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解
- 格式:docx
- 大小:270.46 KB
- 文档页数:15
差速器得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汽车差速器就是一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得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得路程长(图D-C5-5);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走过得曲线长短也不相等;即使路面非常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得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得滚动半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刚性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得现象。
差速器得作用车轮对路面得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得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与制动性能得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得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与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得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得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适应各驱动桥所处得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得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与后驱动桥(后驱汽车)得差速器,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与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得中间传动轴上,来调节前后轮得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可分为普通差速器与防滑差速器两大类。
普通差速器得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与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
(从前向后瞧)左半差速器壳2与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
主减速器得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得凸缘上。
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得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得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得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装置,它能够有效地分配驱动力和转速,使车辆在转弯时保持稳定,并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齿轮传动和差速机构的运转,下面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1. 差速器的基本结构差速器通常由主齿轮、卫星齿轮、行星齿轮、差速齿轮和差速杆组成。
主齿轮由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差速器,卫星齿轮通过行星齿轮与主齿轮相连,行星齿轮又与差速齿轮相连,差速杆则负责连接车轮。
2. 当车辆行驶直线时,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是简单的,主齿轮传递动力给差速齿轮,差速齿轮再通过差速杆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使车辆正常行驶。
然而,当车辆转弯时,内外侧车轮需要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这时,差速器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差速器允许内外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从而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3.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当车辆转弯时,外侧车轮需要行驶更长的距离,因此需要更快的转速。
而内侧车轮行驶的距离较短,所以需要较慢的转速。
差速器通过差速杆的作用,使内外侧车轮能够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差速杆上的差速齿轮会根据内外侧车轮的转速差异,自动调整齿轮的位置。
当车辆转弯时,外侧车轮需要更快的转速,差速齿轮会被推向一侧,与行星齿轮相连,从而使外侧车轮转速更快。
与此同时,内侧车轮的转速会相应减慢。
这样,差速器可以让车辆在转弯时内外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避免了车辆因转弯而产生的滑动和打滑现象,保持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4. 差速器的优势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使得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转弯和曲线行驶的情况,具有以下优势:- 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差速器使车辆能够更好地应对转弯时的不同转速需求,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使驾驶者更容易控制车辆。
