感知内容1、感知要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
2、筛选信息筛选关键词、句,分析理解,弄清段意。
要注意抓住以下重要句子:①首句。
它往往有提示、铺垫、引起下文、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揭示文章主题。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
⑦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第三步:审清问题●几分●几个问题●问了什么●涉及哪个自然段●问题关键词是什么●有没有特别的要求和限制 (字数、角度、范围结合文章内容等等)●注意带有引号的词和语句●要去找原文。
文学作品试题,一部分能在文中的对应位置找到答案,一部分必须把握全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概括。
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总结_有哪些重要知识点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一、三大文体:1、记叙文2、说明文3、议论文二、说明文中说明的三种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三、小说的三要素:1、生动的人物形象2、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其它两个要素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四、四大文学体裁:1、散文 2、小说 3、诗歌 4、戏剧五、记叙文中叙事的四种顺序:1、顺叙 2、倒叙 3、插叙 4、补叙六、五种表达方式:1、记叙(叙述、叙事) 2、描写 3、抒情 4、说明 5、议论七、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1、视觉 2、味觉 3、听觉 4、触觉 5、嗅觉八、记叙文的六要素: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九、人物描写的七个角度:1、外貌(肖像)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4、衣着(穿着)描写 5、心理(内心)描写 6、神情(神态)描写 7、体态(体貌)描写十、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1、为下文写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4、衬托(正衬、反衬)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10、开门见山,点题11、总领上文语文阅读解题技巧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 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 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2)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发展成为必然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呼应前文或题目、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使文章结构前后严谨等作用。
在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等作用。
在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形象、性格、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作用。
句子的作用也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包括中心句或点睛句、情感句、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等。
这些句子可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直抒胸臆、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等作用。
总之,句子或语段在文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联系结构、表情达意等方面,为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提供支撑和补充。
关系。
2)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3)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等。
4)营造一种社会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九、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技巧,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这些手法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十、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通过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一、记叙文1.记叙文是依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经过,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体;2.常见的叙事手法有直接叙述、插叙、倒叙、递进、对照等;3.叙事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时空背景、人物形象描写和冲突发展;4.常见的叙事结构有顺叙结构、倒叙结构、插叙结构等;5.叙述语言要准确、生动,注意运用形象化的描写手法;6.记叙文中要注意情节的起伏和高潮的设置,增强阅读的吸引力。
二、说明文1.说明文是以解释、说明为主要目的的文体;2.常见的说明文有科普文章、使用说明、规章制度等;3.说明文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4.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问题,解决方法结构、原因,结果结构、分类,归纳结构等;5.说明文中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明确,用词要简练、通俗易懂;6.使用说明文时要注意步骤的清晰、详细,列举必要的实例进行说明;7.比较说明文中的两种事物时,要注意对比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议论文1.议论文是以论证、辩论为主要目的的文体;2.议论文有正反两种观点,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不同的观点;3.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三段论结构、五段论结构等;4.议论文要注意论点的明确、有力,论据的充分、有说服力;5.要运用有效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论证,注意论证的合理性、严密性;6.要注意在议论文中掌握合适的抒情和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7.议论文要注意限制字数,力求精炼、简明。
四、小说1.小说是以虚构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2.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3.小说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遵循其内在的逻辑;4.小说中要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体验;5.小说可以以记叙文的方式展现,也可以夹杂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内容;6.小说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和冲突的发展,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7.小说的结尾要给读者以思考和感悟,展现故事的深意和价值。
以上是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或事物的来龙去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注
重情节的安排和时间顺序的组织,以描述事实真实性为要求。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描写人、物、景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描写文注重细致
入微的描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物品、景物等产生直观感受。
3.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释或阐述事物的来龙去脉、原理、作用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
文体。
说明文通常采用分析、解释、举例等方法,使读者理解和掌握被说明的事物。
4.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论述某一问题或主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要有明确
的观点立场,使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通过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来论证观点。
5.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韵律和格律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过押韵、节奏和对比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6.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自由写作方式和散文形式表达个人感受、思考和观
察的文体。
散文常常具有随笔性质,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7. 寓言:寓言是一种常以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为形象,通过谐趣、象征等手法,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道理的思考。
这些是初中语文文体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不同文体的文本。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特定的体裁或类别。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根据题材、情感、视角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
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文体知识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体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主要以散漫的方式进行叙述和描写。
它可以真实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散文常见的形式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1. 记叙文:记叙文主要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来传达主题。
记叙文一般有引子、承接、高潮、尾声等部分。
例如:在那个夏天的一天,我独自站在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大海……2. 描写文:描写文以文字描绘人、物、景等具体事物的外貌特征、情感和细节。
描写文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
例如:夜幕降临,在街道上点亮的路灯下,一位老人佝偻着背,边行走边无助地寻找着方向。
3. 议论文:议论文主要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论据来进行讨论和辩论。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合理的论证结构和有力的论据支持。
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人应该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有人则主张人类可以逐渐征服自然。
