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33
名词解释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其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3R”新政。
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住宅局、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仍产生着影响。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黄安年在美国现代史、美国经济发展史和20世纪世界现代史上,罗斯福新政是最具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罗斯福新政改革挽救了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并带来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就本世纪的改革而言,罗斯福新政也是资本主义世界最为重要、最影响的一次改革。
一罗斯福新政措施1. 临危不惧,推行新政1932年7月2日,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坚忍不拔毅力扔掉双拐从轮椅上站立起来,接受了总统竞选候选人提名,并发表演说称:“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为美国人民施行新政。
”这位自1921年8月起患小儿麻痹症下身完全瘫痪的政治家,给人们以誓死力挽狂澜,拯救濒于崩溃的资本国家的可敬可佩形象。
1932年11月,罗斯福以472张压倒多数的选举人票,战胜胡佛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
“我他在1933年3月4日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号召美国人民战胜对经济大危机的恐惧心理说: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批评前领导“脱不开过时传统的窼臼”,宣布“我们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
”“要求国会准许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
”他依靠华莱士(农业部长)、伊克斯(内政部长)、珀金斯(劳工部长)、霍普金斯(商务部长)以及来自哈佛大学和哥伦亚大学教授莫利、特格韦尔、伯利等新政派智囊团精英人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修订政策,从1933年3月9日-6月16日间,通过国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70多个新政立法和命令,史称《百日新政》。
罗斯福新政,一般指1933--1939年期间罗斯福政府所实行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政策,罗斯福的对外政策并不包括在内。
1933-1935年初为第一次新政,主要目的在于复兴和救济;1935-1939年为第二次新政,主要意图在改革。
由于复兴(RECOVERY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三个英文字母开头都是R,所有人们称罗斯福新政为三R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TheRooseveltNew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 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小编整理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
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
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
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
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
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
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
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它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
《罗斯福新政》讲义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一时。
然而,繁荣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首先,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少数富人掌握着大量的财富,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却生活困苦,购买力低下。
这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产品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许多人过度借贷消费,一旦经济形势恶化,无法按时还款,便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
再者,工业生产的盲目扩张,使得生产的无计划性愈发严重。
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场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和生计。
人们对未来感到绝望,社会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整顿金融体系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此外,还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加强了对银行的监管,防止银行的过度投机和欺诈行为。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同时,还成立了国家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防止农产品价格过低损害农民利益。
4、推行“以工代赈”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修建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这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改善了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了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疾人和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打破了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