- 保护传动系统: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能够有效地分配驱动力和转速,减少传动系统的磨损和损坏,延长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 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差速器能够避免车辆在转弯时产生的滑动和打滑现象,保持车辆的稳定性,提高行驶安全性。
简述差速器作用、结构与工作原理一差速器的基本作用是什么?汽车转弯时,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要大于内侧车轮的转弯半径,这就要求在转弯时外侧车轮的转速要高于内侧车轮的转速。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即是满足汽车转弯时两侧车轮转速不同的要求!这个作用是差速器最基本的作用,至于后为发展的什么中央差速器、防滑差速器、LSD差速器、托森差速器等,他们是为了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操控性能而设计的。
二差速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典型的差速器结构图1-轴承;2和8-差速器壳;3和5-调整垫片;6-行星齿轮;7-从动锥齿轮;4-半轴齿轮;9-行星齿轮轴;差速器最基本的结构由差速器从动齿轮(图中的7)、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组成;1-输入轴(将驱动差速器从动齿轮);2-差速器壳体;3-行星齿轮;4-半轴齿轮(驱动两侧传动轴输出);差速器结构图说明:这里的框架即是差速器壳体;太阳齿轮即是所说的半轴齿轮;桑塔纳差速器结构图三差速器的传动原理是什么?差速器的动力输入:从动齿轮(锥齿轮等),带动差速器壳体旋转;差速器的输出:两个半轴齿轮,连接两侧的传动轴(也称为半轴)将动力给两侧车轮;行星齿轮的自转:指的是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的旋转;行星齿轮的公转:指的是行星齿轮绕半轴齿轮轴线的旋转;1直线行驶时差速器的工作状态:直线行驶差速器状态图直线行驶时,差速器壳体(作为差速器的输入)带动行星齿轮轴,从而带动行星齿轮绕半轴齿轮轴线公转,行星齿轮绕半轴齿轮轴线的公转将半轴齿轮夹持,带动半轴齿轮输出动力。
所以在直线行驱时:左侧车轮转速(即左侧半轴齿轮转速)=右侧车轮转速(右半轴齿轮转速)=差速器壳体的转速。
2将车轮支起后,转一侧车轮,另一侧车轮将反向同速旋转,这是为什么呢?多数人经历过这种情况:将汽车的驱动轮支起,变速器挂上档,如果转一侧车轮,另一侧车轮将反向旋转。
为什么要挂上档呢?挂档的目的是锁止差速器壳体,不让差速器壳体旋转。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用于传动装置的重要部件,它主要用于解决车辆在转弯时内外轮胎转速不一致的问题,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差速器的结构组成差速器一般由主齿轮、副齿轮、行星齿轮和差速器壳体等部件组成。
主齿轮与驱动轴相连,副齿轮与两个轮胎的驱动轴相连,行星齿轮则位于主齿轮和副齿轮之间。
差速器壳体则起到固定和支撑各个部件的作用。
二、在车辆直线行驶时,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
主齿轮通过驱动轴带动副齿轮,副齿轮再通过两个驱动轴分别带动左右两个轮胎,实现车辆的前进。
此时,行星齿轮处于静止状态,不对传动起作用。
然而,当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需要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适应转弯的半径。
这时,差速器就发挥了作用。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轮胎需要沿更短的弧线行驶,而外侧轮胎需要沿更长的弧线行驶。
由于两个轮胎的行驶距离不同,所以它们的转速也不同。
差速器通过行星齿轮的工作原理,使得内外轮胎的转速差异得到补偿。
当车辆转弯时,行星齿轮会被主齿轮带动旋转,同时也会带动副齿轮。
由于行星齿轮与副齿轮的啮合,副齿轮的转速会相应调整,以适应内外轮胎的转速差异。
这样,差速器就能够平衡内外轮胎的转速,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三、差速器的应用场景差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传动装置中,特别是在四轮驱动和后驱车辆中。
在四轮驱动车辆中,差速器不仅用于前轴和后轴之间,还用于左右两个轮胎之间。
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车辆在转弯时内外轮胎转速不一致的问题,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通过性能。
此外,差速器还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用车辆和各种特种车辆中。
这些车辆在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转弯或行驶在复杂的路况下,差速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通过性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差速器是车辆传动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它通过行星齿轮的工作原理,解决了车辆在转弯时内外轮胎转速不一致的问题。
