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
- 格式:doc
- 大小:336.50 KB
- 文档页数:9
高等数学AdvancedMathematics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
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线性代数LinearAlgebra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属于工程数学,主要学习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二次型等知识。
概率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Theor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内容分三个部分。
概率论部分作为基础部分。
数理统计部分主要讲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并介绍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随机过程部分,主要讨论平稳随机过程。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omplexVariableFunctionandIntegralTransform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复变函数又称复分析,是实变函数微积分的推广与发展。
积分变换是通过积分运算把一个函数变成另一个函数的变换。
本课程将学习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付里叶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
大学物理CollegePhysics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该课程将学习的内容有力学,热学,电场和磁场理论(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电磁感应,电磁场等),振动和波动等。
普通物理实验GeneralPhysicalExperiment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内容提要:普通物理实验是非物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集成、运用、管理与维护等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集成、设计、生产、测试、技术监督以及销售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电子工艺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应用、维护电子设备的能力;2、掌握信息的获取、分析、转换、传输、处理等基本理论及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集成、应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的能力;3、掌握计算机智能系统软件、硬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信息处理与通信、电子和控制等领域实际问题能力;4、熟悉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特点与技术方法,具有开发、集成、应用汽车电子技术的综合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知识再生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7、具备相应职业岗位上岗工作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达到与本专业相关工种的中级工以上技术水平,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
三、专业方向1、电子工程与汽车电子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电子工程技术与汽车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综合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及汽车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产品以及汽车电子设备的开发、集成与应用等工作。
2、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学习和掌握信息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应用的软、硬件开发与集成的能力,能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电子系统设计、开发、集成与应用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1G10125 电路分析学分:4.0 Circuit Analysis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内容简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推荐教材:《电路分析》,胡翔骏、黄金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主要参考书:《电路》(第四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九五”重点教材1G10447 信号与系统学分:4.0 Signal & System预修课程:电路分析、工程数学内容简介: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
本课程中通过信号分解、连续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和离散系统时域分析、变换域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推荐教材:《信号与系统教程》,燕庆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G10295模拟电子技术学分:4.0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内容简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讲授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重点分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基本放大器、多级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交流和直流特性及其简单应用,并在其基础上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着重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
对于直流稳压电源主要了解其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及典型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应用主要讲解常用模拟集成电路,如NE555的各种应用。
推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邬国扬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康华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G10335数字电子技术学分:3.0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内容简介: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首先讲授逻辑代数和门电路,使学生掌握基本逻辑代数的运算和基本门电路组成结构。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编写:杨帆审核:赵红梅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
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及脉冲技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牢固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功率、参考方向)基本定律(欧姆定律 KCL 、KVL)及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和受控源器件的基本特性。
2. 熟悉掌握线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如:节点法、支路法、回路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互易定理等,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它们来分析各种电路。
3. 重点掌握正弦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如:极大值、有效值、频率、相位等)及向量分析(如:向量图、复阻抗、复导纳等),熟练地运用向量法对正弦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三相电路和具有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4.了解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5.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对时域法,要求深刻理解时间常数、一阶的零输入响应、一阶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等概念;对频域法,要求掌握拉氏变换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步骤(如:运算阻抗、拉氏正变换、拉氏反变换)。
6.了解一般非线形电路的特点,熟悉非线形电路的计算方法(如:图解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及非线形电路方程的编写。
7.掌握电路的拓扑矩阵,能熟练列写复杂电路方程的矩阵8.了解网络函数的性质,掌握极零点在复频率平面上的分布与网络时域的特点。
9.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及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0.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和调节设备,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工及电子测试技术。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电路和电路模型1.6电流及电压的参考方向1.5功率和能量1.4电阻元件1.5电压源和电流源1.6受控源1.7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能量;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说明(共五篇)第一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说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说明课程编号:5203008课程名称:模拟电路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变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和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2参考书目:1、《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王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课程编号:5203010课程名称:数字电路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半导体储存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数模和模数的相互转换。
参考教材:阎石《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参考书目: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2、江晓安《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2年课程编号:5203012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数理方法,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系统、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S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系统函数和状态变量分析。
