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5.35 KB
- 文档页数:2
踝关节韧带扭伤怎么处理在发生踝关节扭伤的早期,对扭伤局部做到正确处理对扭伤的后期治疗以及康复至关重要。
关节韧带扭伤以后常见的表现主要有局部的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内出血、出现青紫区。
由于韧带组织再生功能较差且不易恢复,因此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是处理不当或误诊很可能使韧带难以恢复即使恢复了也会对以后的行走、运动带来影响,除此之外还可能蔓延成慢性疾病,留下后遗症,造成纽带的永久性功能损伤,容易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出现再扭伤。
1、踝关节韧带扭伤的主要症状有如下:韧带扭伤:扭伤与拉伤不同,韧带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受到损伤,一般情节较轻,不会合并出现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
扭伤的临床表现为损伤局部的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
2、其他踝关节损伤症状2.1韧带断裂:造成韧带断裂的行为比较严重,一般是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运动超过承受的范围,使踝关节部位遭到了大力猛烈刺激导致相关韧带被动牵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断裂,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机体迅速反应做出相应动作,在用到踝关节部位时,导致踝关节过分拉扯而断裂、受损。
通常韧带断裂往往会造成扭伤和骨折。
2.2韧带挫伤:是由于人体在活动中,运动过于剧烈做出一些关节承受范围以外的行为造成的,韧带损伤程度不严重,会出现红肿。
不论是那种方式造成的韧带何种损伤一般都会伤及韧带周围的毛细血管造成皮下出血、局部疼痛、皮肤青紫、局部肿胀、血肿、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压痛等。
3、踝关节韧带扭伤的处理3.1急性踝关节韧带扭伤发生后患者要马上停止活动,减少再出血,避免让受伤的部位再受创。
3.2迅速使用凉水持续冲扭伤部位或用冰块冷敷受伤部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冰敷一次在15至20分钟,每日三到四次为宜。
3.3将患者的扭伤患肢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缓解肿胀,促进血液回流。
3.4使用绷带或其他方法适量压迫扭伤局部,减少出血、淤血。
脚踝扭伤怎么办杨杰脚踝扭伤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外伤,多发生在不正常行走或是受到外力导致脚踝出现错位时,脚踝处的关节超过正常活动度继而导致韧带或肌腱等发生撕裂。
脚踝扭伤有不同的轻重程度,既有脚踝处韧带拉松的轻微扭伤,也有肌腱或韧带完全撕裂或关节脱位的严重扭伤,并极易出现骨折导致二次伤害。
另外在脚踝处的关节扭伤后,患者会感到脚踝处有明显的疼痛、肿胀,严重的还有可能形成瘀斑。
这种情况下如果足内翻或足外翻的话,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在日常行走的时候,下台阶、石子路或是坡度较大的路段脚踝处的关节会由于韧带被牵拉导致出现严重疼痛感,还可能会引起韧带拉长甚至脱位的情况。
在急性扭伤的情况下,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会出现韧带愈合不良或松弛,继而导致损伤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脚踝后续的恢复情况以及正常的行走能力。
因此,在出现脚踝扭伤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脚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关节面相比髋膝关节要小得多 ,因此负重非常大,承受的荷载相比髋膝关节也要大得多。
另外由于脚踝部位距离地面较近,导致在受到外部运动冲击的同时并不能通过地面得到合理缓冲,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不合适的外力冲击就会出现各种功能性障碍,从而引起脚踝扭伤。
相比日常行走中出现的脚踝扭伤,在运动中出现踝关节扭伤更为常见,占所有脚踝扭伤事件发生率的半数以上,这也侧面反映出了解有关脚踝扭伤及紧急处理的重要性。
那么在发生脚踝扭伤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应该做些什么呢?踝关节急性扭伤的症状表现是最为明显的,包括强烈的疼痛感与患处肿胀,甚至还会形成瘀斑,同时部分伤者根据扭伤的程度不同还会出现皮肤温度增高以及各类炎症反应等,多数处于不能自主正常行走的状态。
对于伤者来说,此时更应保持沉着冷静,首先当然是立即休息,停止一切运动行为或需要脚踝支撑的动作,避免用伤痛部位行走,尤其是患处应避免负载增大以免组织内出血,可以采用冰敷、包扎以及抬高患肢制动等方式防止伤者受到二次损伤。
踝关节扭伤防护及其康复研究进展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是由于不正确的姿势或缺乏适当的锻炼导致的。
扭伤后,患者的踝关节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对踝关节扭伤的防护及其康复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与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康复研究进展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踝关节扭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动前准备不足,如缺乏热身或鞋子不合适等;二是运动姿势不正确,如跳跃落地时重心不稳或过度内翻等;三是肌力不足或不平衡,如足部肌肉力量不足或踝关节稳定性差等。
当患者出现踝关节扭伤时,通常是由于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超出其承受范围而导致撕裂或断裂。
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急性期冷敷、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以及使用消炎止痛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