差速器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四轮驱动和后驱车辆,以及工程机械、农用车辆和特种车辆等。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机械装置,常用于汽车的驱动系统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平衡驱动轮的转速差异,使车辆在转弯时能够更加稳定和灵便。
下面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一、差速器的结构差速器通常由环齿、行星齿轮、夹板和齿轮轴等部件组成。
环齿是差速器的外部齿轮,与驱动轴相连;行星齿轮由多个小齿轮组成,与驱动轮相连;夹板连接行星齿轮和环齿,起到连接和平衡的作用;齿轮轴是连接差速器和驱动轮的轴。
二、差速器通过行星齿轮的运动来实现驱动轮的差速平衡。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驱动轮转速相同,差速器的行星齿轮处于静止状态,夹板将环齿和行星齿轮连接在一起,驱动轮同时转动。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驱动轮需要转动的距离比外侧驱动轮更短,这就导致了两者的转速差异。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平衡这种转速差异,使得车辆能够顺利转弯而不浮现滑动或者打滑的情况。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驱动轮的转速较慢,行星齿轮也会相应地减速。
夹板会受到行星齿轮的阻力,因此夹板会向外侧挪移,使环齿和行星齿轮脱离连接。
这样,内侧驱动轮的转速可以相对自由地减慢,而外侧驱动轮则可以继续以较快的速度转动。
当车辆转弯结束后,差速器会自动恢复到直线行驶状态。
夹板会受到环齿的推力,重新将环齿和行星齿轮连接在一起,驱动轮再次同时转动。
三、差速器的优势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使得车辆在转弯时更加稳定和灵便。
它能够平衡驱动轮的转速差异,减少驱动轮之间的滑动,提高车辆的牵引力和操控性能。
同时,差速器还能够减少车辆传动系统的负荷,延长整个驱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四、差速器的应用差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的驱动系统中,特殊是后驱车辆和四驱车辆。
它在转弯、过坎和路面不平等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汽车领域,差速器也被用于其他机械设备中,如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工业机械等。
它们在相应的领域中起到平衡转速差异的作用,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总结:差速器是一种重要的机械装置,它通过平衡驱动轮的转速差异,使车辆在转弯时更加稳定和灵便。
汽车差速器是一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长(图D-C5-5);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走过的曲线长短也不相等;即使路面非常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的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的滚动半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刚性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的现象。
差速器的作用车轮对路面的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的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制动性能的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的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的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的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适应各驱动桥所处的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和后驱动桥(后驱汽车)的差速器,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的中间传动轴上,来调节前后轮的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可分为普通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两大类。
普通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
(从前向后看)左半差速器壳2和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
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的凸缘上。
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的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的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
差速器结构图:1-差速器壳轴承;2和8-差速器壳体;3和5-调整垫片;4-半轴齿轮(两个);6-行星齿轮(两个或四个);7-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9-行星齿轮轴。
托森轮间差速器:1-差速器壳;2-直齿轮轴;3-半轴;4-直齿轮;5-主减速器被动齿轮;6-蜗伦;7-蜗杆差速器用以连接左右半轴,可使两侧车轮以不同角速度旋转同时传递扭矩。
保证车轮的正常滚动。
有的多桥驱动的汽车,在分动器内或在贯通式传动的轴间也装有差速器,称为桥间差速器。
其作用是在汽车转弯或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驶时,使前后驱动车轮之间产生差速作用。