参考教材:《信号与系统》,陈生潭主编,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1.6参考书目:1、《信号与线性系统》,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32、《信号与系统》,骆丽译,科学出版社2002.1课程编号:5203014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C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电信专业保研排名课程设置情况信抗专业保研排名课程名学分课程性质计划教学学期课程名学分工程制图2学科基础课大一上工程制图2信息技术基础3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信息技术基础3高等数学(Ⅰ)5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高等数学(Ⅰ)5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3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军事理论2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军事理论2Visual C++程序设计4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Visual C++程序4线性代数 2.5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大学物理(Ⅰ)3.5大学物理(Ⅰ) 3.5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大学物理实验(1.5大学物理实验(Ⅰ)1.5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高等数学(Ⅱ)6高等数学(Ⅱ)6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线性代数 2.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电子工艺实习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上电子工艺实习2Visual C++课程设计11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上Visual C++课程软件技术基础2学科基础课大二上软件技术基础2电路 4.5学科基础课大二上电路 4.5工程数学4学科基础课大二上工程数学4大学物理(Ⅱ) 3.5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二上大学物理(Ⅱ)3.5大学物理实验(Ⅱ)1.5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二上大学物理实验(1.52金属工艺实习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数字逻辑电路4学科基础课大二下模拟电子线路4模拟电子线路4学科基础课大二下信号与系统 4.50.5信号与系统 4.5学科基础课大二下电工电子综合实验3电工电子综合实验(0.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二下金属工艺实习2概率与过程 4.5学科基础课大二下概率与过程 4.5电磁场与电磁波3学科基础课大三上高频电子线路4EDA设计(Ⅰ)1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上电磁场与电磁波3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上数字逻辑电路4电视原理2专业选修课大三上EDA设计(Ⅰ)1高频电子线路4学科基础课大三上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5数字信号处理[英] 3.5学科基础课大三上数字信号处理[英]3.5控制工程基础2学科基础课大三上毛中特6系统仿真技术2专业选修课大三上2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下学科前沿系列讲座1天线与电波传输2专业选修课大三下雷达技术与应用3EDA设计(Ⅱ)1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下EDA设计(Ⅱ)14.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5学科基础课大三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随机信号处理2专业必修课大三下GPS原理及应用2雷达原理3专业必修课大三下信息对抗导论2电子测量技术3专业必修课大三下控制工程基础2微波技术3专业选修课大三下密码学基础2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3专业必修课大三下毛中特6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三下学科前沿系列讲座1专业选修课大三下研排名课程设置情况课程性质计划教学学期学科基础课大一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一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上学科基础课大二上学科基础课大二上学科基础课大二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二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二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二上学科基础课大二下学科基础课大二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下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二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二下学科基础课大二下学科基础课大三上学科基础课大三上学科基础课大三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上学科基础课大三上通识教育基础课大三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下专业选修课大三下专业必修课大三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三下学科基础课大三下专业必修课大三下专业必修课大三下学科基础课大三下学科选修课大三下。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安排方案模板一、课程背景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课程安排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电子技术基础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 信号与系统本门课程主要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通信原理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通信系统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
4. 电子信息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络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5. 电子产品设计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电子产品工艺设计、电子产品测试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践、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等内容,帮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教学方式1.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研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3. 实习教学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和项目,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习评价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
六、课程附加价值1.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发展空间。
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周。
4、、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6、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
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和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的是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了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在该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重要课程,这些课程将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和学习重点。
一、电子线路基础电子线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常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评估。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基本的电路分析工具,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南定理,来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熟悉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二、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设计和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各种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性能参数的评估方法以及常见的模拟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实验。
三、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介绍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学生将学习布尔代数、逻辑门电路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内容。
他们将掌握数字信号的表示和处理方法,了解各种数字电子元件(如逻辑门和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字系统。
四、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调制和解调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设计各种通信系统,并能够进行通信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实验。
五、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前沿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原理和制造工艺。
学生将学习晶体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并熟悉集成电路的布线和封装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电路基础—邓计算机编程基础—谭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曹模拟电子技术—曹计算机组成原理—谭Linux操作系统—罗电路分析—邓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邓嵌入式系统概述—罗内核程序设计基础—谭嵌入式系统I/O接口与编程—罗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谭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谭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I—谭网站建设初步 --何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何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I--何数据通信与网络--何J2ME应用程序设计--何现代通信技术--何移动通信技术--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谭嵌入式系统原理—罗Linux操作系统基础—谭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谭Linux嵌入式系统I—罗Linux嵌入式系统II—罗嵌入式GUI程序设计—罗嵌入式系统案例分析与设计—罗信号与系统—邓电子工艺—邓自动控制原理—邓电子设计自动化—邓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邓过程控制—邓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邓课程名称:电路基础课程代码:LL1004计划学时: 28 学分: 2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课程负责人:李芳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子、自动化、通信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
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熟悉实验环境,熟悉实验设备,了解电子类课程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并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提供必要的电路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熟悉实验环境,熟悉实验设备,了解电子类课程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并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提供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1章绪论教学内容:1.1 电路理论发展简史1.2 电路、信号与系统1.3 电路分析课程的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电路理论发展简史。
理解电路、信号与系统,明确课程任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本文将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
一、基础课程1. 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2. 物理基础•大学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3. 电子科学与工程基础•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二、专业核心课程1. 电子器件与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微电子学2. 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3. 控制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基础•控制工程实践•自动化原理及应用4. 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网络与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5. 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6. 电子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VLSI设计与应用•电子产品设计与创新三、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课程•电子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通信原理实验2. 工程实践•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电子产品创新设计项目•通信系统设计与实施项目3. 实习实训•电子工程实习•电子系统运维实训•企业实践实习四、选修课程1. 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2. 光电材料与器件3. 生物医学工程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结论以上所列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学生将获得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扎实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