二、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文体,主要通过韵律、节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联等。
1. 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或者七个字。
绝句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成诗歌篇章。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对联:对联是指上下两行对仗工整,既完整表达含义又韵律和谐的文字。
对联常常用在节日祝贺、门联等场合。
例如:春风送暖气象新,年年岁岁花相似。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戏剧分为话剧、昆曲、京剧等不同形式。
戏剧除了以文字交流外,还包括表演、舞台布景等要素。
例如:《茶馆》是现代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茶馆老板贾天祥的遭遇,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文体知识一、文体包括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说明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
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二、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借景抒情:借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比:拿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好得更好,差的更差。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欲扬先抑:为了达到赞扬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不足之处。
欲抑先扬:为了达到否定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好处。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
记叙的表达方式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关。
描写的表达方式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关。
说明的表达方式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关。
议论的表达方式同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有关。
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感叹号有关,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之中。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次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各大文体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叙事文体叙事文体是一种着重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以一个或多个人物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为线索,通过描述情节的起承转合展现故事的发展,通过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从而揭示出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主题和意义。
叙事文体一般包括小说、散文、传记、历史、游记等形式,其中小说是最为广泛和常见的一种叙事文体。
在叙事文体中,语言的描述和情节的情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家需要通过精准的描述和生动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还需要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织来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叙事文体的写作中,作家常常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比如描写手法、对比手法、象征手法、比喻手法等等。
此外,作家还需要注意结构的安排和情节的展开,以及角色的刻画和对话的运用等方面,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活。
总之,叙事文体是一种通过叙述情节和人物来展示主题和意义的文学体裁,通过对情节、人物、语言和修辞的处理,作家可以创作出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叙事作品。
二、抒情文体抒情文体是一种着重表达情感和体验的文学体裁,它通常以诗歌形式呈现,通过语言的音韵和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达到抒发情感、抒发情怀、抒写心情的目的。
在抒情文体中,语言的表现力和意象的构建非常关键,作家需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和情感,从而使作品更加深情、动人。
抒情文体通常包括爱情诗、思乡诗、哀歌、颂诗、咏物诗等形式,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情感的表现和情绪的抒发来吸引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的效果。
在抒情文体的写作中,作家需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用词的精准和意象的构建,以及情感的真挚和深刻等方面,从而使作品更加抒情和感人。
总之,抒情文体是一种通过表达情感和体验来引发读者共鸣的文学体裁,通过对语言、意象、情感和节奏的处理,作家可以创作出充满韵味和情感的抒情作品。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图文文体知识梳理描写环境描写小说要素定义类别概念及作用示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指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声音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人如其面,一个人的外貌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正面描写B.语言描写:指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能够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要素人物形象《范进中举》中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C.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为、动作的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里紧紧的”,一边“把拳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头舒过来”,假意推辞。
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
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虚伪、贪钱的性格特点。
《心声》中“不,不是这样的。
京京听着,在心D.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里说,不是这样的。
凡卡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在隐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不饱,还要挨打,他伤心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直接表现人物的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内在情感,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梳理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或事的叙述和描绘较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物,而是通过入、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记叙顺序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文章层次异然有序,脉络分明。
播叙:一般在文章中间。
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叙中心事件。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理下伏笔;③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④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旨;⑤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⑥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将事件的结果或某个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④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增加生动性。
常见线索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地点线: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
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明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暗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实物线:以某一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涉及题型: ①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以标题为线索)②连接式或表格式填空。
(填写人物心理、故事情节、情感变化类题。
)人称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月用“你”“你们”的口吻展开记叙。
现代文阅读学问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争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2、排比、比照、对偶、借代、夸大、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衬托、挖苦、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宗明义、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一.根本学问: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务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争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行缺少的。
(1)正确区分五种表达方式:A描写:是对事物、事务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及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穿着)、心理、语言、动作;细微环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微小的事务、细小的景物片断作细致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开展,提醒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干脆或间接描写)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务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开展、改变过程。
C抒情:干脆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争论:在记叙描写的根底上干脆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