我们喜欢的,要么错过了,要么已经有主了;喜欢我们的,总觉得缺少一种感觉。
于是我们抱着追求真感情的态度,寻找爱情,可是总觉得交际面太窄,没有办法认识理想的类型;于是我们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自由着,孤单着……——几米汽车制动传动装置(气压传动装置)2010-4-14气压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原理:气压式制动传动装置是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源的动力制动装置。
制动时,驾驶员通过控制踏板的行程,便可控制制动气压的大小,得到不同的制动强度。
其特点是制动操纵省力,制动强度大,踏板行程小;但需要消耗发动机的动力;制动粗暴而且结构比较复杂。
因此,一般在重型和部分中型汽车上采用。
布置形式:气压传动装置的组成与布置形式随车型而异,但总的工作原理相同。
管路的布置形式也分为单管路与双管路两种。
双管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组成和管路布置:双管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是利用一个双腔(或)三腔)制动阀,两个或三个储气筒,组成两套彼此独立的管路,分别控制两桥(或三桥)的制动器如图1为解放CA3092型汽车双管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示意图。
发动机驱动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经单向阀压入湿储气筒;湿储气筒上装有安全阀和供其他系统使用的压缩空气放气阀,压缩空气在湿储气筒内冷却并进行油水分离,然后进入主储气筒的前后腔。
主储气筒的前腔与制动控制阀的上腔相连,以控制后轮制动;同时通过三通管与气压表及气压调节器相连,储气筒后腔与制动控制阀的下腔相连,以控制前轮制动,并通过三通管与气压表相连。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图,另附文字说明)工作原理:当汽车直走时,两个行星齿轮只公转,不自转。
如图中右上所示。
右下图表示的是汽车(方向是朝读者这边走的)右转。
根据力学原理,转弯时内侧车轮势必会转的慢些,此时驱动轴转速不变,行星轮此时一边绕半轴公转,一边自转。
因此可以看出,转弯时汽车驱动力会减小的,特别是走泥路时尽量避免打方向,以防抛锚。
(不知解释的对不对,望各位指点!)差速器图D-C5-3(3-93)准双曲面齿轮单级主减速器 1-从动锥齿圈;2-薄垫片;3-差速器轴承;4-主动锥齿轮;5-主动锥齿轮后轴承;6-主动锥齿轮前轴承;7-主动锥齿轮密封圈;8-隔离套管;9-半轴齿轮; 10-差速器壳;11-进油道如图所示为单级主减速器结构,它采用一对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
图D-C5-6(3-96)差速器构造零件的分解1-轴承;2-左外壳;3-垫片;4-半轴齿轮;5-垫圈;6-行星齿轮; 7-从动齿轮;8-右外壳;9-十字轴;10-螺栓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
图D-C5-7(3-97)差速器运动原理示意图1,2-半轴齿轮;3-差速器壳;4-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这就是两半轴齿轮直径相等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性关系式。
图D-C5-8(3-98)差速器扭矩分配示意图1- 半轴齿轮;2-半轴齿轮;3-行星齿轮轴;4-行星齿轮设输入差速器壳的转矩为M0 ,输出给左、右两半轴齿轮的转矩为M1和M2,Mf 为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内摩擦力矩,则:M1=0.5(M0-Mf)M2=0.5(M0+Mf)图D-C5-9(3-99)斯堪尼亚LT110型汽车的强制锁止式差速器1-活塞;2-活塞皮碗;3-气路管接头;4-工作缸;5-套管;6-半轴;7-压力弹簧;8-锁圈;9-外接合器;10-内接合器;11-差速器壳在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上设置差速锁,使之成为强制锁止式差速器。
差速器和主减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器输出后,必须经过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才能传递车轮,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如我们常见的轿车,主减速器和差速器设计在变速器壳体内;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如客车和货车,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安装在后轿内。
一主减速器主减速器的作用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再次减速,以增加转矩,之后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
主减速器的类型:(1)单级主减速器:大部分汽车的主减速器为单级主减速器,减速型式为普通斜齿轮式或锥形齿轮式:锥形齿轮式主减速器图其中锥形齿轮式主减速器如图所示,广泛的应用于后驱汽车的后轿中,变速器输出动力经过传动轴传给主动锥齿轮,经从动锥齿轮减速后传给差速器。
普通斜齿轮式主减速器应用于前驱汽车的变速器中。
注:对于前驱汽车的变速器中的主减速器,如果发动机在机舱在横置,则主减速器为普通斜齿轮式;如果发动机在机舱内纵置,则主减速器为锥形齿轮式,如桑塔纳、帕萨特等。
(2)双级主减速器:在重型货车上,常采用双级主减速器,如下图所示:双级主减速器结构图第一级为锥形齿轮减速,第二级为普通斜齿轮减速。
二减速器:1差速器的作用:汽车在直线行驶时,左右车轮转速几乎相同,而在转弯时,左右车轮转速不同,差速器能实现左右车轮转速的自动调节,即允许左右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2差速器的组成结构:差速器结构图1-差速器壳轴承;2和8-差速器壳体;3和5-调整垫片;4-半轴齿轮(两个);6-行星齿轮(两个或四个); 7-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9-行星齿轮轴。