还可以采用一些物理治疗手段,如超声波、电磁波等,以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一些较为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如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通过手术修复受损韧带,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踝关节扭伤的康复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在物理治疗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如冲击波疗法、激光疗法等被应用于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运动康复在踝关节扭伤康复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等。
要预防踝关节扭伤,首先应加强足部保健,包括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保持足部清洁卫生等。
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应充分热身,尤其是针对踝关节的热身活动。
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锻炼,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在运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其防护和康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与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康复研究进展以及预防措施。
踝关节扭伤的鉴别诊断模板
踝关节扭伤的鉴别诊断模板如下:
1、症状:踝关节扭伤后外侧软组织肿胀、疼痛,严重时有瘀斑,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严重者患侧不能负重行走。
2、压痛:压痛点主要在踝关节外侧,即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所在的部位。
寻找压痛点时应注意联合伤的检查。
3、合并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常同时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损伤,包括跗骨窦韧带损伤、三角韧带损伤、副舟骨损伤、距后三角骨损伤、距骨骨软骨切线骨折以及跟骰关节损伤等。
1 / 1。
踝关节扭伤了怎么办?踝关节扭伤,就是我们熟知的“崴脚”,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及时处理,就会发生肿胀、关节不稳定等情况,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所以说,踝关节扭伤要早期、积极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多种不良情况的发生。
下面就踝关节扭伤后的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指在行走或运动期间,踝关节因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所导致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发生损伤。
根据韧带损伤程度的不同,踝关节扭伤可分成Ⅰ度踝关节扭伤、Ⅱ度踝关节扭伤和Ⅲ度踝关节扭伤;如果根据损伤部位来区分,可分成外侧踝关节扭伤、内侧踝关节扭伤和高位踝关节扭伤。
通常情况下,踝关节扭伤发生在踝关节向内、向外转扭时,当踝关节超过其正常活动范围时,导致脚踝周围的一个或多个韧带的牵拉伤或撕裂。
在日常的运动活动中,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别是在跳跃、组合动作或足部灵活的运动中更容易发生,比如篮球、足球、越野跳、跳远等。
由于扭伤程度不同,所以症状也有所区别,但疼痛是所有踝关节扭伤的共性。
轻度扭伤,踝关节部位肿胀较轻,存在压痛点,活动脚踝时疼痛加重;重度扭伤时,疼痛剧烈,肿胀严重,伴有明显的皮下瘀斑,不能行走甚至不能负重;急性扭伤时疼痛比较严重,慢性期一般表现为长期局部轻、中度疼痛。
二、踝关节扭伤了怎么办?基于踝关节扭伤的症状,需要加以重视,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处理或治疗,否则会引起纤维炎导致外侧踝以下慢性肿胀;引起滑膜囊韧带,造成韧带损伤,出现持续性滑膜炎,甚至出现纤维变性肿胀或永久硬结,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当踝关节扭伤后,可以这样做:(一)Ⅰ度踝关节扭伤踝关节轻度扭伤的处理原则方法为:限制活动、局部冷敷、抬高患肢、加压包扎、药物治疗。
(1)限制活动。
当踝关节轻度扭伤后,需要限制活动,多注意休息,必要时可以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负重。
(2)局部冷敷。
发生轻度的踝关节急性扭伤后,需要采取冷敷,可以使用冰块或者冷毛巾外敷,有助于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充血。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与治疗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多的关节,也是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其中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多数是由于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跳跃或进行运动时不注意导致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
很多人去了医院拍片检查骨头没有问题后,就不把它当回事了,西医对于踝关节扭伤主要以静养为主,没有什么能够立竿见影改变症状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治疗不当,很多人表面看似已经痊愈,实际却留下了病根,症状可能会延伸至其他的关节和脏腑,给机体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那么针对踝关节扭伤中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一、踝关节扭伤的分类根据踝关节扭伤损伤到的相关韧带的部位来分类,踝关节的韧带主要有三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
1、内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就是内侧副韧带,它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止踝关节外翻。
因为踝关节外踝腓骨较长踝穴较深而内踝胫骨较短踝穴较浅,所以踝关节更易发生内翻扭伤。
2、外侧踝关节扭伤:外侧副韧带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踝关节外翻扭伤虽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很严重。
