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止咳丸(OTC)阴阳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26种常用咳嗽类中成药大全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内伤咳嗽包括: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肺虚咳嗽(肺气虚咳嗽、肺阴虚咳嗽)。
只有对症选药才能取得应有效果。
下面,整理了26种常用治疗咳嗽且具有止咳功效的中成药,供大家对症参考用药。
1.风寒咳嗽常表现为咳嗽、痰稀白或有泡沫、喉痒,伴有风寒感冒症状。
应选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类中成药。
代表药物有:①通宣理肺丸:主用于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外感风寒咳嗽。
②止咳宁嗽胶囊:主用于风寒咳嗽,呕吐,咽喉肿痛。
③风寒咳嗽颗粒:主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④小青龙合剂:主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2.风热咳嗽常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嘶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应选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类中成药。
代表药物有:①桑菊感冒片:主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②川贝枇杷糖浆: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③感冒止咳颗粒:主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发热恶风,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周身不适。
④急支糖浆:主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
⑤小儿咳喘灵颗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3. 风燥咳嗽常表现为无痰或少痰,或干咳,口、鼻、咽干燥,咳嗽伴有胸痛,头痛,无汗尿黄,大便干燥等。
应选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类中成药。
代表药物有:①秋梨润肺膏: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②川贝枇杷糖浆:多用于咽干、咽痛,干咳、无痰或少痰的急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
③蛇胆川贝枇杷膏:主用于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咯痰、胸闷气喘、鼻燥、咽干喉痒等症。
4.痰湿咳嗽常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胸闷,没有食欲等。
应选用宣肺利湿,理气化痰类中成药。
橘红颗粒(OTC)阴阳解析药物成份:化橘红70.8g、陈皮47.2g、法半夏35.4g、茯苓47.2g、甘草23.6g、桔梗35.4g、苦杏仁47.2g、炒紫苏子35.4g、紫菀35.4g、款冬花23.6g、瓜蒌皮47.2g、浙贝母47.2g、地黄47.2g、麦冬47.2g、石膏47.2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
用于用于痰热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色黄粘稠,胸闷口干。
成人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每袋11克。
一次1袋,一日2次。
阳性药: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
平性药:茯苓、甘草、桔梗。
阴性药: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君药:法半夏解析:化橘红:辛、苦,温。
归脾、肺、胃经。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陈皮:辛、苦,温。
归脾、胃、肺经。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杏仁: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
紫菀:辛、苦、甘,微温。
归肺经。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辛,温。
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桔梗:苦、辛,平。
归肺经。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瓜蒌皮:甘,寒。
归肺、胃经。
润肺化痰,利气宽胸。
浙贝母:苦,寒。
归肺、心经。
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生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麦冬:甘、微苦,微寒。
归肺、心、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石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阳性药物略多,阴性药物稍少,寒热大致均衡,针对寒热错杂;君药功效以降逆化痰为主,针对气滞水饮实证;阳明太阴合病。
化痰生津。
方剂中,法半夏、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茯苓、桔梗、瓜蒌皮、浙贝母,降逆止咳化痰;化橘红、陈皮,理气宽中;地黄、麦冬、石膏,清热滋阴;甘草,顾护胃气。
这35种止咳药到底啥区别止咳化痰最全解析这35种止咳药,到底啥区别?止咳化痰最全解析咳嗽了,药店里形形色色的咳嗽药该如何选择?不要急,选药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咳嗽是如何分类的。