3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行星齿轮的自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自转;行星齿轮的公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半轴轴线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公转;(1)汽车直线行驶时,主减速器的从动锥齿轮驱动差速器壳旋转,差速器差驱动行星齿轮轴旋转,行星齿轮轴驱动行星齿轮公转,半轴齿轮在行星齿轮的夹持下同速同向旋转,此时,行星齿轮只公转,不自动,左右车轮和转速等于从动锥齿轮的转速。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差速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传动装置,它在车辆转弯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差速器可以使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从而解决了车辆在转弯时内外侧车轮行驶距离不同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一、差速器的组成部分1.1 主齿轮组:主齿轮组是差速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主齿轮、夹盘轴和半轴组成。
主齿轮通过传动轴与发动机连接,夹盘轴通过半轴与车轮相连。
1.2 夹盘轴:夹盘轴是差速器的输出轴,它将主齿轮传递的动力传输给车轮。
1.3 半轴:半轴连接夹盘轴和车轮,将差速器输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二、差速器的工作原理2.1 直行时的工作原理:当车辆直行时,主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夹盘轴,夹盘轴再将动力传递给车轮。
此时,差速器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车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2.2 转弯时的工作原理:当车辆转弯时,内外侧车轮需要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保证转弯的平稳性。
差速器通过主齿轮组的设计实现了这一功能。
内侧车轮行驶的距离较短,因此需要以较高的速度旋转;而外侧车轮行驶的距离较长,因此需要以较低的速度旋转。
主齿轮组的设计使得内外侧车轮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从而解决了车辆转弯时内外侧车轮行驶距离不同的问题。
2.3 差速锁定功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车辆陷入泥泞地带或某一车轮打滑时,差速器的差速锁定功能能够将动力传递给具有更好抓地力的车轮,以提供更好的牵引力。
三、差速器的优势3.1 提高车辆操控性: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使得车辆在转弯时更加平稳,提高了操控性能。
3.2 保护车辆传动系统:差速器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和行驶状态,合理分配动力,减少传动系统的损耗,延长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3.3 提高车辆通过性:差速器的差速锁定功能可以提供更好的牵引力,使车辆在复杂路况下更容易通过。
四、差速器的维护与保养4.1 定期更换差速器油:差速器油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定期更换差速器油可以保证差速器的正常工作。
4.2 注意车辆行驶状态: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或急加速,以减少差速器的负荷。
差速器结构及其功用发动机动力输出是需经过一系列的传动机构才传递到驱动轮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差速器了。
• 为什么要用差速器?汽车在转弯时,车轮做的是圆弧的运动,那么外侧车轮的转速必然要高于内侧车轮的转速,存在一定的速度差,在驱动轮上会造成相互干涉的现象。
由于非驱动轮左右两侧的轮子是相互独立的, 涉。
互不干--石丁ti 前半档驱动轮如果直接通过一根轴刚性连接的话, 两侧轮子的转速必然 会相同。
那么在过弯时,内外两侧车轮就会发生干涉的现象,会导致 汽车转弯困难,所以现在汽车的驱动桥上都会安装差速器。
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的中间传动轴 上,来调节前后轮的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 差速器是如何工作的般的差速器主要是由两个侧齿轮(通过半轴与车轮相连)、两个行星齿轮(行星架与环形齿轮连接)、一个环形齿轮(动力输入轴 相连)。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 和后驱动桥(后驱汽车)的差速器, 内外8)购转連墨可以有黑連器来均 衡r 从而避免了转弯■制刻r的现霾{比内濟高 八如粥桝£汾差速鹘r 發导致円 僦;£生”制动”的现孰那差速器是怎样工作的呢?传动轴传过来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 传递到环齿轮上,环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轴一起旋转, 同时带动侧齿轮 转动,从而推动驱动轮前进。
差速器工件原理示意图9当车購直线疔艘时F 动力通过环形齿轮r 转递到行星齿轮、由于 昵受到的®力相同,行JE 齿轮¥发生官转「锻过地吧动力传到顾 年瞅f ^9半于师』性连接’两侧年轮托速相零3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轮受到的阻力一样,行星齿轮不自 转,把动力传递到两个半轴上,这时左右车轮转速一样(相当于刚性 连接)。