如果内踝三角韧带发生断裂,就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并且通常会同时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患者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疼痛症状加剧。
3、高位踝关节扭伤:下胫腓韧带主要将胫骨、腓骨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加深踝关节,起到进一步稳定踝关节的作用。
二、踝关节扭伤的症状表现1、疼痛:疼痛是踝关节扭伤最明显的着症状,疼痛位置通常在受伤组织局部,如内翻损伤时,则疼痛感多在腓骨下方,踝关节的外侧。
2、肿胀及瘀斑:扭伤后患者外踝下方或内踝下方会出现局部的肿胀,病情严重是,可能导致整个踝关节都伴有肿胀的表现。
我们人体脚踝部的软组织比较少,所以发生扭伤后,常常会导致局部血管发生破裂,肉眼可见皮下瘀血明显,尤其是在扭伤后2-3天,皮下瘀血青紫会非常明显。
3、活动受限:患者扭伤后在行走时受伤的那只脚不敢用力着地,踝关节活动的损伤部位疼痛而致关节活动受限。
勿让小伤酿大祸 ---踝关节扭伤知多少 ?踝关节又称距骨关节,由胫腓骨下端踝关节面和距骨滑车组成。
内踝是胫骨下段内侧的突起,后踝是胫骨下段后缘的突起,外踝是腓骨下段的突出部分。
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人而异,足背屈20°~30°,足底屈曲40°~50°。
足跖骨7个,跖骨5个,指骨14个。
这些骨头被分成两个拱,纵向拱和横向拱。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损伤,多见于青少年。
一、了解踝关节扭伤在外力作用下,当关节突然向一侧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裂伤,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称为关节扭伤。
轻则只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则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与关节囊附着骨撕脱,甚至关节脱位。
最常见的扭伤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
(1)病因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坡、下楼梯,或奔跑、跳跃、高处着地、踝跖屈曲时,突然脚底向内或向外翻转,可引起踝关节扭伤。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例是足内翻。
二是负显著,外踝长,内踝短,外侧副韧带弱于内侧副韧带,距骨弯曲,距骨较窄部分进入关节,踝关节不稳定。
多数为韧带撕裂伤,严重者可完全骨折或伴有外踝或内踝撕脱骨折,甚至三踝骨折。
(2)症状病人有典型的扭伤史,外侧副韧带(主要是距腓前韧带)损伤时,疼痛表现为外侧踝关节明显肿胀,踝关节明显肿胀,皮下淤血,活动受限,行走跛行,外侧踝关节前、下、外侧压痛、肿胀,内翻加重。
X线检查排除骨折脱位、侧副韧带损伤:骨关节正常,肿胀影;皮质撕脱伤:距骨在外踝处有明显倾斜,可见皮质撕脱伤。
半脱位:距骨在外踝有明显的倾斜,关节间隙较宽。
(3)扭伤程度1级(轻度):距腓前韧带轻度拉伤。
另外两条韧带通常完好无损。
韧带部分拉伤,但不影响正常行走,轻度肿胀,功能损失极小。
2级(中度):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伴部分跟骨韧带撕裂。
不能抬起脚趾,导致跛行和有限的行动范围由于肿胀和疼痛。
3级(严重):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完全撕裂伴距腓后韧带部分损伤。
脚踝扭伤,该如何治疗脚踝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外伤,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正常行走或者在外力作用下使脚踝出现错位时,脚踝处的关节正常活动超出范围导致韧带的损伤或者肌腱等处发生撕裂。
脚踝扭伤分为不同处程度,既存在脚踝处韧带轻微的拉伤也存在肌腱或韧带的完全撕裂以及关节的脱位等严重扭伤,并且这种严重情况会增加骨折的出现,引起二次创伤。
当脚踝处的关节扭伤后患者通常会感觉到明显的症状如红肿、胀痛、严重的可形成淤斑。
这种情况下出现足内翻或者足外翻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在日常行走的过程中如果路面高低不平、坡度过大或者下台阶等由于韧带被拉伸因此出现严重的疼痛,还可能因为拉伸导致脱位的情况。
如果是急性扭伤的情况下未进行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韧带愈合不良或者松弛,此后在运动、行走中会反复出现扭伤的情况,严重时直接影响脚踝的后续恢复以及行走能力。
因此在发生脚踝扭伤后第一时间就医是最佳的选择方式。
脚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踝关节面要比膝关节面小很多,因此承受的力是非常之大的,承载的负荷要远远超过髋膝关节。
由于踝关节离地很近,导致踝关节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地面得到缓冲,这种情况一旦有极强不适合的外力作用在踝关节上就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发生,引起踝关节扭伤。
相比较于日常走动中发生的踝关节扭伤,运动中出现的扭伤情况更常见,在运动中导致的扭伤情况占全部扭伤的一半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解踝关节扭伤的相关知识,急救处理很重要,那么在发生脚踝扭伤的情况下,需要患者怎样做呢?当出现踝关节扭伤时,轻症患者只出现局部轻微的疼痛,严重患者则出现剧烈疼痛,表面淤青、肿胀甚至行走困难。
急性发作时应当立即停止运动、负重、比赛。
(1)出现踝关节扭伤后首先需要分清伤势的严重程度。
当扭伤后自己能站立、走路证明扭伤程度不大,自己可以在家中处理,多休息。
如果休息之后疼痛加剧、行走困难,疼痛部位在骨头上,肿胀增大此时怀疑伤到了骨头需要立即去医院治疗。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慢性踝关节扭伤是指在踝关节扭伤后恢复期间,痛苦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或更长。
这种扭伤可以导致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功能受损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进展。
1.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慢性踝关节扭伤主要依据症状、体征、舌诊和脉诊等综合分析。
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体征包括局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舌诊主要观察舌质、苔色等变化;脉诊主要观察脉搏的滑数、弦紧等情况。
2.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