1中医中药理论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其中外感咳嗽尤为常见,季节交替、天气变化异常都会导致外邪侵犯而致咳。
外感咳嗽根据所受外邪不同常分为以下4类:根据这4类咳嗽的症状,我们分析了市场上常见的35种止咳中成药,按照功能主治一一进行分类,方便大家选择。
下面先从治疗药品最少的风咳开始介绍:1、风咳辩证要点:咳嗽呈阵发性,咽痒,一痒就咳,遇到异味、油烟、冷空气刺激突发或加重,夜间咳嗽加剧。
常用药品:苏黄止咳胶囊: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用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咽痒、痒时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
一天3次,一次3粒,疗程7-14天。
2、燥咳辩证要点:燥咳不同于风咳,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舌红少津,多发于秋季,气候较干燥地区。
常用药品:①养阴清肺口服液: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②川贝清肺糖浆: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用于干咳,咽干,咽痛。
③百合固金口服液:用于咽干、咽痛、干咳痰少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肺炎等。
④雪梨膏:清肺热,润燥止咳。
用于干咳、久咳。
⑤秋梨润肺膏: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⑥强力枇杷露:养阴敛肺,止咳祛痰。
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⑦川贝末胶囊: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⑧蛇胆川贝枇杷膏:用于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咯痰、胸闷气喘、鼻燥、咽干喉痒等症。
3、寒咳辩证要点:咳白痰,痰清稀,舌苔薄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常用药品:①冬菀止咳颗粒: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用于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咽痒、恶寒、发热等。
②麻黄止嗽丸: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止咳丸的说明书呼吸道疾病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高发的病种,这种现象跟空气治疗有分不开的关系,雾霾天气很容易造成各种呼吸道疾病,及时选择药物治疗是关键。
目前服用止咳丸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效果非常好,许多患者服用止咳丸进行治疗以后都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止咳丸的各种介绍吧。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止咳丸商品名称:止咳丸拼音全码:ZhiKeWan【主要成份】麻黄、紫苏子、厚朴(姜炙)、葶苈子、川贝母、法半夏(砂炒)、白果、罂粟壳、硼砂、枳壳(麸炒)、陈皮、桔梗等22味。
【性状】本品为糖衣浓缩丸,除去糖衣后显黄褐色;味苦、微涩。
【适应症/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定喘。
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规格型号】36s【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
5.本品不宜长期服用,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包装】36丸/瓶。
【有效期】60 月【执行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62【生产企业】昆明中药厂以上内容介绍了关于止咳丸的各种功效和治疗原则,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治疗呼吸道疾病我们一定不能病急乱投医,好的治疗药物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让您远离呼吸道疾病的困扰。
4种咳嗽类型对应的中成药大全,值得你收藏...一:阴虚咳嗽:肺宁颗粒或百咳静糖浆1.肺宁颗粒是以中药紫菀为主要原材料所制成的中成药。
紫菀也称为返魂草,中医认为它性温味苦,可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咳痰不利和气喘等症。
适应人群:适用于因为体内阴虚火旺导致的肺部感染有炎症、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次10克,每天服用3次。
价格:30元左右。
2.百咳静糖浆的成分是黄芩、桑白皮、瓜蒌仁、前胡、百部、麻黄等。
适应人群:适用于肺热咳嗽、咯血的患者使用。
价格:百咳静糖浆在市场上有多种品牌,价格自然参差不齐,但是总的来说,价格波动不是很大,差一点的12元——好一点的32元,这样相差20元钱,故在购买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品。
二.风寒咳嗽:加味感冒丸或通宣理肺丸1.加味感冒丸的成分是淡豆豉、桔梗、忍冬藤、金银花、蔓荆子、蝉蜕、赤小豆等。
适应人群:适用于风寒感冒后咳嗽的患者。
价格:30多元。
2.通宣理肺丸是感冒类非处方药品,主要成分为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陈皮等。
主要用于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适应人群:受凉感冒后咳嗽,有痰但咳不出来的情况。
价格:30多元.三.喉咙痒咳嗽、热咳:止咳枇杷颗粒或橘红丸1.止咳枇杷颗粒主要作用是清肺、止咳、化痰,用于咳嗽多痰,支气管炎。
止咳枇杷颗粒对风热感冒有不错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止咳枇杷颗粒是用于热咳的,这与止咳枇杷颗粒的成分是有关系的。