环形齿轮、不自转半轴务星齿鞄差谨篩胸團动力輸入君S 器外壳F /行a 齿轮差遠器工作原理示意图环齿轮U 节力输入转弯内侧rx\g 转吸收fia 力養差速器外壳'行星齿轮当锦转弯时,左右卑驼受^!1的旧力1¥・这时行星齿轮境豪半轴£ 转同时自转「从而吸收助塞r 便车轮穩聲与不同的連虞旋转.当车辆转弯时,左右车轮受到的阻力不一样,行星齿轮绕着半轴 转动并同时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车轮能够与不同的速度旋转, 保证汽车顺利过弯。
差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差速器中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用于控制汽车左右轮之间的转速差异,使得车辆能够平稳行驶。
差速器的结构包括主减速器、小齿轮、大齿轮、小锥齿轮、差速齿轮、环形轴承、轴承座、迷宫式差速器和齿轮轴等几个主要部件。
工作原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齿轮传动的原理,当差速器接受到发动机传来的动力时,主减速器带动小齿轮和大齿轮一起转动。
其中小齿轮通过花键连接到小锥齿轮上,而大齿轮上也镶嵌有差速齿轮。
当车辆直行时,两个车轮的转速是相同的,此时差速器起到传递扭矩的作用,小锥齿轮被动地带动差速齿轮一起转动。
差速齿轮的齿数分别与两个车轮的齿数成比例,因此它们的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
然而,当车辆需要转弯时,两个车轮的转速就会有一定的差异。
具体来说,在车辆转向时,内侧轮子(靠近转弯中心的轮子)由于行驶的弯道半径较小,旋转速度较慢。
而外侧轮子(远离转弯中心的轮子)由于行驶的弯道半径较大,旋转速度较快。
这样,如果差速器不进行调整,会使得两个车轮不同速度的转动造成差速器的损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差速器的设计师采取了一种巧妙的设计。
差速器中的主要设计是迷宫式差速器。
迷宫式差速器中包含一系列的齿轮轴,每根齿轮轴上都有一个差速差速器。
当车辆进行转向时,差速齿轮的齿数及齿轮位置也会根据车轮速度差异的大小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调节,差速器能够使得两个车轮的速度差异最小,并将扭矩分配到需要的地方,确保车辆平稳行驶。
总体而言,差速器是一个能够根据两个车轮的转速差异来调整动力传输的装置。
通过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轮转速差异造成的损坏,确保车辆的平稳行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使驱动轮以不同速度旋转,以适应车辆转弯、路面情况等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四个方面。
一、差速器的结构1.1 主齿轮组成:差速器由主齿轮、侧齿轮和行星齿轮组成。
主齿轮与驱动轴相连,侧齿轮与驱动轮相连,行星齿轮则连接主齿轮和侧齿轮。
1.2 差速器壳体:差速器的结构中有一个壳体,用于固定主齿轮、侧齿轮和行星齿轮,同时承载差速器的整体工作。
1.3 轴承和润滑系统:差速器内部设有轴承和润滑系统,轴承用于支撑齿轮的旋转,润滑系统则确保齿轮间的摩擦减小,提高传动效率。
二、差速器的工作原理2.1 驱动轮相对速度:差速器的主要作用是使驱动轮以不同速度旋转。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主齿轮和侧齿轮以相同速度旋转,驱动轮的相对速度为零。
2.2 转弯时的速度差:当车辆转弯时,内侧驱动轮的转速会降低,而外侧驱动轮的转速会增加。
差速器通过行星齿轮的工作来实现这种速度差。
2.3 行星齿轮的作用:行星齿轮是差速器中的关键部件。
当车辆转弯时,行星齿轮会受到主齿轮和侧齿轮的旋转力,使其绕自身轴线旋转。
这样,驱动轮的相对速度就会发生变化,使车辆能够顺利转弯。
三、差速器的优势3.1 提高操控性能: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使车辆在转弯时更加灵活,提高操控性能。
驱动轮的相对速度的调整可以减少转弯时的摩擦力,使车辆更加稳定。
3.2 保护传动系统:差速器能够分担驱动力的负荷,降低传动系统的受力,延长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3.3 适应不同路面:差速器可以根据不同路面的情况自动调整驱动轮的相对速度,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性能。
四、差速器的应用领域4.1 汽车领域: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汽车都配备有差速器。
4.2 工程机械:差速器也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中,如挖掘机、装载机等。
它们在转弯和行驶过程中同样需要差速器来提供灵活的转向和操控性能。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汽车差速器是一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长(图D-C5-5);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走过的曲线长短也不相等;即使路面非常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的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的现象。
差速器的作用车轮对路面的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的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制动性能的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的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的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的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适应各所处的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和后驱动桥(后驱汽车)的差速器,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的中间传动轴上,来调节前后轮的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可分为普通差速器和两大类。