2.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有桂枝加葛根汤、活络丸、软组织恢复丸等。
这些方剂可通过祛风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等作用,改善踝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并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主要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局部和全身的气血运行,促进疏通经络,加速扭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
2.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通过手法拍、揉、压、捏等操作,刺激局部肌肉和关节,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2.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慢性踝关节扭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预防再次扭伤。
3.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一些研究对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一项2019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显著改善,关节功能也得到明显恢复。
一些系统评价也证实了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
一项对中医治疗急性和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系统评价发现,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都可以显著减轻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度受限等症状。
踝扭伤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踝扭伤症状,尤其是踝扭伤的早期症状,踝扭伤有什么表现?得了踝扭伤会怎样?以及踝扭伤有哪些并发病症,踝扭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踝扭伤常见症状:
关节扭伤、踝部及足背水肿、踝关节疼痛、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足外翻、足内翻、撕脱骨折
*一、症状:
踝部扭伤后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
检查可以发现伤处有局限性压痛点,踝关节跖屈位加压,使足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
*以上是对于踝扭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踝扭伤并发症,踝扭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踝扭伤常见并发症:
骨折
*一、并发症:
半月体样小体
背侧正中皮神经痛
腓骨肌腱鞘炎
Sudeck创伤后反射性萎缩
跗骨窦综合征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踝扭伤症状,踝扭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踝扭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踝关节习惯性扭伤的中医诊疗610000踝关节习惯性扭伤是指脚踝在运动或日常生活中频繁扭伤的情况,常常导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踝关节习惯性扭伤属于外伤类疾病,主要与脚踝周围的筋络、骨骼及气血运行有关。
本文将介绍中医诊疗在踝关节习惯性扭伤中的应用。
一、踝关节习惯性扭伤的主要因素踝关节习惯性扭伤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多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即使经过治疗,但仍可能反复发作,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1.气血不畅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充盈和流动对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局部气血瘀滞,影响局部组织的营养和能量供应,增加脚踝扭伤的风险。
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周围的筋脉来维持。
气血不足时,筋脉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容易变得脆弱和松弛,脚踝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筋膜等)容易变得干燥、僵硬,其弹性降低,导致脚踝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扭伤。
2.筋络松弛筋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筋和络的结合体,包括了筋脉、肌腱、筋膜等。
在脚踝关节中,筋络的松弛可导致关节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加扭伤的风险。
筋脉是连接骨骼的纤维组织,具有保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筋络松弛会使得筋脉的张力减弱, 功能受限,不能很好地支持和维持脚踝的正常运动和稳定性,从而容易导致扭伤的发生。
松弛的筋络会导致肌腱弹性下降,肌腱本身的稳定性减弱,使得踝关节更容易扭伤。
筋膜是覆盖在肌肉和骨骼表面的薄膜结构,它保护和支持着筋脉。
筋络松弛可能导致筋膜变得僵硬,影响其正常的滑动和伸展,限制了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了扭伤的风险。
3.肝肾不足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脉,肾主骨髓,肝肾的功能失衡可能导致腿筋脆弱和骨质疏松等问题,从而增加踝关节习惯性扭伤的风险。
肝气不舒畅时,可以影响到筋脉的营养和运行,导致腿部筋脉失去弹性和柔韧性。
缺乏足够的肝气滋养,腿部筋脉容易出现脆弱、僵硬等情况,一旦发生扭伤,恢复速度也可能较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60期153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及治疗方法黄枝平(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华佗正骨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0 引言踝关节是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踝关节扭伤是最为常见的关节扭伤类型,其中以运动伤最为常见,临床多以外踝扭伤高发[1],本病的发病因素致使发病人群以青少年、青年为主,踝关节损伤常伴随筋脉及韧带损伤,以局部肿胀疼痛、皮肤青紫转褐等为常见症状,临床踝关节损伤患者多伴有活动受限、行走异常、疼痛难以耐受等症状,对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2]。