止咳枇杷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枇杷叶、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等,可治疗热咳。
适应人群:适用于支气管咳嗽、嗓子痒咳嗽的情况。
价格:止咳枇杷颗粒市面上品牌众多,便宜点的10多元,贵点的30元左右。
2.橘红丸适应人群:适用于肺热燥引起的支气管咳嗽,咳嗽痰多的情况。
橘红丸的功效:润肺、止咳、化痰、清肺。
治疗热燥咳嗽。
价格:10多元。
四:肺虚咳嗽:二母宁嗽丸或人参保肺丸1.二母宁嗽丸适应人群:适用于肺虚又热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
止咳丸的功能主治介绍止咳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用于缓解咳嗽症状。
它是由多种草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止咳丸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该药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功能主治以下是止咳丸的主要功能和主治:1.祛痰止咳:止咳丸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能够舒缓咳嗽症状。
它可以缓解咳嗽引起的不适感,并有助于排出体内的痰液,减轻咳嗽的频率和剧烈程度。
2.化痰止咳:止咳丸含有多种能够化痰的草药,能够帮助稀化和排出体内过多的痰液。
这对于那些由于感冒、支气管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痰液积聚导致的咳嗽非常有效。
3.止咳平喘:止咳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平喘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哮喘引起的咳嗽。
当哮喘发作时,止咳丸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减少咳嗽和呼吸困难的频率。
4.清热解毒:止咳丸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能够帮助消除体内的炎症或病毒引起的咳嗽。
这对于某些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非常有益。
5.滋阴润肺:止咳丸中的部分成分能够滋阴润肺,对于干咳或咳嗽伴有咽喉干燥等症状的人群特别适用。
它可以帮助保护和滋润呼吸道,减少因干燥引起的咳嗽和不适感。
使用方法•建议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在用药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可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使用时请按照剂量使用,不要超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请咨询医生。
总结止咳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咳嗽症状。
它的功能主治包括祛痰止咳、化痰止咳、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和滋阴润肺。
它可以有效减轻咳嗽的频率和剧烈程度,缓解咳嗽带来的不适感,并有助于排出体内的痰液。
然而,在使用止咳丸之前,请务必阅读和遵守使用说明,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导读: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
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止嗽丸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用于风寒外束之风寒型咳嗽。
症见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白、咽痒、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重、发热轻等。
与之功效相类似的还有伤风咳嗽冲剂、麻杏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糖浆、半夏露等。
桑菊感冒片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
用于风热犯肺之风热型咳嗽。
症见咳嗽痰黏或黄稠、咯痰不爽、咽痛、鼻流黄涕、恶寒轻、发热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与此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复方桑菊感冒冲剂、急支糖浆、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枇杷膏、止咳枇杷露、止咳枇杷冲剂等。
川贝清肺糖浆具有疏风清肺、滋阴润肺之功效。
用于风燥伤肺、肺津耗伤之温燥型咳嗽。
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伴鼻塞、头痛、畏寒、发热等。
与之功效相似的有养阴清肺膏、川贝枇杷糖浆(冲剂)、复方枇杷叶冲剂等。
二陈丸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效。
用于脾虚生痰,阻遏肺气之痰湿型咳嗽。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白而黏腻或稠厚成块、胸脘作闷、食少、四肢乏力等。
与之功效相似的有杏仁止咳糖浆、橘红痰咳液、半夏糖浆等。
橘红丸具有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之功效。
用于痰热郁肺、肺失清肃之痰热型咳嗽。
症见咳嗽气粗,痰多、咯痰不爽、质黏稠而黄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苦、咽痛、苔黄腻等。
与之功效相似的还有蛇胆川贝液、牛黄蛇胆JIf贝液等。
泻白丸具有清肺平肝、顺气降火之功效。
用于肝郁化火、上逆犯肺之肝火犯肺型咳嗽。
症见咳嗽气逆、咳时面红目赤、咽干口苦、胸胁窜痛、情绪急躁易怒或痰中带血丝,甚则咳吐鲜血。
