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均衡价格及需求价格弹性
- 格式:ppt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3讲 需求价格弹性3.1 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买者对价格变动的是否敏感,记作η。
需求价格弹性的最简单计算公式是价格变化率需求量变化率=η 例:假设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0%导致需求量减少20%,那么,2%10%20-=-=η 例:假设某种商品最初的价格为每单位100元,需求量为1 000个。
当价格提高到110元时,需求量减少到800个。
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呢?答:价格变化率=(110-100)÷100=10%,需求量变化率=(800-1000)÷1000= -20%。
所以,2%10%20-=-=η 用Q 记需求量,用P 记价格,那么,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是1 00P P Q Q ∆∆=η P Q Q P ∆∆=00η 其中,P 0和Q 0分别是基期的价格和数量。
对于学过微积分的读者来说,下面的公式更方便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dPdQ Q P 00=η 例:假设需求函数为P Q 2100-=,计算P =2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2(-⨯==QP dP dQ Q P η 当P =20时,Q =60。
所以,P =2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2)2(6020-=-⨯=η 3.1.2 分类如图3-1(a)所示,当需求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时,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变,即︱η︱=0,我们说需求完全缺乏弹性。
1 关于计算结果是否带个负号或是否取绝对值的问题,流行的教材并不统一。
一般来说,入门教科书中,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结果不带负号,相当于取了绝对值;中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中不取绝对值。
如图3-1(b)所示,当需求线较为陡峭时,一定的价格变动导致的需求量变动较小,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小于价格的变化程度,即︱η︱<1,我们说需求缺乏弹性。
如图3-1(c)所示,当需求线较为平坦时,一定的价格变动导致的需求量变动较大,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大于价格的变化程度,即︱η︱>1,我们说需求富有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该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P292,需求收入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P43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P424恩格尔定律: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P44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P586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P65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P1078等产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能给厂商带来同等产量水平的两种要素组合的轨迹。
P1109扩展线: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既定不变的条件下,由成本变动所引起的最优要素组合变动的轨迹。
P12011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
P12812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P12813隐性成本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并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总价值,是理论上应该支付而实际上并没有支付的成本。
P12815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量。
P15416收支相抵点即SMC曲线与SAC曲线的交点,在这一点上,P=AR=SAC,厂商的利润为零。
P15817停止营业点即S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此时,P=AR=AVC,厂商无论生产或不生产,其结果相同,都亏损固定成本。
P15918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出售一定产量实际得到的收入和他愿意得到的最低收入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商品的交易和定价过程。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
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者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的均衡。
此时,供给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这个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清算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由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供给曲线是由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
当需求和供给两条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的均衡点。
在这个均衡点上,市场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没有供过于求或者求过于供的情况出现。
均衡价格是指在这个点上的商品价格。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将超过需求量,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降低价格,以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相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市场将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提高价格,以抑制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至关重要。
它们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易,帮助决定了商品的合理价格和市场的稳定状态。
通过了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市场运作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易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价格,并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市场均衡4.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5.均衡价格的应用微观经济学第三节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市场中有供给和需求两种市场力量共同作用,当达到平衡和精致的状态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任何偏离均衡的价格和数量,都会在经济力量的作用下,趋向均衡水平均衡价格:商品的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商品交易量当有干预价格出现的时候,市场会失衡,资源错配支持性价格谷贱伤农:必需品商品模型(陡必需)产量大幅度上升,但需求量变化幅度小于数量的增长幅度,因而单位价格降低,造成农民收入减少,挫伤农民积极性均衡价格的求解两条线的交点值需求线于供给线的交点,连立方程组求解均衡价格变动分为三种情况1.需求曲线的移动2.供给曲线的移动3.两条曲线的移动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称为需求增加;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称为需求减少。
供给曲线的移动下图说明了供给曲线的移动。
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称为供给增加;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称为供给减少。
两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市场的均衡。
两线相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两线相交时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表示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
所谓市场的均衡,即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销售的物品数量相平衡。
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一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满足:买者买到了他们想买的所有东西,卖者卖出了他们想卖的所有东西。
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使市场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变动。
为了说明原因,就要看一下,当市场价格不等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的情况。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结合均衡的概念,又通过分析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的情况,说明了供给与需求是如何共同决定市场均衡的。
微观经济学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以及市场中各种资源的分配。
其中,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市场中商品的供需关系,以及商品的价格如何形成。
本文将深入探讨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需求的定义和特点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即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需求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一个向下倾斜的直线或曲线,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
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表明,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较少的商品。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表明需求的弹性为负数。
需求的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的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取决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当需求弹性为正数时,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当需求弹性为负数时,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当需求弹性为零时,需求量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供给的定义和特点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供给曲线来表示。
供给曲线是一个向上倾斜的直线或曲线,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
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表明,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愿意提供较少的商品。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数,表明供给的弹性为正数。
供给的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的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取决于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当供给弹性为正数时,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当供给弹性为负数时,供给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当供给弹性为零时,供给量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的均衡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是指市场中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对应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第三节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这样三点:第一,均衡价格的含义。
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一旦形成之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均衡的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之恢复到均衡。
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
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自发地进行的。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如前所述,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三、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1.需求曲线的移动2.供给曲线的移动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需求的增加促使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
需求的减少导致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需求的变动引起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的增加引起供给量增加和价格下降。
供给的减少导致供给量减少和价格上升。
供给的变动引起供给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一)支持价格1.什么是支持价格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2.支持价格的作用支持价格的运用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其积极意义。
以对农产品实行的支持价格为例,从长期来看,支持价格政策确实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这在于:第一,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第二,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第三,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支持价格政策也有其负作用:第一,这主要是会使财政支出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第二,在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时,过剩的农产品主要由政府收购,政府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扩大出口,这就引起这些国家为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进行贸易战美国还曾实行过另外两种政策:一是限制每个农场主的耕种面积,直接控制农产品的供应量,从而抬高它的价格到所希望的水平。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笔记一、市场需求1、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即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及其它因素。
3、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素关系,或者说,需求函数是描述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这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比价格、收入、偏好、预期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等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但一般来说,需求函数是假定价格之外的其它因素不变,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需求规律是指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关系。
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但这只是一般的规律,也有价格越高,反而需求量越多的商品,比如吉芬商品。
需求曲线有两种,一种是假设价格之外的因素不变情况下的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假设价格不变,其它因素变化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左图是假设其它因素不变,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量),表现为需求量沿着既定的曲线移动;右图是假设价格不变,其它因素变动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市场供给1、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是描述某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价格、其它因素。
2、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即:供给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样,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假设其它因素不变,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假设价格不变,其它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