而踝关节扭伤无法自愈者须尽快接受专业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增加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预后的发生率[3]。
如何有效缓解病痛及损伤、提高预后效果、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防止复发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工作重点,现综述中医骨伤科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1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是因暴力或外邪引起的伤筋病症,属“筋出槽、骨错缝”范畴[4],以局部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无形之气受损而痛,有形之血受损而肿,而阳邪伤气、阴邪伤形,是为外发形成肿痛,本病因寒热等外邪致使血伤及气伤,血气瘀滞不通而肿痛,进而因痛制动。
若未自行或干预化瘀,则血脉及筋脉长期淤积,气血运行不畅,患处及肢端受阻麻木,病情迁延累及全身,引起胸闷、心慌等不适,且瘀血未祛除易使病情反复,筋脉失养、经络不通而郁积形成痹症,则正气不足,易受风寒湿热之邪。
本病的治则以活血止痛、化瘀祛邪为主,久病者须温补气血、调津理气。
2 中医骨伤科常见治疗方法2.1 针法。
即针刺治疗,在踝关节扭伤中较为常用,以传统针刺辅以电刺激,达到局部止痛、化瘀的效用,多于急性期使用,是较推拿手法更适用早期的治疗方式。
多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以针灸常见的行针手法如弹拨法、刮法等进行腧穴刺激,配合电刺激治疗仪器。
踝关节扭伤的分级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级别,以及每个级别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级踝关节扭伤是最轻微的损伤,通常由于脚踝的轻微旋转或扭转引起。
症状包括轻度疼痛和肿胀,但通常没有明显的脚踝关节不稳定感。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冰敷、局部按摩和适当的止痛药物。
在康复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二级踝关节扭伤是中度损伤,通常是由于脚踝的中度旋转或扭转引起。
症状包括中度疼痛、肿胀和脚踝关节不稳定感。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局部按摩和适当的止痛药物。
此外,还可以使用压缩绷带或踝关节支撑器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恢复脚踝的功能和稳定性。
三级踝关节扭伤是最严重的损伤,通常是由于脚踝的严重旋转或扭转引起。
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和严重的脚踝关节不稳定感。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局部按摩和适当的止痛药物。
此外,可能需要使用石膏或踝关节固定器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恢复脚踝的功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踝关节扭伤的分级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
对于一级和二级扭伤,休息、冰敷和适当的药物治疗通常可以缓解症状。
对于三级扭伤,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稳定性,以及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无论是哪个级别的扭伤,及时的治疗和适当的康复是恢复正常功能的关键。
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并给予足够的时间来治愈和康复。
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温岭市骨伤科医院林立国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常由于不够重视,早期延误治疗或伤后不适当的长期负重活动而引起的。
自1998年至今运用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4—58岁,病程1—5个月,平均3个月,均有踝关节扭伤病史,X线示踝关节无异常。
临床表现:踝关节酸痛无力,重着不能久行,不能负重。
伴轻度肿胀32例,无肿胀10例,查体外观均无畸形,但均有内踝前外侧及外髁前下方压痛。
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拇指与余四指配合,揉捏弹拔小腿后侧肌群3—5分钟,然后用拇指以柔和深达的方法按揉踝关节周围5分钟,特别是下胫腓联合韧带处,外踝前下方及跟腱两侧,再用一手拇指与食指轻用力挟持踝关节两侧,另一手持握患肢前足部,在稍用力拔伸下做踝关节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3分钟。
进行时宜平稳和缓,各方向均做数次。
上述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中药外洗汤及用法:药用透骨草20g、乳香15g、没药15g、莪术15g、三楂15g、红花10g、川芎15 g、桂枝15 、地必虫15g、怀牛膝15g 、细 15g、川芎15 g、熟地20 g、当归20 g ,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取汁。
原药再加水反复煎煮2—3次,将全部滤液合在一起,每次治疗时把药液煎沸,先熏蒸后浸泡患足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每日一剂,10天为1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或不满1个疗程为28例,治疗2个疗程或不满2个疗程为14例。
经3—6个月随访,功能恢复正常者30例,占71%,为优。
症状消失,较长时间活动后仍有不适感者10例,为良。
症状好转,但欠行或负重,或遇寒冷仍感不适者2例,为可。
总有效率为100%。
讨论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承重关节,依靠韧带起稳定作用。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多为没有及时治疗及休息,负重活动,使损伤的韧带不能修复,无菌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发生增生粘连,再因长期抗痛性步行使小腿诸肌疲劳性损伤,加重踝关节不稳及无菌性炎症。
