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格式:pptx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21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掌握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难点是如何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见张明红P96)在此基础上,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见张明红P)97(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个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其主要特点就是将社会教育目标分化为不同的要求,形成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引导幼儿逐步达到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例如】同样是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小班时,只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礼貌地问候小同伴;到中班时,希望幼儿逐渐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关心弱小同伴;到大班时的目标则是能够主动地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戏。
可见,年龄阶段目标来自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而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之间应该是连续的、衔接的。
我们对学期儿童社会教育阶段目标表述如下:……(见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P97)(1)小班社会教育目标(2)中班社会教育目标(3)大班社会教育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单元目标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适应、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
1.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需求和能力,学会自我表达和控制情绪,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
2.人际交往和合作:培养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礼仪、沟通和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倾听、尊重他人和解决冲突。
3.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引导儿童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如诚实、友善、公平等。
4.多元文化和社会意识:让儿童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增强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5.社会参与和责任感:激发儿童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公益事业,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通过社会教育的实施,学前儿童可以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模式,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小班社会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初步懂得自我保护。
2.引导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萌发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
3.引导幼儿逐步熟悉集体生活环境、认识集体中的同伴与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初步适应集体生活。
4.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愿意与他人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目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使幼儿初步能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见了老师和长辈会问好。
6.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7.使幼儿初步懂得主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8.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习惯,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
9.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
10.教育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
11.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不争夺或独占玩具。
(二)中班社会教育目标1.使幼儿能初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异同。
2.使幼儿能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初步懂得同情和关心他人。
3.萌发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不损害同伴。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设施、初步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萌发幼儿最初的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目,并使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中,能初步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与他人合作,初步懂得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固围成人的劳动,歧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能克服困难,完或任务,鼓励幼儿能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优秀7篇]一、《我的小快递员》一、教育目标:1.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规范,以及相互合作和共同分享的意识。
2.教育幼儿如何接受他人的帮助,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二、教育内容:在社会领域中,幼儿学会自己的身份,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帮助别人,发挥相互协作的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1.在幼儿园中创设一个小快递站,鼓励幼儿模拟快递员的角色,将邮件和信息送到指定的地点。
2.引导幼儿们对小快递员的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职业的多样性。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们分享自己作为快递员所面临过的困难,并且提出相互帮助的思路。
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快递员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们互助、协和及分工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5.在游戏结束时,幼儿教师可以拿出小奖品或者勋章,为幼儿们的努力工作进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三、板书设计:《我的小快递员》1.环节介绍2.观察小快递员3.小组交流4.小快递员游戏5.结合授课目标的小结二、《我的班级新朋友》一、教育目标:增进幼童间的社交能力与彼此的友谊,发扬互敬互谅的行为规则,增强社交能力与社交意识。
二、教育内容:1.配合班级上的新同学幼儿园的生活中,新朋友和老朋友的配对活动是很常见的,幼儿们应该掌握与新朋友交往的技巧。
在这里,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做一个主动的孩子去与新同学交流,向他们打招呼,并向他们介绍自己。
2、探讨朋友的价值在渐渐出现竞争心理的幼儿生活中,反思关注共同点而不是分歧,重视朋友比自己擅长的东西,接受他们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3、跨文化交流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
幼儿应该学会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并体验到同伴间多元化的交流。
4、身体语言的意思许多幼儿在和同伴交往中遇到了诸如沟通和沟通的困难,教育幼儿掌握分享和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5、社交规则幼儿学会如何面对相互间的差异,发扬互敬互谅的行为规则,增强社交能力与社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