普通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
(从前向后看)左半差速器壳2和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
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的上。
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的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的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
半轴齿轮的轴颈支承在差速器壳左右相应的孔中,其内花键与半轴相连。
与差速器壳一起转动(公转)的行星齿轮拨动两侧的半轴齿轮转动,当两侧车轮所受阻力不同时,行星齿轮还要绕自身轴线转动--自转,实现对两侧车轮的差速驱动。
行星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相应的内表面,均做成球面,这样作能增加行星齿轮轴孔长度,有利于和两个半轴齿轮正确地啮合。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在传力过程中,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这两个锥齿轮间作用着很大的轴向力,为减少齿轮和差速器壳之间的磨损,在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背面分别装有平垫片3和球面垫片5。
垫片通常用软钢、铜或者聚甲醛塑料制成。
差速器的润滑是和主减速器一起进行的。
为了使润滑油进入差速器内,往往在差速器壳体上开有窗口。
为保证能顺利到达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轴颈之间,在行星齿轮轴轴颈上铣出一平面,并在行星齿轮的齿间钻出径向油孔。
在中级以下的汽车上,由于驱动车轮的转矩不大,差速器内多用两个行星齿轮。
相应的行星齿轮轴相为一根直销轴,差速器壳可以制成开有大窗孔的整体式壳,通过大窗孔,可以进行拆装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操作。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图解一般的差速器主要是由两个侧齿轮(通过半轴与车轮相连)、两个行星齿轮(行星架与环形齿轮连接)、一个环形齿轮(动力输入轴相连)。
传动轴传过来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传递到环齿轮上,环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轴一起旋转,同时带动侧齿轮转动,从而推动驱动轮前进。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轮受到的阻力一样,行星齿轮不自转,把动力传递到两个半轴上,这时左右车轮转速一样(相当于刚性连接)。
当车辆转弯时,左右车轮受到的阻力不一样,行星齿轮绕着半轴转动并同时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车轮能够与不同的速度旋转,保证汽车顺利过弯。
普通齿轮式差速器的两个特性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中的运动特性关系式如图D-C5-7gif-20所示为普通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简图。
差速器壳3作为差速器中的主动件,与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6和行星齿轮轴5连成一体。
半轴齿轮1和2为差速器中的从动件。
行星齿轮即可随行星齿轮轴一起绕差速器旋转轴线公转,又可以绕行星齿轮轴轴线自转。
设在一段时间内,差速器壳转了N0圈,半轴齿轮1和2分别转了N1圈和N2(N0、N1 和N2不一定是整数)圈,则当行星齿轮只绕差速器旋转轴线公转而不自转时,行星齿轮拨动半轴齿轮1和2同步转动,则有:N1 =N2 =N0当行星齿轮在公转的同时,又绕行星齿轮轴轴线自转时,由于行星齿轮自转所引起一侧半轴齿轮1比差速器壳多转的圈数(N4)必然等于另一侧半轴齿轮2比差速器壳少转的圈数。
于是有:N1 =N0 +N4 和N2 =N0 -N4以上两种情况,N1 、N2 与N0之间都有以下关系式:N1 +N2=2N0若用角速度表示,应有:ω1 +ω2=2ω0其中ω1 、ω2和ω0分别为左、右半轴和差速器壳的转动角速度。
上式表明,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这就是两半轴齿轮直径相等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性关系式。
B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中的转矩分配关系式在以上差速器中,设输入差速器壳的转矩为M0 ,输出给左、右两半轴齿轮的转矩为M1和M2。
当与差速器壳连在一起的行星齿轮轴带动行星齿轮转动时,行星齿轮相当于一根横向杆,其中点被行星齿轮轴推动,左右两端带动半轴齿轮转动,作用在行星齿轮上的推动力必然平均分配到两个半轴齿轮之上。
又因为两个半轴齿轮半径也是相等的。
所以当行星齿轮没有自转趋势时,差速器总是将转矩M0平均分配给左、右两半轴齿轮,即M1=M2=M0。
当两半轴齿轮以不同转速朝相同方向转动时,设左半轴转速nl大于右半轴转速n2,则行星齿轮将按图D-C5-8gif-21上实线箭头n4的方向绕行星齿轮轴轴颈5自转,此时行星齿轮孔与行星齿轮轴轴颈间以及行星齿轮背部与差速器壳之间都产生摩擦,半轴齿轮背部与差速器壳之间也产生摩擦。