与之功效相仿的有清肺抑火化痰丸等。
百合固金丸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效。
用于阴虚肺燥,肺失滋降之阴虚型咳嗽。
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痰中带血,伴有口干咽燥、两颧潮红、失眠、盗汗、五心烦热等。
知柏地黄丸(OTC)阴阳解析处方:知母40、熟地黄160、黄柏40、山茱萸(制)80、山药80、牡丹皮60、茯苓60、泽泻60。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口服。
一次8丸,一日3次。
阳性药:熟地黄、山茱萸(制)。
平性药:山药、茯苓。
阴性药:知母、黄柏、牡丹皮、泽泻。
君药:熟地黄解析:熟地黄:甘,微温。
归肝、肾经。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山茱萸:酸,微温。
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山药:甘,平。
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
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黄柏: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牡丹皮:苦、辛,微寒。
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蒸。
泽泻:甘、淡,寒。
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阳性药物味少量大,阴性药物味多量小,阴阳大致平衡,针对寒热错杂;君药功效以养血滋阴为主,针对精血虚证;阳明太阴合病,内有精血亏损,外有阳明郁热。
津液水饮:水盛血虚。
方剂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养血滋阴;知母、黄柏、泽泻、茯苓,清热利湿;牡丹皮,活血凉血。
诸药合用以养血滋阴为主,清热利湿为辅,兼顾活血凉血。
适用于精血亏虚,兼有郁热者。
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比较:麦味地黄丸,以养血滋阴为主,养阴生津为辅,兼顾清热利湿、活血凉血。
适用于精血、津液亏虚,兼有虚热者。
杞菊地黄丸,以养血滋阴为主,清热利湿为辅,兼顾疏散风热、活血凉血。
适用于精血亏虚,兼有风热感冒者。
六味地黄丸,以养血滋阴为主,清热利湿为辅,兼顾活血凉血。
适用于精血亏虚,兼有虚热者。
知柏地黄丸,以养血滋阴为主,清热利湿为辅,兼顾活血凉血。
适用于精血亏虚,兼有郁热者。
知柏地黄丸之郁热较六味地黄丸之虚热略重。
止咳丸(OTC)阴阳解析
处方:
川贝母4g、罂粟壳50g、防风40g、桔梗30g 、葶苈子20g 、紫苏子40g、法半夏(砂炒)20g、麻黄 20g、白前 20g、前胡 30g、紫苏叶 40g 、厚朴(姜炙) 50g、白果 18g 、桑叶 50g、黄芩(酒炙) 10g、硼砂 6g、南沙参 60g 、薄荷 50g、陈皮 70g 、枳壳(麸炒) 40g 、茯苓 70g。
功能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定喘。
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丸,一日2次。
阳性药:防风、紫苏子、法半夏、麻黄、白前、紫苏叶、厚朴、陈皮平性药:罂粟壳、桔梗、白果、茯苓
阴性药:川贝母、葶苈子、前胡、桑叶、黄芩、硼砂、南沙参、薄荷、枳壳
君药:紫苏子
解析:
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紫苏子: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前:辛、苦,微温。
归肺经。
降气,消痰,止咳。
紫苏叶:辛,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厚朴: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陈皮:辛、苦,温。
归脾、胃、肺经。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罂粟壳:酸、涩,平。
有小毒。
归肺、大肠、肾经。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桔梗:苦、辛,平。
归肺经。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白果:甘、苦、涩,平。
有小毒。
归肺经。
敛肺平喘,收涩止带。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川贝母:苦、甘,微寒。
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葶苈子:苦、辛,大寒。
归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前胡:苦、辛,微寒。
归肺经。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硼砂:甘、咸,凉。
归肺、胃经。
清热消痰,解毒防腐。
南沙参:甘,微寒。
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枳壳:苦、辛、酸,微寒。
归脾、胃经。
理气宽中、消滞除胀。
阳性药物稍多,阴性药物略少,阴阳大致平衡,针对寒热错杂;君药功效以降气消痰为主,针对实证;少阴太阴合病,内有亏虚,外有风湿。
方剂中,紫苏子、法半夏、白前、桔梗,降气消痰;紫苏叶、厚朴、陈皮、枳壳,行气祛滞;防风、麻黄,宣肺平喘;罂粟壳、白果,止咳平喘;川贝母、葶苈子、前胡、硼砂、南沙参,清热化痰;桑叶、黄芩、薄荷,疏散风热。
诸药合用以降气消痰为主,行气祛滞为辅,兼顾止咳平喘、疏散风热。
针对寒多热少,适用于咳嗽痰多,气滞胸闷者。
补肺丸、礞石滚痰丸、清气化痰丸、润肺止嗽丸、止咳丸比较:补肺丸,以下气化痰为主,补气养血为辅。
适用于气血亏虚、咳嗽痰多者。
礞石滚痰丸,以泻火攻积为主,坠痰下气为辅。
适用于内有实热、化液成痰、上扰致咳。
清气化痰丸,以清热化痰为主,降逆利水为辅,兼顾止咳平喘。
适用于咳嗽黄痰多,胸闷气喘者。
润肺止嗽丸,以清热化痰为主,降逆止咳为辅,兼顾理气、益气、生津、安神。
针对热多寒少,适用于痰涎壅盛,久咳体虚者。
止咳丸,以降气消痰为主,行气祛滞为辅,兼顾止咳平喘、疏散风热。
针对寒多热少,适用于咳嗽痰多,气滞胸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