踝关节扭伤新型评分分级1.引言1.1 概述踝关节扭伤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特别是在跑步、篮球、足球等高强度运动中,扭伤踝关节的风险较高。
踝关节扭伤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踝关节不稳、步态异常等。
目前,对于踝关节扭伤的评分分级方法主要以广泛运用的踝关节分级评分(Ankle Grading Score)为主。
然而,现有的评分分级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仅考虑到病理解剖学的层面,缺乏对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指导方面的综合评估。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踝关节扭伤评分分级方法,旨在综合考量病理解剖学、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有评分分级方法的不足之处,并阐述新型评分分级方法的提出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的说明。
在这一部分,可以提供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整体了解,并指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和理解。
以下是关于文章结构的内容示例:文章结构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踝关节扭伤新型评分分级的概括性介绍,并对本文的目的进行阐述。
通过概述问题背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引言部分将引发读者对本文内容的兴趣,并明确本文的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踝关节扭伤的常见症状以及现有评分分级方法的不足之处。
在2.1部分,将侧重描述踝关节扭伤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关节不稳等方面的表现。
在2.2部分,将探讨现有评分分级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主观性评估、不一致性和不全面性等。
结论部分将提出新型评分分级方法,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在3.1部分,将介绍新型评分分级方法的提出背景、设计理念以及具体内容。
在3.2部分,将详细讨论新方法相较于现有方法的改进之处,并展望其在踝关节扭伤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结构的组织,本文将全面而系统地讨论踝关节扭伤新型评分分级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评估工具,并促进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和康复。
踝关节扭伤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踝关节扭伤很常见,踝关节扭伤有哪些表现症状呢?踝关节扭伤在临床上有哪些症状?
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
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
关节扭伤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踝关节扭伤的症状踝关节扭伤的表现踝关节扭伤有哪些表现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踝关节扭伤的表现症状:
1.外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
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
由于失去外侧韧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度。
有时外踝有小片骨质连同韧带撕脱,叫撕脱骨折。
内翻位摄片时,胫距关节面的倾斜度远远超过5~10°的正常范围,伤侧关节间隙增宽。
X线检查可见撕脱骨片。
2.内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
其临床表现与外侧韧带损伤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
表现为内侧韧带部位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引起内侧韧带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脱骨折。
3,骨软骨损伤
踝关节扭伤后,还容易出现胫骨远端骨软骨损伤和距骨骨软骨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较为常见,急诊漏诊率高。
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常又被称为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或分离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dissecans),距骨骨软骨骨折(osteochodral fracture),距骨骨软骨缺损(osteochondral defect, OCD) 等。
几个不同的名称的使用对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带来了混乱。
在踝关节急性创伤后确实可发生距骨骨软骨骨折,以后可出现软骨退变分离,软骨下骨坏死,囊肿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一般均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伤后反复出现踝关节肿胀。
但一些病人并无明显创伤,也可出现同样的病理变化。
此时常被称为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
创伤是引起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主要原因。
距骨骨软骨损伤可发生于距骨软骨面的任何部位,但典型的损伤多位于距骨滑车关节面的后内侧或前外侧。
另外,一些学者也提出其它一
些引起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原因:遗传性骨化缺陷,副骨形成,血管栓塞,血管异常,自发性骨坏死,体内激素紊乱,一些内分泌疾病,肢体力线不良的异常应力等。
在踝关节扭伤后,大部分为距骨内侧病变。
可能和踝关节易发生内翻损伤有关。
部分患者合并会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从而引起踝关节慢性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