这几项摩擦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转得快的左半轴齿轮得到的转矩M1减小,设减小量为;而转得慢的右半轴齿轮得到的转矩M1增大,增大量也为。
因此,当左右驱动车轮存在转速差时,M1 = (M0-Mf)M2 = (M0+Mf)左、右车轮上的转矩之差等于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内摩擦力矩Mf。
1,2-半轴齿轮;3-差速器壳;4-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图D-C5-7 差速器运动原理示意图1-半轴齿轮;2-半轴齿轮;3-行星齿轮轴;4-行星齿轮图D-C5-8 差速器分配示意图差速器中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的内摩擦力矩Mf与输入差速器壳的转矩M0之比叫作差速器的锁紧系数K,即K=Mf/M0输出给转得快慢不同的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矩可以写成:M1= M0(1-K)M2= M0(1+ K)输出到低速半轴的转矩与输出到高速半轴的转矩之比Kb可以表示为:Kb=M2/M1=(1+K)/(1-K)锁紧系数K可以用来衡量差速器内摩擦力矩的大小及转矩分配特性,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其内摩擦力矩很小,锁紧系数K为~, 输出到两半轴的最大转矩之比Kb =~。
因此可以认为无论左右驱动轮转速是否相等,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总是将转矩近似平均分配给左右驱动轮的。
这样的转矩分配特性对于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是完全可以的,但当汽车在坏路面行驶时,却会严重影响其通过能力。
例如当汽车的一侧驱动车轮驶入泥泞路面,由于附着力很小而打滑时,即使另一车轮是在好路面上,汽车往往不能前进。
这是因为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平均分配转矩的特点,使在好路面上车轮分配到的转矩只能与传到另一侧打滑驱动轮上很小的转矩相等,以致使汽车总的牵引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而不能。
为了提高汽车在坏路上的通过能力,可采用各种型式的抗滑差速器。
抗滑差速器的共同特点是在一侧驱动轮打滑时,能使大部分甚至全部转矩传给不打滑的驱动轮,充分利用另一侧不打滑驱动轮的附着力而产生足够的牵引力,使汽车继续行驶。
抗滑差速器为了防止车轮打滑而无法脱困的弱点,差速器锁应用而生。
但是差速器的锁死装置在分离和接合时会影响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而限滑差速器(LSD)启动柔和,有较好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不少城市SUV和四驱轿车都采用限滑(抗滑)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主要通过摩擦片来实现动力的分配。
其壳体内有多片离合器,一旦某组车轮打滑,利用车轮差的作用,会自动把部分动力传递到没有打滑的车轮,从而摆脱困境。
不过在长时间重负荷、高强度越野时,会影响它的可靠性。
抗滑差速器常用的抗滑差速器有:强制锁止式差速器、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有摩擦片式、滑块凸轮式等结构型式)、牙嵌式自由轮差速器和托森差速器等。
下面对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和托森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比较简单的介绍。
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在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上设置差速锁(见图D-C5-9)。
可以用电磁阀控制的气缸操纵一个离合机构,使一侧半轴与差速器壳相接合。
由该种差速器中的运动特性关系式:ω1+ω2=2 ω0如ω1或ω2=ω0,则必有ω1=ω2,这就相当于把左右两半轴锁成一体一同旋转。
这样,当一侧驱动轮打滑而牵引力过小时,从主减速器传来的转矩绝大部分部分配到另一侧驱动轮上,使汽车得以通过这样的路段。
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结构简单,但一般要在停车时进行操纵。
而且接上差速锁时,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将产生前转向困难,轮胎磨损严重等问题。
托森差速器托森差速器的结构如图D-C5-10所示,该差速器由差速器壳,左、右半轴蜗杆、蜗轮轴和蜗轮等。
差速器壳与主减速器的被动齿轮相连。
三对蜗轮通过蜗轮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上,分别与左、右半轴蜗杆相啮合,每个蜗轮两端固定有直齿圆柱直齿轮。
成对的蜗轮通过两端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发生联系。
差速器外壳通过蜗轮轴带动蜗轮绕差速器半轴轴线转动,蜗轮再带动半轴蜗杆转动。
托森当汽车转向时,左、右半轴蜗杆出现转速差,通过成对蜗轮两端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相对转动,使一侧半轴蜗杆转速加快,另一侧半轴蜗杆转速下降,实现差速作用。
比差速器壳快的半轴蜗杆受到三个蜗轮给予的与转动方向相反的附加转矩,转速比差速器壳慢的半轴蜗杆受到另外三个蜗轮给予的与转动方向相同的附加转矩,从而使转速低的半轴蜗杆比转速高的半轴蜗杆得到的驱动转矩大,即当一侧驱动轮打滑时,附着力大的驱动轮比附着力小的驱动轮得到的驱动转矩大。
托森差速器又称蜗轮-蜗杆式差速器,其锁紧系数K为, 输出到两半轴的最大转矩之比Kb =。
托森差速器内部为蜗轮蜗杆行星齿轮结构。
托森差速器一般在四驱汽车上作为中央差速用。
它的工作是纯机械的而无需任何电子系统介入,基本原理是利用蜗轮蜗杆的单向传动(运动只能从蜗杆传递到蜗轮,反之发生自锁)特性,因此比电子控制的中央差速系统能更及时可靠地调节前后扭矩分配。
如图奥迪A4 Quattro四驱系统中,托森中央差速器(Torsen)在不同路况时对前后轮的动力分配图。